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市(州)历史名将大盘点,看看有几个你熟悉的面孔(三)

十五、甘孜:格萨尔(1038年-1119年),出生在今德格县阿须草原上。“他出身比较贫苦,少年时代四处漂泊。”后来,格萨尔在赛马比赛中夺得王位。他战胜了舅舅对他的压制,率领士兵南征北战,开疆拓土。

这其中,有几次比较重要的战争,包括北上与蒙古人的战役、南下与纳西人的战役等。据传说,当时纳西人霸占了盐池。为争夺盐池,格萨尔王在今云南丽江一带发动了与纳西人的姜岭大战。战胜纳西人后,格萨尔王俘获了纳西族王子,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了他。从此,藏民与纳西人共享盐池,而纳西王子也成为格萨尔王麾下有名的大将之一,一直追随格萨尔王。

通过征战,格萨尔王统一了大大小小150多个部落,建立了统一政权——岭国,结束了吐蕃崩溃后长达数百年的部落纷争局面。统治期间,他积极发展生产,传播文化。举例,“如今非常有名的白玉藏刀,就源于格萨尔王统治时期。”由此也可看出,格萨尔王统治时期,生产技术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了。


十六:凉山:华品章(1902年-1937年),出生在西昌县(西昌市)西乡乡一户农家,毕业于西昌宁远联合中学, 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兵科,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历次战役中,作战勇敢,军纪严明,晋升为连长、营长、团长,后升任为72军88师262旅上校副旅长。

1937年8月开赴上海前线,参加淞沪会战,抗击日寇。8月14日旅长黄梅兴牺牲后,由副旅长华品章率262旅抗击日本侵略军,经浴血奋战,官兵伤亡过半。于11月8日奉命撤退转移,在转移过程中该旅523团陷入敌人重围,除少数官兵冲出外,其余800多人由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据守苏州河畔四行仓库孤军与敌奋战三个多月,这就是世界闻名的八百壮士。

1937年11月,国民革命军88师奉命撤回南京补充休整,同时守卫南京重要防御阵地——雨花台。12月9日上午日军一个联队三千余人进攻雨花台未果,并遭惨重损失,后又增加一个联队进攻再次失败。12月10日至12月12日连续三天日军第六师团、第114师团相继以飞机、坦克、重炮等反复多次进攻雨花台、中华门,战况十分惨烈。12月12日上午262旅旅长朱赤阵亡。12月12日下午,在弹尽援绝的最后时刻,华品章率军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与日军反复进行肉搏战,最终全旅三千多爱国官兵全部壮烈殉国。华品章壮烈成仁,时年35岁。1939年8月,国民政府追赠华品章为陆军少将。


十七、广安:毕占云(1903年-1977年),原名毕瑞祥,广安县(今华蓥市永兴镇乐山寨)人。他小时候生活穷困,靠给人打工维持生计,给地主放过牛、割过草,也帮馆子打过杂、担过水。为了谋生,毕占云加入了国民党军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但他一直追求进步、向往光明。1928年,中国革命处于低潮之际,毕占云毅然脱离国民党部队,带领部下投向红军。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专门提到:“此时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有一百二十六人投入我军,编为特务营,毕占云为营长。”毕占云成为国民党军队“率部起义第一人”,开创了国民党部队成建制加入红军的先例,为后来大批国民党部队起义、投诚树立了榜样。1955年,毕占云被授予中将军衔。


十八:巴中:傅崇碧 (1916年-2003年),通江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九兵团军长,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军长,率部坚守铁原。

1951年春,中国志愿军发动了第五次战役,消灭美韩军队四万多人,但很快美国就通过空军切断了中国军队的补给线,几十万大军陷入困境,加上朝鲜人民军临阵退缩,不战而逃,使得弹尽粮绝的中国志愿军陷入美国的反包围中,伤亡惨重。志愿军虽然艰难撤到了三八线,但美国几十万军队也追杀而来,企图一举摧毁志愿军主力,重新夺取北朝鲜.危急形势下,彭德怀元帅决定发动铁山战役,在铁山与美军进行一场决战,阻止其前进步伐.而这一重任就落到了唯一弹药充足的63军身上了。

