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艰难决策-复盘抗美援朝的决策过程!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同志们,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别说此举关系到三军数十万战士的性命……打得好那没什么说的,打不好,有可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断送国家的前途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

(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长文预警:1万余字)

1950年6月,一件毛泽东不希望发生的事情终究发生了——朝鲜战争爆发。顷刻间,全世界人们的目光都集中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来。

1950年6月2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发动统一全岛的南进作战,28日即攻占南韩的政治中心汉城,南韩军节节败退。

美国迅速作出反应、果断干预。它的反应,不仅针对朝鲜,也针对中国。

6月27日,美国派出海军和空军入侵朝鲜领海、领空,进攻朝鲜人民军,对朝鲜城市狂轰滥炸。同时命令第七舰队向台湾海峡出动,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既定部署,致使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至今仍处于分裂状态。

30日,又命令美国陆军在朝鲜参战。

9月5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指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

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判断。毛泽东还分析了美国在军事上的长处和短处,概括起来是“一长三短”。他说:“它在军事上只有一个长处,就是铁多,另外却有三个弱点,合起来是一长三短。三个弱点是:第一,战线太长,从德国柏林到朝鲜;第二,运输路线太远,隔着两个大洋,大西洋和太平洋;第三,战斗力太弱。”

尽管如此,毛泽东并没有轻敌和大意。他在讲话中提出要防备美帝国主义乱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他说:“所谓那样干,无非是打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且打原子弹,长期地打,要比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打得长。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

毛泽东已经作出最坏可能性的准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准备同美国这个不可一世的世界头号强国直接较量。但是,中国出不出兵,毛泽东有一个“底”,这个“底”就是美军是不是过三八线。“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

(二)“明神宗那么黯弱,还懂得要派兵援朝,打败日本侵朝部队。今天,新中国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明王朝能做到的事,中国共产党还能做不到?”

9月15日,朝鲜战局发生急剧变化。美军7万余人在仁川港登陆,28日占领汉城,切断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洛东江边的朝鲜人民军主力的退路,使之腹背受敌,朝鲜人民军被迫退却。

对于美军在仁川登陆,毛泽东早有所料。他在1950年10月2日起草的给斯大林的电报中曾经这样说过:“还在今年4月间,金日成同志到北京的时候,我们就告诉他,要严重地注意外国反动军队侵略朝鲜的可能性。七月中旬,七月下旬和九月上旬,我们又三次告诉朝鲜同志,要他们注意敌人有从海上向仁川、汉城前进切断人民军后路的危险,人民军应当作充分准备,适时地向北面撤退,保存主力,从长期战争中争取胜利。”

形势急转直下。10月1日,就在新中国第一个国庆节,美军不顾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命令正在三八线南侧待命的“联合国军”部队,从陆地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向北进攻。麦克阿瑟还向金日成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金日成“放下武器,停止战斗,无条件投降”。此刻,“联合国军”在南朝鲜已经集结三十三万兵力。

形势已经发展到这一步,有如彭德怀在回顾这段历史时所说:“美军一过三八线,我就知道不打不行了。”

10月3日凌晨一时,周恩来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再次对美国当局提出强烈警告:“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就在10月1日南朝鲜军越过三八线当天的深夜,金日成紧急约见中国大使倪志亮,向中国提出出兵支援的请求。倪志亮立即向国内报告,并将金日成和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部的求援电报发往国内。

毛泽东深夜读罢电报,对周恩来说:

“恩来啊,你还记得《左传》上宫之奇对虞公晓以利害的那段话吗?‘虽然,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亡,虢亡,虞不独存。’”

周恩来说:“是啊,主席,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我们决不能置之不理。”

毛泽东说:“明神宗那么黯弱,还懂得要派兵援朝,打败日本侵朝部队。今天,新中国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明王朝能做到的事,中国共产党还能做不到?

目前的局势,对朝鲜人民军极为不利,我看他们实战速决的时机已经失去了。可是,我认为局势还没有斯大林估计的那么黑暗,金日成同志还没有到要组建流亡政府的地步。

美国侵略者也不会那么走运。他远涉重洋来干涉别人国家的内政,想把社会主义阵营一举打垮,有那么容易吗?当今的世界,有那么多国家和人民要革命,那么多的民族要解放,这是一个历史潮流,它美国怎么能挡得住?手伸得太长,只能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2日凌晨2时,毛泽东立即致电高岗、邓华:“(一)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二)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

他还在周恩来给驻朝鲜大使倪志亮的电报稿中加写了一段话,要他转告金日成:“尽可能将被敌切断的军队分路北撤外,凡无法撤退的军队应在原地坚持打游击,切勿恐慌动摇。如此就有希望,就会胜利。”

(三)“挂帅人选不是已经决定为林总了吗?”

