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张治中在南海密见蒋经国、陈诚,凌晨接到叶帅通知:快撤

在中国共产党奋争的历程中,有两个敌对阵营的张姓人物不得不提。

其一是发动并领导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将军,那一场震惊中华、永载史册的大兵谏,让我党从危急关头得存并获得相对较长的一段恢复壮大期;

另一个便是张治中,人称“和平将军”,虽身为黄埔系骨干,却不与胡宗南、黄维等人般只认蒋介石,而是以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福祉。

图|1945年8月,赫尔利和张治中到延安邀请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旧照)

张治中曾多次违逆蒋介石的心思与我党进行政治来往,深受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器重。

1949年初,蒋介石被迫下野后,代总统李宗仁派遣以张治中为首的和平谈判代表团,身赴北平(今北京)与我党进行和谈。

双方经过一番辛苦的交涉后,总算是达成了条件,可却没有被国民政府当局所接受。

而他自己本人出于种种原因,也没能再回原本阵营,转而以整个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与前途为出发点,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

号召更多国民党同仁看清形势,不要再把错误的行为进行到底!

图|毛主席与张治中(旧照)

同年9月,张治中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国名,五星红旗作为国旗,张治中有理有据的意见,很是影响了最后的结果。

建国后,张治中被委任为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在西北五省的地界上只在彭德怀一人之下。

赴任后,以自己曾经主政新疆还留有的影响力,劝降了很大一批当地国军,为和平解放新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后又和彭老总一块研究、制定了在新疆的施政大策。

图|彭德怀、王震、张治中、陶峙岳等检阅部队(旧照)

1950年初,新疆的局势基本稳定了下来。

张治中秘密离开了新疆,对外称是要南下广州接女儿,实则秘密来到了南海一座小岛上,担负着中央交付的一项秘密重任。

却不成想,事到临头却出现了意外,他的行踪被国民党特务掌控。

我方特情掌握这个情况后,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的叶剑英,连夜通知张治中一行撤离,从而挽救了其性命,也为统战大计留下了一个中流砥柱。

那么,张治中此行到底是带着怎样的秘密使命?

图|张治中(旧照)

带着这个问题,且让我们走进张治中这个“和平将军”的光辉一生,看看这位国军高级将领与我党是怎样建立起的非凡交情的?

1890年,张治中出生于安徽巢县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家境并不多好。

十年求学生涯中,倒有6年在四处奔波,可张治中却一直不忘求知,终是让他有所与众不同。

成年后,在扬州盐务缉私营、安庆巡警局等地当了几年的备补兵警,类似于今天的辅警。

凭借着不错的表现,争取到了扬州巡警教练所受训转正的名额,三个月的训练完成后,成为了一个正式警察。

图|刚刚剪掉辫子的革命军(旧照)

就在此际,辛亥革命轰然爆发,一场席卷整个中国的熊熊革命烈火四处燃烧起来,时年21岁的小警员张治中,心潮澎湃地加入了其中,想要改变一些什么。

经过数年的专业军事学习后,张治中于1917年参加了护法运动。

从一个小连长做起,数年下来便已经是广州卫戍区司令部参谋长,同时兼任黄埔三期生代理总队长,与当时同在黄埔军校任职的周总理、恽代英关系颇为不错。

北伐与中原大战中,张治中的表现并不是多么出彩,此间多从事军事教育类的职务,倒是与后来众多的国共两党名将结下了缘分。

图|日本海军登陆部队使用化学攻击(旧照)

真正让张治中首度扬名立万的,要数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

他慨然向蒋介石请命赴前线参战,被任命为第5军军长后,于出发前夜写就遗书:

“正是国家民族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身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

去到前线后,在为期两个月坚守刘行镇的战斗中,率领所部与日军进行大大小小数十次的战斗,打得十分顽强。

庙行一战中,竟将日军两个师团的精锐歼灭了大部,是淞沪抗战中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佳战绩之一。

图|阵地上的国军(旧照)

1936年底,西安事变爆发中,张治中力主和平解决。

与国民党内其他人的个人利益诉求不同,张治中是真心为国家和人民考虑,在此日寇大起兵戈之际,中国内部万万不能再起大的乱子,宜一致对外共抗日寇。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中以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左翼军总司令之要职,参加并领导了“八·一三”淞沪抗战。

