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好领导~汉文帝刘恒和他的霸陵

开创中国历史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其体恤民生的种种做为很可能是受母亲薄姬的影响。


祖籍秦国会稽郡吴县(今苏州)的薄姬也是个苦命的女人,她是父亲薄氏与魏国宗室女子的私生女。后来,薄氏为巴结魏王豹,将薄姬嫁给魏豹。在韩信打败魏豹后,薄姬又被作为“战利品”虏至长安,充实高祖刘邦后宫做宫女,从事纺织工作。

上图为文帝生母薄姬陵南门

薄姬入宫一年多,连高祖的背影都没机会看到。万幸年少时与薄姬交好的管夫人、赵子儿已经早一步进宫。三人曾经约定,不管谁先富贵,都不要忘了另外两人。


一次,在侍候高祖时,装作无意中闲聊此事的俩人,成功唤醒高祖做亭长管治安留下的职业病“无聊+三八”。高祖随召见并临幸薄姬。事必,恐怕连年过半百的高祖自己也没想到,就一次,薄姬即有了身孕。

上图为薄姬陵封土与陵前清代乾隆年陕西巡抚毕沅所立神道碑(图片下载自网络)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高祖五年(前202),薄姬生下刘恒。关于这一段,书上是这样记载的:“梦到苍龙在腹,生文帝。”这应该不是梦境。不过,即便是薄姬生了刘恒,健忘的高祖也没将薄姬的品级升到“夫人”,依然是“姬”。当然,这也可能是高祖被同年在“垓下”打败只会扛鼎的项羽、正式在山东定陶即皇帝位,这两件高兴事冲昏头脑,忘记了。

上图为一直讹传为文帝霸陵所在的“凤凰嘴”,最前方最高大的碑刻为毕沅所立神道碑。(图片下载自网络)

因为母亲地位一直不高,所以刘恒从小做事就极小心谨慎,从不惹是生非。因此,刘恒在大臣眼里就是个典型“别人家的孩子”。高祖十一年(前196)冬,平定了代地陈豨(音:西)的叛乱后,在30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下,高祖立7岁的刘恒为代王,都晋阳(今太原)。


实话说,就代地自然条件造成的贫困情况,高祖真有些欺负这对苦命母子的意思。但是,也许正因为这样,才使得刘恒母子在高祖驾崩后成功躲过吕后迫害,并最终机缘巧合的登上帝位。

上图为“凤凰嘴”。此处实际为白鹿塬东首一块凸出于塬体,类似封土的塬。(图片下载自网络)

公元前180年的八一建军节当天,吕后驾崩。高祖老臣陈平、周勃借齐王刘襄(刘肥长子)起兵之机,携手灭了长安城里的诸吕。之后,经大臣商议,想找一位母族没有强大势力的高祖血脉来继承皇位,以免再出现吕后这样的外戚干政现象。由于另一位候选人,高祖幼子淮南王刘长口碑太差,而宽厚仁慈的代王刘恒名声很好。于是,朝中遣使者迎刘恒入长安继位。

上图为经勘探确认无封土的文帝霸陵(江村大墓)外藏坑挖掘现场(图片下载自网络)

在晋阳城正忙于抓生产、促建设的刘恒得知使者来意,并不是很相信,相反更怀疑这是一场针对自己的阴谋。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的刘恒决定问一个人---老天爷。


老天爷挺客气,让龟壳给带了“大横”二字。《史记•孝文本纪》对此有载:“卜之,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


翻译成白话就是:神汉给解卦,大横这个卦象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问卦者要即位天王,像启延续禹那样将父亲的丰功伟业发扬光大。

上图为江村大墓国字头文保碑。这块碑应该已经被换掉,希望它会被收藏。因为它也证明了一个错误的截止。

既然连老天爷都给话了,刘恒脚一跺、心一横,唱着“忐忑”出发前往长安。路上,依然心虚的刘恒又派舅舅薄昭进入长安探听虚实。在到了长安城东五十里的一个地方,又借口休息,再次派臣属宋昌入长安探风声。得到二人“长安欢迎您”的准确消息后,刘恒终于迈开大步进入长安。在陈平等大臣的簇拥下,公元前179年,23岁的代王刘恒坐上未央宫前殿的皇帝宝座,是为汉文帝,年号“前元”。

上图为文帝窦皇后陵封土

有趣的是,时至今日,那个城东五十里,刘恒借口休息的地方还有地名曰“代王”,据说就是为纪念这位代王刘恒。而距离这处文帝人生转折点不远的地方,还有文帝他爸高祖刘邦人生转折点之一---鸿门。绝对亲爷俩!

上图为文帝窦皇后陵封土及国字头的文保碑

文帝入长安时为方便逃跑,只“轻车简从”带了宋昌,张武等六人。在入驻未央宫当天,深谙“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文帝就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二军;张武为郎中令,负责保卫宫中安全。

文帝又先后颁布诏令,大赦天下的同时封赏诛杀诸吕的功臣,封周勃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灌婴为太尉,组成新的领导班子。

上图为薄姬南陵、文帝霸陵(江村大墓)、窦皇后陵及“凤凰嘴”四者间的位置与距离关系(图片下载自网络)

文帝还在保留原有诸侯王之外,于当年十二月,新立原赵幽王刘友之子刘遂为赵王;徙封原琅邪王刘泽为燕王。之后不久,又立刘遂之弟刘强为河南王;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徙淮阳王徙梁王;封刘参为太原王。

