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上厕所时发现一群蚂蚁,对属下说赶紧撤退,结果救了全军的命

清朝康熙年间,有许多汉族将领都在平定三藩期间立下汗马功劳,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河西四汉将。金庸小说《鹿鼎记》里,他们是韦小宝的结拜兄弟,现实生活中他们同样立下过赫赫战功。

其中赵良栋是最为出名的一个人,他还在民间留下过一段传奇故事,仅仅通过一群蚂蚁就救了5000将士的性命。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应征入伍展露才华

赵良栋出生于明熹宗天启元年,世代居住在榆林,后来他当了大官举家迁居到宁夏。十三岁时赵良栋进入学堂学习,或许是入学时间太晚,又或许是他没有舞文弄墨的天赋。

赵良栋对念书之事兴趣缺缺压根没学进去多少,反倒是兵书很合他的胃口,他生得体格魁梧健壮是个当兵的料。

父母知道儿子光靠读书无法出头,恰逢顺治二年时清军入关朝廷招募兵勇,父母便答应赵良栋仗策从戎。

最开始的时候,赵良栋在英亲王阿济格手下当兵,跟着他入关作战打了好几年的游击。顺治六年,甘、凉二州爆发起义,河湟一带的少数民族积极参军,河西地区的大量前明官员纷纷响应为起义军筹集粮饷装备。

起义军连克古浪、庄浪等地,继续进军以战养战壮大力量,后来与兰州和临洮等地的起义军会师拥兵数十万,关陇一带为之大震。

陕西总督孟乔芳向朝廷求援,同时率军展开反击,援军到达后孟乔芳挥师强攻兰州城,米喇印败退被部下张文远杀死,孟乔芳部将张勇乘胜追击丁国栋部。

几番交战后丁国栋被部下张元吉出卖,从甘州城内败走肃州,次年五月清军援兵赶到围攻肃州城。半年后肃州城破,赵良栋作战勇猛冲入城中单骑拼杀,擒获贼酋丁国栋。

此战中他受到孟乔芳的赏识,被补为甘肃高台游击,赵良栋一战成名官也越做越大。到了顺治十三年时,他当时的官职已变为“云贵督标中军副将”,跟随洪承畴前往云贵一带征讨南明政权。



赵良栋不改勇猛本色,凡战斗必身先士卒奋勇拼杀,不计个人生死立下汗马功劳。平定云贵后,他的顶头上司吴三桂上奏朝廷为其邀功,帮助他顺利晋升为云南广罗总兵。

赵良栋感念朝廷恩典多次率军平定当地的苗族起义,此时他在军中红得发紫,本来还能继续往上爬几级,但在康熙四年父亲病逝,只得辞官回乡守孝三年。

康熙年间,吴三桂等藩王一直是康熙的心头大患,所以康熙帝亲政后便开始拉拢和调离吴三桂麾下的将领,先前作战勇猛的赵良栋就是目标之一。

守孝期满,赵良栋没有回到吴三桂身边,而是接到了朝廷的调令出任山西大同总兵。赵良栋本以为自己离开军队三年,在回来后或许会受到冷落,谁知皇帝只是平调自然是心怀感激。



三年后赵良栋又接到调令改任天津总兵,上任第二年他的老上司吴三桂起兵造反。按理来说,三藩之乱跟身在天津的赵良栋没有半毛钱关系,然而吴三桂起兵那年发生了几件意料之外的事。

镇压叛军获得盛赞

吴三桂派汪世荣前往平凉策反王辅臣,但王辅臣好不容易成了镇守一方的大员哪会愿意铤而走险,就让儿子把汪世荣连人带信全都送到康熙面前。

他的儿子被封了官,但王辅臣全程没有跟同事张勇打招呼,独吞全部功劳而遭到张勇的记恨。后来四川提督郑蛟麟反叛,康熙派出重臣莫洛镇压,又准许他调集山西和陕西两地的兵马。

莫洛跟王辅臣不太对付处处掣肘他,双方还因为粮饷马匹分配问题产生冲突,王辅臣部下冲击八旗军营莫洛意外被杀。在这样的情况下,王辅臣只得投降吴三桂,率军进驻平凉一带。



这件事造成了连锁反应,次年宁夏也发生了兵变,宁夏提督陈福被部下杀害。朝廷面对这个烂摊子深感头疼,这时曾和赵良栋一起参加过肃州之战的张勇上奏朝廷,举荐赵良栋为宁夏总督。

赵良栋入朝觐见,康熙询问他平定叛乱的对策,赵良栋侃侃而谈称对于参加叛乱的士兵,不能全部一视同仁应该区别对待,对于首恶要毫不留情地诛杀,对于被裹挟着参加叛乱的士兵要宽恕他们的罪过。

康熙闻言点头表示赞许,就这样赵良栋挑选了百余名精兵,带着两道圣旨连夜骑马飞奔到藩镇。他先是宣布皇帝的第一道圣旨,耐心地抚慰当地士兵,告诉他们皇帝不会追究此事。

接着他又进行严格的审查,得知提出并谋划叛乱的是把总刘德和参将熊虎,下手杀害陈福的是营兵阎国贤和陈进忠。



于是他假意命令这几人外出防守,顺便遣散了他们的党羽,然后才将四人逮捕到营帐内,请出第二道圣旨将其斩杀。

一场兵变就此消弭于无形,之后赵良栋组建了一支以宁夏本地人为主的“朔方军”,花费很大的力气操练士兵,带出一支作战能力极为强悍的精兵。

大将军图海督军平凉后,赵良栋以战养战率领这支朔方军征讨王辅臣,先后平定了秦州、西河与礼县。三年时间过去,曾经骄纵蛮横的宁夏士兵们,被他训练成了恪守军纪作战勇猛的精锐之师。

