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究竟被谁弄丢,现在又在哪里呢

传国玉玺的下落之谜?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皇帝的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蔺相如


蔺相如(注释①)完璧归赵后,保住了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然而,和氏璧的故事并没有到此完全终结。后来,秦王嬴政(注释②)得到了和氏璧。秦王自封始皇帝以后,用和氏璧制作了传国玉玺,还有一说是李斯取蓝田之玉制成传国玉玺。并刻上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意思就是说:我(皇帝)受上天的任命,(所以)必然国运长寿、永久、昌盛。

传国玉玺外部螭龙盘踞,张牙舞爪,是皇帝独尊和无上权威的体现。自秦始皇后传国玉玺开始辗转流传,历代皇帝都视之为承天受命的神圣之物,为得到他而费尽心机。


嬴政


秦末,刘邦(注释③)率兵攻入咸阳时,秦王子婴(注释④)将天之玺献给刘邦,刘邦登基后称其为汉传国玉玺,珍藏在长乐宫,成为皇权象征。西汉末年,王莽(注释④)篡位,逼迫掌管玉玺的太后交出玉玺,太后一怒之下将玉玺扔至地上,玉玺被摔掉一角。

后来王莽用黄金将其补全,因此留下狭痕。而王莽的政权被推翻后,玉玺落入了汉光武帝刘秀(注释⑥)手中。东汉末年叛乱时,少帝(注释⑦)仓皇出逃,来不及带走玉玺。


王莽


后来孙坚(注释⑧)的部下在洛阳皇宫的枯井中打捞出一个宫女的尸体,从他的井下锦囊中发现了传国玉玺(这点在94版三国演义中也有突显)。从此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在孙坚死后,孙策为了回东吴东山再起,把玉玺交给了袁术(注释⑨),换取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将。袁术被曹操打败后,传过玉玺又重新回到了汉献帝(注释⑩)手中。后来的三国鼎立中,玉玺就名正言顺地到了魏国。


三国孙坚


最后三国归晋后,玉玺又到了晋朝。西晋末年,北方陷入朝代更迭频繁,传国玉玺被不停地争来争去。

晋怀帝(注释⒒)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玉玺归前赵刘聪(注释⒓)所有。

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后赵,石勒(注释⒔)灭前赵夺得玉玺。

不久后赵国的大将冉闵(注释⒕)杀了石鉴(注释⒖)自立,将玉玺夺得。


冉闵


到了南朝梁武帝时期,降将侯景(注释⒗)反叛,劫得传国玉玺。不久侯景败死,玉玺被投入栖霞寺,后被捞出收藏后,献给陈武帝。后来隋朝统一后,传过玉玺为隋朝所承袭。

后来隋炀帝杨广(注释⒘)被杀于江都,萧皇后(注释⒙)带着传国玉玺逃入漠北突厥处。

在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注释⒚)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皇后与传国玉玺被迎回唐朝。


唐将李靖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废帝李从珂(注释⒛)被契丹击败,最后持玉玺登楼自焚,从此之后,真正的玉玺下落不明。而在明清时期,也都出现过几次传国玉玺,但都是匠人仿造的赝品,而真正的传国玉玺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注释:

1,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2,秦始皇嬴政(前259年—前210年),嬴姓,名政,秦庄襄王和赵姬之子。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

3,刘邦(前256年/前247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汉朝开国皇帝。

4,子婴(?-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婴,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史称秦王子婴。

5,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6,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籍贯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东汉开国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汉高帝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

7,汉少帝,刘辩(176年-190年3月6日),是汉灵帝刘宏与何皇后的嫡长子。

8,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9,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绍之弟。

10,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11,司马炽(284年-313年3月14日),字丰度,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西晋第三位皇帝(307年—311年在位),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异母弟,母为王媛姬。

12,刘聪(?~318年8月31日),本名刘载,字玄明,新兴郡虑虒县(今山西省五台县)人,匈奴铁弗部。十六国时期汉赵皇帝(310年~318年在位),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母为张夫人。

13,石勒(274年~333年8月17日),本名㔨勒/匐勒,字世龙,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

14,冉闵(?~352年6月1日),字永曾,小名棘奴,魏郡内黄县(今河南省内黄县)人,冉魏开国皇帝。

15,石鉴(?~350年),字大郎,上党郡武乡县(今山西省榆社县)人,赵武帝石虎第三子,石遵和石世的异母兄,后赵第六位皇帝(349年~350年)。

16,侯景(503年-552年),本姓侯骨,字万景,东魏、梁朝将领、汉国皇帝。怀朔镇人。

17,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本名杨英,小字阿,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年~618年在位),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

18,隋炀帝愍皇后萧氏(567年—647年),南兰陵人。隋朝时期女性历史人物,梁武帝萧衍后代,西梁孝明帝萧岿之女,母为张皇后。

19,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一称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隋末至初唐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20,李从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镇州平山县(今河北省平山县)人,后唐末代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养子,母为宣宪皇后魏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玉玺   和氏璧   王莽   秦王   隋朝   刘邦   注释   皇后   公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