年仅35岁少帅傅崇碧临危授命,率63军在铁原设伏,与美军进行了惨烈的大战,战役过程空前悲壮,因为一旦失败,志愿军就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朝鲜战争的历史也将改写。傅将军兵行险招,以攻为守,命令部队主动出击,将美军前后切断,发挥"野战,近战,肉搏战"的优势,与敌人奋力拼杀,经过四昼夜苦战,美军终于力不能支,全线撤退。而63军也损失惨重,傅将军也身受重伤昏迷。

战斗结束后,经过四天的手术,傅将军终于苏醒过来,医院里,他看到彭德怀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一语既出,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彭将军也坚定地告诉他:"给你兵,我给你补两万",一个星期后,两万新兵补充入63军,足见此战伤亡之惨重。


十九:眉山:虞允文(1110年-1174年),字彬父,一作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人 。南宋初年名臣,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统率金军主力越过淮河,进迫长江。两淮前线宋军溃败,金军如入无人之境。十月,完颜亮自涡口渡淮河,淮东、淮西宋军后撤,"中外震恐"。高宗令同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出督江、淮军事,虞允文为督视江淮军马府参谋军事,负责协助叶义问抗敌。

十一月,完颜亮领大军逼近采石。淮西主帅王权获罪免职,由大将李显忠接任,虞允文则被派往采石(今属安徽马鞍山)犒师。虞允文到采石后,见宋军萎靡不振,形势危急,于是亲自督师,向当时军心散漫的士兵演说:"若金军成功渡江,你们又能逃往哪里?我军控制着大江,若凭藉长江天险,为何不能于死里求生?何况朝廷养兵三十年,为什么诸位不能与敌血战以报效国家?"这番演说成功把士兵团结起来,并大大振奋了军心。他并随即把散处沿江各处无所统辖的军队迅速统合起来,以一万八千人的兵力与十五万金军决战于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赢得了著名的"采石大捷"。

随后,完颜亮移兵扬州,虞允文又赶赴镇江府(今江苏镇江)阻截。完颜亮见渡江失败,逃往扬州。进攻其他地区的金军也被宋军打退,完颜亮不禁大怒,在进退无路的条件下,孤注一掷。下令金军三天内全部渡江,否则处死,这促使其内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颜亮被部下所杀。金军退屯三十里,遣使议和。采石之战后,虞允文在南宋朝野上下获得了极高的声誉。


二十、攀枝花:安忠文,1963年生,彝族,盐边县人。1981年10月参军,1984年3月入党,1984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时任九十二团二营五连班长,战斗中不幸负伤致残,1984年9月15日,被昆明军区授予"战斗英雄"称号;次年获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1986年被评为"中国青年十杰" ,后任陆军三十一师副参谋长。

1984年4月30日清晨,收复者阴山的战斗打响了,者阴山方向立刻弹雨纷飞,火光闪烁,炮声隆隆,地动山摇,越军苦心经营的工事、堑壕、盖沟、暗堡顿时被炸得七零八落。

炮火急袭40分钟后,担任主攻的部队向10号高地发起冲击。10号高地是者阴山的最高峰,站在山顶可以观察我纵深七八公里的全部情况,居高临下能够控制中越国境线10多公里的交通要道。

1979年3月越军占领这里后,就开始陆续修筑钢筋水泥坑道、地堡、地下弹药库等,还设置了一道道铁丝网,从距我者阴山150米处到阵地前沿战壕,布设有混合雷场,并在每平方米的地面上设有倒钩式陷阱。阵地上有明暗火力点,配置了轻机枪,重机枪,狙击步枪,迫击炮,七五无后坐力炮,火箭炮等等。这些轻重火力构成顶层、中间与前沿3层和左右掩护的交叉火力网。越军有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在山头扼守,加上连日阴雨连绵,陡坡上滑得站不住人,浓雾笼罩着整个阵地,能见度仅有5米左右,为我主攻连队攻占高地造成了很大困难。