10月2日下午,毛泽东召集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彪、高岗及代总长聂荣臻等人,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朝鲜半岛局势和中国出兵问题。

毛泽东对大家说:

“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今天先讨论两个迫切问题,一是出兵时间,二是谁来挂帅。”

高岗问道:

“挂帅人选不是已经决定为林总了吗?”

林彪满脸倦容,他以缓慢低沉的声音说:

“我们打了几十年仗,10年内战,8年抗战,4年解放战争,人心思和,现在再去出兵打仗不得人心呐。国内困难也很多,经济是一个烂摊子,军队没有改装,还有十几万土匪在活动。对国民党作战我们有把握,美国高度现代化,加上原子弹,能否取胜?我没有把握。请中央慎重考虑这个问题。”

聂荣臻也说:

“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不打这一仗。”

毛泽东神情有些烦躁,他知道高岗刚刚赶来,对许多事情还不清楚,就解释说:

“挂帅人选原来考虑派粟裕同志,但粟裕确实有病,正在青岛休养,前些日子他托罗瑞卿给我带来的信中,谈到病情仍很重,我回信就劝他安心休养吧。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入南朝鲜,飞机、大炮、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就能够解决的问题,可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朝作战。

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同志来挂帅。谁知林彪同志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1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1个军只有36门。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我军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吸了几口烟,接着说:

“前些日子,我找林彪同志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冒险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可是,林彪同志表示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哎呀呀,他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出兵援朝已是万分火急,既然林彪说他有病不能去,我的意见还是彭老总最合适了。”

毛泽东的话音刚落,朱德就说:

“对,还是老彭靠得住噢!”

毛泽东吸了一口烟,接着说:

“美国企图在3个战场同中国作战:即朝鲜、越南、台湾。同美帝国主义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在什么地点。”

毛泽东高瞻远瞩,他认为:我们现在出兵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利用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的时机,选择了一个有最有利的地形、最便利的交通、最便利的物资及人力支援、最便利的政治动员和最便利于取得苏联间接帮助的战场——朝鲜。

他认真分析了此时的政治形势,他说:

“美帝国主义虽然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但它所进行的是侵略的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在军事上,它妄图称霸世界,在全球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战线由西欧到东亚,顾此失彼。而英法等国已不是强国。在此形势下,美国资源的优势就不能不受到限制和抵消,而原子武器已非美国独有,且不能决定胜负。美国如果竟敢在此时爆发世界战争,则其失败将更加彻底,因为现在美国的军事准备尚未完成,而和平民主阵营势力则大于美英势力。”

“中国抗美援朝是正义之举,必然是得道多助;中国经济虽然很落后,但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人民的全力支援,有经过多年战争锻炼的人民军队,出国作战背靠祖国,有深远的后方,支持得起长期战争。只要我们坚决勇敢,善于团结当地人民,善于和侵略者作战,最后的胜利是我们的。”

毛泽东主张:抓住时机,出兵作战,使我国在战略上处于政治上有理、军事上有利的主动地位。

就在10月2日这一天,毛泽东亲笔写了一份给斯大林的长电报,回复斯大林1日的来电。斯大林来电要求中国立即派出至少五六个师到三八线,以便让朝鲜组织起保卫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战斗。

根据有关情况判断,毛泽东这个电报很有可能是在十月二日下午召开书记处会议之前起草的,原准备在书记处会议作出出兵决定后发给斯大林。但在这次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只能把这份电报搁置下来,而将多数人的意见,通过苏联驻华大使罗申转告斯大林。

在转告斯大林的意见中,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表示:“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做出最后决定”,“我们将举行一次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的主要同志都将出席”。这说明,毛泽东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主张,为这个问题最终而正确的解决,留下了回旋余地。

(四)“唯我彭大将军”

10月4下午3时,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董必武、彭真、陈云、张闻天、彭德怀(会议中间赶到)、高岗。列席会议的有罗荣桓、林彪、邓小平、饶漱石、薄一波、聂荣臻、邓子恢、李富春、胡乔木、杨尚昆。

派志愿军出国同美军作战,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牵动全局的大事。新中国的掌舵者们面临着一个新的重大抉择:出兵,或者不出兵。会议一开始,毛泽东首先让大家讲讲出兵的不利情况。与会者各抒己见。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或者对出兵存有种种疑虑。

