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山:打响抗战第一枪,“投敌”之后,为何毛主席依旧优待他?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对东北发起了进攻,随后东北军逐步撤出东北,日军最终占领东北三省。这场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一些爱国将领没有遵守张学良等人不抵抗的命令,而是率领部队积极抗日。

在这些爱国将领中,马占山将军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由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更是被认为是打响抗战的第一枪。

马占山

马占山的祖父曾是无数闯关东大军中的一员,他的家族因此在东北安定下来,可马占山出生的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是非常好。

从小马占山的身体就相当瘦弱,可他的意志力却非常顽强,后来马占山迫于生活的压力,在7岁的时候就去给地主牧马。这段经历是非常痛苦的,不过马占山却利用这个工作,练就了出色的骑术。

原本,马占山在地主家里过着普通的生活,可那个年代,他们这样的穷人很难过好日子。不久,地主便诬陷他盗马,马占山为了保命,无奈之下离开了家乡,到外面当了土匪。

马占山

当时,东北的局势非常复杂,清朝对于东北的控制力越来越弱,为了保住在东北的统治,清政府吸纳了大量的土匪,马占山因此得到招安的机会,在怀德当地负责治安等工作。

1911年,马占山遇到了人生中的一位贵人,此人正是吴俊升。早年,吴俊升曾经带着部队围剿过马占山的队伍,他非常欣赏马占山。于是,在吴俊升的帮助下,马占山得以进入奉军中。

吴俊升作为奉系中的实权人物,在东北有着极大的影响,在他的提携下,马占山很快就成为了连长。他跟随着吴俊升在东北四处征战,马占山早年做过土匪,熟悉土匪的情况,再加上他枪法精准,很快就立下了诸多战功。

吴俊升

1925年,马占山担任东北陆军骑兵第十七师第五旅旅长,很快他遇到了又一个重要的事件。前东北军要员郭松龄突然起兵反奉,此事让东北军面临着分裂的局面,张作霖更是毫无准备,一度被打得要流亡。

马占山奉命驰援沈阳,在与郭松龄部队作战的过程中立下诸多功劳,更是在新民重创郭军,抓住了郭松龄夫妇。此事让张作霖非常高兴,很快就提拔马占山担任骑兵师的师长,不久又升任军长,成为东北军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就在马占山的人生刚刚步入巅峰的时候,皇姑屯的大案改变了一切,这场剧变中吴俊升与张作霖一起死在了日本人的手里。

张作霖

马占山是一个极为重情义的人,吴俊升对他有知遇之恩,此事对马占山的打击极大。从此他发誓要为吴俊升报仇,对日本人有不共戴天之仇。这场事变同样改变了东北军的格局,张学良等新派上位,马占山受到少帅的重视,开始在东北军中担任更加重要的角色。

1930年,马占山被张学良任命为黑河警备司令,率部在黑河等地布防。随后爆发的九一八事变中,由于张学良等人的命令,东北军大部分并没有抵抗,日军很快就占领了沈阳等重镇,逐步控制了吉林等地。

为了彻底控制东北三省,日军将进攻的重点放在了黑龙江等地,10月10日,马占山突然接到了北平的电话。这才得知关东军的事情,张学良在电话中任命马占山为黑龙江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张学良

突然得知这一系列的变故,马占山的处境是非常不利的,关东军在东北已经掌握了绝对的优势。马占山在黑龙江掌握的部队并不多,而且张学良等人不抵抗的命令,使得不少人有了其他的想法。

关键时刻,马占山丝毫没有犹豫,他星夜兼程赶到了齐齐哈尔正式就职,随后便开始整合部队布置防线。

起初,日本人对待黑龙江还是非常谨慎的,可日本很快就得知苏联不会干预此事,于是日军便放开手脚准备进攻黑龙江。为了快速控制黑龙江,日军决定先劝降马占山,马占山不为所动,积极组织当地军民准备战斗。

马占山

1931年11月4日,恼羞成怒的日军对马占山部发起了进攻,日军在空军的掩护下,直扑马占山部重要防线江桥。此处是嫩江上的重要桥梁,嫩江作为齐齐哈尔的重要屏障,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存亡。