连续四十天不分昼夜的指挥,体力与精神一度疲惫至极,然而却也难以一己之力改变敌强我弱的大势,还被蒋介石恶语谴责。张治中无奈递上辞呈挥泪告别了部下。

去到长沙任湖南省主席后,与中共湖南省委通力合作,大力推动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

图|国军演习(旧照)

在14个月的时间里,为正面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这14个月也被称之为湖南方面国共合作的“黄金时代”。

1938年,作为湖南军政最高主官的张治中,奉命执行“焦土政策”时,误将“新墙河(距离长沙三百多里)”传为“新河(距离长沙仅有五公里)”。

从而酿成了“11·13长沙大火”的千古奇闻。

这让长沙这座千古雄城成为了抗日战争中损毁最严重的城市,还是因为一场乌龙而酿成的,张治中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张治中被革职赋闲了一年多后,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都是极其重要的高级职务,足见张治中在国民政府中的不凡底蕴。

图|"焦土抗战"中焚毁的长沙城(旧照)

而经过长沙大火后,张治中变得谨言慎行、自律少动,正如他给自己立的两大信条“严守机密”“寡言少主张”。

从这之间似乎可以推测出长沙大火或许并非张治中之过,他只是一个背锅侠。

不过,他这样小心谨慎的工作态度,却得到了蒋介石的好感,蒋介石就是喜欢用“顺毛驴”式的人,可不喜欢那些整日把国家大义放在嘴边的“刺头”。

张治中并没有一直如此下去,他不是一个只顾自己的人,是三民主义的真正信徒。

皖南事变爆发后,张治中再也忍不了,向蒋介石第一次上了万言书。

图|皖南事变中的新四军(旧照)

其中痛陈日寇侵略之下对中共如此作为的失当,强烈主张尽快消弭此事件的影响,恢复到全国统一抗战的大旋律之中。

1945年5月,在国民党第六次全国人大上,张治中当选为国民党中执委委员兼常委委员。

张治中受周总理所请,远赴新疆,成功解救了100多名尚被盛世才抓获的中共人员,帮助他们回到延安,为我党保留了一批重要骨干。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全国人民都盼望的和平终于来到。

可蒋介石却有心发动内战,无奈 八年抗战中的节节败退,让国民政府偏居西南一隅,要重新完成对广袤国土的控制,以及对中共队伍完成初步合围,尚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

图|蒋介石(旧照)

于是蒋介石遂应时势准备与中共举行和谈。

张治中与周总理等人曾经共事,有过不凡的情谊。

第一次国共战争中也并没有出现在剿灭红军的队伍中,与我党没有宿仇;在西安事变、建立统一阵线、主政湖南、皖南事变中,屡屡向我党释放善意……

这些概括起来就是,我党与张治中没有矛盾不说,还有着很深的情谊,是国民党少数让我党真正放心的人。

鉴于这一点,蒋介石派遣张治中担任国民党代表,去到延安邀请毛主席赴重庆共商国是。

图|1949年4月1日,国民党和平代表团赴北平谈判登机前的合影(旧照)

同年8月27日,张治中同赫尔利(负责调停国共矛盾的美国大使)一道,乘坐专机来到了延安,与我党高层一晤后。

次日便陪同着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共高层,乘坐专机去往重庆,所有人心中都期待着能谈出一个好的结果,避免中国内部再起兵戈。

考虑到国民党内有人可能会对毛主席不利,到达重庆后,张治中便将自己的桂圆宅邸腾了出来给毛主席休息与会客。

要心腹张镇(时任国民党宪兵司令)派信得过的人负责警卫,并张治中对这些警卫再三叮嘱:“保卫毛主席,要胜我十倍!”

图|1945年8月,张治中、赫尔利等赴延安迎接毛主席到重庆(旧照)

即便如此,张治中心里还是有所不安。

一番考虑后,将内弟洪世禄调来,由他亲自主持警卫工作。

一旦发现有不对之处,不必请示可以便宜行事;并从警卫团中,找出一个班的人,穿上便衣充当杂役,贴身保护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

后来,《双十协定》也正是在桂园的客厅中签订,能有这一不错的结果,张治中在此间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

毛主席返程前夕,周总理对张治中说:“让毛主席一个人独回延安,我不放心。”

图|周总理(旧照)

张治中当即表示:“毛先生既然是我亲自从延安接来的,我当然有义务有责任亲自送他回延安。”