会议开了一个小时后,彭德怀乘飞机自西安匆匆抵京。彭德怀对这个会议毫无思想准备,连会议内容事先都不知道。

待彭德怀坐定后,毛泽东说:

“老彭啊,现在我们的邻居朝鲜家里着火了,我们还能安之若素吗?我们的总理早就警告过美国侵略者,说你不要过三八线,你要过了这条线,我们不能置之不理。可是人家硬是不相信,硬是过来了。我们怎么办呢?究竟是出兵参战,还是听之任之?请你彭老总也准备发个言。”

说罢,他看了看高岗,说:

“高岗同志,你是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站得高,看得远呀,很想听听你的高见。”

“我还是那个意思:要慎重。”高岗说:“我们国家已经打了20多年的仗,现在刚刚统一,元气还没有恢复,再打,怕是经济上负担不起。现在是政权到手,百废待兴,打仗又不是用拳头,是件很费钱的事。还是林彪同志那个意见,我认为应该认真考虑。我军装备落后,大都是缴获的日本人的三八大盖,7个军的炮火才顶美军1个军,坦克更别提了。一旦过江后顶不住,让美军杀过鸭绿江来,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免得引火烧身。”

周恩来说:

“积极进攻是更好的防御。我们鸭绿江1000多里防线,需要多少部队?年复一年都准备打,不知它哪一天打进来,东北还怎么搞建设?跟美国这一仗,看来是不可避免的了,既然早晚都要打,还不如早打为好。既然美国决定从台湾、朝鲜、越南3条战线包抄我们,我们还是选择朝鲜和他们较量为好。一方面朝鲜北方多山地,对美军机械化行动不利,而便于我军打运动战。而且朝鲜与苏联接壤,也便于我们获得苏联的援助。在朝鲜打,胜利的把握要大一些。”

“依我看,既然早晚都要打,那不如晚点儿打为好。”高岗坚持说:“美国战争潜力很大,从他们的南北战争结束到现在,将近100年了,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破坏,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如今,美国的钢产量,每年达到8000多万吨,是我们的140多倍。而且它手里还拥有原子弹。而我们,大家都知道,百孔千疮,百废待兴。不如等我们经济发展了,部队的武器装备改善了,特别是我们的海空军建立起来了,那时候再打,恐怕更有把握一些。”

其他一些反对出兵的人,也说出了不少理由,他们说:

“国内还不稳定,全国解放没有完成,经济建设没有起步,武器装备有待改善,海空军还未建立。”

彭德怀见与会者的意见完全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自己思想上还没有准备,也就没有发言。毛泽东看彭德怀还没有要说话的意思,就站起身来,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受啊。我们确实有困难,一些同志不主张出兵,我是理解的,但我们是个大国,不打过去,见死不救,总不行呀!

同志们,我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哟!别说此举关系到三军数十万战士的性命……打得好那没什么说的,打不好,有可能危及国内政局,甚至断送国家的前途江山,那我毛泽东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不过,朝鲜亡了国,我们会怎么样?我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再说,中朝是邻邦,唇齿相依,我们要是不管,那社会主义阵营还不是一句空话?

这场战争,尽管我们有不少柔弱之处,但我们可以以柔克刚,以己之长击人之短。第一,美国战线太长,它在全球搞军事基地,好比十个指头按跳蚤,动弹不得;第二,美军作战部队与后方相距太远;第三,美军进行的是一场不义战争,多行不义必自毙;第四,美军士兵骄娇二气缠身,这些‘塌塌米’部队过惯了舒服日子,士气必然不高;第五,有同志担心美国的原子弹,但苏联也有原子弹,而且中国国土广大,人口不集中,原子弹作用小。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而不是一两件武器。”

接着,他又宣布说:

“我看美帝国主义要打,但饭也要吃,觉也要睡。现在休会,明天继续讨论。”

散会后,中央管理科的人把彭德怀送到北京饭店休息。

10月5日上午9时左右,邓小平受毛泽东委托到北京饭店,约彭德怀同去中南海,毛泽东想听听他的意见。彭德怀来到毛泽东的办公室,刚一坐下,毛泽东就说:

“老彭,昨天你没有来得及发言。我们确实存在严重困难,但是我们还有哪些有利条件呢?”

彭德怀也不愿多说什么有利条件,就非常干脆地表态说:

“主席,昨天晚上我反复考虑,赞成你出兵援朝的决策。”

毛泽东见他如此说,便问道:

“你看,出兵援朝谁挂帅合适?”

彭德怀反问道:

“中央不是已经决定派林彪同志去吗?”

