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最后一次调兵遣将,两个山头争夺战,最终演变成史诗级大战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的高度评价,在朝鲜战场打出了国威,让世界各国重新审视中国。

1953年7月27日上午9点,彭德怀、李克农等志愿军代表昂首挺胸,步履稳健地走进了朝鲜板门店的谈判签字大厅。

刚一走进大厅,彭德怀就被来自各国的记者包围,照相机的快门声在大厅内持续响起。彭德怀面带微笑,耐心地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

反观“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一行人,则站在一个角落,目光呆滞,面色凝重。这场战争的结果非常明显地写在了双方指挥官的脸上。

而在几个月前,彭德怀完成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调兵遣将,从北伐战争到朝鲜战争,20多年的军事生涯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而那一次调兵遣将,最终也演变成为了一场历史级别的大战,志愿军的丰功伟绩必将永远载入史册。

秦基伟临危受命

到了1952年上半年,志愿军已经取得了朝鲜战场的主动权。美军在这场战争中遭受了志愿军的迎头痛击,不可一世的美国人怎么也没想到,装备简陋的志愿军竟然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和装备精良的“联合国军”形成了对峙局势。

“联合国军”先后换了三任总司令,但是都没有从本质上改变战争的走向。不仅前线的美国士兵已经产生了厌战情绪,美国国内更是反战情绪高涨,不少政客开始质疑杜鲁门政府:“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毫不相关的国家损失成千上万个美国青年的生命。”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一直都在寻求一个机会和志愿军谈判,尽早结束这场战争。但是谈判是需要本钱的,克拉克一直想通过一场战斗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

因为之前双方也进行过一次停战谈判,只不过结果不太理想。美军的态度非常强硬,与其说是谈判,倒不如说是美方单方面的要挟。关于战俘的遣返问题,双方始终没有达成一致,美国人态度非常嚣张:“既然谈判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让大炮和机枪去解决吧。”

1952年3月25日,彭德怀组织召开了朝鲜战争中最后一次作战会议,针对当时我军和“联合国军”在“三八线”附近相对峙的局势,作出了最后的部署。

当时第26军已经在前线和敌军对峙多日,彭德怀考虑到部队的士气,决定让第15军接替第26军,继续防守平康和金化防御区。

会议结束后,彭德怀将第15军军长秦基伟留下,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敌人可能要大举进犯我军中线,五圣山是我军中线的门户,如果丢掉五圣山,我们将被迫后退二百公里,并且将会无险可守。”

秦基伟看了看墙上的作战地图,默默地点了点头:“放心吧,彭总!第15军全体成员与阵地共存亡!”

五圣山是平康谷地的门户,扼守铁原到平康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五圣山西南侧是西方山,东南侧是鸡雄山,三座山呈品字形排列,只要守住这三座山,我军就会取得谈判中的主动权。

五圣山最前沿的上甘岭村的两侧有两处高地,分别是597.9高地和537.7高地,这里将会成为五圣山的第一道防线。

最后彭德怀还对秦基伟说:“你要记住,谁丢了五圣山,谁就要对朝鲜的历史负责。”

第15军成军比较晚,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之后,秦基伟多次申请入朝族战,终于在第五次战役之前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第15军斗志昂扬,出师前战士们喊出“不上英雄榜,便涂烈士碑”的口号,誓要在朝鲜打出中国军队的威风。

秦基伟带领第15军的战士们来到了第26军的阵地上后,他亲自登上了非常险峻的五圣山勘察地形。第26军在此处修筑了大量的工事,秦基伟一一查看后发现了工事的缺陷。

“我军的阵地虽说壕沟四通八达,但是并不能抵挡美军空军和大口径火炮的轰击,我们需要挖一些地道,这样才能抵御美军的空袭和炮袭。”

秦基伟马上向陈赓汇报了情况,陈赓马上调派了第12军和第60军的工兵部队和第15军一起进行坑道作业。

为了更好地抵御美军的进攻,每个驻守在前沿阵地的连队必须要有两条坑道,坑道的顶部泥土厚度在15到30米以上。

为了方便部队进行机动,每条坑道必须要有3个以上的出口,坑道内必须设置指挥所、卫生所、弹药库等设施。

在兄弟部队工兵的支持下,第15军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在防御阵地上挖了9000多米的坑道。这些坑道四通八达,和外面的堑壕相连接,五圣山地区似乎成为了一个“蚂蚁窝”。

