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强渡大渡河时,老秀才深夜面见毛主席,一句话拯救2万红军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五月,大渡河刚刚迎来雨季,河水奔腾湍急,滚滚东去洒脱浩荡,毛主席立于河边看着这豪迈的大河,半点欣赏山水的心情也无。

这是长征路上的一处极令人忧心的天险,而红军此刻尚且没有渡河的好办法,令他如何不惆怅呢?

却不想这天夜里转机来临,一位老秀才来到毛主席的帐篷中,寥寥几语便使毛主席紧锁多日的眉头舒展,临走前留下的一句话更是间接救了红四团两万红军的性命!

这位老秀才究竟什么来历?他和毛主席到底谈了什么?红四团最终又是如何顺利渡河的呢?

三重困境渡河凶险艰

大渡河,自古以来便是兵家险地,此处地势险峻,西接大雪山与贡嘎山,东连夹金山,流至安顺场村时几乎呈直角向东转去。

就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安顺场处渡河本是最佳选择,但1863年的8月,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兵败身死大渡河,正是在安顺场村!

有这样不详的先例,蒋介石更是放出狠话要让毛主席做“石达开第二”,红四军的处境可谓是凶、险、艰。

凶,是因为大渡河地处四川,此处世代生活的彝族人有一套自己的社会法则,彝族典型的奴隶社会制度与彝汉两族的民族文化差异激发了矛盾。

红四军的战士多以汉族人为主,因此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矛盾。

但红军面对的既是凶悍的彝族武装势力,也是历朝历代饱受统治政策压迫的彝族同胞。

当年石达开为避战争选择出重金贿赂彝族奴隶主,但根本矛盾并未得到解决,因而最终石达开孤军无援渡河失败。

毛主席的想法与石达开有很大不同,他一心实行民族平等。

因此1935年5月19日,强渡大渡河的先遣队刚刚组成,毛主席便发下命令,要让军士们严格执行党制定的民族政策,向当地的彝族首脑们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最大程度上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与支持,争取到彝族同胞的帮助。

横渡大渡河时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铺垫在先,红四军并未受到当地民众的阻拦与攻击,反而取得了相当重要的助力。

险,是因为大渡河归属岷江第一支流,地势落差大,水深流急。

流域内地形极为复杂,对需要快速渡河的红军而言十分不利,稍有不慎就将造成严重的伤亡。此时又正值大渡河迎来雨季,暴雨频降。

七十二年前石达开的军队仅仅是面对暴雨就几次渡河失败,而红四团来到大渡河时,河水暴涨到三百多米宽,洪水的冲击甚至能折断大树,实在令人不由得心惊胆战。

红四团已经在长征路上奔波八个月之久,此时只要渡过大渡河,相当于征服了长征路上最后一处大关隘。

经历几次战斗的红军战士们意志坚定远胜常人,大家都暗自相信只要有好的渡河办法,谁也不会在这险境中退缩半步!

艰,是因为蒋介石派出近二十万重兵正追赶而来,虎视眈眈地要向仅剩两万战士的红四团发起攻击。

而漫长的长征路本就贫苦,红军一路上因物资贫乏已经失去了太多,红军此时必须尽快开出一条渡河路,使两万红军能顺利逃过蒋介石军追赶的同时尽快补充物资,继续朝着长征路前进。

十七勇士强开过河路

开辟渡河路,说起来简单,当时的红四团却无法立刻动身,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红军要渡河却没有渡船!

当时,军阀首领刘文辉在大渡河南北两岸布下重兵,还派人在红军到来之前强行将沿江船家的渡船一一收缴,连几片船伐、木板都没留下。

红四团前有恶狼阻拦,后有猛虎追赶。但天无绝人之路,工农红军分支部队在此时缴获了一艘私藏下来的渡船。

当地的几名船工也因为受到民族政策宣传的感化而向红军伸出援手,在军民团结一心的努力之下,终于做好了全部准备,要来打响这横渡大渡河的第一战!

1935年5月25日,上午,天光晦暗,士兵们却热情高涨,由十七名士兵组成的突击队正准备强渡大渡河!