前元二年正月,文帝立长子刘启为太子;三月,立窦氏为皇后。这些措施使文帝的帝位得以巩固。

上图为自霸陵位置南望得名于周平王东迁时的白鹿塬与巍峨的秦岭山脉

安稳日子过到前元三年(前177),用生命考验文帝执政能力的第一位刘氏诸侯王出现,他就是济北王刘兴居。刘兴居是高祖那个非婚子刘肥的第三子,也就是吕后驾崩后造反的齐王刘襄的弟弟。

在刘兴居眼里,这个帝位本来应该是他哥的,但被文帝“摘了桃”。所以,在两个哥哥去世后刘兴居的失心疯又犯了,打算造反自己当皇帝。当然,刘兴居很快就被汉初名将之一的柴武打败、俘虏。刘兴居很懂事,自杀谢罪。

又只安宁了三年,那个口碑不咋样的高祖幼子、淮南王刘长又打算举起反叛的大旗。万幸的是还未行动就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召刘长入京,罢去他的封号,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

上图为文帝霸陵外藏坑文物出土情况(图片下载自网络)

其实,造成汉王朝初期,诸侯王“一年一小反,三年一大反”,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汉初推行无为政治的治国政策。这一点对诸侯王势力的膨胀和发展,起到了一个推波助澜的作用。

诸侯王一个个做大做强,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造成刘氏宗族内部在皇权和王权的分割问题上产生尖锐的矛盾,继而出现“反反更快乐”的现象。

上图为文帝霸陵外藏坑文物出土情况(图片下载自网络)

文帝即位之初,不仅中央政府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也相当困苦。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的汉初国家体制。


高祖建国,分封诸侯国众多,且诸侯国有很多自主权,造成财政收入不能流入中央政府手中。另外,列侯多居于都城长安,给都城带来很多实质上的压力,加上统治阶级淫侈之风日益严重。因此,农民阶层遭到残酷剥削。

于是,汉初一度缓和的社会矛盾,到文帝继位时期又逐渐趋于表面化。年轻的文帝急需一种办法来解决这个矛盾,并使得经济得以恢复和社会得以发展。

上图为文帝霸陵外藏坑文物出土情况(图片下载自网络)

这时候,荀子徒孙,年轻的贾谊所著《过秦论》成为文帝的治国良方。书中,贾谊对秦王朝国策的所得与所失的剖析,为文帝提出治国的根本方针应为“牧民之道,务在安之”。于是,在“安民”方针指导下,文帝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上图为文帝霸陵外藏坑文物出土情况(图片下载自网络)

前元二年(前178)及前元十二年(前168),文帝两次下旨“除田租税之半”。即将原有的十五税一的税率最终减为三十税一,也就是纳1∕30的土地税。自此,三十税一成汉代定制。

此外,将算赋由每人每年120钱减至每人每年40钱,又将成年男子的每年服徭役减为每三年服役一次。这样减轻田租税率、“释放”劳动力的办法,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为其所开创的“文景之治”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上图为文帝霸陵外藏坑文物出土情况(图片下载自网络)

前元二年(前178),文帝下旨令列侯回归封邑。如列侯本人在朝中做实职官吏或有诏令特许,也要将其继承人送归封邑。除此以外,其他任何人不许留居长安,以减轻封邑人民向其转输财物的负担。

后元六年(前158年),文帝再次下旨,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川林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从而促进了农民的副业生产和与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盐铁生产的发展。其结果就是“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一派繁荣景象。

上图为文帝霸陵外藏坑文物出土情况(图片下载自网络)

在抓建设、促生产的同时,文帝在前元十二年(前168)对原有边防政策也进行了改革。取消出、入关所需的“传”,使得对外商品流通更加简宜。文帝还听从太子家令晁错:“募天下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的建议,采取公开招标出卖爵位的办法来充实边防军粮,并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百姓荷包日渐丰盈的时候,文帝却依然保持勤俭节约的美德。在位23年,文帝车骑服御之物均未有所添加,甚至还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文帝平日的穿戴也都是不讲究做工质量的丝质衣服。在为自己修建寿陵时,也要求不起封土,一切从简。

上图为汉景帝刘启阳陵的博物馆展出阳陵外藏坑出土陶俑

由于文帝的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当时的人口及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和发展。西汉初,大的封国户不过万,小的五六百。至文、景二帝时,流民还归田园,户口迅速增加。大封国户口至三四万,小封国户口也倍增,而且百姓生活也要比原来富足很多。

文帝之所以能开创出如此盛世,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文帝即位不久,就废止了诽谤妖言之罪,使臣下敢大胆提出不同的意见。

上图为汉景帝刘启阳陵的博物馆展出阳陵外藏坑出土侍女陶俑

秦代以来有所谓“秘祝”之官,凡有灾异就移过于臣下。前元十三年(前167)文帝下诏废除并声明:百官的错误和罪过,皇帝要负责。

文帝的谦让宽容,以礼相待,自然会形成一种清明的政治氛围,使得大臣们可以为国家畅所欲言、尽心尽力。

也正因如此,文帝不但得到了后人的赞誉,甚至也得到西汉末年造反的赤眉军的尊崇。他们在攻占长安后,西汉诸帝陵均被盗掘,唯文帝霸陵得以保护,直至去年被抢救性挖掘保护出来。

后元七年(前157)六月,在位23年的文帝于未央宫驾崩,享年47岁,葬霸陵,庙号“太宗”,谥号“孝文”。太子刘启随即继位,是为汉景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封邑   封土   长安   高祖   诸侯   图片下载   大臣   文物   领导   情况   网络   刘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