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女儿家长会上的发言:《我是双重身份的家长》

#教育听我说#


尊敬的领导、老师、家长们:

你们好。

很荣幸我能够站在这里,有机会和大家交流我对家庭教育的一些观点和我在孩子教育中的一些做法。也许是因为我兼有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和初中四年级语文教师的双重身份,所以我可能会比部分家长有更多机会观察家庭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问题,也会更多地思考家庭教育如何实施才能和学校教育相得益彰方面的问题。今天在这里我想先谈谈我认为作为家长不能忽视的重要两点,再来就三组相互矛盾的关键词谈谈我的理解和我的困惑。

首先我要说的是和孩子的学业有成与否有很大关系的两点。

一是阅读。

有人问:“我读过很多书,但后来大部分都被我忘记了,那阅读的意义是什么?”

有人回答:“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为我的骨头和肉。

我对这个回答甚为欣赏。读书的意义和作用,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让你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天长日久,它会影响你的视野、你的思维、你的气质、你的人生。

更为功利一点来说,大量阅读体现在考试上的价值,在于你能更快速地抓住题目的重点,能更明确地理解题意,能有更多角度的思维思考,能用更有组织性的语言答题。我们是如此在意孩子们的成绩,我们又怎能不重视孩子的阅读呢?

在我的女儿阅读这一方面,从她幼儿园起我开始一边培养兴趣一边严格要求。培养兴趣方面,我觉得“潜移默化”、“耳濡目染”最有效。我是中文系毕业,又是语文教师,因此我十分喜爱读书。严格要求方面,我坚持每天监督她完成读书任务。有时候会有作业做到较晚我不忍心再牺牲她的睡眠让她读书的情况。后来我就把读书时间不断调整。夏天的中午,午睡时间较长,我就让她吃过饭先看大约半小时的书。现在,中午时间较短,我就把读书时间放到晚上,偶尔作业多时,我也会让她缩短一点读书时间,但书总是要读的。但即使现在中午午休时间这么短,她在床上也非要看几眼书,通常都是我催着她把书放下赶快睡觉。

阅读这方面,我还想说说关于“讲书”。女儿是一个爱表达并且表达能力也不错的人。我有时候会想:究竟是因为她喜欢表达才每天给我讲书还是因为她每天给我讲书才喜欢表达了呢?大概这二者是无法界定的。每次放学回家,女儿都要在车上讲个不停,讲新看的书,讲新学的课文,我通常会装作很随意地引导他给我详细讲讲书的情节或概括说说书的内容,或谈谈自己对文章中心得理解。阅读加讲述,我发现这是一个既温习旧书内容又提高表达能力还锻炼思维的一箭三雕的好方法。

二是书写。

这一点是我基于我所任教的班级的情况所想谈的。

初四年级的学生,书写用“惨不忍睹”形容一点不过分。每次网上阅卷,十份里面挑不出两份字体工整、让人赏心悦目的试卷来。孩子们的书写状况总结起来有如下问题:1.字体太大,占格太满,显得有压迫感;2.字体太小,认读困难,不大气;3.字体潦草,笔画不规范,显得凌乱;4.涂改严重,东抹西划,不整洁。

我每次课下找某些同学警示他们书写问题的时候,他们总是振振有词:“老师,平时作业这么多,为了赶时间书写比较乱是肯定的呀,到考试时候我肯定会注意的。”但事实是,我每次考试监考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平时作业脏乱差的同学在考场上的书写并不比平时好到哪里去。这是必然的,平时的书写不好,到了考场那有限的时间大脑高速旋转的时候,又怎么可能从容淡定地认真书写呢!

