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前有61个无头石人,千百年来难以解释,结果被两位农民解开

1971年的秋天,陕西省乾县瓜婆岭村,两个村民正在田地里忙活着,突然一个人的锄头刨出了一块圆形的石头。

两人围着石头仔细看了看,一个人忍不住开口:“你看这石头是不是像是个头啊?”

这话一出,另外一个村民连连点头,可不就是个石刻人头嘛!说不定他们这是发现什么宝贝文物了!

两人的猜测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他们所在的乾县正是乾陵的所在地,这可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墓,虽说大家都知道乾陵一直没有被挖掘,但万一真的有文物遗失在外呢?

尤其是两个村民就住在梁山附近,也见过乾陵外的一些石雕,跟这个石头风格很像,所以他们也不敢耽误大事,连忙回村子里喊了人,将石头一起送到了县里的文管会。

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举动不仅真的带回了乾陵遗失的文物,还解决了一个困扰了人们千百年的谜题——武则天墓前61个无头石人的来历!

那么,武则天墓前到底为何要放这些石人?石刻人头又为何全部遗失,流落在外呢?

武则天画像

封存千年的神秘乾陵

提到武则天墓,其实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民间对这61个无头石人也有着许多猜测,甚至不少人觉得,这是一种神秘的守护阵法,这才能让其乾陵1300多年来,竟然都没有被盗掘。

这种猜测当然只是玩笑,但却也证明了乾陵的特殊,毕竟在一众被盗被毁的帝王陵墓中,武则天的陵墓实在是显得太幸运了。

就说在乾陵之前的,汉武帝的茂陵,唐太宗的昭陵都被搬空了,而在这之后的,清东陵甚至被孙殿英公然带兵闯入,慈禧墓被洗劫一空,乾隆甚至连尸骨都被扔了出来。

而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大规模的盗掘行为,这些埋葬着无数珍宝的陵墓历经多年,到底有多少盗墓贼偷偷潜入根本无法计算。

乾陵

可乾陵在1300多年来竟然一直保存完好,成了唐陵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到了近代,国家也没有进行挖掘,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乾陵就这么没有吸引力吗?

这当然不是,乾陵可是“二圣并葬”,武则天虽说最后留下遗愿,按照皇后的身份和唐高宗葬在了一起,但作为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的陪葬规格可不是一般的皇后能比的。

乾陵建造的时候,正是大唐国力强盛之时,可以说是举国之力修建,而且因为唐太宗开创了直接以山为陵的葬制,所以乾陵是在昭陵的基础上改进的。

当专家们用现代技术复原乾陵的建筑时都非常震惊,整座陵墓是仿照长安城建造,甚至分为了皇城、宫城和外城,陵园内城总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

这样大的陵墓,哪怕不算上那些墓道的壁画、石雕、条石,会有多少珍贵的陪葬品也可想而知了。

据专家推测,乾陵中应该有四件石屋,里面都是盛唐时期的奇珍异宝,通往金刚墙的百米过道里,也会摆满各种金银的祭器,而失传已久的《兰亭序》,也很大可能是武则天的陪葬品。

所以有一种说法就是,如果乾陵打开,它会成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有价值的博物馆。

这样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宝库,盗墓贼为什么没有下手呢?其实根据记载,光是大规模的有名有姓的盗乾陵者就有17次。

可以说从武则天下葬开始,乾陵所在的梁山就成了香饽饽,历代的官员、盗墓者、土匪、起义军都尝试过盗掘,可他们最后全都失败了。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黄巢,这个在唐朝末期造反的大军领袖,带着40万士兵来盗乾陵,当时把半座山都给挖平了,却压根没找到地方,只留下了后世所说的40米深的“黄巢沟”。