此时赵良栋本人也已经年近六十,再不抓紧时间杀敌建功就真的打不动仗了。然而王进宝、孙思克和张勇等西北将领毫无进取之念,他们要么找借口缓缓行军,要么声称不适宜进兵。



康熙皇帝则想趁着吴三桂过世、湖广连战连捷的好机会,“诸路并进,克剿云贵”筹划恢复四川,这时候赵良栋态度坚决率先上奏称,愿意率领五千精兵进军攻打汉中、兴安以求光复四川。

康熙对其赞赏有加夸赞他为“天下第一良将”,后期在图海的谋划下赵良栋率军攻打徽县,走到密树关附近时还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故事。

赶紧撤退,违令者斩

当时,士兵们刚扎好营寨准备架锅做饭休整一番,但就在这时赵良栋忽然大手一挥,指向营地后方:“全军撤退,违令者斩!”手下士兵们看傻了不知道他唱得哪一出。

但三年多的训练让士兵具备极强的执行力,赵良栋军令如山士兵们只得照做,带着满腹牢骚撤退转移。谁知他们刚撤退不久,天空中就降下暴雨,刚才扎营的地方瞬间被雨水淹没。



劫后余生的5000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这是他们想起刚才的古怪命令,每一个人都感到奇怪:“难道说咱们将军是龙王转世,能呼风唤雨?”

赵良栋哈哈大笑向他们解释道:“刚才我在外面上厕所时,发现地上有一群蚂蚁,便猜到即将有暴雨降下,有备无患才让兄弟们撤到这里。”

士兵们听后对赵良栋的心思缜密钦佩有加,但赵良栋表现出来的,可不只是细致缜密这么简单。三个月后赵良栋攻下阳平关进军沔县,在宁羌一带和王进宝会师,次年他率军进兵白水坝。

叛军占据地利优势,沿着江岸列阵以弓弩抵御清军,当时江水涨潮无法行船通过,只能以血肉之躯强行冲向敌人的箭雨,“狭路相逢勇者胜”赵良栋深谙这一道理。

他来到阵前举起马鞭传令三军:“全军朝我鞭子所指的方向进攻,敢退后者,斩!”全军闻言精神大振振臂呼喊,赵良栋身先士卒策马跨过乱流冲向对岸,叛军用大炮炸死一片片人,也没有一个士兵回头。

叛军大惊失色溃散而逃,赵良栋趁胜追击出兵短短十日便收复成都,康熙大喜提拔他为云贵总督加封兵部尚书,同时又封他儿子当了宁夏总兵,命令继续进军云南。

平定云南的过程中赵良栋遇到了挫折,他曾命麾下总兵朱衣客率领八千人来援救建昌,但后者却战败退守雅州没能及时赶到增援,再加上指挥不当最终城中守军粮草耗尽只能弃城逃跑。

不过,这个插曲并不能改变大势,最终清军三路大军会师云南。也就在此时赵良栋跟大将军彰泰闹了矛盾,他到营地后观察了双方的营寨发现了一个隐患,就对彰泰说:



“我们的军队如果不能快速出战,就这样一天天地僵持下去,粮食跟不上供给,怎么能打赢呢?”彰泰是满洲贵族,心疼手下的满洲兵,拒绝了赵良栋的出兵请求。

赵良栋不听命令,擅自率军夜袭南坝占领了玉皇阁,叛军架了很多重炮防守清军伤亡惨重。他便想了个暗度陈仓的计策,一路兵马从正面攻打新桥,另一路兵马绕到上游,在桥面上铺设钉板偷偷过河夹击叛军。

清军因此顺利拿下新桥、土桥和得胜桥等要塞,而后赵良栋部将叛军赶到昆明城东门之内,至此昆明城外围的所有防线全部被破,只剩一座孤城。

这时候彰泰又急着来抢功了并对他说:“你手下的兵将已经打累了,最好先退下来歇歇,让总督蔡毓荣替你镇守。”



赵良栋冷哼道:“我手下的将士们拼死打下的地盘,凭什么要让给其他人去守?”两人自此结下仇怨。

叛军投降清军进驻昆明,彰泰又想“搜山洗谷”,残害当地百姓妇孺以搜刮财富。赵良栋听说后怒不可遏,当即冲到彰泰跟前问责他,还表示要把彰泰犯下的罪行全都记录下来上奏弹劾。

彰泰心有顾忌这才作罢,云南妇孺的性命因此得以保全,不过赵良栋跟彰泰的仇怨也进一步加深,这才有了后来他和图海联手打压赵良栋,瞒报其军功之事。

总的来说,赵良栋作战勇猛心思也很缜密,因此才能在军中混得如鱼得水屡屡立下战功。但他的脾气又太过耿直不知逢迎变通,不光与上司交恶还遭到小人弹劾。



不过,康熙还是十分认可他的,虽然多次撤赵良栋的职,但在不久后便会让他官复原职。康熙年间一度做到了总督一职,乾隆时期被加封为一等伯爵,受后人敬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平凉   总兵   叛军   作战   宁夏   总督   云南   勇猛   属下   朝廷   康熙   蚂蚁   将军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