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国民党特务被我军抓获,行刑前提出要求:我要见周总理

前言

1975年底,周总理的身体急转直下,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此时的他仍然坚持工作,想要为党和人民再做一些事情。

不久,他将中央调查部负责人罗青长叫到了自己身边。临终之际,他感慨的说道:“好多同志都已经离去了,特别是杨登瀛同志,他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不能忘记他。”

周总理

罗青长听后,连忙对着周总理说道:“总理,您放心,我一定会将您的话牢记在心。”

那么杨登瀛到底是什么人呢,为何周总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牵挂着他呢?

“双料间谍”杨登瀛

杨登瀛在早年的时候既是国民党特务机构在上海的最高负责人,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潜伏在国民党内部的高级特工,更是中共中央特科手中的一张王牌,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893年,杨登瀛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的一户富裕家庭。由于家境优越,杨登瀛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那个年代正好是西方先进思想涌入中国的时期,所以杨登瀛从小就接受了先进的新式教育。

杨登瀛

中学毕业后,杨登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早稻田大学。在日本留学的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不少的爱国学生,在他们的影响下,杨登瀛积极地组织参加各种爱国运动。

早稻田大学顺利毕业后,他来到了日本的通译社任职。工作期间,他对日本的经济、文化以及风俗习惯都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为他后面从事地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国外学习多年,杨登瀛在思想上比较前卫,回到国内后参加了“五四运动”和“五卅反帝斗争”,并在孙中山思想的影响下加入了国民党。

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一次合作后,杨登瀛投身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期间,他与瞿秋白、恽代英等共产党员来往密切,在交往的过程中,他深深地被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和气魄所折服。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上下笼罩在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杨登瀛对蒋介石的行为非常气愤,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他多次在公共场合斥责蒋介石犯下的罪过。

他的行为也引起了蒋介石的嫉恨,不久反动派找了个罪名将他关进了大牢。后来,在蔡元培的搭救下,杨登瀛被释放出狱。

1928年,蒋介石为了培养势力,便着手建立特务机构,他在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设立了党务调查科,这也就是后来的中统。

陈立夫担任调查科的主任后,开始在各地召集人才。在筹建的过程中,青帮的杨剑虹举荐了自己的老乡杨登瀛。

陈立夫

起初,杨登瀛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行为痛恨不已,并不愿意在国民党内任职。后来,他的好友劝说道:“你还是去党务调查科工作吧,如此一来就可以留在国民党内部进行侦查,他们有什么行动,你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汇报给我们。”

杨登瀛进入国民党内部工作后,他积极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极力地讨好杨剑虹与陈立夫。正因为如此,杨登瀛在短时间内就获得了他们充分的信任。

组织上为了配合杨登瀛的工作,经常会拿出一些进步书籍以及一些没有重要价值情报的资料交给他,让他拿去交差,同时,还会布置一些空会场,让他前去破获。

如此一来,杨登瀛在国民党内的位置也越来越稳定,不管是蒋介石还是陈立夫,对他都是十分的信任。在中统工作期间,他还积极地帮助我党,来营救被关押的共产党员,使得我党避免了不少的损失。

蒋介石

罗亦农被捕,杨登瀛展开营救

杨登瀛凭借自己善于交际的长处,与淞沪警备司令钱大钧等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且在上海的各个巡捕房、军警宪政各界部门都有自己的眼线。上海巡捕房在与中统打交道的时候,基本上只认杨登瀛一个人。

此外,杨登瀛还利用自己留学的经历,帮助英租界的巡捕房破获了很多有用的情报,后来在英租界巡捕房督察长兰普逊的推荐下,杨登瀛又担任了法租界巡捕房的顾问。

经过长时间的潜伏,杨登瀛对整个上海的巡捕房都有了准确的把握。如果国民党内部和上海的巡捕房对我党有什么不利的行动,杨登瀛就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消息,即使有人被捕,他也能在第一时间出马,展开营救。

1928年4月的一天,时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罗亦农在与组织局秘书交接完工作后,突然被英国的巡捕房给盯上了。在逃离的过程中,罗亦农不幸被捕,关在了监狱中。

罗亦农

罗亦农被捕后,我党马上展开了营救行动。就在这时,陈赓突然想到了杨登瀛与英国巡捕房的警务督察长兰普逊有着很深的交情,如果让杨登瀛出面营救的话,很有可能事半功倍。

杨登瀛接到任务后,当即行动了起来。在与兰普逊交谈的过程中,杨登瀛得知了原来是叛徒告发了此事,而叛徒的手中还有一份300多人的共产党员名单,而出卖罗亦农只是叛徒给国民党的一份投名状而已。

得知这一情况后,杨登瀛冒着生命危险向陈赓告发了此事。同时告知的还有,罗亦农会在4天后进行交接,希望组织上尽快准备人手,来营救罗亦农同志。

组织上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准备召集人手,准备在国民党引渡到淞沪警备司令部的过程中,全力实施营救计划。

陈立夫

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天早上,陈立夫就从南京直接赶往了上海。经过一番审问后,陈立夫觉得从罗亦农口中得不到有用的信息了,便直接下令处死了罗亦农。

4月21日,年仅26岁的罗亦农走上了刑场,为了革命理想英勇就义。

罗亦农牺牲后,组织上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当即派人铲除了叛徒,并销毁了那份名单,从而导致党组织没有受到更大的伤害。

同年,旧上海的青帮开始了内部争斗,杨剑虹在其中难以脱身,最终自杀身亡。

杨剑虹离世后,国民党调查科觉得杨登瀛长期在杨剑虹手下工作,能力也比较强,于是便任命他为中央组织部调查科驻上海的特派员。有了这个职务,杨登瀛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也更加地方便了。

