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专家: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的五大要素

“和学习无关的兴趣对学习有帮助吗?”

“孩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兴趣,对学习有帮助吗?”

“为什么兴趣会影响学习的效能?”

“大脑的发展是不是有阶段性?”

“学习能力是天生的吗?”

“孩子大了,智力还可以提升吗?”


在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这些问题都是家长们最关心的。

但这些问题最权威的答案,在大脑研究领域。

日本东北大学教授,医学博士泷靖之是一位给十六万人制作分析过脑成像数据的大脑专家,他和日本著名作家乡和贵联手,除了一本问答形式的书,专门为关心孩子学习的父母,系统地解答了这些专业性很强的问题。


在这里分享本书几个关键的知识点:

让孩子变聪明的五大要素

  1. 长期热爱

只要是孩子热爱,与学习无关的的事情,也要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因为对感兴趣的事情坚持到底,可以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而求知欲正是大脑成长的原动力。

2.求知欲

大脑中“杏仁核”的区域,专门分管人们的厌恶喜好,和旁边负责记忆的“海马体”关系很密切。对于喜欢的事情,我们能轻松记住。对感兴趣事物的不断探索,就能刺激大脑成长,让大脑变得越来越有优势,在其他事物的学习中,这种优势也能体现出来。

3.自我肯定感

相比对结果的肯定,孩子更需要的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不在乎结果的成败,对孩子努力的直接肯定,会让孩子在学习中越挫越勇,迎难而上。

4.灵活思维

因为有坚韧的意志,就能接受不一样的结果,对任何事物都可以尝试挑战,对自己始终充满自信。

5.生活习惯

睡眠和饮食,坚持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都是大脑健康发育的保障。

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还可以提升大脑的能力吗?书中告诉我们,大脑中的海马神经元,和大脑体积,都是上了年纪也可以持续增长的。只有通过不断挑战新事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人的一生都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智力。

大脑是从后部开始发育,从前部开始衰老的器官,有自己的发育阶段和生长机制。书中指出了如何才能提高大脑机能和避免大脑损伤。


简单有效的用脑习惯

1.目标不要太大,如果有懈怠也不要责备自己

我们每天的行为中有45%是来自习惯,坚持一件小事,比如散步10分钟,比偶尔做一个大的活动,比如半年爬次山,更有助于大脑的成长。但习惯养成并不容易,将一个行为变成习惯平均需要66天。如果目标小一点才会更容易坚持。

2.小目标法和游戏法

把任务分解成非常小的目标,比如坚持练习钢琴这件事,甚至可以分解成坐在钢琴前打开琴盖,因为这个目标很容易完成,而之后就很容易激励后续的练琴的行为了。因为目标小,也比较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利于坚持下去。一旦坚持成为习惯了,那么后续的目标就会更容易顺利实现。

3.番茄工作法

这是意大利人西里洛提出的时间管理理论,其实就是工作25分钟休息5分钟。这个方法的关键是专注力。把大任务分解成25分钟的小任务,然后在25分钟之内要彻底放弃任何干扰注意力的东西。学习后的短暂休息,还可以促进新记忆的巩固。

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1.婴儿时期

建立依恋关系,讲故事

2.2-5岁

培养求知欲,增加运动,演奏乐器

3.8-10岁

学习英语,锻炼交流能力

对于为什么各阶段适合做相应的事,书中也会从大脑的发育角度和研究报告做出科学解释。


书中还有一些家长可能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防止孩子对电脑和手机成瘾,等等。


如果想要早一点了解孩子的大脑发育规律,让孩子的智力和学习能力能和谐健康地成长,可以看看这本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大脑   能力   求知欲   分解   智力   要素   事物   事情   习惯   目标   孩子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