同年10月11日,也就是《双十协定》签订的翌日,在张治中的护送下,毛主席平安返回了延安。

事实上,当时确有国民党特务准备在专机经过西安的时候,对毛主席下手,可因为张治中陪同左右的缘故,让他们投鼠忌器之下选择了作罢。

在整个第二次国共战争中,张治中是国民党军高层中唯一一个没上过战场的将领,甚至于屡屡和蒋介石唱反调。

图|张治中(剧照)

1945年11月,蒋介石发动内战之心益显,张治中再上万言书。

希望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两党争端,不愿让刚刚安定没几天的中国再次陷入战火,这让蒋介石颇为反感,更坚定了要把共产党消灭殆尽的决心。

1948年夏天,蒋家王朝的失败已经成为了必然,张治中看出这一点后,出于衷心再上万言出:

言明当下已是最严重的阶段,若想要扭转局势,便必须从亲苏和共、改革土地制度、扶助农工、铁腕反腐等数个方面着手。

蒋介石阅毕后更是对其失望。

图|蒋介石视察军队(旧照)

事实证明,张治中是极有远见的。

仅仅半年多时间下来,国军百多万精锐大军皆被报销,长江以北的广袤土地均被我军解放,蒋家王朝更加岌岌可危,连蒋介石都被逼得不得不暂时隐退。

当此时也,我方需要一段时间来巩固地盘,而国军也需要重新整肃,一场关乎未来中华命运的和谈再次拉开。

张治中又是国民党方面的首席代表,只因为他“曾经三上延安,并且亲自护送毛主席回陕北,与中共有深长历史关系”。

1949年4月1日,张治中、邵力子等人奉命来到北平,与中共方面开始了锱铢必较的和平谈判。

图|以张治中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赴北平谈判登机时的情景(旧照)

经过双方你来我往半个多月的努力后,终于达成了所谓的《国内和平协定》。

在赴北平前夕,张治中专门去到了溪口面见蒋介石,希望蒋介石能够为党和国家考虑,出国居住将权力彻底交出来,以便和谈能够更为顺畅的进行。

而到了北平后,在谈判受阻之际,再上万言书痛陈利害,希望蒋介石能够悬崖勒马,后来张治中回忆此时如此说过:“不知蒋介石看后反应如何,但事实已经说明他是不会接受的。”

然而,当协定内容传回去后,无论是明面上的李宗仁、白崇禧等人,还是在浙江溪口躲避风头的蒋介石,都不予以认可。

蒋介石甚至大骂:“文白(张治中,字文白)无能,丧权辱国!”

图|蒋介石(旧照)

4月20日夜,南京方面正式发来电文,表示拒绝《国内和平协定》,并通知谈判代表团尽速返回。

这标志着国共最后一次和谈就此破灭,一场最终的角逐即将拉开序幕,而张治中这时的处境也非常尴尬。

张治中等代表团成员呕心沥血,才与中共方面达成了和平协定,却遭致后方如此驳斥,而按照以往的情况,他们这时回去极有可能被秋后算账。

面对南京方面的再三催促,大多数成员不愿回返,希望就此留在北平。而身为首席代表的张治中却慷慨表示:

图|张治中(旧照)

“代表团是南京政府派来和谈的,和谈既已破裂,理应回去复命。我岂能不知回去的风险,大家愿意留在这里我不反对,可我是首席代表,不能不回去复命。”

周总理得知后,抽空带着李立三、林伯渠驱车赶往赴对方所在的六国饭店,诚恳说到:

“你们无论回到南京、上海或广州,国民党的特务都是不会放过你们的。西安事变我们已经对不起一位姓张的朋友了,今天再不能对不起你这位姓张的朋友了!”

张治中听后心情很苦闷,称自己身为中山先生的追随者,如果在这个时候倒戈,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呢,是“投机分子”或“早有预谋”?

这让周总理急得不行,声音中都带上了怒意:

图|周总理(旧照)

“我看,你这个人还是封建,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有幻想,而不为中国革命、中国人民着想呢?”

