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10万人被包围,毛主席急电:唯有此法可救!彭德怀大赞高明

1950年10月21日,彭老总刚抵达朝鲜战场没几天,毛主席就向其发了一封电报,并下达了志愿军第一次作战部署的指令。

根据毛主席的判断,由麦克阿瑟率领的美联合国军之所以敢分两路越过38线,直逼鸭绿江边界,是因为他们断定中方不会出兵。

麦克阿瑟

为此,毛主席向志愿军总部提出了出其不意的“首战必胜”之决议,因为只有第一仗打得漂亮,才能振奋我军气势,才能让中国军人在世界战场上拥有一席之地。

在首次交火期间,彭老总结合党中央的指令,让志愿军利用前后围堵,中间截断的策略来应对敌军,结果南朝鲜军不堪一击,上来就被志愿军灭掉近一个营的兵力。

后来志愿军乘胜追击,历时13天,从鸭绿江一直追到青川江,直接灭了15000多名敌军,第一次战役大获全胜。

在党中央的英明指导下,志愿军在前五次的战役中的表现十分优越,但同时也给了对手抓住我军作战规律的机会,以至于差点让志愿军十万大军白白遭到围歼。

那么,联合国军究竟对志愿军实施了哪些作战方案?志愿军十万大军最后又是如何虎口脱险的?毛主席给了彭老总哪些指导,使得其拍案叫绝?

麦克阿瑟下台,李奇微设计围歼志愿军

1951年4月11日,麦克阿瑟因为与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看法不一,同时又打了四场败仗而遭到撤职,后由李奇微接替了其联合国军总司令的位置。

麦克阿瑟

自从李奇微开始指挥联合国军之后,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当中打得相当吃力。

在第五次战役初期,志愿军主要在西线打美军,通过彭老总向中央发过去的战况电报可以发现,战场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

只要我军与美军交手,总是动用一个师或者一个营的兵力出动,去围歼美军的一个小团。

当志愿军放开手准备与美军决一死战时,对方却消极应付,只一个劲地往南撤。

李奇微

那时,美军装备精良,全程机械化运动,志愿军一追击,美军一天就能撤退30公里,刚好是志愿军一夜行军的公里数。

后来,毛主席看了战报汇报后发现,美军这是玩起了志愿军常用的“诱敌深入”的战术。

于是毛主席便致电彭老总,命志愿军原地休整停止追击,结果当志愿军停止追击之后,美军部队也开始停止后退。

见志愿军不追击,美军时不时地派出队伍来“骚扰”志愿军,逼志愿军还手,并继续向南引诱。

毛主席

据悉,联合国军的这套操作方案被称为“磁性战术”,是李奇微在观察过志愿军作战规律后,专门制定的。

李奇微发现志愿军总是在夜晚行军,后半夜发起攻势,白天休整,每一次行军冲锋的时间持续一周左右,在此之后如果后勤补给不到位,志愿军的攻势就会下降一大截。

为此,李奇微命令美军装甲部队,按照志愿军的行军节奏开始撤退,志愿军夜间攻击,他们就往后跑,等志愿军体能消耗过大,或战线已拉的足够长远时,再白天发起反攻。

不得不说,李奇微这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操作,给志愿军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李奇微

