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友松长相酷似曾祖父蒋介石,参观黄埔军校时说:我家吃饭还这样

2014年,黄埔军校旧址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他长得十分像蒋介石,尤其是神态方面,为此在场的不少游客都猜测这人可能就是蒋介石的后代。更为让人诧异的是,与他同行的,是李济深的外孙李崴。

那么,这个特殊的男人是谁呢?

其身份并不难猜,相信很多读者都已经猜到是谁了,他便是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

这是蒋友松第一次来黄埔军校,他认真地走过蒋介石当年待过的地方,细细地观摩着这里的每一处,听着旁人无比细致地介绍:这是当年学生们升旗、出操和住宿的地方......

尤其在听到当年黄埔军校吃饭的规矩时,蒋友松不禁感慨道:我家吃饭还这样...

那么,蒋友松为何这年突然来参观黄埔军校旧址?此次参观中又发生了哪些轶事?他作为蒋家后人,为何极少进入大众视野,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014年6月,黄埔军校旧址的相关工作人员都严阵以待,准备迎接一位重要的游客——蒋介石的曾孙蒋友松。

这是这么多年来,蒋友松第一次踏足黄埔军校旧址,虽然他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当年曾祖父蒋介石在黄埔军校的事迹,但直至现在才真正来到这看看。

当天,蒋友松穿着一身低调的黑色西装,面上带着微笑,和大家交谈的时候十分亲切。更惊奇的是,蒋友松的长相和蒋介石十分相似,所以当游客们见到众人拥簇的蒋友松时,虽然不清楚这人究竟是谁,但是大致也能猜出这是蒋介石的后代。

陪同蒋友松一起参观的是李济深的外孙李崴,他当时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省民革副主委等职,工作方面也比较出色。虽然李济深和蒋介石的恩怨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时过境迁,如今后人回望历史,也只剩一声叹息。

蒋友松站在黄埔军校旧址门口,仰望牌匾上的“陆军军官学校”,神情肃穆,心中五味杂陈。

过了一会,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蒋友松进入黄埔军校内。

一进门,就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四合院,由于这座楼面积巨大,据说骑着马都能在里面行动自如,因此这个四合院也叫“走马楼”。蒋介石当年担任校长时的办公室就在走马楼上,房间在二楼,约莫有20平米,装饰朴素典雅。

蒋友松安静地听着讲解员讲述当年的事情,时不时温和地笑着点点头。

之后蒋友松又去了学生自习室、学生宿舍等地,这一路走来,蒋友松都全神贯注地听讲解员的介绍,并未过多发表意见,直到来到餐厅,他才活跃了一些。

参观餐厅时,讲解员说,当年黄埔军校的学生在吃饭的时候有个规矩,那就是当长官放下筷子的时候,学生也得放下筷子离开,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尊重师长、服从命令的精神,因为在战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违抗军令。

听到这儿,蒋友松的眼神明显亮了亮,恍然明白家中为何会有这样的家教。他告诉大家,自己家吃饭的时候也这样,如果长辈放下筷子了,他们就也得停下来离开餐桌。

原来,蒋介石将黄埔军校的校规带到了家中,形成了蒋家家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蒋家的教育就是黄埔军校的延续,可见蒋介石对于黄埔军校也有独特的情感。

期间,蒋友松还提起了自己对黄埔军校的认识,他说希望将来社会对军校能有更全面的认识,因为黄埔军校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地方,他想人们不仅能够认识为何要建立军校,还要了解军校为历史做出的丰功伟绩。

而黄埔军校对于蒋家来说,也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共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后来蒋介石担任校长。

同时这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周总理、聂荣臻、恽代英等共产党人都曾在这里任职。这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譬如开国十大元帅中,有五位都曾在黄埔军校学习,可见当时黄埔军校的地位之重。

之后,蒋友松还去参观了黄埔军校史迹馆、群英馆等展厅,见到了很多承载黄埔军校精神的物件,其中蒋友松最感兴趣的,就是展板上的照片。

当时馆内专门有一个展板,上面有几张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照片,当时蒋友松看到照片后,就停下了脚步,饶有兴趣地看着照片上的蒋介石和孙中山,思绪似乎是被勾回了以前......

很快,蒋友松的这趟参观之旅就结束了。

也因此,许多人知道了他的事迹,同时也有人好奇,为何他身为蒋介石的曾孙,却鲜有人知他的事迹呢?这还得从蒋友松的出身说起。


从蒋介石到蒋友松,蒋家已经历经四代。

而自蒋经国去世后,蒋家就开始逐渐淡出政治圈了。

蒋友松的父亲蒋孝武是蒋经国与蒋方良的次子,母亲是瑞士人汪长诗,他们二人婚后生了一对儿女,儿子就是蒋友松,女儿蒋友兰,名字分别取自“梅兰竹”和“松柏常青”。

之所以取这个寓意,是希望蒋家能够子孙绵延,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蒋家第三代的“孝”字辈男丁寿命普遍较短,从1989年到1996年间,就有四位男丁相继离世,令人唏嘘。

