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带厌学男孩工地搬钢筋 让孩子明白“不吃读书的苦就吃生活的苦”的道理

近日,广东深圳一小男孩不愿意上学被爸爸带到工地上拉废钢筋体验生活引发关注。

视频中,小男孩头戴安全帽,身穿工作服,用瘦弱的身躯吃力地拖着工地里废弃的钢筋。小男孩走走停停,不断擦拭额头流下的汗水,揉按因劳累过度酸痛的腰腿。

小男孩的爸爸杨先生则在一旁询问他:“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最终,小男孩累到不行,哭了出来。

杨先生表示,儿子9岁上4年级,不愿意读书,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听。

杨先生称:“儿子说想出去打工,就把他带到了自己干活的工地上体验一下,孩子干了一天半的时间,最后实在受不了了,说想通了回去一定好好上学,不读书真的太累了。”

对此,网友们纷纷为男孩父亲点赞,并表示:“我觉得这个爸爸的做法特别对,就应该这样让孩子去体验一下!”“不吃读书的苦就吃生活的苦!”

相关新闻

四年级男孩厌学被父亲送到工地干活,两天后:还是上学好!

今年3月一段网络视频引发关注,视频显示,一个男孩身穿工人服,头戴安全帽,拿着一把锹,站在路边的排水沟中。旁边一名男子大声呵斥男孩,“你读啥子书,读锤子书?不读……”随后,男孩哭了起来。

视频发布者称,这是不想读书的下场。

这段视频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对视频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表示赞同。有网友称,“为这位父亲点赞,男孩从小就要培养担当和责任!”“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提倡,不好好学习就去干体力活。”

随后记者联系上视频中的男孩和他的父亲冯先生。

冯先生介绍,他的儿子今年11岁,在宝兴县一所小学读四年级,平时有点调皮。3月2日早晨,正在工地上忙碌的他接到儿子学校老师的通知,说儿子早上跟老师请假想回家,让家长到校把孩子接回家。他听说这事后很烦躁,妻子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干脆把儿子带到工地上干活,让儿子体验一下工作的辛苦。

觉得妻子的建议不错,冯先生让妻子把儿子带到自己工作的工地。起初儿子不愿意干活,但在他的强势威压下,儿子还是拿起锹,干起清理路边排水沟的活。从中午12点持续到下午6时,他的儿子清理了约5、6米长的排水沟。

3月2日晚上,冯先生提醒儿子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继续上工地干活,儿子连忙说不干了。3日早晨8时许,冯先生逼着儿子又来到工地,干了3个小时的活,才带着他离开工地。

“当时我跟他说好,一天给他5块钱的工资。我觉得这次下工地基本达到了我的期望目标,他说以后会好好读书。”冯先生说。

冯先生的儿子告诉记者,这两天的活干下来他感觉很累,全身都痛,最痛的是腰杆。“这两天的经历让我懂得了父母赚钱很辛苦,干活比读书辛苦多了,以后会认真学习!”他说。

学生成长要多些体验式教育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开展体验式教育效果更直接。很多父母头疼与孩子沟通不畅。与其说教,不如在体验中让孩子顿悟。想让孩子懂得感恩,可以设计“小鬼当家”的活动,让孩子化身家庭小管家,与父母互换身份,全权打理家里的事情。买菜做饭、洗衣拖地,在琐碎的家务体验中,很多孩子能真切领悟父母每日操劳的艰辛与不易,体会爱与被爱,理解父母、增进感情。

开展好体验式教育,还要充分利用丰富的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去学习、去经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出家门、校门,化身环卫工人,走上街道打扫卫生,体验了环卫工人的辛苦,也更能自觉地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可以组织学生去劳动教育基地,拓展课堂教学,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实践水平。

“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坚持不断完善植根生活、以生为本的体验式教育,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方能让教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让教育更富有魅力和效力。

(图源网络 中国小康网综合九派新闻、极目新闻、中国教育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工地   爸爸   男孩   排水沟   厌学   安全帽   钢筋   辛苦   道理   妻子   儿子   父亲   父母   方式   孩子   网友   学生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