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狄仁杰(下),还大家一个真实的狄仁杰

影视 狄仁杰

陆·再为宰相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衡水)、瀛州(今河北沧州),河北震动。武则天下诏起用彭泽县令狄仁杰为魏州刺史(治今河北邯郸)。前刺史独孤思庄怕契丹突然到来,把百姓全赶入城,修造守备。狄仁杰到后,全都遣回田间,说:“贼兵犹在远处,哪用烦扰成这样!万一贼兵来,我自挡之。”百姓大悦。契丹听说后,也带兵离去,百姓对狄仁杰仰爱,也为他立生祠。

武则天神功元年(697年)

契丹平定,诏令武懿宗娄师德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不久,狄仁杰转任幽州都督(治今北京),朝廷赏赐紫袍、龟带,武则天自制十二金字在紫袍上,以表扬狄仁杰忠心。

到冬天闰十月,狄仁杰调回长安担任鸾台侍郎,再次参与朝政。

当时朝廷要发兵戍守疏勒(在今新疆喀什)四镇,百姓怨苦。

狄仁杰上书,认为:“天生四方外族,都在古代帝王疆域之外,这是上天用来限制外族、隔离中外。如果用武疆外,竭尽府库去争不毛之地,所得人民不足增加赋税,所获土地不能耕织,聊且得个教化外族的称谓,不务根本,这是秦皇、汉武所行,不是五帝、三王的事业。唐太宗贞观年间,平定突厥九部,立李思摩为可汗,让他统治各部,大致策略是外族叛乱则讨伐之,降服则安抚之,没有远戍劳人的徭役,这是近例,经营边境的旧法。

我认为应当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四镇交他把守,再立高丽王后嗣,使他守安东(今辽宁丹东)。省下远戍疆外的军费,集中甲士于边塞上,使外族无侵侮之患就行。谨需命令边境将士,谨于防守,广于侦察,聚集物资粮食,等敌人一到就予以痛击。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方便利,敌人无所得,深入又有覆灭的顾虑。如此数年,可使突厥、契丹不攻而服。”虽没被采纳,但有识之士深为认可。

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

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做太子,多次让人劝武则天说:“自古天子没有以异姓为嗣君的。”武则天想立武三思为太子,问宰相,无人敢答。狄仁杰从容说:“臣看天、人,都没有厌弃唐朝德政。之前匈奴犯边,陛下派武三思招募勇士,逾月不足千人。以庐陵王李显代替后,不到两日,就满五万人。今日要继承大统,非庐陵王不可。”武则天怒,停罢会议。

过不久,武则天又召众宰相说道:“朕几次梦见下棋不胜,是为何?”当时,狄仁杰与王方庆都在,二人同辞答道:“下棋不胜,是没子了。上天之意,以此来警示陛下啊!”“太子,天下之本,本一摇,天下就危险了。太宗皇帝身冒箭矢,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高宗病重,诏令陛下监国。陛下掩握神器而取之,有十余年了,又要立武三思为太子。况且,姑侄与母子,谁更亲?陛下立庐陵王,则千秋万岁长享宗庙;立武三思,那么宗庙不供奉姑母。”武则天感悟,即日派徐彦伯到房州(今湖北十偃)迎庐陵王。

迎回庐陵王,武则天让他藏帷帐中,召见狄仁杰谈庐陵王之事。狄仁杰恳求切至,泪下不能止。武则天于是叫出庐陵王,说:“还你太子!”狄仁杰跪拜叩头,说:“太子回宫,没人知晓,人言纷纷,不知所信?”武则天认同,让太子住在龙门,备礼迎回。中外大悦。

武则天让狄仁杰兼任纳言,以传达命令。下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推荐他的儿子狄光嗣,担任地官员外郎,结果称职。武则天高兴说:“爱卿足以比肩春秋时的祁奚了!”

通事舍人元行冲,博学多通,狄仁杰很器重。元行冲多次规谏狄仁杰,说:“凡居家生活,必有储备满足口味的菜肴以及治病的药材。我私下计虑,你家珍味太多,我请备些药物。”狄仁杰笑道:“我药笼中的物件,怎能一日缺少!”引喻人才储备很多。

武则天

柒·行军元帅

突厥默啜可汗入侵,武则天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太子不能出行,又命令狄仁杰代理元帅,武则天亲自送行。

默啜可汗尽杀在赵州、定州(在今河北)等地掠夺的男女一万余人,分五路撤回,所过之处,杀抢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人只是带兵跟随,不敢逼近。狄仁杰带十万士兵急追,不能及。默啜回到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各族都往依附,大有轻视中国之心。

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

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当时河北很多人受突厥胁从,突厥退走后,怕被诛杀,往往逃匿。狄仁杰上书,认为:“朝廷议官都罪责契丹、突厥所胁从之人,说他们形迹虽不同,但内心与外贼无异。其实是因为周边地区军务征调严重,家道破败,以致于有的逃亡。加之官吏侵渔,事情逼迫之下,不再遵循礼义,而跟从外贼。此外,各城陷没后,有的是等官兵到来,但将士为了求功,都说是攻获的,臣担心有滥加奖赏,也怕有无辜之人被冤枉。如今因受胁从而负罪的人,必不敢回家,结伙露宿草行,潜窜山泽,赦免他们则出,不赦免则作乱。臣认为边境暂时的战事不足为忧,中土不安才是大事。希望特赦河北各州,一无所问。”下诏同意。