在刘伯承和聂荣臻的带领下,士兵们端着机枪持续用火力压制对岸敌人,为我方渡河战士提供掩护。

洪水奔腾怒吼比不上冲锋号一遍一遍回荡在山间,大河波涛汹汹抵不过子弹如雨击溃敌人的防线。

突然!一发手榴弹落在船边,小船摇晃着撞到了河底礁石,处在红军战士保护中的一位船工当机立断跳进河水,踩着礁石用肩膀撑起了船,使小船回到行驶的正轨。

伴着岸上传来我军越发激昂的冲锋号,小船如有神助一般在弹雨中继续前行。

小船刚到岸边,川军更是派出数十人发起又一轮进攻,岸边的林彪见状立刻下令开炮压制,炮手赵章成一听,有点急了:“可我们只剩三发炮弹了!”

林彪却喊道:“全打出去!”

赵章成却问:“那以后就没炮弹了!”

林彪也急了,吼道:“让你打就打!这一关过不去哪还有以后!”

赵章成不愧是神炮手,鼓足精神打出去的这三发炮弹,全部在17名士兵登岸的同时精准无误地击中敌军.

战士们立刻抢占了有利时机发起冲锋,强渡大渡河的第一战可谓是大获全胜!

这样一来,我军终于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可还有后续将士要渡河。

本想架桥,却几次被河水冲垮;若要这样一船一船将士兵们送过去,即便不眠不休也要花费近一个月的时间,愁绪再一次爬上了毛主席的眉头,这可如何是好呀!

五字忠告老者定军心

尽管刚刚取得阶段性胜利,毛主席却面色凝重,脚心传来阵阵刺痛,那是日夜不停歇地行军生出的血泡。只见毛主席手里的烟点了一根又一根,一旁的小战士大气都不敢出。

这时,政治部主任李富春大声说着“有办法了!”

一掀门帘走了进来:“我们刚刚问了附近的群众们,找到了一位高人可以帮咱们!”毛主席一听,顿时脸上有了光彩:“什么高人?”

李富春快步走到毛主席跟前说:“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秀才,名叫宋大顺,当年石达开在这里经历的所有事他都晓得哩!一定能给咱们出出主意!”

毛主席一听,这正能解决燃眉之急,确实是高人,即刻便要动身去拜访,李富春却笑着说说:“您操劳多日,还是先休息休息,我已经派人去请了。”

这天夜里,战士们难得能安稳地睡个觉好好休息一下,毛主席房间内却还亮着灯,他仍然在为军中事务操劳。

派去请宋大顺的战士也正在这时赶了回来,宋大顺一身干净却陈旧的长衫,很有文人的书卷气。

毛主席此时求贤若渴,顾不上太多寒暄,直接向宋大顺打听起了当年石达开兵败的具体细节。

在宋大顺的口中,众人并不知晓的一些情况也都得到了补充,原来石达开延误太多时间,给了敌人可乘之机。

听完老秀才的讲述,毛主席若有所思,抓紧时间的事倒好解决,眼下最大的问题是剩余的两万战士该如何快速渡河。

想到这里,毛主席又问宋大顺:“依先生之见,我军当下该如何渡河,还请先生指点一二。”

宋大顺与毛主席简单交谈了红军当下面临的困境后,也深深感到红军不易。

看着面前穿着朴素与士兵无二的首长,想到其他邻里私下议论称红军士兵中竟然还有十几岁的娃娃,这样一支军队却能突破万难,一心为穷人打天下。

宋大顺不由得用心思考起来,最终他告诉毛主席,沿着大渡河逆流而上到泸定县城西,有一桥名为泸定桥,但需要红军再多赶些路,当下也只有这个办法能令红军逃出生天。

毛主席听完稍加思索,激动地站起身向这位老秀才连连道谢:“您这可是救了我们全军啊!”

老秀才哪里得到过这样的礼遇,也连忙起身,见这首长果然如传闻那样,老秀才不由得会心一笑。

带老秀才来此的警卫员战士将要护送老秀才回家前,老秀才突然又握住毛主席的手,叮嘱道:

“首长,莫停留啊!”

听完这话,看着老秀才离去的背影,毛主席反复思考,短短一句话却在他心中激起了千层浪,也正是这样短短一句话,竟在这大渡河的险境中救了两万红四团战士的性命!

