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物语

潮汕特色橄榄果静待采收。

云浮罗定长岗坡渡槽,金黄稻田丰收在望。

佛山三水火龙果丰收,农民面露喜色。

韶关丹霞山脚下的新龙村,一幅秀丽的乡村图景在眼前展开。

广东地域广阔,乡村民俗风情各异,广府、客家、潮汕文化交汇,但广东人对于故土、乡土总有一种特别悠长而深刻的眷恋,18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承载了1.27亿个不同的乡愁。以“乡”为题,将视角从城市转向乡土,寻找乡村与城市共同的乡愁,关注栖居在田野的新时代奋斗者,探索乡村发展的活力增长点。

01 激活庭院经济 留住新生力量

从南韶高速出口沿着国道行驶约34公里,40多分钟到达韶关市仁化县董塘镇新龙村。沿着575乡道走进新龙村,随处可见一栋栋白色“小洋楼”,各具特色的民居整齐排列,干净平坦的道路直通家门,田园风光景色秀美。

在村委会办公室所在的两层小楼前,我们见到了这次行程的“客串导游”——新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宁声珍。在她的引导下,我们沿着村子的主干道开始深入了解新龙村。

新龙村位于董塘镇东南7公里,辖新建、新源、新坪、新中、新塘、从新、联社7个村小组,属环丹霞山景区村庄,是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南水水库移民村。宁声珍向我们介绍,这里常住人口有1100多人,村民普遍以外出务工及种植水稻、柑橘等谋生。近年来,随着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加之部分村民搬迁建新楼房,每到汛期或是大雨暴雨天气,许多破旧泥砖房会出现裂缝甚至倒塌,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她告诉我们,为了改变新龙村面貌,2018年在市政府号召下开始在村里进行“三清三拆三整治”环境基础整治任务。

如今,曲折的村道串联着各具特色的庭院,新龙村的发展实践受到认可:2017年获得“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2020年获得“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2021年被表彰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村”;2021年获得“亚洲都市景观奖”等等。宁声珍还说:“村子变得这么漂亮了,我们也在想能不能走旅游路线。这边就在丹霞山脚下,所以就想到主推庭院经济”。据悉,“胖子家宴”“青枣小院”“古井人家”等41户美丽庭院已成为当地的一大亮点。

在走访中,我们遇到了从广州自驾到此的小陈,她今年刚大学毕业,很喜欢寻找不同特色的乡村。她表示,这里的改造保留了农村原有的物件、器具和田园空间,是看得见的美丽乡村。

当被问及如何吸引年轻人留下来,宁声珍提到了有很多年轻人参与的“乡约在地”活动。据她介绍,“乡约在地”活动旨在吸引青年力量汇聚基层一线,助力乡村振兴发展,通过进行头脑风暴、入户交流、田间调研,让10名左右“新村民”与“常住村民”共同生活,一起探讨和想象乡村景观、产业的建设,共同助力新龙村乡村振兴建设。

02 新农人勇创业 乡土近梦想圆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农村、回到家乡创业,与乡土重新建立连接与关系。他们被叫做“新农人”,也被称为“返乡青年”,这些年轻人在乡村看到了事业的新天地,成为助推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新生力量。

乡村振兴,“90后”开始当家。在汕头市澄海区,“90后”金书涛正是其中之一。今年28岁的金书涛是澄海区隆都镇人,2017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一度陷入迷茫期,后来搭乘着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的政策东风,选择返乡养殖狮头鹅。经过5年的发展,他们的合作社形成了狮头鹅繁育、饲养、屠宰加工及门店前端的完整产业链。

同时,金书涛还积极通过线下宣传以及搭建电商平台的方式,不断开拓销售渠道,“现在对比以前,客户销售区域扩大了很多,特别是经过这几年电商发展,我们也尝试做线上生鲜狮头鹅批发售卖,之前还有接到过新加坡的订单。”

在云浮的广阔山林里,返乡青年的故事同样在发生。

张柏铭,1990年生,云浮罗定人。201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之后回老家云浮养山鸡,2015年创办广东梦之禽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称他目前已研发出48项与养鸡场相关的专利。

公司占地2500亩,他在这里养殖了山鸡、鸭子、香猪、鱼,种植菠萝、柑橘、香蕉等。“这些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山头,到现在整个基地已经投入1750万元。我要把梦之禽打造成集观光、旅游、民宿、农庄、科普教育基地的综合体。”创业并非易事,他每一天都面临新的挑战,但他依然笃定创业之路,今后要继续投入研发,“用AI去养殖,用大数据去管理农业。”