杨登瀛夫妇合影

为了让杨登瀛能够获取更加有用的情报,我党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为他配备了一辆高级轿车,方便他和上海有头有脸的人物拉近关系。同时,我党还在上海北四川路大德里对面的楼里设置了一个联络基地,对外就宣称“国民党中央调查科驻沪办事处”,还为杨登瀛配备了一个秘书,专门协助他开展工作。

周恩来身处险境,杨登瀛及时透露信息

1930年4月,共产党人黄第洪从苏联伏龙芝学院顺利毕业,继续回到了国内参加革命。黄第洪曾经在黄埔军校就读,在学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优秀,加入我党后,组织上就将他安排到了苏联学习,可是他习惯了苏联的安逸生活,对革命逐渐丧失了失望。

回到国内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困境,在白色恐怖下,他竟然产生了叛变革命的念头。回到国内工作后不久,他竟然主动向蒋介石投诚,希望能够换取国民党的高官厚禄。

周恩来在上海

在给蒋介石的投诚信中,黄第洪泄露了周恩来的行踪,并表示愿意协助国民党抓捕周恩来。蒋介石看到后,当即交给了陈立夫负责此事,而深受陈立夫信任的杨登瀛也得知了此事。

杨登瀛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后,马上写了一封信,将黄第洪效忠向蒋介石投诚以及要设法抓捕周恩来的事情,都和盘托出。

周恩来得知情况后,假意装出不知情的样子。他将计就计,与黄第洪约定好了见面时间,相约在一个城隍庙的西街口见面。

此时的黄第洪满心欢喜,按照他的完美计划,只要周恩来一露面,国民党特务就可以将他活捉,自己也就立下了头功,在国民党内部会有一席之地。

革命战争年代的周恩来

到了约定的时间,黄第洪兴高采烈地朝着城隍庙的方向走去。却不曾想,就在他刚刚到达城隍庙的时候,一群人对着他连开数枪,黄洪第倒在了一片血泊之中。

在这件事中,正是由于杨登瀛及时提供的情报,才避免我党遭受更大的损失。

在中统工作的这段时间,陈赓担心杨登瀛的身份暴露,处处提醒他要格外小心,还劝他要出去避一避风头,可杨登瀛认为自己在中统内部,深受陈立夫的信任,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不过,尽管杨登瀛在工作中处处小心,却还是遭到了叛徒的出卖。

顾顺章

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负责主持中央特科工作的顾顺章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经过国民党的一番严刑拷打后,顾顺章直接将我党的大部分机密都一一托出。

顾顺章是我党的重要人物,他的手中掌握着我党的大量机密,他的叛变对我党也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组织上得知此事后,马上做出了撤离的决定,由于行动及时,上海市的大多数党政机关组织,在国民党行动以前安全地撤了出来。

陈赓担心杨登瀛的安危,多次苦劝他赶紧离开上海这个是非之地。可杨登瀛坚信自己不会出什么事情,就继续留在了上海。

可不曾想,杨登瀛也上了国民党的逮捕名单上面。不久,杨登瀛就因为“通共”的罪名被反动派逮捕入狱。

杨登瀛(右一)

在狱中,国民党对杨登瀛严刑拷打,可是杨登瀛口中却从没有透露任何有用的信息。国民党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暂时将他关押在了狱中。

杨登瀛被判处死刑,临刑前提出请求:我要见周总理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合作。在共产党人的活动下,杨登瀛被释放出狱,他回到了南京,担任了一个有名无权的官员,与我党渐渐失去了联系。

汪精卫在南京建立伪政权之后,杨登瀛留在了汪伪政府的感化院工作,他表面上是为日本人和伪政府效力,实际上仍然在为抗日事业和我党提供各种情报。

1945年8月,中国军民经过14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政府做出了逮捕汉奸的决定,杨登瀛再次被逮捕入狱。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国民政府经过查证后,发现杨登瀛虽然为伪政权服务,但是并没有出卖国家的利益。不久,杨登瀛被释放出狱。

出狱后,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杨登瀛,没有继续留在国民政府中任职,他的生活开始一落千丈。为了养活一家人,他开始在街边摆摊,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解放了南京。此时的杨登瀛仍然默默无闻,他还是是街边一个普通的小贩,并没有仰仗自己以前的功绩向党组织提出什么要求。在街坊邻居看来,他只是一个生活在南京的普通人而已,没有人将他与共产党的地下组织人员联系起来。

1951年,南京市公安局开展了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的登记工作。杨登瀛因为曾经担任过国民党反省院的副院长,被解放军逮捕。经过相关领导的审批,准备对其判处死刑。

关于杨登瀛事迹的报道

行刑之前,杨登瀛向组织上透露了自己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并向工作人员提出要求:“我要见周总理,周总理可以证明我的清白。”

随后,南京市公安局向公安部汇报了此事。时任司法部长的陈养山得知此事后,当即给南京市公安局写信,说明了杨登瀛在大革命时期为我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后来,南京市政府每月都会给杨登瀛一定的补助,这也极大地改善了他的生活。

20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中国进入了一个特殊时期,杨登瀛也遭遇了人生的低谷。可是他一直在坚守着一个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没有多说什么。

1969年的一天,杨登瀛在家中安然离世。临终前,他不断地对着自己的子女说道:“我到底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恐怕只有周总理知道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开始朝着一个正确的轨道发展。不久,杨登瀛也被平反昭雪,恢复了所有的荣誉。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有很多无名英雄在为我们默默地付出,有的默默无闻地退出了历史舞台,有的被人们所误解。可无论如何,历史和人民终将会记住这些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特务   国民党   巡捕房   周恩来   中统   我党   南京   我军   蒋介石   上海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