美军经常派出小股部队对我们阵地进行试探性攻击,但是效果不佳,美军始终没能摸清我军的防御部署,双方逐渐开始转为对峙阶段。

冷枪冷炮运动

当时美国人和中国的阵地最近的距离也就50多米,美军当时在阵地上非常嚣张,但是志愿军的防御工事太复杂,美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美军的飞机经常在志愿军的阵地上徘徊,但是侦察机只能观察到表面上那些工事,关于志愿军挖了多长的坑道,他们无从知晓。

于是美军开始玩起了心理战术,不知道从哪来找来一个会说中国话的南韩妇女,这名妇女每天不定时地用大喇叭向第15军的阵地喊话,估计汉语也就是“半吊子”水平,发音别提有多别扭了。

“第15军的兄弟们,你们的老婆和孩子等着你们回家呢!你们跑到异国他乡受冻挨饿,到底图什么?你们手里那些落后的武器是抵挡不住‘联合国军’的进攻的!赶快走出阵地向‘联合国军’投降,回家和家人团聚吧!”

志愿军丝毫不理会这种喊话,他们坚信,不把美国佬从朝鲜半岛赶回去,自己永远不会和家人团聚。美国人当时可是做足了功课,他们知道第15军的战士们好多都来自四川,还用大喇叭放起了四川民谣,试图勾起战士们的思乡之情。

这一手“四面楚歌”中国人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玩过了,志愿军可不是项羽的楚军,这种方式只会让他们更有斗志。战士们听着家乡的乐曲,挖坑道更有动力了。

连续好几天的喊话,一点效果也没有,美军便开始玩起了新花样。他们开始在阵地上跳舞,个别美国兵还把衣服也给脱掉了,将自己的臀部对向志愿军的阵地。

负责放哨的志愿军看见这种场景后,气得咬牙切齿,但是上级有命令,所有人不允许开火,以免暴露火力。志愿军只能对着美军的阵地骂几句。

美军越来越得寸进尺,开始朝着志愿军阵地撒尿。正好赶上当时阵地上放哨的战士是个新兵,名叫陈凤楼。

“美军欺人太甚,我今天就是关禁闭也要把他弄死!”陈凤楼拿出手中的步枪,将准星套在了正在撒尿的美国士兵身上。

只听“砰”的一生,这名美国士兵连裤子都没来得及提,就从阵地上滚了下去。这一枪仿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战士们心中这口恶气已经憋了好几周了,大家谁也不再在乎什么纪律,纷纷对着还在撒野的美国士兵开枪。

阵地上响起了“噼里啪啦”的枪声,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美军就已经有十几人受伤。陈凤楼已经做好了被处分的准备,但是秦基伟并没有批评他,反而认为他干得漂亮。

原来当时中央已经提倡“轻敲牛皮糖”战术,这个战术就是以尽可能小的作战单位偷袭美军落单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

秦基伟了解完陈凤楼的这一行动过程后,认为这就是“轻敲牛皮糖”战术最好的体现。后来第15军全军都推广了这一行为。打得美军在阵地里不敢露头,冷枪冷炮运动正式开始。

冷枪冷炮运动也在其他部队进行了推广,这一期间我军诞生了大量的“冷枪杀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张桃芳,他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杀了214名敌军,是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美军被我军的冷枪冷炮运动打出了阴影,几乎时刻都在战壕里蹲着,为了不让志愿军盯上,他们连上厕所都在战壕里解决,每天早上,美国士兵将一罐罐排泄物倾倒在阵地附近,美国人再也顾不得体面,整个阵地都弥漫着一股臭味。

没想到陈凤楼不经意的一枪,居然揭开了冷枪冷炮运动的序幕,为了表彰他,组织特意为他记了“一等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阵地上时不时地传来枪声,美军的伤亡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志愿军利用这个时间又挖了大量的坑道,到了战斗正式打响时,坑道基本已经形成体系。

“摊牌作战”

在我军冷枪冷炮运动的打击下,美军的士气日渐低落,为了不再被志愿军以这种方式消耗,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提出必须进行一场大规模战役扭转局势。

1952年10月8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批准了范弗利特的行动,“摊牌作战”正式开始,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上甘岭战役。

范弗利特的计划是通过进攻上甘岭,直插我军的五圣山阵地。为了吸引我军的注意力,范弗利特佯攻西方山,但是我军并没有上当,始终坚守上甘岭地区。

当时南韩军队占领的391高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我军当时决定拿下391高地,以改善我军的防御态势。这个任务落在了第44师87团3营的肩上。

10月11日晚,3营的战士们趁着夜色摸进了391高地的草丛里,当时3营的战士们距离南韩军队的阵地非常近,甚至都能清楚的听见敌军说话的声音。但是战士们像是石头一样牢牢地趴在草丛里。

