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信观察 - 与专家一起看地方“账本”中的玄机

2022年以来,受国际环境及疫情多点散发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省在上半财年的数据中都透露出财政增长乏力的迹象,一方面原因在于减税保市场主体,一方面在减税保民生。然而,财政收入又是政府支出的“底气”。在我国实行分税制的税制下,中央财政收入多少决定了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大小。

没有相当数量的国家财政收入,中央对全国一盘棋的转移支付犹如“无米之炊”。可喜的是,在今年的地方财政“账本”中,我们看到很多超预期的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形势所致,也是政府的执政效果。下面跟着小信一起来看一下地方“账本”的变化。

地方收入呈现“西升东降”的结构

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有所下降,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5221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累计增长3.3%,按自然口径同比下降10.2%。再看地方财政,剔除留抵退税因素,上半年中西部地区一般财政收入表现亮眼,东部、东北部地区收入下滑,呈现“西升东降”的结构,地区间财政收入分化比较明显。

(图1)

据财政专家分析,中西部地区之所以收入增幅较高,主要是能源资源类行业增收带动,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分别增长44%、49.4%、34.7%、40.9%,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东部地区中,福建、山东、浙江保持平稳增长,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幅分别为6.7%、6.3%、4.2%。

地方财政加大支持基建项目力度

国务院部署33项稳增长措施逐步落地,其中有4项和稳投资相关,公共财政对基建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从上半年财政数据可以看出,地方财政优先支持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重点专项规划等的重点项目,加大对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现代农业等领域及重大区域的支持力度。

平安首经团队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2个结论:

1、从支出投向看(图2),今年6月农林水事务、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这四个和基建相关的支出分项,合计当月同比从上月的6.0%回升到8.7%,增幅高于同期公共财政支出的提升幅度(从5.7%上行到6.1%)。

2、6月基建类支出占比从上月的22.2%大幅提高至27.4%,是近年高点(图3)。

(图2)

(图3)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赵伟团队认为,上半年,地方一般财政支出中基建、卫生等加码;疫情重点地区卫生支出明显提速,部分中西部省市基建支出力度提升。

据权威统计,截至6月底,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达93%、明显快于2020年同期的61%;专项债放量支持下,上半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增速达30%,且更多投向基建。

专家认为,考虑到下半年公共财政发力面临掣肘,后续基建投资可能更多要靠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和地方配套资金来对接,其中,通过政信金融的手段进行市场化融资也是解决公共财力流动性压力的一个合适的手段。

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大幅提高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收研究所所长任强表示,地方支出多属于民生支出,这类支出需求相对稳定。而财政收入紧贴经济走势,出现“收不抵支”现象一定程度上在预期之内。

面对挑战,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赵伟团队认为:

1、中西部地区虽一般财政收支差额较大,但转移支付或可填补。

2、转移支付、剩余专项债务限额或可补充部分财政资金,争取中央、“准财政”支持、“开源节流”等或可缓解地方收支平衡压力。

专项债是“稳住经济大盘”的一项政策措施,1-6月,各地共安排超过240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用作重大项目资本金,有效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在转移支付方面,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近9.8万亿元,增加约1.5万亿元,增长18%、增幅比往年大幅提高。

在专项债与转移支付的杠杆撬动下,也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对符合条件的专项债券项目建设主体提供配套融资支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方债务压力,增强市场信心。

根据财政部数据,自201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0万亿元后,2012年至2021年,除了2020年受疫情冲击、减税降费等影响,收入有所下滑外,整体呈现稳步增长,十年累计收入达163万亿元,年均增长6.9%。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2年的12.6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4.63万亿元,十年累计193.64万亿元,年均增长8.5%。地方“收不抵支”现象明显。

【小信观察】

透过我国十年来的财政收支数据,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财政收支状况为适应经济发展形势发生的的变化。这种变化背后既有全球经济下行条件下的逆周期调节需求,也有保障民生和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需要;既为未来财政收入培养新的税源,也用财政杠杆逐步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中部潜力和西部后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地方   财政收支   账本   基建   玄机   增幅   财政收入   支出   上半年   专项   财政   收入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