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毛主席“阳谋”公开之后,日本亲王为何想杀了东条英机?

1938年,抗日战场上的战况激烈,随着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国内的民众对于这场战役开始出现了不同的声音,继“亡国论”之后,“速胜论”又甚嚣尘上,成了当时的主流思想。

但此时的毛主席却表现得相当淡定,在延安的窑洞中,他夜以继日地伏在桌子前,秉烛夜书,写出了一本举世震惊的《论持久战》。

白崇禧等人在看过这本书之后,纷纷赞不绝口,认为这是一本对中日战争形势分析得最全面的一本书,同时也是对未来战争的走向预测的最符合逻辑的一本书。

有人认为这样一本书绝对不能被日本人看到,可是毛主席对此却丝毫不在意,他既然能够公开发表出来,就不担心日本人会看到,在他看来,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失败是必然的的,无非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果不其然,日本的亲王三笠宫崇仁看到这本书之后,对这场战争也显得忧心忡忡,甚至亲自策划了侵华战争的策划者东条英机的暗杀行动。

尽管这次暗杀并没有成功,但是依旧能够从中看出,日本在面对这本书时所展现出来的绝望和挣扎。

实际上,《论持久战》并不是主席心血来潮的著作,而是他长期以来高瞻远瞩的目光的具现。

早在1935年抗日战争还没有全面爆发的时候,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就曾明确指出:“这将会是一场长久的战斗,要想战胜敌人,我们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次年在和美国记者斯诺交谈的时候,主席再次向他说明了这一观点,同时他向斯诺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将自己的这番话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了解到抗日战争的本质。

所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无论形势再危急,毛主席都表现的从容不迫,这时候的他仿佛已经看到了战争的结局一样。

但是1938年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之后,长时间被压迫的民众们似乎抓住了一缕希望,他们认为这次战役是一个好的开始,只要抓住了这个时机,就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抗战的胜利。

一时间,盲目自信的情况充斥着整个军队和社会,“速胜论”的声音甚嚣尘上。

毛主席第一次开始对这样的形势产生了担忧。

他虽然身处延安的窑洞中,但是对于战场的局势却是掌握的一清二楚,他伏案思索许久,终于砚上墨水,拿起笔开始写起了对战场局势的分析。

他夜以继日的点着煤油灯,在昏暗的窑洞中,一笔一划地写的十分认真,为了能够用更通俗的语言,更透彻的分析出战场的局势,和战争未来的走向,他用了两天时间,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的资料和战争理论的书籍。

有时候思考的入神了,连饭都会忘记吃,在这几天的时间了,他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一的活动空间只有外面那个不大的小院子,那里也是最有利于他思考的地方。

实在困了,他就躺在旁边的躺椅上,随便盖上衣服,就睡了过去。

这期间他的生活统一由警卫人员负责,就连周恩来都无法见到毛主席,主席废寝忘食到如此程度,才终于在八九天之后,写出了一本令举世震惊的著作。

写完《论持久战》的当天晚上,毛主席当即叫来了正在熟睡的警卫人员,兴奋地嘱咐道:“快!快把这本书送到清凉山的解放社去,让他们印刷出来。

警卫人员不敢耽搁,当即用旧报纸小心翼翼的卷了起来,连夜赶到了解放社,这才有了第一本《论持久战》的问世。

后来毛主席又对其进行了订正修改,当即将这本书发表了出去。

结果一经发表,这本书当即引来了全国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关注。

论持久战引发的反响

抗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场决死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这便是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思想。

这本书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在当时看来是相当超前的,例如毛主席在书中曾写过,持久战或许将持续七八年的时间,事实证明,毛主席在这本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高瞻远瞩确实是常人所无法企及的。

白崇禧等人在看完这本《论持久战》之后,也深深地被毛主席的才华所折服,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竟然会有人身处局中,依旧对战场的形势分析的如此透彻,对战略的运用如此了如指掌,甚至对未来的预测也如此的令人折服。尽管身处对立的阵营,但是此时两党之间抗日的目的是一致的,白崇禧当即命人将《论持久战》印刷出来,刊登在报纸上,让更多的人进行传阅。

宋庆龄则是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将这本书翻译成英文,传播到国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以及日军侵华的本质。

不少人也因此产生了一些担忧,既然毛主席将战争的局势分析的如此清晰,那被日本人看到该怎么办?