若是江桥失守,日军便能迅速过江直扑城内。马占山在此布置重兵,率部对日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自此抗日战争的第一枪由马占山打响。广大战士拼死与日军战斗,日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仍然没能攻克江桥。

无奈之下,日军投入了更多的兵力继续进攻,马占山部血战数日,日军的部队越来越多。在这关键时刻,原本位于锦州等地的张学良部队,一直没有发兵救援。这导致马占山孤立无援,日军又袭击了马占山部队的后勤基地,导致部队粮食等重要资源严重短缺。

随着日军不断投入援兵继续进攻,马占山意识到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率部撤出,不久齐齐哈尔被日军攻陷,马占山率领部队继续在黑龙江其他地方抵抗日军。

此时,马占山的处境更加不妙,部队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又得不到任何补充,损失非常严重。日军顺利控制了东三省绝大多数地方,又调集了大量军队准备彻底消灭马占山。

为了保全部队,等待时机继续抗日,马占山暂时接受了日军的条件,出任黑龙江省伪省长。此举引起了国内民众的不满,大家都觉得马占山是叛国投敌了,可实际上马占山是不得已而为之。他表面投降了日军,私底下却利用自己眼下的身份筹措了大量的资金与物资。

马占山

1932年4月,投降不到一个月的马占山见物资筹措完毕,立即率部抵达黑河,再次举起抗日的大旗。随后,马占山联络各地抗日武装,组织义勇军继续与日军作战。然而尽管马占山部队拼死阻击日军,可东北的局势已经很难改变。

关东军早就加强了对东北的控制,张学良等人也没有打回东北的想法。最终马占山得不到支援,只能率领残部撤入苏联境内。退入苏联后,马占山又带领部队组织了一系列战斗,试图收复齐齐哈尔等地,都以失败告终,马占山的队伍也在战斗中损失殆尽。

1933年6月,在东北抗日多年的马占山从苏联绕道回国,他希望能再次到前线抗日,为此多次求见蒋介石与张学良,可惜都没有获得重用。

西安事变之后,东北军逐步分裂,马占山依旧没有获得重用。抗战全面爆发后,他赶赴绥远等地组织部队配合傅作义等人抗日。很快,由于抗日的事情,马占山与中共有了联系。

1938年7月,马占山为了抗日来到西安,希望胡宗南等人能给予物资援助。成功要到援助的马占山心情不错,在周边打猎,没想到猎枪走火炸伤了他。

部下急忙将马占山送到延安的医院治疗,中央得知此事后非常重视,立即指派延安最好的医生为马占山治疗。随后,毛主席亲自赶来看望马占山,主席盛赞马占山英勇的抗日事迹,中央还为马占山举办了盛大的欢迎宴会,这给马占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毛主席

遗憾的是,由于马占山并非嫡系,他后来始终没有受到重用。抗战结束后,蒋介石也只是给了他一个虚职。马占山意识到国民党的腐败,于是过起了半隐退的生活。

解放战争期间,马占山以各种理由避战,随着平津战役的爆发,马占山与好友邓宝珊等人一起,促成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毛主席对马占山非常敬佩,新中国成立后,主席想邀请马占山参加政协会议。可此时马占山已经身患重病,尽管中央找来了诸多医生为马占山看病,然而他的病情已经恶化。

马占山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在北平去世。

一直以来,毛主席对马占山都是十分重视的,曾有人不理解,为何马占山在东北期间曾短暂投降过日本,背过“叛国投敌”的罪名,主席却还是优待他呢?

实际上,马占山投降只是为了抗日的权宜之计,他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抗日。从抗战爆发的时候,马占山打响了第一枪,一直到抗战结束,他都坚定地为抗日贡献自己的一切。

因此,马占山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毛主席在延安见到马占山的时候,就曾称赞道:“八年之前红军已与马将军成为抗日同志”“马将军年逾半百,仍在抗战前线与敌周旋,这种精神值得全国钦佩”。

中央对于马占山在抗日期间的贡献,一直是持肯定态度的,后来马占山又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自始至终都是中共的亲密战友,更是共和国的元勋,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关东军   北平   黑河   齐齐哈尔   延安   苏联   东北军   优待   黑龙江   日军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