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补气的几个原则问题

说到“气”,这个概念在中医理论里那是几乎无处不在的。和“气”有关的说法,常说的有胃气、卫气、中气、心气、肾气等等。甚至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中医理论,都和“气”有关。


而气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气虚”,根据虚则补之的原则,气虚就要补气。那么,我们在补气的时候,有哪些原则问题需要注意呢?

内经说“少火生气,壮火食气”,这其实就是补气的一个基本原则,粗俗的理解就是,少许温热能够“生气补气”,大温大热则反而耗气伤气。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需要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气”其实是属于阳的一部分,因此,大部分补气之品的性味基本都是偏于温热的。


而根据内经“少火生气,壮火食气”之原则,我们在实际补气的时候,至少要掌握的一个“火候”就是少火温。

由于气虚的时候,往往同时伴有气机升降运行的不畅或者不足,所以,在补气的同时,大多还需要配伍一些行气理气之品。如果只是单纯地填补,反而容易出现壅塞之类的“虚不受补”。

这也是很多补气之剂里常有行气理气之品的原因所在,之所以要辅助行气理气,行理的主要是脾胃的中焦气机,使其运化枢转强健,从而更好地生化气血。

说到气血,补气之剂大多也会佐之以生血之品,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内经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又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气血正是一阴一阳,在补气的同时生血,就能更好地涵养所补益起来的气,使其有所皈依。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是偏温的,如果温热太过,又会影响到血。所以在补气的同时,只是要适当地配伍补血之品。即使有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血虚,这么做也是很有必要的。


最后,我们说的补气补的是什么呢?

中医习惯将机体的“气”分为先天和后天两个部分,先天之气受之父母,藏于肾中,这就是肾中精气的来源。后天之气由脾胃生化,合肺气以成。


先天之气不足会影响后天之气的生成,后天之气的不足又会拖累先天之气的充盈。


因此,补气这个概念,中医习惯于从肺脾肾三藏着手,其实也就是从后天去培补先天。


但这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后天之气可以速生,先天之气只能靠机体自身去“提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补气   原则   内经   脾胃   气血   机体   先天   生化   后天   生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