1951年,当志愿军追击美军越过38线之后,于4月26日,继续向联合国军的纵深之处进军。

美军的接连后撤,使得志愿军轻松拿下了联合国军在南朝鲜的“二线阵地”。

1951年4月28日,志愿军右翼第19兵团,中路的第3兵团,左翼第9兵团,齐头并进,直接占领了联合国军二线阵地从西向东的大部分地区,一度越过了汉城议政府。

可一个冲锋追到了敌军的第二道防线,如何了得,彭老总和志愿军部队都感受到了战线被拉得过长,后方补给不足等问题,于是当即下令停止追击。

彭老总

这时,李奇微发现志愿军停止追击,便判断我军补给跟不上,于是便将围截重心放在中西线,而后派重兵守住东线,再调集上千架飞机,彻夜不停地轰炸志愿军后方补给线路。

为此,志愿军可谓吃尽了李奇微的苦头,几乎被其抓住了命脉,损失也与日俱增。

面对如此棘手的状况,彭老总当即下令,要东中线部队一边阻击美军,一边向38线方向撤退,一方面要预防美军的大规模反扑,另一方面还要保住志愿军的补给仓铁原。

而李奇微发现志愿军正在大规模撤退后,心里也盘算着到底是反攻,还是学志愿军也来个“后方包抄”。

李奇微

最终,李奇微没有选择大规模反攻,而是利用一部分火力牵制志愿军后退,一面派出部队寻找志愿军后方的纵深,穿插、包抄,并抢占渡口和交通要道。

就这样,志愿军一面撤退,美军一面向北迂回,双方都将目光紧紧地锁定在“铁原”。

根据李奇微的计划,只要包抄成功,拿下铁原,那么朝鲜战争基本可以宣告“游戏结束”。

说时迟那时快 ,美军将近十万规模的机械化部队便开始疯狂向北,直插志愿军腹地,彭老总瞬间惊醒,立即给后方打电话,要求严防死守,谁知后方电称:“所有的主力都在前线”。

于是彭老总急火攻心挂了电话,又打到前线,命主力部队即刻赶回铁原,结果前线又声称:“最快也得7天,全部撤回至少半个月...”

这下给彭老总愁的,连凳子也坐不住,要知道,美军的机械化部队一小时行军就是30公里,如果和美军拼速度,那我方必将处于劣势,甚至还会被美军反插包围掉十万大军。

为此,彭老总临时想出一个妙计,派出一支部队前往西线与人民军作战,以混淆美军视线,为东中部志愿军的撤退打掩护。

彭老总

一面又命中东部的志愿军主力火速向38线附近撤退,尽可能地阻击美军向铁原方面进攻。

紧张的时刻即将到来,志愿军是否能够扭转战局,铁原究竟能不能守得住?

63军临危受命,毛主席隔空献计,彭老总拍案叫绝

就在彭老总因铁原无重兵防守而准备死拼之时,邓司令突然接到一通电话,转头就向彭老总说道:“杨得志的63军就在距离铁原5公里的地方”,彭老总两眼一瞪仿佛看到了希望...

邓华

63军是第五次战役刚打响时,首先被派上战场的部队,经过几番战斗下来,全员人数骤减至三分之一,当时之所以会出现在铁原附近,是因为战士们已经饥饿难耐,负伤无数,不得不回基地休养。

谁知,还没行军至基地,就被彭老总的一通电报,授予了艰险的任务:“63军就算打到一兵一卒,也要守住铁原15天”!

在半路接到命令后,63军加快了行军步伐,准备赶在美国部队抵达铁原城外的涟川之前,设下防御阻击敌人。

彭老总

当时赶到涟川阻击敌人的是187、188、189三个师团,187、189分别守在种子山的左右两翼,188作为预备队与之轮番作战,每个队伍争取阻击敌军5天。

当时,美军以为我军一定会在铁原设下重兵把守,于是便派出了装甲部队、空中部队近十万人的兵力、上千门炮弹、各种防御设施来应对志愿军的阻击。

谁能想到,志愿军这三个师团加一起还不到敌人的三分之一,基于此,189师的师长蔡长元当即改变策略,将该师团划分成每队200人的小组,分别藏在以主力山峰“种子山”附近的各个山头,以分散敌军集中的火力。

蔡长元

当时,189师团一共9000多人,为了拖延时间,只阻击不强攻,美军见状,一天就往种子山扔了4万多枚炮弹。

后来63军打光了子弹,扔光了手榴弹,减员严重,连伤病员都拿着刺刀跟美军搏斗,只为了多拖延一天,给主力部队撤回铁原争取机会。

志愿军总部这边,彭老总正火急火燎地给中央发电报,告知主力部队全部返回至少还需十天半个月,铁原之地岌岌可危。

毛主席收到电报后,叫来周总理等人紧急开会,最后商讨了三个多小时,终于给彭老总回电:“唯有此法可救”。

毛主席和周总理

据悉,毛主席深知美联合国军对我军实施穿插包围战术,铁原残余的三个疲惫之师已经快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如果继续死防,最终导致弹尽粮绝,不防就无法为主力部队争取时间。

进而急中生智道:“铁原不必营救了,让63军继续拖住,主力部队直接找机会绕到美军背后实施反包抄,再穿插,唯有此法可救!”

