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陈毅入选元帅,刘少奇为什么坚决反对?

1955年解放军大授衔时,由于中央意见不统一,十大元帅中排名第六的陈毅差点没评上去,反对他入选的是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刘少奇,最后多亏周恩来总理“力保”,陈毅才评上了。


元帅和大将的名额都只有十个,非同小可,都是中央研究决定的。根据毛主席和中央的意见,已经离开部队的干部原则上不授予现役军衔,考虑到历史因素和实际情况,少数人可以授予预备役军衔。

陈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主要负责政府工作,又兼任军委委员和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情况比较特殊,可以授予军衔也可以不授。因此刘少奇反对陈毅入选元帅并非没有依据,也提出了替代人选——粟裕。


刘、陈、粟当年曾在一起工作,刘少奇和粟裕接触稍晚一些。


陈毅和粟裕从1939年起就是搭档关系,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后,陈毅是总指挥,粟裕是副指挥。1940年秋,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和八路军纵队司令黄克诚带领的部队和新四军会师后,成立了联合指挥部,陈毅担任代总指挥(总指挥叶挺未到任),刘少奇任政委。


粟裕也跟着晋升了,独立指挥江北新四军部队,和刘少奇是第一次接触。从中央“空降”过来的刘少奇起初还没有发现粟裕打仗有多出色,更看重陈毅的领导能力,之前刘少奇向中央建议,八路军南下部队归陈毅统一指挥。

1940年10月的黄桥战役,新四军以少胜多,大败国民党军,被视为经典之战。黄桥战役前,由于敌众我寡,指挥部意见不一。项英主张主张退让,不与敌决战;刘少奇主张固守待援,坚守黄桥十天半月,等八路军南下部队到场后再出击;陈毅和粟裕都主张抓住时机,歼灭来犯之敌。


最后中央支持了陈毅的意见,结果新四军歼灭了韩德勤部的主力。有人把这场战斗主要归功于粟裕,但粟裕那时还没有独挡一面,总指挥毕竟是陈毅。


1941年初的“皖南事变”,新四军损失很大,军部重建后,陈毅任代军长,刘少奇担任华中局书记兼新四军政委,是华中区一把手,成了第1师师长的粟裕的顶头上司,两人打交道就多了。


刘少奇在新四军工作时间不长,1942年春回了延安。但这短短一年时间里,粟裕给刘少奇留下的印象极好。


粟裕指挥的每一场战斗都可圈可点,刘少奇离开新四军之前,在华中局扩大会议上不吝赞美之辞:“我一师几年来工作是获得了最大的成绩,在抗战中建立了最大的功劳。在我全军中以第一师部队作战最多,战果最大。”他还举例证明粟裕的指挥能强,日常工作做得好。


当时新四军6师在苏南地区打得不好,不得不收缩防线,刘少奇当即向毛主席和中央建议,新四军1师和6师都交给粟裕指挥。于是粟裕军职不变,却同时指挥两个师作战。


刘少奇回延安后向中央汇报工作,对粟裕的能力赞不绝口。1945年8月,毛主席赴重庆谈判期间,刘少奇代为主持中央工作。华中局来电请示军区领导职务安排,由粟裕担任军区司令,年长粟裕九岁的老革命张鼎丞任副司令。

刘少奇回电表示同意。当时陈毅是山东军区司令员,这样一来,粟裕和老上级陈毅也平起平坐了。


但粟裕一向谦让,认为张鼎丞任正职更有利于工作和团结,坚持自己担任副职的意见,华中局不批准,他又越过华中局向中央去电陈述理由。而刘少奇表示粟裕完全有资格担任正职,要求华中局执行人事安排,他对粟裕的“偏爱”可见一斑。


粟裕坐卧不安,再次致电中央,恳切地说:“求中央以鼎丞为司令,职当尽力协助,以完成中央给予之光荣任务。”刘少奇无奈,只好同意了,他对粟裕的印象也更好了。随后华中野战军成立,粟裕被任命为野战军司令。


另一边,陈毅和刘少奇的关系却在降温。主要原因是华中局一个领导对陈毅有成见,三番五次向中央打报告,讲陈毅的坏话,想把他挤走。毛主席和陈毅会面后,了解了内情,但刘少奇对陈毅还是有误解。


1946年夏,华中局和陈毅为执行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提议将山东军区主力部队调往东北,华中军区部队调往东北和山东,建制也要改。粟裕认为更改建制不利于部队建设和作战,多次向华中局和陈毅提议,保留部队原建制,以保持部队的作风和战斗力。


可是华中局和陈毅没有同意粟裕的请求,粟裕不得不直接向中央去电请求。毛主席、刘少奇等人都支持粟裕的意见,刘少奇代表中央回电,“其(粟裕)提议是有理由的”,“各师建制应尽可能不分割”,于是华中部队的建制得以保留。


1946年8月,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取得七战七捷的佳绩,中央首长闻讯都很高兴,刘少奇见自己的老部下战果辉煌,更是兴奋不已,专门安排了一场家宴,请朱老总、彭老总等人喝酒,庆祝胜利。

1948年5月,陈毅被调到中原局,由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尽管陈毅的调动可以解释为战局需要,协调中野和华野配合作战,但可以肯定的是,那个一向对陈毅不满的华东局领导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刘少奇和此人关系密切。


陈毅的资历和领导能力在那儿放着,劳苦功高,新中国成立后评选元帅时,陈毅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央提名的候选人,粟裕也在名单里。


1955年9月,粟裕极力辞让元帅军衔,并获毛主席同意,随后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元帅的人选。刘少奇在会议上明确提出,陈毅不应该授予元帅军衔,应该授给粟裕,并陈述了理由,认为粟裕的军功和声望都够元帅资格。


周恩来表示,陈毅入选元帅是多数人的意见。刘少奇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态度很坚决,会上无法形成决议。事后,刘少奇的意见让毛主席也感到犹豫。周恩来则“力保”陈毅,最后在周恩来的斡旋下,陈毅入选元帅一事总算敲定了。


关于粟裕让帅一事,主要来自毛主席的警卫员李银桥的回忆,或许有人认为不一定是真的。但结合粟裕的事迹来看,完全不必怀疑,他在战争年代曾两让司令,大授衔时辞让元帅也没什么奇怪,“大树将军”的雅号不是白叫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元帅   指挥部   华中   野战军   军衔   军区   司令   部队   中央   意见   陈毅   刘少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