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两弹元勋姚桐斌为航天事业作贡献,却在下班后被暴徒打死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6月,我国的航天事业还在持续不断地发展当中,科研人员地忙碌科研工作当中。

他们倾尽毕生所学,为国家航天事业的未来而努力。

这天科研人员一如往常地开展工作,作为研究所所长的姚桐斌也一直在忙碌。

然而等到姚桐斌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一群年轻人拦住了姚桐斌的去路,不由分说就开始殴打他。

姚桐斌一直在劝诫年轻人冷静下来,但群情激奋的年轻人根本不听任何解释,他们拿出钢管朝着姚桐斌的头部袭去,显然是要置他于死地。

等到暴徒们离开后,小巷只剩下倒在血泊中的姚桐斌,等到路人发现时他早已深度昏迷。

因为流血过多,姚桐斌最终抢救无效去世,去世时不过才46岁,这件事甚至震惊了周总理。

姚桐斌作为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为祖国科研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早年在国外留学,在50年代得知国家需要科研人才,义无反顾地回国投入到国家航天事业的建设中。

一个优秀科研人员的培养,往往需要倾注十几二十年,正处于黄金年龄的姚桐斌居然被暴徒打死,实在是令人痛心。

而那些暴徒甚至在他死后十多年才被制裁,他们终将为暴行付出代价,但优秀的科研人员却再也回不来了。

艰难求学,公派留学

姚桐斌1922年9月3日,出生在江苏省无锡黄土塘镇,他的祖籍是安徽休宁。

他的父亲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为了谋求生机,居家搬迁到江苏无锡的小镇。

那时,姚父靠着粮食生意保障了一家子生活,还送了姚桐斌上了学。

12岁那年,姚桐斌凭借优秀的成绩考上了无锡县立初级中学,在他上完初一后,他的家中却再拿不出学费了。

懂事的姚桐斌不想为难父亲,他选择了辍学去做一些小生意赚钱。

他每日在街上卖香烟、火柴等杂货,兼带着打多项零工,即使是最恶劣的天气也坚持要去打工。

他想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取学费,辍学的两年来他从没放弃过汲取知识,只要钱攒够了他一定要重返课堂。

1937年姚桐斌带着辛苦攒下的积蓄,辗转来到了江西吉安国立中学,在这里他重拾笔墨继续读书生涯。

经过几年的寒窗苦读,他在江西高中生会考中拿到了全省第一的成绩,这个成绩为他换来了一大笔奖学金。

拿到这笔钱后他大学学费就有着落了,他参加了多所大学的入学考试,因为成绩太过优秀同时被7所大学录取。

最后他选择了西南交通大学,四年大学生涯结束后,他更是全校第一的成绩毕业。

1945年他进入到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成为一名助理研究员,他开始从事起科研工作。

但那时我国的科研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

为了能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姚桐斌一直在筹备出过留学,毕竟“师夷长技以制夷”。

他每日白天从事研究工作,回家后便开始为留学做准备,日复一日不畏艰辛。

1946年10月,姚桐斌的努力得到了回报,他被录取为公费留学生。

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出国留学的费用十分庞大,光是一张船票他都负担不起,现在能够公费留学无疑能省下一大笔钱。

1947年10月,姚桐斌开始了留学之旅,他来到了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工业冶金系硕士学位。

学术研究是十分辛劳的,但却仿佛不知疲惫,做出的成绩也远超他人,他的努力让导师刮目相看,这个中国学子的确是个好苗子。

等到研究生毕业后,他又开始攻读博士,1951年他获得了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博士学位。

之后他在英国参加了多项学术研究,成为了行业里最闪亮的一颗新星。

1954年,姚桐斌开始准备去往德国,他成为了德国亚亨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的一名研究员。

他开始了解德国的工业发展,观摩德国最新的科研成果,从前学习的知识都得以付诸实践。

两年后,他在德国瑞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等到国家需要他的时候,更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毅然回国,投身祖国航天事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便一直在积极发展各方各业,而这航天科研方面一直是重中之重。

从前国家因为处于抵御外敌和内战之中,即使有心也很难有精力去从事科研工作。

现在国家总算安定下来了,要想国家再不受外敌侵扰,这方面的研究必须得发展起来,可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实在是太过贫瘠。

泱泱大国几亿人口中,从事科研行业的人员实在太少,而科学家更是寥寥无几。

但是国家航天科研方面的研究不能再耽搁了,国家开始号召起那些在海外发展的科研人员们,希望他们能回到祖国的怀抱,投入到建设国家的行列当中。

1957年,正在德国姚桐斌接收到了这一消息。

那时他已经在联邦德国冶金厂实习,开始对德国的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当得知国家正在号召科研人才回国时,他当即便选择了请辞,但德国方面不愿错过这个人才。

他们多次挽留姚桐斌,开出了极其诱人的条件,想要将他留为己用。

在他们看来德国有更好的科研环境、更好的待遇,姚桐斌没有理由会拒绝。

但他们不懂中国人骨子里的情怀,即使走了上万里,但那颗心依然时时牵挂着国家。

姚桐斌拒绝了德国开出的各种优待,在1957年9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也正式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在分配工作前的几个月,他好好游览了阔别了十年的祖国。

从前他离开时国家还处于混乱之际,没想到新中国成立不过八九年,就发展的如此迅速。

国家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阶段,人民身上也充满了干劲,大街上人潮涌动,他们脸上笑容洋溢再无旧时代的灰头土脸。