彭老总在接到毛主席的电报之后,顿时如梦初醒,激动地拍案叫绝,大赞毛主席:“高明”

毛主席和彭老总

而后,彭老总便紧急电告东西中三线部队,在撤退的同时,对北上的美军实施反穿插围歼。

就这样63军在种子山附近,阻挡敌军4个师团的轮番进攻,中西东三线的部队,一面向38线靠拢,一面对敌军进行穿插和打伏击,使得美军十万大军苦熬多天也未能靠近铁原。

诚然,在战争的危难之际,毛主席的锦囊妙计如旱地中的一滴甘露,给予了志愿军生的希望。

毛主席

但敌军数量之多,火力之密集,也对志愿军的反穿插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首先,从南线返回的20多万志愿军已经来回行军了近一个月,精神状态疲惫,饥肠辘辘,精神高度紧张。

在迂回穿插作战之时,因为遭到敌军的火力覆盖,使得战场瞬间乱成了一锅粥,以至于穿插作战的进度被拖慢,最后索性变成了集体反推,与后方回城部队联合围攻。

这时,李奇微像是吃了一口黄连那般有苦说不出,他们的穿插、包围计划,被突然插进来的志愿军搅得一团糟。

原本被围在包围圈里的志愿军,突然如有神助般地奋起反攻,与后来居上的部队里应外合,将美军十万大军搞得“鸡飞狗跳”。

再回过头来看,在种子山与美军恶战的63军,此时尚未接到撤退命令,依旧在奋起反抗。

他们被敌军的火力全覆盖,减员严重,连通信兵和炊事员都扛着枪上了战场。

那些尚有余气,被敌军炸到肢体破碎而躺在沟壕里的战士们,用牙扯开手榴弹极力扔向敌人,或是用一只缠满绷带的胳膊奋力举起枪,射向美军,做最后一搏。

而那些美军已经被志愿军打红了眼,他们结伴举枪四处搜索山头上的志愿军“活口”,不论他们有没有攻击力,只要还能呼吸,上来就是“砰砰”几枪。

当189师的师长,集结好残余在山头的几十名伤兵,准备做好以身殉国的准备之时,有一位架着拐杖,身缠绑带的小战士,突然羞涩地向蔡师长开口道:“师长,有没有炒面,我好饿”。

蔡师长听罢,顿时热泪盈眶,小战士知道蔡师长没有口粮,也知道他们马上就要“殉国”了,只是“故意问一问”,万一可以做个“饱死鬼”上路呢?

蔡长元

“我们再坚持半天,拿下种子山头就可以回去吃一顿饱饭了”,蔡师长说罢,整顿好“残兵”队伍,作势就要向山头冲刺。

正在这时,通讯员传突然来了彭老总的电报,称:“63军已出色完成阻击任务,即刻撤退”。

战士们听罢,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内心里五味杂陈,最后在蔡师长的目送下,相互搀扶着走下山头。

彭老总

从1951年5月27到6月10日,志愿军63军,以不到3万人的兵力,连防御带阻击敌军9万多人,连续13天,以精简2万多人的代价,歼灭美军1.5万人,完成阻击任务。

最终在毛主席的英明指导下,我军绝地反穿插的任务完美完成,主力部队已经顺利撤退至东线,并做好了全面防御准备,铁原的所有物资也得到了安全撤离。

毛主席

经此一战,63军成了不折不扣的“铁血军队”,志愿军也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军人保卫国家的毅力是坚不可摧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志愿军   麦克阿瑟   急电   作战   国军   敌军   师长   我军   美军   包围   老总   部队   高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