而书写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大一点说,字如其人,从一个人的书写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质、品行、气度;小一点说,书写对学生的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查阅历年中考语文卷子,凡是作文得满分的,无一不是字体工整规范、没有一处涂改的。而文笔不错但字迹潦草涂改严重的作文,只能被评为三类作文。不仅语文如此,各科都有影响。现在电脑阅卷,对学生的书写要求极高,太大、太小、潦草、涂改、书写位置不对都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

而对于我的孩子的书写,我只有一招:严要求,成习惯。从一年级入学时我开始严抓,作业本作业不工整,撕了重写;卷子作业不工整,答案在空白纸上重抄。其实,一旦这个方法真正落实,不需要几次,孩子一旦明白因自己作业应付潦草而付出的代价,她就很少再在以后的学习中犯同样的错误,认真书写的习惯也随之自然而然形成。当然有时候孩子还会在这方面松懈下来,那就继续落实此方法。这方法对我的孩子很有效。

不过,我现在越来越意识到,书写的工整固然很重要,书写的美观更重要。我们班上有几个写字简直堪比书法家的学生,批改他们的作业简直是一种享受。所以,我建议,如果条件允许,还是要孩子去学一学书法。上过几年书法课的孩子的书写,真的会有书法的感觉。我也准备让我的女儿上书法课。


接下来我想谈谈家庭教育中三对互相矛盾的关键词。

一是“严管”和“放手”。

就这对关键词我调查过部分家长,他们大多认为“小学生应该严管,中学生应该放手”。我想说的是,这并不具备普遍性,还是应该具体孩子具体分析,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严管”或“放手”。

我目前教初四。初四的孩子们,你们是不是觉得到了应该放手的年龄?不全如此。班上有一个孩男孩,父母外地,在学校附近给孩子租了房子,孩子独自居住,完全是一副自我管理的状态。半学期不到,孩子上课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废话连篇,成绩哗哗地往下掉。班主任通知家长陪读十天,家长心急火燎地赶回来,耐着性子在教室里陪读。而经过此父亲一段时间的陪读,这个孩子真的有了很大的转变,我们老师都对他刮目相看。班上也有一个女孩,同样父母外地,她经常和自己未出嫁的姑姑住在一起,但她的状态就一直很稳定,三四年了也没什么反常情况。这就是孩子和孩子的不同。如果你的孩子还没有形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那么,不管他是已经初中还是已经高中,你都不可以放心放手。而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有了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哪怕他小学一二年级,你也可以适度放手。

从我的孩子一年级学了拼音开始,我就不曾坐在她身边陪伴她写作业。通常是她在她卧室里写,我在客厅里看书。题目中有不认识的字,读拼音;题意实在不明白的,来客厅问我;不会的题目,隔过去;写完之后,我们一起来解决不会的题目。所以一直到现在,她每次都是独立完成作业。但小学一二年级和三年级上半学期,我承担了帮她检查作业的任务。自从三年级下学期,我把检查作业的事情交给了她自己。微信群里老师发了答案的,自己对着手机上的答案红笔批改并更正,更正完之后看看是否理解,不理解的再来问我。老师没有发答案的,不会的题目问我,作业正确与否,第二天课上认真听老师评析。(在这里我也恳请我们的各位老师,如果孩子的某项家庭作业第二天带回学校,老师没时间批改也没时间评讲,请老师们能把答案发在群里,让孩子们做完之后自己对改一下,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现在我对女儿应该来说基本属于“放手型”,因为她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也许到初中,因为科目的瞬间繁多她可能会应接不暇,那么我还会再“严管”一段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因地制宜”吧。

二是“作业”和“睡眠”。

对于这一点,我感触最深。每当我在晚上10点左右看到偶尔有孩子在作业群里的背诵视频时,每当我把课堂上打瞌睡的孩子叫醒他解释说他昨晚作业写到晚上11点多时,每当有家长向我诉苦孩子一天的睡眠时间仅有5个多小时时……我的心情复杂而矛盾。

我在班上做过此方面的调查。调查结果为:相当一部分初四学生晚上的睡觉时间在11点左右。但也有例外。班上有几个成绩特别优秀的同学,晚上9点多就上床了。我问他们,作业为什么完成得那么快?他们告诉我,在学校见缝插针地把一部分作业提前做了,回家之后也是先一门心思赶快写作业。