之后就是唐朝陵墓的“克星”温韬,这个人专门挖掘唐皇陵,17座皇陵全毁在他手中,实在是罪大恶极。

可他最终也在乾陵碰了壁,三次带着人马上山都风雨大作,等到一撤退,风雨就停歇,这样的怪事让温韬也怕了,最终选择放过乾陵。

温韬

在冷兵器时代,这些盗墓贼都没能成功,到了热兵器时代,枪支炸药上场了,但乾陵还是安然无恙。

在民国时期,国民党的将领孙连仲带着一个师的装备来炸乾陵,可谁知道刚炸开墓道的石条,里面竟然冒出了浓烟。

之后突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几个士兵当场吐血身亡,这件事一出,孙连仲慌忙撤退,之后也再没人敢盗掘乾陵。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专家们前来勘测,发现周围真的没有任何盗洞和挖掘痕迹,证实了乾陵千年来无人盗掘,这个消息传出之后,传闻也就越来越多了。

尤其是位于墓外的61座无头石人,它们与真人差不多大小,分布在朱雀门的神道两侧,姿态非常恭敬,似乎是在守卫着陵墓,最奇怪的就是,它们都没有脑袋。

所以百姓们都传言,这些石人能够让圣灵附体,之所以没有头也是因为武则天手段残忍,所以才让无头石人殉葬。

其实只要稍微研究一下,就知道这种说法非常荒谬,虽说一些野史中喜欢宣传武则天的香艳故事和残暴手段,但事实上她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功大于过的武则天

一直以来,关于武则天的影视作品收视率都很不错,所以大家对她的传奇人生也基本都有了了解。

武则天剧照

14岁的她因为姿容出众被选进宫,成为了李世民后宫中的一个才人,但因为性格刚烈强势,并不受宠,就这样做了12年的五品才人。

一直到李世民病重,武则天便和太子李治有了来往,之后哪怕是唐太宗驾崩,她和其他妃嫔到感业寺中出家为尼,都还和李治藕断丝连。

要知道她不仅算是个“寡妇”,还是李治父皇的“遗孀”,他们两个的来往是背离社会道德的。

从这时就能看出,武则天的野心非常大,完全不同于当时的普通女子,否则光是各种骂声和阻力就能让她无法活下去。

武则天剧照

但武则天不仅让李治对自己念念不忘,还成功地怀上了孩子,再次回到了宫廷,开启了一代宠妃的道路。

心机深沉、手段老练的她先是压倒了萧淑妃,又杀死襁褓中的女儿陷害王皇后,成了后宫中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她也只是养在深宫的美人罢了,但李治的性格比起父亲相对温和软弱,又很信任武则天,所以慢慢的,两人就成为了“战友”。

李治借着立武则天为后一事重振皇权,把权力从那些老臣手中收拢了回来,之后他风疾发作,便将处理朝政的一部分权力交到了武则天手中。

李治

之后便出现了“二圣临朝”的场景,一直到683年,李治驾崩,武则天成为皇太后,但她早已习惯了大权在握的感觉,所以先后废黜了两任皇帝。

为了让自己能够称帝,她并且开始任用大批酷吏,寻找各种理由屠杀唐朝宗室子弟,最终得以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女皇。

其实说她手段毒辣也并不算错,但是历代掌权者又有几个手上不沾染鲜血的呢?

武则天虽有过错,但她的功绩是更突出的,她打击门阀,发展科举,让更多有才之人崭露头角,因为她的赏罚分明、知人善用,当时朝堂上下肃然一清。

而且当时她重视农业,减轻赋税,整个国家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发展迅猛,为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基础。

除此之外,她本人精通史籍诗文和书法,又爱乐舞,在她的带动下,唐代的音乐文化初现盛世风采,为之后诗歌的定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且武则天之后还政给李氏子孙,让盛唐得以延续多年,着实不能说她“离经叛道,鬼神所不容”。