实际上,毛主席不担心被日本人看到,正相反,他希望日本人能够看到这本书,更希望他们能够一字一句的将他七八天来的心血全部看完。

因为所有人都清楚,毛主席在这本书中讲述的基本都是策略,是对中日两国国情的分析,对战场局势的分析,并非详细的战术,而这些内容对于日本这个狭小的岛国来说都是必经的道路,即使日本提前做出准备,但是依旧无法阻拦局势的发展。

日本的华北高官冈村宁次在看到这本书之后,也是十分的惊讶,他没想到中国竟然有这样一位能人,能一眼看透日本在战场上的弱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想出了“以战养战”的策略,他们每占领一个地方,就会成立军政商联合的组合,垄断了当地全部的轻工业、纺织业、粮食等必需品之后,他们再转过来以高价向我国人出售。

这样的方式虽然能暂缓日本资源短缺的问题,但是缺少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他们这样的方式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而一些普通的日本士兵在看到《论持久战》之后,内心也或多或少的产生了一些退意,不少人思想产生了动摇,导致日本军队的军心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影响。

但是由于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所以抗日战争的道路对于我国来说依旧是道阻且长。

但是唯独有一点毛主席没有料到,那就是抗战并没有坚持到第三个反攻阶段,日军就宣布投降了。

但是在战争结束初期,一些思想麻木的日本人并不愿意就这样承认他们的失败,日本的陆军航空兵中将远藤三郎就是这样的一个存在。

他曾亲自带领军队袭击了蒋介石的官邸,只差一点就能除掉蒋介石。

虽然后来任务失败,但是这依旧成为了远藤三郎人生中的一个高光时刻。

在日本的军队中,他是最顽固的那一批人,在接受审判的时候,她始终不愿意承认日本败给了中国,他坚定的认为都是因为苏联和美国的支援,中国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他也同样坚持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可是很快远藤三郎就改变了他的看法,他看到了毛主席所撰写的《论持久战》,这本书中的内容彻底颠覆了他对这场战争的看法,看着书中有理有据地说法,远藤三郎不得不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他仿佛在一夜之间觉醒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在铁一样的事实面前,远藤三郎终于低下了自己高傲的头,承认日本在这次战争中,确确实实的失败了。

1956年的时候,他还特意到中国游历了一番,重新回到这片他曾经蹂躏过得土地,远藤三郎心中感慨万千。

毛主席甚至不计前嫌,特意接见了他,远藤三郎趁此机会向毛主席请教了《论持久战》中一些他始终无法理解的问题,毛主席也一一对其进行了解答。

亲王大受震撼,暗杀东条英机

除了远藤三郎之外,日本天皇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也曾拜读过毛主席的这本著作,和远藤三郎不同的是,三笠宫崇仁从一开始就不是侵华一派的人。

刚开始的时候,三笠宫崇仁对于日军的军方也是一个十足的信徒,他也是侵华日军的一员,并未自己的国家感到骄傲。

但是当他看到自己的军队亲自刺死一个女孩儿的父亲,看着那个女孩儿在自己面前挣扎的时候,他心中感到了一种强烈的不适感,所以他对日本在战场上的表现可谓是失望至极。

1943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到关键的时候,三笠宫崇仁就曾亲自到中国的土地上走了一遍,他曾亲眼看着自己国家的军队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而一想到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名参与者,他心中产生了一种浓重的不适感。

尤其是看着原本应该生产粮食的中原地区因为战争,导致大量的土地荒废,应该富庶的江南水乡,因为战争而满目疮痍的时候,他开始对这场战争产生了深深地怀疑。

回到国家之后,他曾不止一次地向天皇提出,终止对中国的持续进攻,可是这样的请求并没有得到天皇的认可。

这让三笠宫崇仁感到焦虑不已,他十分清楚以战养战的方式对日本来说不过是一剂慢性毒药,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办法在战场上坚持太长的时间,国内的资源有限,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时停止这场战争,才能保证日本今后的持续发展。

并且从当时战场的形势来看,这场战争日本几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的时候,所以三笠宫崇仁比谁都希望能够尽快停止这场战争。

为了能够彻底终止这场战争,1944年三笠宫崇仁回国之后,就亲自策划了一场暗杀行动,这场暗杀行动是专门针对侵华战争的发动者东条英机的暗杀行动。

只是这场刺杀行动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三笠宫崇仁最终没能阻止日本的这场侵略战争走向末路。

1945年8月15日,不管日本有多不愿意承认,这场战争最终还是以他们最不愿意承认的方式收场,裕仁天皇宣读投降诏书的声音在广播中一遍一遍地响起,正片中华大地一片呼声,这场战争虽然没有走到第三阶段,但最终还是按照《轮持久战》的方式走了下来。

三笠宫崇仁不得不再次感慨毛主席在战争中高瞻远瞩的目光,这种目光是常人难以企及,又不得不令人佩服的。

或许如果当时日本也能及早地预料到战争的走向,这场战争就能即使避免,只是历史没有如果。

作为侵略的国家,日本注定要作为战败方,在史书上留下令人难忘的一笔。

1999年,在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到访日本的时候,三笠宫崇仁亲自在公开场合发表了针对当年的侵华战争道歉的声明,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他说:“我的良知现在仍令我很伤痛,我想向中国人民道歉。

他诚恳的态度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只是像这样敢于承认历史的日本人,如今还剩下多少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崇仁   日本   抗日战争   亲王   日本人   局势   中国   战场   战争   思想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