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她被骂上热搜第一,我不敢安慰......

河北一位宝妈带娃的视频火了。


画面中,妈妈走一步孩子跟一步,从厨房跟到客厅。


图@氟西汀


无奈之下,她让孩子去旁边玩。


结果孩子却转身要抱抱,这位宝妈彻底崩溃了,连连跺脚。


图@氟西汀


最后,她蹲在地上擦着眼泪,把孩子搂在了怀里。


图@氟西汀


当了妈以后,谁不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


没想到,却有人说这是矫情,抱一下孩子怎么了?


实际情况呢?


她当时生理期不舒服,而且因为腱鞘炎手根本使不上力。


当了妈都懂。


我生完孩子两三年,手腕还使不上劲,包里常备着膏药。


身边生过孩子的朋友、同事,不少人都在忍受着腱鞘炎的痛。


有人说,这是妈妈用力抱娃的勋章,称赞母爱的伟大。


歌颂的背后,堆满了不为人知、隐藏起来的痛苦。


虽然生育的知识被大量普及,但很多疼痛依然得不到诉说。


女性默默忍耐,不被理解,无处倾诉,求助无门。


被遮蔽的生育之痛


分娩的痛,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都被大量提及。


但孕前和产后的一些疼痛,则被忽略。


实际上,女性的身体疼痛从怀孕那一刻就已经开始。


是的,怀孕也会痛。


但孕期的痛却很少被留意,且时常被认为不是什么大问题。


大家关心的,只有胎儿的发育。


只有产妇自己才最知道,那些胃痛、腰背痛、耻骨痛的滋味。



我在孕前期和孕晚期时,有很长一段时间左侧后腰处疼痛无比。


最后痛到根本无法起床上班,坐着、躺着都不是。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孕妈吐槽。

她说自己呼吸时后背部都会痛。


晚上睡觉不能左侧躺着,只能找到侧右边的一个角度才能入睡。


整个晚上,都没法变换姿势,稍微动一下就痛得想死。


她说:“如果再这样继续痛两个月,我甘愿自杀。”


而比腰背痛更可怕的,还有无数宝妈谈之色变的耻骨分离痛。


据统计,约有31.7%的孕妈妈,在孕期的时候都经历过耻骨痛。


在网上搜索相关词条,会看到各种具象的痛苦:


“一迈开腿整个下腹都在拉扯骨头,每天含着泪扶着墙去卫生间。”


“坐、立、行、走都不行,翻身就跟拆骨一样,大腿根就像塞了刀片。”


“我27周开始疼,感觉下半身废了,走路走不了,睡觉翻身疼,起床疼,走路疼……”


这种持续的疼痛,不致命却折磨身心。


分娩也不能结束疼痛,而是另一轮疼痛的开始。


生产后的刀口疼,手腕腱鞘炎,腰疼背痛、乳房皴裂……


一旦没有恢复好,甚至会伴随终生。


有读者说,她顺产侧切的伤口过了十多年还会莫名隐痛。


生孩子的痛,不过是女性身体疼痛可见的一部分。


更多的痛,被遮蔽在“忍一忍”的劝慰之下。


不被理解的女性疼痛


每次逛母婴网站,我都发现有一个现象。


但凡是生育痛相关的话题下面,都会有人表示:


“原来,不是我一个人会疼。”


这种共鸣感,恰恰反映了对女性疼痛的理解稀缺。


她们找不到人诉说。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女人怀孕生娃天经地义,痛也正常。


即便是和家人倾诉,换来的也不过是一句:


“还能怎么办呢?忍一忍吧,女人生孩子都是这么过来的。”