乡村的希望在青年,许多青年的希望也在乡村,这是双向的选择。来自香港的青年用创业给大湾区内地农村带来另一重想象。

8年前,香港年轻人余威放弃香港公职“铁饭碗”,以新茶农的身份在肇庆怀集大稠顶茶场,书写他跟“一片叶子的故事”。

他刚开始了解茶叶,首先就是扎根怀集深山,“从认识一片叶子开始学习,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研究学习。”如今,他熟稔采茶、制茶、冲茶的每一个环节,也获得了“国家评茶员”的专业证书。现在余威公司的茶叶产品畅销大湾区,去年他公司旗下的怀集新岗茶入选肇庆市十佳旅游手信。公司还建立起设备完善的茶叶加工厂,从生产到包装全程现代化。

在内地发展8年,余威还拥有了幸福的家庭生活,2020年女儿的出生更让他坚定当年的选择,“粤港澳大湾区同频共振、蓬勃发展的大好机遇。如果当时选择在香港,就没有现在的茶园。种茶、做茶,是土地对我的回应,脚下的踏实也是内心安稳。”

03 产业发展蓬勃 擦亮乡村名片

韩江在粤东大地划出一条黄金轴心,潮州这座千年古城便诞生于此。而橄榄,则是潮州人心中的白月光。潮州橄榄在9月开始采摘,将一直持续到年底。文祠镇是潮安区橄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产区,这里橄榄栽培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全镇现存百年以上树龄的橄榄近千棵,全镇种植总面积超1.5万亩,橄榄年产量约2万吨。

穿过位于文祠镇上珂村的文香食品厂门店,成片的橄榄树林映入眼帘。这里有30多棵百年橄榄树,当地村民在树干上用红漆标注数字、做好古树记录和登记。文香食品厂是潮州本土的一家企业,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生产老药桔、佛手老香黄、黄皮豉等“潮州三宝”以及乌橄榄等潮州小菜。廖泽冰是“文香”老字号的第五代传人,三十余年来,廖泽冰一直专注于“潮州三宝”的生产,依托文祠橄榄的产业优势,廖泽冰还将老药桔的制作技艺和秘方用在橄榄制品中。

橄榄产业的发展,加上潮安区橄榄省级现代产业园的落地建设,为文祠橄榄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潮州市从2020年起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壮大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在文祠镇委、镇政府的支持下,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报业传媒集团驻文祠镇帮扶工作队将进一步丰富橄榄产业内涵,擦亮文祠橄榄招牌,将“橄榄文化”做成“文化橄榄”,从小橄榄中打造出大产业,通过构建以文祠橄榄产业为重要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带动文祠特色水果种植业、加工业发展,做强文祠镇农业产业,带动乡村绿色旅游发展。

实践证明,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好特色效益农业,才能充分激发农业发展内生动力。而绿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保障,立足乡村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各具特色的绿色产业项目,“绿色引擎”持续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菠萝的海,壮观的风电车马上映入了眼帘,同时在航拍的视角中,成千上万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风光无限”的清洁能源,正成为这里绿色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

徐闻属于热带气候区,一年四季艳阳高照,尤其是徐闻中西部地区,晴天多阴天少,光热资源十分充足。记者获悉,近年来徐闻吸引了13个光伏发电项目落地,一跃成为国内光伏发电的一个主要基地。

徐闻京能新能源公司的光伏发电项目,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闪耀生辉。该公司业务主管叶先生向我们介绍,他们的项目按照“盐光互补、渔光互补”方式建设,建设用地为盐碱地、废弃坑塘水面、荒地等。

在池塘、滩涂上方架设光伏板阵列,水上发电不耽误晒盐,同时还能进行水下养殖,光伏板能为鱼虾遮阳,提高存活率。这不仅最大限度地盘活了土地资源,同时通过“上可发电、下可晒盐养鱼”的发电新模式,工业发展与农业种养非但互不掣肘,还互利共进。同时,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走乡村的生态低碳工业之路。

走在徐闻南极村干净整洁、极具海滨风格的路面上,感受到的是蒸蒸日上景象,而在广东这片热土上,有许多和这里一样的美丽乡村,正在用更加多元的风格唤醒人们的乡愁。在日新月异的乡村,青春力量持续激发发展活力,产业兴旺带动乡民安居乐业,广东美丽乡村图景正在展开,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制片:陈伟斌

策划:陈成效 胡群芳

统筹:陈蓓蕾

编导:刘威

采写:胡利超

视频/摄影:刘威 陈冲

胡利超 徐杰 张静

李佳滢 陈诚 冯徐阳

陈志刚 丁治加

视觉设计:

欧阳静 曾俊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徐闻   罗定   潮安   韶关市   云浮   新龙   潮州   怀集   风物   乡土   广东   橄榄   村民   乡村   青年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