那么为什么相当一部分学生写作业写到很晚呢?通过对他们的调查和观察,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1.在学校不懂得利用零碎时间,很多学生来学校很早,可是到了之后却嬉笑打闹或者无所事事;2.自习课效率低,部分学生自习课上摸摸索索或窃窃私语,不抓紧时间写作业;3.不专注,写作业时一会儿吃东西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卫生间,来来回回在房间里一趟趟地跑。

一个成绩特别优异的男孩的爸爸告诉我,说他的孩子每天晚上9点多就把作业写完了,却不肯接受爸爸给他布置额外的任何作业,说是睡眠对他来说很重要。

这话我很赞同。睡眠很重要。绝对很重要。我属于那种熬一次夜都要好几天恢复的人,也属于那种每天晚上一到9点不上床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人。所以,对于小学阶段的女儿,我对她的要求是,晚上9点之前把所有的作业写完,洗漱睡觉。在我有晚自习的时候,她需要在学校等我,所以我把她睡觉的时间推迟到9点半。我有晚自习的时候,她会在我们教室坐在一个安静的角落写作业,一般一节课50分钟就可以完成所有书写的作业,第二节课她用一节课的时间来阅读。如果没有晚自习,她回到家迅速进入自己的房间关上房门写作业,一般1个小时左右能够完成书面作业。她的英语朗读、语文背诵通常是在我开车带她回家的路上完成。而读书,对她通常是写完所有作业之后的消遣。偶尔也有因为特殊情况作业完成的比较晚,我缩短她当天读书的时间。

但其实我对女儿现在的状态不甚满意。若不是摄于我的威严,她对待作业也会松懈、磨蹭。上周末去她姑姑家待了一天,光顾着和表妹表弟玩耍,作业完成得很不好。我希望有一天她能自觉地严格要求自己,而不是因为我的严厉。

我归纳一下,关于“作业”和“睡眠”,我想说的是:作业高质高效,睡眠不可缺少。

三是“分数”和“素质”。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

大家大概都认同这句话。

但在我的心里,我希望把我的孩子培养成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大方、得体、知性、会处理人际关系、懂一些生活技能、有较高工作能力的幸福度高的人。她的成绩不必是最好的,但她自信勇敢,敢于表现自己;她的分数不必是最高的,但她努力用心,被老师喜欢;她也不必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但她是邻居们交口称赞的懂事又会做事的好孩子……所以,不管她每次考试带回多少分的试卷,我都没有因为分数斥责过她。她是一个学习尚可但不特别出色的孩子,心有点大,不够细心,所以得满分的时候很少。我也从不用满分去要求她。我只要听到她说她今天上课回答问题又被老师表扬、听到老师说她上课听课认真且积极活跃、听到同事们夸她表达能力真好、听到邻居们夸她这个小姑娘真懂礼貌,我就很开心,比她考了100分还开心。

我在我们班孩子的家长会上也会讲类似的话。有家长忧心忡忡地向我诉苦说他的孩子成绩不够拔尖,我就会安慰他:“我会更关注孩子,和你们一起努力争取让孩子的成绩上一个台阶。可是你这做家长的也不必过虑,你看你的孩子彬彬有礼,形象好,说话大大方方的,字体那么漂亮,对每个老师都那么尊重,性格又好,心态又好……这样的孩子素质多好啊。将来入了社会进了职场肯定是一个领导赞赏同事喜欢的人。这样的孩子将来幸福度会很高的!”我并不是违心地安慰,这是我的心里话。

所以,“分数”和“素质”这一对矛盾词,我想说:追求分数不要太过,提高素质必须重视。


以上是我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不知是否能够引起各位领导、老师和家长的共鸣。但孩子们是一个个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个体,所以还是那个词“因地制宜”,用最适合你和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打通和孩子学校教育的桥梁,家校携手,共育英才!

谢谢各位领导、老师、家长的聆听。不当之处,敬请谅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家长   女儿   作业   工整   会上   家庭教育   身份   成绩   老师   孩子   时间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