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古镇# 衡阳市南岳镇

#湖南古镇# 衡阳市南岳镇

主编:湖南省地名区划学会

原载《湖南古镇》

本文撰稿 彭雪开 供图 陈先枢


衡阳市南岳镇

南岳古镇位于衡阳市南岳区中部偏南今万福社区所在地,今为建制镇“南岳镇”镇政府驻地。全镇今辖万福、金月、岳东3社区和延寿、水濂、紫峰等13村。镇域东、南、北三面界衡山县,西邻龙凤、岳林、拜殿三乡,总面积120.10平方千米。古镇四周多崇山峻岭,祝融峰最高,海拔1300.2米。山间有丘陵、岗地、河谷小盆地。气候湿润,水量充沛,溪流潺潺。

区境内衡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处南方,因名南岳。《湖南古今地名辞典· 南岳区》记:南岳镇,古为祭祀之所,是我国佛教、道教圣地。唐开元时已是居民密集之地,称衡岳。宋称岳市。李白有《送陈郎将归衡岳》诗句云: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南岳镇今为衡阳市南岳区人民政府驻地。1949年10月置镇后,属衡山县。1951年2月为南岳特区驻地。1952年2月改属衡山县。1960年改属南岳管理局。1963年改属南岳县。1966年属衡山县。至1969年始为衡山县人民政府驻地。1984年属衡阳市南岳区。1987年1月与南岳乡合并而成现制。

《衡山地名源流考》认为:战国时楚国吴起变法(前386—前381)之后, 国内各种典籍,皆记载江南、江北之“衡山”。汉武帝又以江北之“衡山”(霍山)为五岳之一,首开“五岳衡山”国祭之先河,直至隋文帝开皇九年(589),《读史方舆纪要》:“诏衡山为南岳,而废霍山为名山。”其时,南岳行国祭之典,初步形成市镇。

南岳古镇随祭祀兴盛而逐渐形成。地方志载:唐开元十五年(727)南岳庙火灾,“延及三百余家。”集镇有较大规模。范成大《骖鸾录》云:“岳市者,半皆市区,江浙川广货之所聚,生民所须无不有。”民国二十五年(1936)为衡山县建置镇之一。

古镇以“十”字街为中心,由东、南、西、北及北支,半边等6条街道组成,素称“六街”。1987年完成古镇东侧新街建设后,衡山路,祝融路,西外街等相继建成;迎宾新区建设方兴未艾。1989年修建祝融北路,从衡山路口到北环路口,全长900米,路面宽28米,沥青路面。2000年以后,这条大道直通南岳区政府,全长约0.75千米,宽50余米。另有衡山路,长约1000米,宽近30米。街道宽大平直,两边的房子,3—6层的居多,民房多2—4层,临街面贴瓷板砖。多仿古建筑,粉墙乌瓦,飞檐翘角,碧瓦红栏。临街第一排绿化树为银杏树;第二排为香樟树;第三排为棕榈树、荷树,高及2丈多。每排绿化乔木之间,形成小堤,栽一些红桎木、小女贞、映山红之类的矮灌木,杂木之间又有些花草,将几排绿化带,闹得碧如玉色,斑斓多彩,天然巧成的样子。

1928年南岳老街牌坊(日本 岛崎役治摄)


城区面积已由原来的0.8平方千米扩大到1994年底的4.8平方千米。人口也从建区前的2000余人发展到1.57万人。古镇新街,各具风格,商号林立,宾馆相望,为南岳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社会之中心。

南岳庙、祝圣寺均坐落市区。近郊有黄庭观、水帘洞、忠烈祠、磨镜台、半山亭、南台寺、邺侯书院及荆田东汉古墓群等胜迹。另有祝融峰、天柱峰、观音寺、铁佛寺、延寿亭、黑龙潭、络丝潭等景观。

1938年南岳祝融峰(美国 高德华摄)


南岳庙,俗称南岳大庙、圣帝庙,简称南岳庙、岳庙。位于南岳镇北街北端。庙宇坐北朝南,背山面街。占地9.85万平方米,是我国南方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宫殿式建筑群。始建年代为隋代。唐开元十三年(725),建南岳真君祠。后经宋、元、明、清6次大火,6次重建和16次修缮和扩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八年(1882)重建。总面积9.85万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一共九进,分布在四重院落。四周红墙环绕,角楼高翘,前有寿涧水,后有接龙桥,仿人间帝王宫殿建造,既有北方宫殿之雄,又有南方园林之秀。

