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欧洲,没了中国真不行,我们赚到的,远远不止卖气的钱

北溪管道爆炸之后,让欧盟的能源格局,出现了极大变化。由于从俄罗斯获得天然气的效率大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液化天然气就成为了欧盟的替代选项。

而美国与澳大利亚,则是液化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不难看出,欧洲如果想要对自己的能源格局完成一次重构,美澳将发挥重要作用。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中国凭借自身出色的工业基础,在欧洲重构能源格局的过程中异军突起,占据了一席之地。

欧盟通过大量买入液化天然气重构自身能源格局,是怎么跟中国这个世界工厂扯上关系的呢?

【欧盟现在非常依赖液化天然气】

这是因为目前,液化天然气的交易,只能通过专用船舶海运,也就是LNG船。这类船舶可以在零下162摄氏度的低温下运输液化天然气,建造的技术含量极高,复杂程度号称“不下于航母”。

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全世界的LNG船,只有696艘,运力十分有限,堪堪达到1亿立方米。更要命的是,不到700艘LNG船当中,80%都是项目船,有长期任务在身,也就是说没办法即时投入市场运输。

目前,往返于欧洲大陆的LNG船,大约是145艘,根本无法填补欧洲庞大的能源缺口。有专业机构做过统计,如果欧盟想完全摆脱俄罗斯的天然气,彻底转向液化天然气,至少要占用233艘船的运力。

【LNG船制造难度高,数量有限】

但是,欧洲已经没法再租用更多的LNG船了。目前,在大西洋租用一艘LNG船的运费已经高达每天374000美元,去年同期,这个价格是91000美元,飙升了四倍还多。

价格问题还是其次,欧盟现在最头疼的,不是财力不够租不起船,而是运力有限租不到船。业内人士透露,未来两个月内,大西洋内找不到一艘有“档期”的LNG船,即便加再多的钱,也不能改变市场上一船难求的局面。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较去年增加30%,加上早年与美国签订的长期供气合同,中国的天然气储备出现了盈余。

而多出来的部分就卖到了欧洲。于是,原本往返于中美之间的LNG船,从美国那边装载液化天然气后,就直接开往欧洲。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只有19艘来自美国的LNG船在中国港口停靠,而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133艘。运力的转移变化非常直观。

【欧盟重构能源结构,对LNG船的运力提出了更多要求】

言归正传,既然旧船租不到,那就只能新造船了。全世界LNG船的订单,也因此激增。统计数据显示,今年LNG船订单共有111艘,韩国拿到了83艘,而中国船厂拿到28艘,创下历史最好纪录。

如果只是单纯数据对比,在LNG船建造方面,中国与韩国似乎还有着明显的距离。但这是因为LNG船领域,韩国起步最早,在相关行业内,有着先发优势。但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在LNG船的建造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与韩国在这方面的差距,已经显著缩小。此外,中国造船业还有一个韩国所不具备的优势:那就是体量足够大,有充足的空间消化订单。

【以中国的工业基础,LNG船的订单消化潜力,比韩国强】

要知道,韩国目前虽然是最大LNG船建造国,但面对全世界激增的订单,韩国造船业的产能显然应付不过来,83艘LNG船的订单,已经让韩国造船业的产能达到了饱和,想要再接新的订单,也得等到2027年了。

中国却不一样,因为中国自身的工业基础,远远大过韩国,据称,越来越多的中国船企有意进军LNG船建造。除了最早打破韩国垄断地位的沪东中华造船厂以外,大连造船厂与江南造船厂也开始承接LNG船的订单。假以时日,中国船企在LNG船建造领域的份额,与韩国分庭抗礼也不是不可能。

【LNG船在港口停靠】

不过,远水难救近火。要知道,LNG船的平均交付期可不短,短则两年半,多则四年。短时间来看,中韩造船厂即便开足马力,短时间内也难以满足欧洲的需求。

当然,这也反映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天然气运输、储藏这些能源供给,中国的工业能力都摆在那里,是世界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环。欧盟如果还想着脱钩,总得掂量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欧洲   中国   造船业   造船厂   运力   韩国   欧盟   天然气   订单   能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