已经有了渡河办法,红军战士们虽然还没有完全休息好,却也一刻不敢懈怠。

毛主席等人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根据地形和部队分配,最终分为左右两路军队急行,由林彪率军先行,为左路军队创造有利条件。

那句“莫停留”的劝告始终萦绕在毛主席心头,在战略部署中他也多次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此时不止毛主席的脚上带伤,许多小战士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但大家都清楚,若不能顺利通过泸定桥,在这接近雪域高原又地广人稀的地方,两万红军连吃饭都将成问题,更别提身后蒋介石军的威胁迫在眉睫。

战士们互相打气互相鼓劲,誓要突破这困境,置之死地而后生,用钢铁铸成的意志冲出一条生路!

飞夺泸定征服大渡河

林彪带兵的能力有目共睹,他率领的军队行军速度已经是非常之快了。

但蒋介石军发现红军的意图后,立刻调动川军,征集了一个全是云南山民出身的排。

让这些走山路如履平地的云南兵先红军一步赶到泸定桥,拆毁木板修筑工事,破坏红军渡河唯一路径,要将红军封死在大渡河!

我军的情报部门也立刻获知了蒋介石的计划,毛主席等人只得再次调整行军方案。

28日6时许,电报送到了林彪手中,反复看了几遍,林彪大惊失色。

按照电报中的要求,红四团的军队要在一天一夜间完成二百四十里的山路行军。且不提路上是否会遭遇敌袭,单说在险峻的山路上也难以完成这样的任务。

然而军令如山,林彪咬咬牙向手下领军的杨成武和黄开湘下达了命令:扔掉一切不必要的装备,全力快速行军!

到了傍晚7点,突降暴雨,山路湿滑更加难走,而红军战士们离泸定桥还有一百多里山路。

夜路难行,红军点起火把,却被对岸的川军发现了,川军根本没想到红军能赶路这么快,还以为同样是川军,便用军号询问红军是哪支队伍。

红军回应的是我军俘虏的一个川军营的番号,假称是被打退逃出来的,还派出队里的四川籍战士用方言大喊对话。

就这样,掩饰真实身份的红军得以继续打着火把前进。

终于,先行军的三分之一兵力顺利在29日早晨6点多占据了泸定桥西头的有利地势。

泸定桥长约103米,宽约3米,使用十三根铁索固定,每根铁索使用862~997个熟铁打造的铁环相扣制成,可谓是坚固异常。

但泸定桥离水面十几米高,一旦从桥上掉落便会立刻被河水冲走,尸骨无存。

好在对岸川军的刘文辉并没有攻击的意愿,他本就不服蒋介石的命令,自然只是象征性地阻拦了一下。就这样,林彪带领的军队得以在桥边占据建筑物稍作休整。

下午4点,林彪见时机成熟,下令开战!

第二连的二十二位勇士组成突击队,廖大珠率突击队冲在最前面,王友才带领三连紧随其后铺设木板。

仅一个小时我军快速攻陷泸定桥,又用两个小时肃清泸定城守军,仅有四名战士伤亡!

30日凌晨2点,刘伯承率领的北岸部队终于也赶到泸定桥。

看着我军战士创造的奇迹,刘伯承感慨万千:“泸定桥啊泸定桥,我们胜利了,可我们也付出了这样大的精力和心血啊!”

毛主席为了这场战役也已经失眠了好几天,收到成功通过泸定桥的消息他安下心来倒头便睡。

大渡河战役中,红四团的战士们真正做到了兵贵神速。

他们几乎突破了人体极限,一日之内急行军二百四十里路,真可谓没有片刻停留,战士们没有休息甚至没有进食,仅凭求生的意志和对革命的忠诚完成了这不可能的任务!

这场战役彻底粉碎了蒋介石要让红军成为第二个石达开军队的反革命意图,体现了红军永远忠于革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这也正是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的切实体现!

泸定桥上,一寸铁索一寸血,如今我们这些后人也将延续着敢于斗争、勇夺胜利的革命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大渡河   泸定桥   泸定   秀才   彝族   川军   我军   红军   蒋介石   战士   深夜   万红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