92团5连向12号高地发起攻击。三排负责排雷开道,当冲在最前面的排长张家正和九班长安忠文刚进入布设了混合雷场的开阔地时,就踩响了地雷,双双倒在地上。身高仅1.55米,体重90斤的安忠文右脚掌被炸断,鲜血直流,脸部被强烈的冲击波夹带的焦土灼伤,两眼被灼瞎。战友要上前为他包扎,他怕战友再触雷,就坚决不让靠近。按战斗计划,我军主攻分队很快就要发起冲锋了。安忠文想,若再调工兵或送排雷器材上来,已经来不及了。于是,他竭尽全力,强忍疼痛,用匍匐前进和滚动的方式向雷场滚去。刚滚出五六米远,几块弹片飞来击中了他的头部和右手掌。他在晕眩中继续滚进,连环雷爆炸了,他仍在顽强地向前滚进。一直滚进了13米,安忠文用身体引爆了一枚枚地雷,为后续部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自己却昏倒在血泊中。

13米,平时三步就可跨越的13米,在这地雷遍地的地方滚爬13米谈何容易!这13米就是夺取胜利的通道。

战友们踏着安忠文滚出的13米血路,向高地奋勇冲去,只用1个多小时,就连续攻占了3个高地,把红旗插上了者阴山头。


二十一、宜宾吕超(1890年-1951年),名平林,字汉群,国民党川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1913年7月12日江西“二次革命”爆发,8月4日熊克武、杨庶堪通电讨伐袁世凯,吕超被派赴成都,说服了川边经略使尹昌衡、第二师师长刘存厚反袁,后经乐山、宜宾、泸州返重庆,沿路说服联系驻军反袁。8月中下旬被派到永川龙光旅任第一支队右路司令,主攻隆昌、泸州,皆获胜,讨袁颇有战绩,继又率部援渝,至壁山县马坊桥,得悉重庆失陷,熊、杨出走,乃将部队分散匿于山野,只身潜回重庆面晤黔军司令黄毓成和参谋长杨杰,责其背信弃义助敌攻友,并晓以袁氏窃国罪在必讨,黄也是同盟会员,答应暗中相助,又至万县向卢锡卿告以黔军义举。

9月陕军张钫图川,兵至夔府,吕超冒险过火线,以反袁大义说服张,达成互不侵犯协议,吕超正准备赴重庆联络黔军时,讨袁联军已破裂,“二次革命”失败,胡景伊下令拘捕“肇乱人犯”,吕超乃只身东下,至上海,得悉熊克武、杨庶堪等已去日本,亦随即东渡。

1914年2月黄兴日本成立“浩然庐”,吕超入内讲学,7月加入-。同年秋,孙中山决定再次发动武装反袁,任命吕超为中华革命军川南区司令。12月吕超回国,在上海与其三哥吕辅周会合,二人由湘西至宜宾沿途联络革命同志,秘密布置反袁任务,发展革命党员。1915年春,吕超再去上海准备枪弹。本年秋,带枪弹、0乘船入川,船至涪陵,得知袁在渝爪牙已探悉其行踪,便派其五弟吕一峰密将枪弹运至宜宾,自己绕道回宜,在宜宾秘密发展中华革命党党员。

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制,25日云南首先掀起护国起义。1916年1月16日,蔡锷领导的云南护国军入川前锋抵县凤仪新场,吕超以“中华革命军川南区司令”名义在牛喜场举兵响应,收编民团和接纳慕义而归者达数百人,又夺得江防军0近百,遂于蕨溪整编成军,向北洋军伍祥祯部侧后出击,有力支援了护国军刘云峰部攻入宜宾城。1月底熊克武、但懋辛等由滇抵宜,众劝吕拥熊,吕超应允,所部被熊克武改编为两个支队,吕超任第二支队队长。

2月,吕超率部与川军朱敦五、周占鸿部激战于牛喜场西北高地,大胜。3月又克筠连,歼巡防军,惩附袁的县知事,叙南六县望风而顺,之后又乘胜前进,兵不血刃攻下自流井、贡井。6月袁世凯死,新任川督周骏继续与护国军对抗,熊克武采纳吕超的建议,下令分三路围攻隆昌,又获大胜,护国战争结束,吕超任川军第五师第十八团团长,驻忠州。

全国解放前夕,吕超与刘文辉等策动四川国民党起义成功。1950年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成立,6月28日吕超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国民革命军   阴山   雨花台   纳西   宜宾   旅长   志愿军   高地   名将   战役   面孔   部队   熟悉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