记得春节回老家时,表妹生完孩子因为腰痛,时常卧床休息。


聚餐时,不少家里的长辈吐槽表妹“矫情”、“事多”。


经历过生育的女性长辈,也表示当年她们生完孩子就下地干活。


但落下的病根,她们很少提及。


当疼痛不被允许开口,忍耐就成了产后女性的默契。


更新一代的女性,开始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却也求助无门。


一方面,孕产妇在打针、用药上限制多,一般医生都不敢接诊。


我有朋友孕期偏头痛发作,吃不下去任何东西。


她去了产科、神经内科,所有医生都告诉她没法用药,只能忍着。


另一方面,是没有专门针对孕产妇疼痛的科室。


孕产妇,根本找不到地方看身上的疼痛。



人物《在这里,她们第一次讲述疼痛》的这篇文章中,就提及这个现象。


去产科,医生会说在家多休息,生完小孩就好了。


去疼痛科,由于孕产妇身份特殊,她们也不太愿意接收。


忍,成为唯一的选择。


但并不是所有人的疼痛,仅仅靠忍就能扛过去。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疼痛科主任岳莉,为此开了一个孕产期疼痛专科门诊。


在这里,她见到了太多疼痛困住的女性。


有人肢体僵硬,肌肉发生痉挛,疼到碰都不能碰;


有人怀孕36周,有时痛起来,走路都不得不停下来;


有人坐在轮椅上,就连从椅子挪到床上做治疗、检查身体都做不到;


……


截图 | 人物《在这里,她们第一次讲述疼痛》

所有人都在说忍一忍,却没有人告诉她们怎么让自己更好受。


正如岳医生说的:


疼痛是有记忆的,尤其是分娩痛,忘不了。


新的生命带来的喜悦是真实的,但背后的疼痛也刻骨铭心。


看见女性的疼痛,给她们倾诉的权利,让她们有求助的渠道。


每一个女性,都应该有表达痛苦的权利。


生育的痛苦

每个女性都有知情权


还没有结婚时,我曾和母亲谈到生育的话题。


我问她,生孩子是不是特别痛?


她犹豫了一下,表示不怎么痛,女人都是要生孩子的。


上一辈女性,崇尚忍耐是美德。


但一个生育观念进步的社会,应当减免女性生育中不必要的疼痛,重视生育后遗症。


我们讲述疼痛,不是为了制造恐惧,让一些未生育的女性产生阴影。


而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疼痛,让每个女性都能快乐地孕育生命。


这种进步,正在发生。


据相关数据统计,无痛分娩全国试点医院普及率达到53%。


女性,可以选择更舒适、更有尊严地分娩方式。


同时还有数据显示,无痛分娩的整体普及率只有30%,有近七成的女性承受着分娩疼痛。


不是所有的苦难都有意义,不是所有的苦难都值得歌颂。


有些疼痛,我们无需忍受,生孩子也不一定就必须要痛。


分娩时的疼痛,可以通过无痛分娩来减缓;


孕期和产后的疼痛,可以去疼痛科寻求帮助。


我们不断地去讲述,去科普,也是消除旁人的偏见:


母爱除了爱、忍耐、伟大、无私之外,还有牺牲、疼痛和摧毁。


少一点对“为母则刚”的夸赞,多一点真正的关心和理解。


让我唏嘘的是,这份关爱往往来自于孩子。


曾看过一个暖心的新闻。


四川一个3岁的小朋友,看到妈妈肚子上剖腹产的刀疤。


她问妈妈是怎么来的,妈妈说是因为生她。


孩子得知原因后,自责又心疼,眼泪吧嗒吧嗒地往下掉:


“我不晓得你肚子疼妈妈。”


纵然生产之痛刻骨铭心,但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起,所有的疼痛全都换成了全心全意的爱。


也正是孩子们纯粹的爱,毫无保留的关心,让我们偶尔崩溃,时常被治愈。


前不久看电视剧《亲爱的生命》,有一段对话我印象很深。


“如果你刚做完手术,就要拖着一个病体进入24小时待命且没有经验的工作中去。


在这个工作中你有一点点问题,你的亲人甚至外人都会指责你,而且这个工作没有任何收入和前途,你会开心吗?”


“那我肯定辞职不干了。”


“可是做妈妈,是不能辞职的。”



妈妈这个角色,一旦开始就是一辈子。


我们怎么忍心让她们在疼痛中忍耐一生呢?


做了妈妈的女人,不一定就要无坚不摧。


她们可以脆弱,她们的疼痛可以被讲述,而不是被隐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耻骨   都会   孕期   产后   疼痛   痛苦   妈妈   孩子   女性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