23日,南京方面派来专机要接他们回去,周总理以飞机跑道没有修好为由暂时拖延。

实际上,却早已派人秘密地将张治中的家小,从南京接了出来一路北上,待25日他们来到后,张治中不再坚持离开,并决定就此留下,为整个国家和民族大计而驱驰。

代表团的其他成员,眼见张治中这个一号人物都留了下来,而中共方面确实诚意十足,想到一旦回去后的恶劣后果便不寒而栗,遂全部留在了北平,随后基本上都加入了民革。

图|张治中(旧照)

面对国民党方面诸如“张治中在平被扣”之类的,企图混淆视听、颠倒黑白的言论,张治中断绝了对他们的最后一点信任,公然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

公然发表了《对时局的声明》,宣布与国民党反动派彻底决裂,并号召所有有识之士都靠向中国共产党,一起为实现新民主大计而努力。

随后的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张治中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其间多有重要建言。

其一是国名的选择,当时中共中央的意见是“中华人民民主共和国”,张治中提出“共和”两字就包含了民主的意思,二者没必要同时存在,只保留“共和”一个比较好。

图|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旧照)

毛主席认为很有道理,与其他代表经过充分讨论后,认可了这一建议,从而定下了新中国的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其二的国旗的选定,经过毛主席与众人的评选,从诸多设计方案中,最终选出来了这样两幅红底的国旗图案:一副是现在的五星红旗,另一幅是中间一条横杠、左上角一个大五星。

当时,大多数人倾向于后一种,可张治中却认为横杠不一定就代表河流,反而有分裂国家的嫌疑。

毛主席闻听后非常重视,专门再找了四五十个重要代表商讨此事,最终选定了五星红旗这个方案。

当解放军兵临新疆时,中共中央希望能够争取和平解放。

图|陶峙岳(旧照)

而此时的新疆警备区司令陶峙岳,是张治中保定军校时期的同学,在毛主席亲自相请下,张治中向老同学致电晓明大义,促成了新疆的和平解放。

随之亲赴新疆,协助彭德怀安定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土地。

蒋介石败溃台湾后,继续与人民政府对抗,对东南沿海常有袭扰。

当时我方作了两手准备,一是准备重兵渡过海峡解放台湾,二是以和平的手段促成统一大业。

前者由粟裕这位“战神”主持,而后者自然就轮到了“和平将军”张治中的身上。

图|粟裕大将(旧照)

在周总理的指示下,张治中于1950年初以接女儿的名义南下,与屈武、李俊龙等同志会和后组成特别工作组。

工作组通过香港的故交渠道进行统战工作,争取更多台湾同仁回归,早日促成两岸统一,这便是文初所提的那个秘密任务。

经过一番努力后,双方达成了会面的前提,张治中遂带着家人与其他同志,一块来到了南海的一处小岛上,等候第二日台湾方面蒋经国、陈诚等人的来到。

为了安全考虑,只会在对方出发后才告知其准确目的地,却不成想当夜,便收到了叶剑英的急电:“国民党特务已经知道你们住在这里了,赶紧离开这里!”

图|张治中与夫人洪希厚、女儿张素我合影(旧照)

张治中闻讯,连夜带着家人同志撤离。

果然,第二日陈诚、蒋经国等人没有出现,而国民党的轰炸机却来了。

精准的将他们昨日的小岛居所摧毁,张治中之子张一纯后来对此颇为感慨,称:“叶帅救了我们全家。”

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初次尝试失败后,中央与张治中都没有放弃。

因为朝鲜战争的缘故,错失了武统台湾的最好时机,导致美国在其间干预颇深,大陆方面为了台湾人民考虑,尽可能地谋求和平解决。

图|蒋经国与李登辉(旧照)

在这之间张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因为蒋介石、李登辉等人的顽固不化,导致和平统一大业迟迟没能达成。

张治中完成了在新疆的使命后,回到中央先后担任过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要职,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尤其是在解放台湾的问题上,更是一直为之而不懈努力,直至1969年去世之际,还心心念念“对台工作希望大家继续做下去”。

台湾问题作为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届领导班子没有解决掉。

图|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杨力宇对“一国两制”作了进一步阐述(旧照)

到了小平同志这一代,哪怕设计出了天才的“一国两制”,可还是没有解决掉。

这个问题一直留到而今,但有朝一日这个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正如张治中将军曾经说过的那样:

“台湾一定要解放。至于怎么解放,何时解放,且待将来的事实来证明吧!”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皖南事变   北平   延安   南海   我党   长沙   新疆   台湾   蒋介石   国民党   蒋经国   和平   通知   陈诚   凌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