狄仁杰于是抚慰百姓,突厥所胁从者,全都送回原籍。分粮给贫困户,修邮驿以确保回师。又担心将领与使臣私自求取饮食,于是自己吃粗粮菜蔬,禁部下不得侵扰百姓,犯者必斩。河北于是安宁。

捌·天夺国老

武则天久视元年(700年)

狄仁杰为内史,协助武则天理政。

夏,四月,武则天到三阳宫避暑,王公大臣都随行,赏赐狄仁杰位列第一,眷顾礼重之特殊,当朝无人能及。行驶中,有外族僧人拦住车驾,邀请武则天移驾观看葬舍利,武则天同意。狄仁杰跪于马前说:“佛是外族之神,不足以令天下之主屈从。那胡僧诡谲,直接邀引陛下,是要迷惑远近之人罢了。山路险狭,不容侍卫,不是陛下该去的。”武则天中道而回,说:“以成全我直臣的气慨。”

秋,七月,李楷固等将士献俘于含枢殿。武则天封李楷固为燕国公,赐姓武氏。武则天为此召公卿宴会,举杯对狄仁杰说:“是你的功劳。”并加赏赐。狄仁杰答:“这是陛下威灵,将帅尽力,臣何功之有!”坚决推辞不受。

当初,李楷固是契丹将领,善用套索与骑射,所向披靡。唐将张玄遇麻仁节都被他所套。另有骆务整,也是契丹将领,屡败唐兵。及契丹首领孙万荣死,二人来降。朝廷怪罪他们晚来,奏请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等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契丹首领,也必能尽力于我朝。如果以恩德安抚,都能为我所用。”奏请赦免。亲友都阻止,狄仁杰说:“只要有利于国家,哪用考虑自己!”武则天听从他,赦免二人。狄仁杰又请给二人官,太后任命二人为将军,带兵攻打契丹余党,全都平定。

武则天将建造浮屠大像,估算费用数百万,官钱不能足,又诏令天下僧人每日施舍一钱资助。狄仁杰劝谏说:“工事,不能役鬼,还是要役人;物资,不从天降,终是由地出。不损百姓,还能去哪取?如今边境未宁,应当放松守卫边镇的徭役,省去不急的事务。即使佛像建成,用来救济穷人,但已错失农时,丢弃了根本。既费官财,又竭人力,如果一方有难,拿何来救?”武则天说:“你教朕为善,怎能违背!”因此放弃建造。

武则天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称他“国老”而不称名字。狄仁杰好直言敢谏,武则天都屈意听从。有次随武则天出游,遇大风,狄仁杰头巾吹落,马惊不能止,武则天命令太子追上,抓住马笼头并系好缰绳。狄仁杰老且病,多次乞求回乡养老,武则天不许。每次朝见,常阻止狄仁杰行跪拜礼,说:“每次你拜,朕也身痛。”又免他值夜,告诫他的同僚说:“除非军国大事,不要麻烦狄公。”

九月二十六日,狄仁杰去世,年七十一。武则天哭道:“朝堂空了!”此后朝廷有大事,众人不能决断,武则天则叹道:“天夺我国老为何太早啊!”

武则天曾问狄仁杰:“朕想得一佳士来用,谁可以?”狄仁杰说:“不知陛下要怎么用?”武则天说:“用作将相。”狄仁杰答道:“文学深藏不露,则苏味道李峤就可以当选。一定要取超绝出众的奇才,则有张柬之,他人虽老,是宰相之才。”武则天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后,又问狄仁杰,答道:“之前举荐张柬之,尚未用他。”武则天说:“已提拔了。”狄仁杰说:“臣所举荐是可以做宰相的,不是司马。”于是升张柬之为秋官侍郎;最终用为宰相。狄仁杰又曾举荐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数十人,大多为名臣。有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都在你门下了。”狄仁杰说:“荐贤为国,不为自己。”

狄仁杰三子,光嗣、光远、景晖。当初,狄仁杰为魏州刺史,为政惠民,百姓为他立生祠。后来狄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祸害,人民就毁掉他父亲的像。

(完)

小生李沐霜说,世人大都给狄仁杰贴个神探的标签,乃至说他武功高强。狄仁杰以读书科举出身,四十六岁进京为大理寺丞,后任御史、刺史、元帅,成为武则天第一宰相,其间多次受诬,下过死牢,顶撞上司,始终不改初心,不畏艰险,靠的是一颗为国为民的赤子之心。至死善终,不也是应得的吗。

我是李沐霜,爱好文史,热爱生活,与各位一起多读书,提升自己,敬请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契丹   可汗   突厥   正史   外族   河北   宰相   陛下   朝廷   太子   百姓   真实   狄仁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