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胃不好,要小心多动症

有些孩子挑食、厌食,吃两口就说饱了;有些孩子能吃、主动吃,但是光吃不长肉;有些孩子正常吃饭、规律饮食,但却总是出现便秘、腹泻等症状。家长就问,我家孩子这是怎么了?是不是脾胃不好?

是的,以上这些症状都是脾胃不好的表现。脾胃调和,百病皆不生,而脾胃失和,除了常见的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孩子罹患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怎么诊断?

多动症的诊断需要依靠对症状识别、体格和精神状况检查、必要的心理行为评估后,才能给出诊断。家长和老师可以参考《多动症常用评估量表》,初步判断孩子是否属于儿童多动症,一旦判断孩子属于儿童多动症,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做出最终诊断。毕竟评估量表只是起到协助诊断的作用,代替不了诊断标准。


对于儿童多动症,中医如何调理?

(一)中医调理原则

儿童多动症以泻实补虚、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为基本治则。

(二)辨证调理

1.心肝火旺证

症状:话多、好动,冲动任性,暴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或大便干结、小便色黄等。

常用方剂:安神定志灵(若有其它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减)

常用药:石菖蒲、柴胡、黄芩、连翘、天竺黄、郁金、当归、决明子、益智仁、远志。

2.痰火内扰证

症状:容易冲动,行为任性,话多好动,兴趣多变,不服管教,偶尔失眠等。

常用方剂:黄连温胆汤(若有其它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减)

常用药:全瓜蒌、法半夏、陈皮、胆南星、天竺黄、枳实、石菖蒲、茯苓、珍珠母、黄连。

3.肝虚阴虚证

症状:精神涣散,难以安静,记忆力下降,冲动任性,话多好动,口干咽燥等。

常用方剂:杞菊地黄丸(若有其它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减)

常用药:山药、枸杞子、山茱萸、茯苓、菊花、牡丹皮、泽泻、龙齿熟、地黄、龟板。

4.心脾两虚证

症状:精神萎靡,多动而不暴躁,形体虚胖或者消瘦,注意力不集中等。

常用方剂: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若有其它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减)

常用药:白术、大枣、党参、黄芪、当归、浮小麦、炙甘草、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

5.肝郁脾虚证

症状:小动作很多,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冲动易怒等。

常用方剂:逍遥散(若有其它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加减)

常用药:甘草、焦山楂、当归、郁金、柴胡、白芍、枳壳、陈皮、白术、茯苓。


多动症和脾胃有什么关系?

对于儿童多动症,古时候的各位医学大家并没有专门的描述,现代中医根据孩子多语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的临床症状表现,将其归属于“脏躁”“虚烦”“健忘”“失聪”“慢惊风”“抽搐”等疾病的范畴。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情志失调所致,综合多家中医文献分析,其病位主要在肾、肝、脾三脏。

脾在体合肌肉,其运化功能的发挥与人体肌肉的壮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脾的运化功能正常,人体四肢肌肉才能得到良好的营养供给;而胃主消化,接受容纳食物,而食物的消化并不是由胃一个器官可以单独完成的,还需要有脾的配合,一纳一运方能将水谷精微之物消磨化成气血。

而多动症儿童主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好动,阳属动,阴属静,阴阳失衡就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肾主藏精,集一身之阴,肾精不足、髓源匮乏,会导致肝阴不足,引起肝风内动,话多、好动就是其临床表现。

然后肝气犯脾,脾胃运化失常,就会导致痰浊内生、郁而化热、痰热胶结、脏腑失常、阴阳失调,会让孩子心神不宁、暴躁易怒、注意力无法集中。家长就会发现,自家孩子特别调皮捣蛋,一刻都停不下来,大人说话也不听。

由于本病调理周期较长,所以需要较长时间的药物治疗,各位家长注意护好孩子脾胃,保持饮食洁净,可以在医生的建议指导下配合食用膏方,运用针灸、心理行为疗法等综合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脾胃   孩子   茯苓   方剂   好动   注意力   症状   不好   常用   医生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