1958年1月,姚桐斌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当时的科研环境实在是太差,航天方面更是一片空白。

但自送姚桐斌来了后,他开始积极带领其他人员到处寻找合适的材料,天南地北到处跑。

他一个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才,为了寻找材料,每次到一个城市就开始翻起当地的垃圾场。

这让垃圾站的人员十分不解,还以为眼前的青年才俊是受了什么刺激,才会和他们来抢垃圾。

1960年我国的航天材料研究室,扩建为航天材料研究所,而姚桐斌当仁不让成为了所长。

他多次根据自身掌握的经验制定了研究方向,他按照材料要先行,铸大国重器的要求,安排工作人员全面研究航天材料方面的难题。

那时姚桐斌早已成家,膝下还有三个可爱的女儿,但因为忙碌于航天事业他很少有回家的时候。

他每天都扑在航天材料研究上,即使偶尔回家也是拿着材料查看到深夜,很少有时间陪伴女儿们。

他的妻子彭洁清也十分体谅丈夫的艰辛,彭洁清一人照料三个女儿,从不让他插手家庭琐事。

姚桐斌带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夜以继日地研究,终于研究出了航天事业中最为重要的材料“高温钎焊合金”。

后续研究所在姚桐斌的带领下,展开了500多项课题的研究,研制出了国产一号及二号锰基钎料。

他还曾对火箭部件的设计、选材和制造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这么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在工作上尽心尽力,而生活作风上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

他日常着装总是那么几件衣服来回穿,只有出席重要场合时,才会拿出从前在国外购置的正装。

每个月的工资下来,他先是将生活费拿给妻子,而剩下的则全部用来资助自己带的贫困学生。

他十分注重培养人才,他知道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下一代。

姚桐斌用自身本领成为了研究所所有工作人员的表率,他们都愿意跟这位所长一起攻克难题,壮大航天事业。

然而他们怎么也想不到,敬爱的所长会死于暴徒的手中。

被暴徒袭击,英才逝世

1968年6月8日,姚桐斌一如往常在研究所内工作。

这天他难得准时下班,他答应了妻子要回家陪三个女儿吃饭。

然而等走到一处巷子时,他被几个面露狠戾的年轻人拦住了去路,这几个年轻人此前曾多次拦住姚桐斌,对他进行单方面的殴打。

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为国家科研做贡献的科学家竟然会被殴打?

但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姚桐斌的文化人身份,留学经历都成为了别有用心之人眼中的错处。

这些年轻人无视姚桐斌对科研工作的奉献,之前好几次都对姚桐斌拳脚相加。

姚桐斌每日都忙于科研工作,自觉行得正坐得端,他想总有一天这些年轻人会醒悟,但却没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几个暴徒再次对姚桐斌拳打脚踢之后,仿佛还觉得不解恨,他们拿起了准备好的钢管暴打姚桐斌。

随着暴徒们扬长而去,巷子里鲜血淋漓的姚桐斌的生命正在不断流逝。

他多想回家陪家人吃顿饭,再继续为祖国的航天科研事业作贡献,但却再没有机会了。

姚桐斌的妻子彭洁清一直在家中等丈夫回来吃饭,但直到饭菜凉透了都不见丈夫的身影。

她以为丈夫又在没日没夜地加班,正准备安排女儿们先吃饭时,门口传来了猛烈的拍门声。

从邻居的口中彭洁清得知丈夫在回家的路上遇袭了,她当即将女儿托付给邻居照看,但等到了医院看到的却是丈夫的遗体。

彭洁清为丈夫的枉死痛哭不已,她失去了丈夫,女儿们失去了父亲,而国家更是痛失了一位人才。

等到冷静下来后,彭洁清决定为丈夫讨回一个公道,她将丈夫的死因和事情经过都写在了一封信里,这封信经过多方辗转来到了周总理手里。

周总理看完信件后为姚桐斌的死扼腕叹息,他要求彻查这件事,必须得给姚家人一个交待。

但那时时局复杂,暴徒在得知事情严重后更是逃之夭夭,很长一段时间内凶手都并未伏法。

彭洁清却不肯放弃,坚持要为丈夫讨回公道,她一面抚养女儿长大一面不断写信申诉。

直到1976年动荡的时局已经过去,彭洁清更为积极地为姚桐斌枉死的事不断奔走。

这一次正义终于来到了,中央经过多方调查终于将凶手抓捕归案。

凶手对当年的罪行供认不讳,他们当年因为无知残忍杀害姚桐斌,漠视人命罔顾法律,还对国家的科研发展也造成了重大的损失。

北京市中级法院对凶手作出了判决,对主犯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从犯高某被判有期徒刑12年。

彭洁清终于为亡夫姚桐斌伸张了正义,后续女儿在也她的培养下长大成才。

姚桐斌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将他追封为革命烈士,更是在1999年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姚桐斌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他醉心于科研工作,在国外留学多年本已小有成就。

但在国家需要他的时候,决然放弃了国外的一切,回到了建设祖国航天事业的行列当中。

在那个年代,航天事业本可以在他的带领更上一层楼,但因为意外英年早逝,他璀璨的一生戛然而止。

要不是他从前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的航天事业也不好发展得这么迅速。

如今虽然他已逝去多年,但他的成就和为航天事业付出的贡献,一直铭记在我们心中。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他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暴徒   两弹   航天事业   元勋   班后   德国   航天   科研工作   祖国   丈夫   科研   女儿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