毛泽东说:

“我们的意见,这担子还得你来挑,你思想上没这个准备吧?”

彭德怀沉默片刻,说:

“我服从中央的决定。”

毛泽东高兴地说:

“这我就放心了。现在美军已分路向‘三八线’北冒进,我们要尽快出兵,争取主动。今天下午政治局继续开会,请你摆摆你的看法。”

是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颐年堂就是否出兵援朝问题继续讨论。彭德怀听了几个人的发言,仍有两种不同意见。他表示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出兵的意见,他说:

“老虎总是要吃人的。不同美帝见个高低,要想建设社会主义是困难的。因此,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就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可是,如果让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如果让美国占领了朝鲜半岛,将来的问题更复杂,所以迟打不如早打。”

毛泽东听完彭德怀的发言,非常高兴。他一拍桌子说:

“我们国内当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是事实。但我认为今天老彭的发言是一针见血,很有说服力。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犹豫退缩,担心害怕都没有用,这些心理和情绪正是敌人所希望的。”

说到这里,毛泽东从桌上拿起一封信晃了晃,说:

“你们看,连傅作义先生都给我写信,认为应该出兵朝鲜,不然后患无穷。民主人士尚且如此,我们共产党人还怕什么?现在我们只有一条路,就是在敌人进占平壤以前,不管冒多大风险,有多大困难,必须立即出兵朝鲜。既然它打到咱们家门口来了,我们还能退避三舍吗?当然要打,而且要打胜,打出中国人民的威风!就这样定了,我们的口号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关于由谁挂帅的问题,既然林彪同志说他有病,那就让他专心养病。我提议,这场战争由彭德怀同志挂帅!”

自此以后,林彪退出了权力中心,住在北京西城区毛家湾,固守不串门、不作客、不探视病人的“三不主义”,度过了长达10年的漫长岁月。

(五)“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去,难道只能让别人家的儿子去吗?”

10月上旬的一天,毛岸英来到丰泽园菊香书屋看望父亲。

此时的毛岸英自苏联归国已经5年了,父亲觉得他在基层锻炼还不够,便让他到北京机器总厂下放挂职锻炼。

就在几天前,毛岸英回到菊香书屋,看到父亲卧室大床的床头放着一本打开着的《东周列国志》,拿起来一看,见父亲在上面划了线的一段内容是:“假吾道以伐虢,虢无虞救必灭,虢亡,虞不独存……”,他知道父亲正为出兵朝鲜的事紧张的做着工作。这一道划线,这个唇亡齿寒的道理,深深地触动了他。

回到工厂后,他立即通过组织申请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将此事报告给毛泽东,请示怎么办?毛泽东也想让毛岸英到朝鲜去,再次经受战火的考验,就说:

“那就让岸英去吧。”

聂荣臻考虑到毛岸英是毛泽东两个儿子中唯一健康的一个,便婉言相劝。

毛泽东说:

“正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所以,就得入朝作战。我毛泽东的儿子不去,难道只能让别人家的儿子去吗?”

毛泽东和毛岸英

10月8日上午,毛泽东发出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并赴朝参战的命令。

(六)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

10月26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

指示提出:美军扩大侵朝并直接侵略台湾,严重威胁我国安全,我国不能置之不理。为了使全体人民正确地认识当前形势,确立胜利信心,消灭恐美心理,各地应即展开关于目前时事的宣传运动

指示提出:宣传中应注意,我全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应有一致的认识和立场,坚决消灭亲美的反动思想和恐美的错误心理,普遍养成对美帝国主义的仇视、鄙视、蔑视的态度。

指示提出:为了正确地认识美国,应说明:(一)美国是中国的敌人。(二)美国是全世界的敌人。(三)美国是纸老虎。美国不但在政治上是孤立的,在军事上亦有严重弱点:1、战线太长,腹背受敌,战线由西欧至东亚,超过希特勒与日本。、2、后方太远,必须横渡大西洋太平洋,不如希特勒与日本。3、士气不高,实战经验不多,战斗力弱。4、同盟者不强,西德日本尚未武装起来,英法意等国现已非军事强国。5、在此种形势下,美国资源的优势不能不受到限制和抵消,且在西欧失败后即将丧失此种优势。6、原子武器已非美国独有,且不能决定战争胜负。国土愈广,人口愈不集中,原子武器的作用愈小。

指示提出:宣传的方法,以各机关、团体、学校、工厂和部队内部讨论为主。应鼓励各人自由争辩检讨,以求尽量在思想上彻底解决,使人人对援朝表示积极有信心不怕困难,对美帝国主义表示不共戴天,使亲美恐美情绪与抗日运动中的亲日恐日情绪同样不能容身。

(七)“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6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10月27日下午,毛泽东约见周世钊、王季范二人,告诉他们“志愿军已经出国”了。周世钊听到这个消息,不无忧虑地说:

“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全国得到解放,这是建设新国家的大好机会。全国人民都希望和平建设,志愿军出兵援朝,是不是会影响和平建设呢?”

