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刘伯承嘱托华国锋完成最后的心愿,邓小平得知后沉默许久

刘伯承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一生征战沙场,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身体因战争留下多处伤病。1976年,老元帅觉得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担心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于是在华国锋来医院看他时,留下了重要嘱咐。

那么刘伯承究竟说了什么?邓小平得知后为什么会陷入沉默?

01生死之交

当时刘伯承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嘱托华国锋自己去世后,由邓小平来主持葬礼。如此安排,充分说明了两人之间的友谊是多么的深厚。而邓小平听闻此事,一阵沉默,他心中对于这个老搭档、老朋友生出无限感慨,那些一起奋斗过的日子历历在目。

这两位伟人虽一直奋斗在革命一线,但相识的时间很晚,直到抗日战争爆发,他们才在129师互相认识,一个当师长一个当政委,从此拉开了他们长达13年的合作序幕。刘邓二人是四川老乡,均有过留洋经历,很快他们就发现彼此意志、思想相投。他们在军队中通力合作,亲密配合,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也结下了生死之交的情谊。

02解放战争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挺进大别山,这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当时刘邓大军奉命指挥淮海战役,他们二人在此期间配合默契,成功抵挡住了国军的激烈炮火。在刘邓二人的指挥下,我军作战英勇,就地扩建武装力量,不断壮大军事队伍,缴获大量先进武器,士气日益高涨,成功打乱了国民党原定的战略部署,为解放战争最后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太行山的日子,他们的工作十分艰苦,但二人通力合作将129师各项工作安排得妥妥当当,带领战士们闯过道道难关。据当年的老部下回忆,刘师长性格平易近人,德行出众,他用兵如神,总是能直插敌人要害。与之相对照的,邓政委则性格果断,遇事沉稳,内心宽宏豁达,敢于批评,任何事都讲究实事求是。

在战场上二人是好拍档,生活中更是好朋友、好兄弟。由于刘伯承在战场中多次受伤,再加上有眼疾,所以邓小平十分照顾刘伯承的身体,尽量减轻他的负担。1942年邓小平去外地检查工作,刘伯承送了一程又一程,不断嘱咐他注意身体。两个人这份真挚的感情,真是高山仰止,令人动容。他们配合默契,打响了刘邓大军的旗号,也打出了新中国的一片天。

新中国成立后,两位伟人各自走向新的岗位,为建设国家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刘伯承一直奋斗在国防事业及军队建设中,并主导组建了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而邓小平则在地方主持恢复建设及土改、剿匪工作,后调回中央先后担任副总理、组织部部长等职务。

03最后的时刻

1986年,刘伯承身体突发重疾,最终因医治无效去世,全国上下一片悲怆,人民纷纷用自己的形式,悼念这位功勋元帅。而邓小平按照约定主持了他的告别仪式,他带着家人,流着眼泪向刘伯承遗像三鞠躬,送自己的至交好友最后一程。

此时的小平同志,正在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开放,他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实事求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将提升经济作为了重要工作方向。随着时间的推移,改革开放初见成效,无论是飞速发展的深圳经济特区,还是小岗村的分田单干,无不体现了小平同志的雄才大略。

1997年,邓小平去世,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对国家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铭记在心。其实无论是刘伯承、邓小平还是其他第一代国家元勋,他们都是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他们的功绩早就铭刻在历史上,供我们怀念和敬仰。

如今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信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可以告慰那些先辈、伟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淮海战役   军事学院   解放战争   生死之交   通力合作   师长   伟人   改革开放   许久   心愿   沉默   身体   日子   华国锋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