但随着后世儒家观念的影响,以及程朱理学带来的“轻女”后果,让武则天原本功大于过的形象变成了“过大于功”。

但其实这些石人身份真相大白之后,我们就能明白,武则天绝对不是一个“女暴君”。

无头石人的来头去脉

1971年,陕西省的村民将发现的石刻人头送到了文管会,瞬间就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经过专家对雕刻手法的比对,大家觉得这和乾陵那61座石人的手法一致,这就证明,这本来就不是什么无头石人,而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石像头身分离。

于是专家带着这个石刻人头到现场进行比对,结果真的和其中一个人像契合在一起,两者组合成了一个差不多1.7米高的石人。

专家看了很久,发现了石人的特殊之处,不管是从五官的雕刻,还是发型胡须来看,都有着明显的异域特殊,这时才去看身上的服饰,也明显不是汉人装扮。

突厥人石像

这好好的,干嘛要在帝陵摆放外族人的雕像呢?专家们马上开始让人在周围寻找,结果真的又找到一部分石刻人头,也全不是汉人相貌,更像是突厥人

这些突厥石人到底是怎么回事?经过大量的资料查询,专家们最终有了答案,他们的存在正是为了歌颂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功绩!

在唐高宗后期和武则天在位期间,唐朝和吐蕃曾经纷扰不断,最终在692年,武则天结束了这个局面。

她之后在庭州设置北庭都护府,巩固了唐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让中西经济文化得以通过丝绸之路进行交流。

所以当时周边的民族首领和藩臣和唐王朝来往很密切,有的甚至是臣属关系,所以乾陵的这些石人雕像树立的目的就是在宣扬唐王朝的神威,歌颂两位帝王的功绩。

那既然它们压根不是什么神秘的仪式,为什么好好的就头身分离了呢?这件事曝光之后,大家都觉得是人为原因,其实这个猜测并不全面。

经过专家对石人和石刻人头的勘察,这上面的痕迹并不像是人为的打砸,而更像是断裂开来,而且断裂的时间并不一致。

根据资料的比对,在宋朝时,这些石人还基本完好,而到了明朝诗人的记录,游览此地,便发现有石人存在断首的现象,这就有了一个推断。

当时明朝嘉靖年间曾经发生过大地震,《陕西通志》中也记载了,这次地震导致一些地方塌陷两层,而乾陵距离震源只有100千米,也难免被波及。

而且专家分析了石人的材质和结构,发现头颈部分比起粗壮的下半身,是更容易断裂的,包括一些兽类雕像也是如此。

所以这些石人恐怕大部分都是在地震中断裂,这也是为何颈部断裂处并不规整的原因然后偏向圆形的头颅便随着地层的断裂被埋在了附近。

但很显然,也不会是全部石人的头像都正好在地震中丢失,因为在后世的记录中,还曾有人表示来此地游览,看到石人存在断首现象。

这也并不是某一次意外中,石人全部断裂,只是一部分上半身发生了断裂。那剩下的石人头像是怎么消失的?专家们更偏向于是毁于明末清初的战争中。

也许是有人想要拿石刻人像去卖钱,也许是外族人觉得石人是对他们的侮辱便趁机毁掉,这才让61座石人最终都面目全非。

结语

这两位村民上交石刻人头,不仅解决了一桩谜案,也反映出了当地的风气之淳朴。

在发现疑似文物的物品时,他们并没有选择私吞,而是立马上交给了国家,想来乾陵之所以能保存如此完好,也有着附近这些淳朴的村民的贡献。

现在乾陵已经成为了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担心现在的技术还不足以保护祖先留下的东西,所以考古专家们都不同意挖掘,而是继续封存,留给子孙后代。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始终是我国政府的原则,不能为了考古毁掉这些宝贵的文物,在这样的坚持下,相信乾陵也不会再受到伤害。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技术足够成熟了,乾陵的真实面目可以展现在世人眼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乾县   突厥   陵墓   千百年来   石刻   唐朝   人头   村民   文物   墓前   石头   农民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