毛泽东解释说:

“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6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3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毛泽东还说:

“你们都知道,我是不打无把握之仗的。这次派志愿军出国,虽然是有人不同意的,他们认为没有必胜的把握。但我和中央一些同志经过周详的考虑研究,制定了持久战的战略,胜利是有把握的。我们估计,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它的钢铁多、飞机大炮多,是它唯一的优势。但它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多,到处树敌,到处设防,兵源不足,是一短;远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为侵略而战,师出无名,士气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伤;虽有一长,不能敌这三短。我们要进行持久战,一步一步消灭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伤亡,它一天不撤退,我们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十年。这样一来,它就伤亡多,受不了,到那时,它就只好心甘情愿地进行和平解决。只要它愿意和平解决,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我们原来是要和平的。”

(以上为抗美援朝决策全过程)


油画: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


遨游之舟复盘:

1.决心、决心、决心。毛主席早年读书,曾在《讲堂录》中写下“拿得定,见得透,事无不成”的断语。尽管毛主席对出兵已有思想准备,但是要使一个刚从战火中获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再次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同世界上头号帝国主义美国决一雌雄,下这个决心需要何等的气魄和胆略!

中美两国的国力相差悬殊。1950年,美国钢产量八千七百七十二万吨,工农业总产值二千八百亿美元。而当年中国的钢产量是多少呢?只有六十万吨,工农业总产值只有一百亿美元。美国还拥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具有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就连实力远比中国雄厚的苏联,也不愿因为援助朝鲜而冒同美国直接冲突的危险。中国出兵会不会导致同美国直接对峙?美国大举轰炸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和内地大城市怎么办?

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虑的问题,稍有疏忽,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况且,他还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说服中央决策层的其他成员,当时在出兵的问题上意见不一。这是毛主席一生中最难作出的决策之一。对毛泽东出兵援朝的决策,彭德怀曾作过这样的评价:“这个决心不容易定下,这不仅要有非凡的胆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对复杂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断力。历史进程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确。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成立“联合国军司令部”,八日任命麦克阿瑟为“联合国军”总司令。差不多同时,毛泽东和中央作出一个决策,调几个军到东北,摆在鸭绿江边,加强东北边防。

隔了六年以后,毛主席讲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战争开始后,我们先调去三个军,后来又增加了两个军,总共有五个军,摆在鸭绿江边。所以,到后来当帝国主义过三八线后,我们才有可能出兵。否则,毫无准备,敌人很快就要过来了。”

3.全面估量。要全面不要片面、要动态不要静止得思考问题。要对战争优劣因素进行全面比较,以及在时间轴上推演这些因素的变化情况。如毛主席分析的:“我们估计,美帝的军队有一长三短。它的钢铁多、飞机大炮多,是它唯一的优势。但它在世界上的军事基地多,到处树敌,到处设防,兵源不足,是一短;远隔重洋,是它的第二短;为侵略而战,师出无名,士气十分低落是它的致命伤;虽有一长,不能敌这三短。我们要进行持久战,一步一步消灭它的有生力量,使它每天都有伤亡,它一天不撤退,我们就打它一天,一年不撤退,就打它一年,十年不撤退,就打它十年。这样一来,它就伤亡多,受不了,到那时,它就只好心甘情愿地进行和平解决。只要它愿意和平解决,我们就可以结束战争,我们原来是要和平的。”

4.抓主要矛盾。一件事情头绪繁多,七嘴八舌说什么的都有,如果不懂得抓主要矛盾,就会如坠迷雾、无法决断。如毛主席分析:“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6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题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进尺,走日本侵略中国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还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中国的身上,从朝鲜一把刀插在我国的头上,从台湾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腰上,从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国的脚上。天下有变,它就从3个方面向我们进攻,那我们就被动了。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不许它的如意算盘得逞。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我们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

参考资料:

《毛泽东传》《中国共产党历史》等


— END ——

大家好,我是遨游之舟,专研于毛泽东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致力于分享《毛选》式思维体系。了解更多干货文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遨游之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金日成   斯大林   苏联   朝鲜   大风大浪   作战   帝国主义   美国   中国   美军   艰难   同志   过程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