“冒充公检法”剧本与技术齐升级:不怕事、守住心防才能守住核心信息

一位微博主发帖称,从来没想到自己也会被电信诈骗,一骗就是40万。这个骗局,和古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属于一类,但在具体“剧本”与“技术”运用方面,都进行了全方位升级,值得剖析一番,让大家深刻理解与有效防范。

“剧本”解剖

“剧本”是:有一天,有自称贵阳一派出所警官的男子打电话给她,上来就报出了她的身份证号、年龄、户口地址,并且说了自己的警官编号。“警官”语气严肃地说,她涉嫌厦门一个洗钱案,洗钱的女子叫“王艳”。

很巧的是,受骗者的妈妈刚好有个朋友就叫王艳——看看,骗子对细节的处理有多洞悉人心,让你不知不觉就信了。

“警官”让她一定要打电话给厦门那边的派出所说这个事,等那边给她做了电子笔录之后她就没事了。她说不知道那边派出所的电话。“警官”很热心地转接了,电话那头的骗子先是假装不知道她在说啥,等她说了要报案后,骗子假装恍然大悟,“哦,是洗钱案”,就让她提供QQ号,把案件资料、法院判决书发给她。——从“贵阳”到“厦门”,全程超过一千五百公里。看这诈骗流水线上的分工有多合理,看“情节”的推进、场景的变换有多合理,假扮为警官的骗子表演有多自然。

骗子还打了个视频过来,展示自己穿着警服在“警察局”的实况,且发了对她的通缉令给她看。到这个时候,她已经不再怀疑骗子。——以警服、通缉令等官方权威符号,让正在上钩的鱼儿彻底放下心防。

骗子说,“王艳”已被抓获,并供认她今年5月份在厦门帮“王艳”注册了银行卡,洗了210万的钱,“王艳”给了她21万的提点。其间,还吓唬她保持绝对的安静,不可以打断“警察”记录电子笔录,这实际上是让她断了求证的想法和机会。

但她坚持说不认识“王艳”,骗子就问她有没有身份证复印件被人恶意盗用,她就说最近在办美国签证有提供身份信息。搞笑的是,骗子在索要了她的一份身份证复印件后,给她上起了安全意识课。这种做派,让她觉得“和警察一模一样”。——这时候,已经上钩的鱼儿还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吗?

这还没完,骗子让她下载了一个会议APP,给了她一个房间号,说指导她下载一些反诈内容。她想着也没让她转账,没什么危险,于是就下载了。继而,骗子表示要查一下她的微信有没有和“王艳”的聊天记录,让她退出微信登录,然后给她洗脑:“要证明自己没有洗钱,首先要证明自己有钱,不至于去洗钱”,当时她的账户里不够40万,于是骗子让她把账户里的钱凑满40万——看来“骗子公司”的“考核”这些年也水涨船高了。

骗子的话如此不合逻辑,但她为了证明自己有钱,真的让朋友借了一些钱应急,结果把朋友也给坑了。

骗子通知她,已经证实她没有嫌疑,要给她开具派出所和公证处证明。骗子还接了语音电话,说法院那边联系银行把这笔资金转至了法院要进行检查,此时她才知道被骗了。但即便她表示要去报警,对方也没有任何怯场,还换个人继续耍她,威胁说“王艳”招供她身上有两个文身,“你这种有文身的女的应该不怕进监狱吧?”甚至还想录她脱衣服的视频,总之,要多嚣张有多嚣张,被骗女子直言“羞辱到爆”。幸亏她在最后关头醒悟,否则真如网友所言,如果真的被“查体”,下一步就是敲诈了。

绝不交出个人私密信息

正如被骗女子的朋友所分析的那样,当其进入那个线上会议的房间之后,她的手机已经被操控了。随后打出的银行流水也证明了这一点,骗子是一边不挂电话和她周旋、转移视线,一边将钱分多次转走的。

复盘整个事件全过程,一个与时俱进的“公检法情境骗局”展示在公众面前。近年来,骗子冒充公检法诈骗的事件可谓高发,某种意义上,简直成了老实人的噩梦。而比之以往的同类事件,这起骗局在手法更新、技术进化方面有一种“登峰造极”的即视感。情境演绎、线上会议、反诈授课……哪一款都紧跟潮流、接地气。尽管骗子的“公检法套路”的内核显得很古旧,“洗钱”由头已经烂大街,但骗子对细节的掌控、心理的拿捏及情节与技术的升级,简直是致命的。而骗子以反角演正角,逼真扮演反诈专家的一幕,只能让人慨叹,狐狸已成精。他们对于反诈体系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

与时俱进的“公检法情境骗局”就那么防不胜防?其实,这种骗技再进化,骗子的表演再逼真,骗局的内核都没有变。在线上,他们没法给目标人群吃“蒙汗药”,无非是使用各种花招,让人交出各种私密信息。

关键之关键,都要守护好自己的私密信息。涉及账户密码、身份信息的,谁来索要都不好使,说破天也绝对不行。骗子拿不到你的身份信息,掌控不了你的手机,就算演成影帝又如何?最好的应对自然是“我自岿然不动”、以不变应万变,累死“表演系”出来的骗子。

骗人进线上会议房间,当然是一种新的圈套,可你在这个环节“跌倒”,不是骗子有多神通广大,而是你自己没有把持住——反诈警察一直苦口婆心地劝呐:不明来历的APP千万别下,反诈APP千万得装。做到了这两条,哪有后面的事?

与警察打交道要有平常心

当然,有的人在一般骗术面前,本来还保持镇定,可骗子一套上制服“马甲”,立马怯三分,导致方寸大乱,着了骗子的道。因而,普通人如何面对“公检法”,如何能正常地与之交流,确实是一个问题。不少人,非常敬畏公检法人员,这一点恰恰被骗子所利用。

一方面,现在对警察执法,有很多的规定规范,以确保执法有据,普通人对执法流程要有常识性了解。

另一方面,普通人也要明白自己的权利。如果自问没有违反犯罪,襟怀坦荡,有什么可害怕的?如果被不知真假的警察指控洗钱等,首先不要慌。如果是像上面通过网络的方式,要对方报警号,然后查证,或者就说,“我犯了什么事,可联系本地警方,本人愿意去派出所配合调查”。就算自己做了不对的事儿,那也要经过正当程序的,配合接受调查就是。这一类骗局利用的就是你对公检法的敬畏心理,通过威吓你让你产生恐惧、变得六神无主。

总之,再厉害的骗局,再与时俱进、花样百出的骗术,都有仅凭自身能力无法解决的硬伤:一旦不能掌控目标对象的身份信息或手机、电脑,一旦目标对象有底气、不怕事、遇到事情不怵,骗局就成了瘪气球。人们只要守住核心信息堤坝不自弃,绝不拱手让人,能扛得住事,守住自己的心防,骗子借助“公检法”身份所施展的“障眼法”就只能失效。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公检法   贵阳   怕事   信息   厦门   警官   情境   与时俱进   骗局   派出所   守住   骗子   剧本   警察   核心   身份   会议   电话   朋友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