到了第二天下午,3营已经在这片草地里潜伏了16个小时,所有人都一动不动,等待着进攻的时机。

南韩军队可能也怀疑附近的草丛里会有志愿军潜伏,将两门迫击炮抬出,向这片草丛发射出了几颗燃烧弹,其中一颗落在了战士邱少云的身边。

熊熊烈火马上将他包围,火焰将他的衣服点燃。但是现在还没到最佳进攻时间,为了不让全营暴露,邱少云任凭火焰在身上漫延,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

附近的营长眼睁睁地看着火焰将邱少云吞没,但是却无能为力。这名26岁的战士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全营的安全。

下午5点,其他3营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全营向391高地发起进攻。”3营长高喊:“为邱少云同志报仇!”3营的战士们带着仇恨向敌军的阵地冲去。敌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最终我军成功地占领了391高地。

14日,“联合国军”开始大局进攻五圣山的第一道防线597.9高地和537.7高地。美军先后集结了6万多人,320门火炮、47辆坦克、50架飞机围攻这两座高地。

美军向志愿军的阵地倾泻了190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空炸弹。整个山头被肉眼可见地削低两米。范弗利特认为没有人能在这样的炮火中存活下来,于是命令部队向志愿军的阵地发起冲锋。

幸亏志愿军当时挖掘了大量的坑道,猛烈的炮击并没有给志愿军造成多大的伤亡。但是阵地上的防御工事基本上都已经被摧毁,志愿军们从坑道里出来后,在光秃秃的阵地上和美军进行战斗,即便如此依然打退了美军好几次进攻。

由于我军最开始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这两座高地先后易主。志愿军们面对美军的强大攻势不得不再次退回到坑道中。

秦基伟也马上调集全军所有的火炮向上甘岭地区靠拢,当时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已经被美军封锁,外围的补给根本送不进去。

前线的战士们在缺水、缺粮、缺弹的情况下艰难地阻击美军的进攻。当时15军从后方运来了10吨苹果,但是却无法运送到前线。

秦基伟下令:“谁能够给前线送去一个苹果,就记二等功一次。”最初守卫这两个高地的连队很多都已经只剩下了20几个人,好多班长都是在代理连长的职务。

19日,6连奉命夺回已经被美军占领的597.9高地。6连战士们勇往直前,先后攻占了敌人三处阵地。但是在进攻零号阵地时,被敌军的一群火力点阻挡。

6连当时的伤亡很大,要想重新夺回高地,这个火力点必须由爆破手炸毁。但是敌人的火力非常凶悍,爆破手全部在靠近碉堡的途中被击中身亡。

关键时刻黄继光挺身而出,写下了决心书:“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

黄继光带领战士们摧毁了好几个火力点,但是他也已经负伤。他扔出了最后一颗手雷,敌军最后一个火力点也哑火了。身后传来了冲锋号声,志愿军开始向597.9高地冲锋。

但是敌人的机枪马上又开始呼啸,战士们一个接着一个的倒下,此时黄继光已经用完了所有武器。他忍着剧痛,张开了双手,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向敌人的机枪扑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最后一个火力点。

战士们在黄继光的鼓舞下,不断的涌上了高地,全歼了高地山的1200多名美军,重新夺回了597.9高地的控制权。

在整个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和“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59次,击退了敌军900多次进攻,上甘岭也被称为是朝鲜战争的绞肉机。

这场战斗中,我军以1.15万人伤亡的代价,毙伤敌军2.5万人,击落击伤敌机270余架,摧毁敌军火炮60门,击毁敌军坦克14辆。

这场战斗成功的打出了志愿军的军威,朝韩两国的分界线最终定格在了“三八线”。有些人说:“美国人真正认识中国人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的。”

1953年7月,双方再次回到了谈判桌上,经历了上甘岭战役之后,美军再也没有了之前的跋扈,双方就朝鲜半岛的划分问题达成了一致,朝鲜战争正式结束。

美国当年信誓旦旦的介入了朝鲜战争,以为几个月内就能结束战斗,结果被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打的灰头土脸。中国这一战让世界重新的认识了中国。志愿军战士们用生命换回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955年,彭德怀被授予了元帅军衔。他戎马一生,立功无数,上甘岭战役之前的排兵布阵成为了他军事生涯完美的句号。

近年来,在中韩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一批批志愿军的遗骸得以回国。这群曾经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人,终于在祖国的土地上长眠。

我是史海魅影,关注我为历史点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上甘岭   调兵遣将   冷枪   坑道   志愿军   国军   敌军   争夺战   高地   我军   山头   史诗   阵地   美军   大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