主要有棂星门、奎星阁(大戏台)、正川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后殿)、后门九进。东侧有8个道观、西侧有8个佛寺。正殿高24米,重檐歇山顶,覆盖橙黄琉璃瓦。正殿中汉白玉基座上有高5.6米的南岳司天昭帝塑像。殿内外共有72根直径1米,高8米的石柱,象征南岳72峰。窗棂、板壁上均雕刻人物故事或花鸟虫鱼。殿周双层台基,白石栏杆嵌有大理石双面浮雕144块,上刻飞禽走兽、奇花异卉及《山海经》故事。嘉应门、御碑亭和寝宫等尚保存宋、明时建筑构件。堪称集古建筑艺术之大成。每到秋天,这里都要举行大型传统庙会。终年香客如云,香火不息。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08年南岳庙(德国 柏石曼摄)


祝圣寺位于南岳镇东街。相传禹祀舜而建清冷宫于此。唐初建弥陀台,始成于唐天宝元年(742)。大历末赐号般舟道场,贞元中复赐名称弥陀寺,后改名胜业寺。宋名凌霄宫,后复名胜业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湖南巡抚赵申乔为迎圣祖南巡,改为行宫。后圣祖未至,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改名祝圣寺。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1880)重修。寺宇占地逾3万平方米,中轴线山门以内主体建筑,依次为山门、前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方丈室、罗汉堂。罗汉堂内壁上嵌有青石板阴刻500罗汉像,传为清光绪年间心月和尚所镌刻。现存150块,为雕刻艺术珍品。抗日战争时,南岳佛、道救难协会设此。南岳佛教协会设此。寺前有大型屏风“五龙壁”一座,全用花岗岩石浮雕而成。寺后有一片古松林,并有高僧明真及灵涛、素禅墓塔,现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民初祝圣寺山门(日本 关野贞摄)


忠烈祠位于南岳镇西北3千米衡山香炉峰下,衡山风景名胜区内。1939年始建,1942年建成,纪念抗日阵亡将士。仿南京中山陵形制,分前门、七七纪念碑、纪念堂、致敬碑、正厅,共五进。宽约60米,纵深约700米,由300余级花岗石阶,从上到下连成一体,占地约14400平方米。前门为牌坊一列三道券门。正门上中嵌竖额“忠烈祠”三字。门内花圃绕道。七七纪念碑,状似五颗巨型炮弹,呈梅花状耸立在花岗岩石砌台阶上,象征汉、满、蒙、回、藏各民族抗日,中间一颗硕大。底座东、南、西三面嵌“七七”2字汉白玉,北面嵌“七七”纪念碑铭:“寇犯芦沟,大波轩起。捐躯卫国,忠勇将士。正气浩然,彪炳青史。汉族复兴,永泄国耻。”

有石墙碧瓦纪念堂,正中立“永垂不朽”石碑。左右有厢房,有2座万人塔,13座坟冢,安放抗日战争时期第九战区的阵亡将士。墓地四周玉兰飘香,青松滴翠。纪念堂后沿山势建272级石阶,分两侧直上享堂。享堂正门上有蒋中正题写的“忠烈祠”横额。堂前有石砌月台,护以石栏、重檐、碧瓦、拱窗,整个建筑显得肃穆素雅。院内绿草成茵。祠周苍松掩映的山头上,有13座抗日烈士陵墓,其中有中国抗日阵亡将领郑作民、张自忠墓。最大的一座墓葬有第37军第60师在湘北抗日阵亡的2728位将士遗骸。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邺侯书院在南岳镇西北4.5千米衡山烟霞峰下。唐李泌(722—789),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封为邺侯。肃宗时为李国铺所忌,得官俸隐居衡山,结庐烟霞峰下。后德宗为皇帝,令他为宰相。为政颇有建树,为唐朝名相。其子李蘩建书院于南岳大庙旁,名南岳书院。宋宝庆中迁建集贤峰下,改名邺侯书院。明初废,后又就址复建,改名等贤书院。明李天麟就烟霞峰下故居建书室,曰明道山房,后圮。清乾隆九年(1744)就故址建义学,仍称邺侯书院。现院舍于1932年重建,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分正厅(讲学之处),左右厢房和藏书室,占地面积180平方米。门前檐柱上刻联:

三万轴书卷无存,入室追思名宰相;

九千丈云山不改,凭栏细认古烟霞。

南岳人平时不烧香,农历大年三十日,上下老少,不约而同地到南岳大庙朝拜圣帝,场面壮观,气势恢宏。

南岳树木园位于南岳镇西北3千米处。是以木本植物资源保护、搜集、引种、驯化、繁育为主,为生态绿化、林业科学、旅游事业的园林。总面积540公顷,种类繁多。其中,树木分类区30公顷,高山树种试验区101公顷,中山树种试验区262公顷,低丘陵树种试验区82公顷,经济林试验区16公顷,竹类试验区11公顷,珍稀濒危树种试验区7公顷,引种试验区31公顷。

2007年,南岳镇公布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彭雪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南岳   衡阳市   衡山县   古镇   衡山   烟霞   试验区   湖南省   湖南   千米   书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