而蒋友松后期之所以透明化,其实也和他父母的婚姻也有关系,为何这么说呢?是因为蒋孝武与汪长诗的这段婚姻并不美满。

蒋孝武和汪长诗都是很有个性的人,两人时常爆发矛盾,蒋经国也劝过,但无济于事。后来两人的感情实在维持不下去了,汪长诗便和蒋孝勇离了婚,带着蒋友松和蒋友兰回了瑞士。

后来由于蒋经国念孙心切,便费了一番功夫,将蒋友松和蒋友兰从瑞士接了回来。

此时蒋经国已经对蒋孝武失望了,因为他连自己的家庭都管不好,何谈从政?蒋友松也因此没有被寄予太大的希望。

后来蒋孝武身陷“江南案”风波,汪长诗为了保护一对儿女,就让他们不要轻易暴露身份,最好另取一个名字,于是姐弟俩便分别化名“汪铭”和“汪琳”,对外掩盖自己的身份。

值得一提的是,蒋友松姐弟俩都考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国际经济系,俩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过上了安稳平淡的生活。

1991年,蒋孝武病逝,蒋友松回台湾奔丧。

彼时,蒋友松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头脑清醒,眼光十分长远,他从父亲蒋孝武和爷爷蒋经国的经历中悟出了许多道理,也深知随着蒋家影响力的逐渐降低,将来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归于平淡,所以那时蒋友松就承诺——“蒋家第四代不会从政”。

蒋友松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不会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更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而改变。

蒋友松做到了这一点,蒋家第四代的子孙也做到了。

蒋友梅大学毕业之后,在英国的一个银行里工作,后来因为祖母宋美龄爱画画,就也迷上了西洋油画,多年后成为了一个画家;蒋友兰毕业后先是在旧金山发展,后来去了香港;蒋友柏在旧金山从商,他致力于打开台湾电脑在美国的市场;蒋友常毕业后自己创业;蒋友青出生的时候,蒋家已经基本安静了下来,所以更没有了从政的可能......

蒋家第四代的孩子或从商,或搞艺术,总之没有从政的,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也算是实现了蒋友松的诺言。

从前的“第一家族”,如今也渐渐归于平淡,蒋友松经过长期的隐姓埋名以及家族逐渐的没落,所以才会极少出现在大众视线中,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淡然的幸福呢?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蒋友松是蒋家第四代中最先结婚的男丁。

蒋友松与妻子徐子菱是在美国旧金山认识的,徐子菱的父母也是台湾人,从事的是建材方面的工作。当时徐子菱为了深造,便去了美国留学,还取得了加州伯克莱大学的硕士学位。

恰好当时蒋友松也在美国留学,认识了徐子菱后,志趣相投的两人时常在一起聊天,彼此熟识后,两人才发现他们真的很有缘分,因为他们竟是同一所小学毕业的!

这天赐的缘分,蒋友松自然要珍惜。

随着相处久了,蒋友松与徐子菱互相之间就有了感情,于是便走到了一起。

当时蒋友松为了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就没有告诉徐子菱自己的真实身份。为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徐子菱都不知道蒋友松的家庭背景,她一直以为蒋友松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直到很久之后,蒋友松才向徐子菱坦白。

蒋友松自己也比较争气,从上大学开始就自食其力,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蒋友松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和姐姐蒋友兰以及女友徐子菱一起,趁着放假的时候勤工俭学挣学费。毕业以后,蒋友松在旧金山租了一个比较便宜的房子,一边打工一边学习做生意。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蒋友松的公司就上市了。

而徐子菱毕业后选择了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工作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蒋友松的人生过的按部就班,事业有了气色之后,他就开始计划成家。

1999年7月,他与女友徐子菱订婚;

2002年7月28日,蒋友松和徐子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件事对于蒋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喜事,因为这些年蒋家第三代男丁先后离世,而他们的妻子却都长命,所以外界已经有了“一门六寡”的说法。

蒋孝勇的遗孀蒋方智怡很不喜欢这个说法,但是又堵不住悠悠之口,好在蒋家第四代男丁兴旺,如今蒋友松也要成家了,那些外界的说法才没有什么影响。

蒋友松结婚的时候比较低调,他们的婚宴设在美国,只邀请了双方亲友来参加婚礼。蒋友松的母亲汪长诗、姐姐蒋友兰,还有蒋方智怡等长辈都赶来美国参加婚宴。

因为蒋友松的母亲汪长诗是瑞士人,所以他也算半个瑞士人,为了不失偏颇,蒋友松和徐子菱的婚礼就采用了中西结合的办法。

蒋家当时辈分最高的宋美龄虽然也在美国,但是因为年事已高,就没有来参加婚礼。蒋经国的遗孀蒋方良远在台湾,加上她平时深入简出,所以就也没有出席婚宴。

虽然这两位长辈没有来,但都隔空为蒋友松送来了祝福。

蒋友松并没有告诉外界曾祖母与祖母送给他了什么新婚礼物,他认为对于自己来说,能得到两位长辈的祝福和勉励,才是最重要的。


蒋家第四代的子孙们走出了和先辈不同的路,不管是商界还是艺术界,他们都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未来,他们不再局限于蒋介石、蒋经国那种必须游走在政治权力之间的生活,而是学会了依靠自身努力,去发展适合自己的道路。

章(蒋)孝严就曾告诉孩子章劲松,是否认祖归宗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能力,而不是非要靠着祖荫,只有有志气,肯努力,将来才有可能成材。

蒋家第四代的孩子出生时,正赶上蒋家走向衰败,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肯放弃挣扎在家族的庇佑下,勇敢地迈出探索未知世界的步伐,就说明这一代的子孙仍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如今蒋家人丁兴旺,比起以前那个充满政治气息的大家族来说,现在明显更有生活气息一些。从前的那些荣辱也都成了过去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蒋家子孙正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黄埔军校   蒋介石   旧金山   曾祖父   长诗   男丁   旧址   美国   子孙   长相   蒋经国   当年   我家   蒋友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