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游记(20) 巴黎玛丽王后的私室和沙龙-御花园

前二篇游记带着大家看了凡尔赛宫的国王套间,这是大多数游客的选择。全神贯注地观看国王套间的十几个房间也是很费精力的,有点累。两次参观凡尔赛宫,对国王套间算是有些清楚了,现在还想看一些别的地方。

冲进主楼一层,发现里面空荡荡的。好像往北走的游客多一些,我也跟着往里走。据说里面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私室和沙龙。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年11月2日-1793年10月16日),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死于法国大革命,原奥地利女大公,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与皇后兼奥地利大公、波西米亚及匈牙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娅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14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

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

1789年7月11日,法国大革命正式宣告开始。随后,14日,巴士底监狱被攻陷。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义,但他毫无办法应对。而玛丽王后,则认定“革命就是造反”,坚决不肯向革命派低头。当整个法国贵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愿放弃贵族身份,加入革命队伍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却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1793年10月16日大约11点,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即协和广场)被执行死刑,终年仅38岁。她登上断头台时,无意中踩到了刽子手桑松的脚,王后立刻道歉:“请原谅,先生,我并不是故意的。”这是安托瓦内特生平所说的最后一句话。可以说,直到最后死亡,她也未真正低过头,始终维持着王后的尊严。

我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私室和沙龙里只待了10分钟。还好游客很少,拍摄得很顺利。

各个房间的布置,装饰尽显皇家气派,更有女性的妩媚、柔美和典雅。

有一部电影叫《绝代艳后》,由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制作,于2006年10月20日在美国上映。《绝代艳后》由索菲亚·科波拉执导,克尔斯滕·邓斯特、詹米·多南等主演。该片根据安东尼娅·弗雷泽的书作改编,讲述了风华绝代的法国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传奇一生。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电影《绝代艳后》剧照

这里和国王套间不同,墙上挂的全部是肖像画。凭着感觉,随意拍了三张。

这是法国公主玛丽·路易斯·伊丽莎白画像。

法国公主玛丽·路易斯·伊丽莎白

玛丽·路易斯·伊丽莎白(Marie Louise Élisabeth; 1727年8月14日至1759年12月6日),法国公主,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及其王后玛丽亚·莱斯奇钦斯卡的长女。

这是法国公主玛丽·路易丝·泰勒斯·维克多的画像。

法国公主玛丽·路易丝·泰勒斯·维克多

玛丽·路易丝·泰勒斯·维克多(Marie Louise Thérèse Victoire,1733年5月11日 - 1799年6月7日),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他的王后玛丽亚·莱斯奇钦斯卡的第七个孩子和第五个女儿。

这是阿德莱德夫人的画像。

奥尔良公爵夫人路易斯·玛丽·阿德莱德·德·波旁-彭蒂耶夫

奥尔良公爵夫人路易斯·玛丽·阿德莱德·德·波旁-彭蒂耶夫(Louise Marie Adélaïde de Bourbon-Penthièvre; 1753年3月13日~1821年6月23日),一位见证了法国18至19世纪动荡不安的历史的贵族女性。

这是在走廊里拍的最后一张照片,一座美女雕塑。

10:44分,我准备离开宫殿去御花园。

花园在凡尔赛宫的西侧,在凡尔赛宫主楼的南翼有一个大门通往花园。记得2012年时花园可以自由参观,可是现在也要买票了。买好票,大约10:52分,集合时间是11:30,很紧张。

凡尔赛宫花园分为花园、小林园和大林园3部分。总体布局以宫殿的轴线为中心,沿宫殿-花园-林园逐步展开,宫殿的中轴线向前延伸,通过林荫道指向城市;向后延伸,通过花园和林园指向郊区,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体现至高无上的君权。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园南侧的模纹式花坛,再向南是桔园和人工湖,景色开阔。

我往花园的中轴线走,路过一个小喷泉。

走过这个喷泉,就到了整个凡尔赛宫的中轴线上。

从这里开始的中轴线长达3公里,向西穿过林园。凡尔赛花园中的轴线已不再是意大利花园里那种单纯的几何对称轴线,而变成了突出的艺术中心。最华丽的植坛,最辉煌的喷泉,最精彩的雕像,最壮观的台阶,一切好东西都首先集中在轴线上或者靠在它的两侧。把主轴线做成艺术中心。站在这里,极目远眺,真是心旷神怡。如此规模巨大的花园尽显皇家气派。

沿着半圆形的台阶走下去,到了拉脱娜喷泉。

拉脱娜是罗马神话里的暗夜女神,是双生姐弟狄安娜(月亮女神)以及阿波罗(太阳神)的母亲,代表着无星无月的夜(在希腊神话中对应于勒托)。

这座雕塑讲述了阿波罗和狄安娜为母复仇的故事。拉脱娜曾被小亚细亚农民所辱,众神之王朱庇特便把这些农夫变成青蛙。喷泉中一群青蛙和头部刚刚变成青蛙的农夫口喷清泉,形成一个晶莹的水帘,把立于泉水之巅的拉脱娜罩在一片白茫茫的水花之中。喷泉中央制高点,女神和她的孩子阿波罗与狄安娜呈三角形依偎在一起。

从侧面拍摄拉脱娜喷泉。

拉脱娜站在喷泉的最高处,微微前倾,看着远方。远方有什么?那里还有一座阿波罗喷泉。

我也看着远方,脑子里在斗争,是否再向前走。2012年我止步于此,难道今天还是如此吗?不!

这是中轴线穿过小林园的部分,称为“国王林荫道”。

“国王林荫道”,中央有草地,两旁设置雕像。“国王林荫道”的东端是拉脱那喷泉,西端则是阿波罗喷泉, 这两组喷泉说明“国王林荫道”的主题就是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

欧洲的宫殿花园里都是沙石路(方便骑马),走起来有些费劲。我两眼直视,只顾往前走。目标是前方的大运河。

终于到了大运河边。

这条十字形人工大运河长1.6公里,路易十四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让船夫划着贡多拉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

阿波罗喷泉直接建在大运河里,仔细看一下。

阿波罗乘坐一辆四马战车跃出水面,显示出一副英姿勃发的形象,几个海妖吹响了海螺,宣告阿波罗的降临。

一阵风吹来,喷泉的水珠飘落在我的脸上,似乎在欢迎我。在大运河边站了有1分钟,便急匆匆地往回赶。

边赶边拍。

往东侧看,林荫道、两侧的雕塑和大花盆、远处的喷泉和宫殿,真是另有一番滋味。

走完国王林荫道,继续往拉脱那喷泉走,再拍几张。

终于走到了宫殿的西侧,这里有二个大水池。水池四周有象征法国河流的四尊卧式雕像和八尊美女儿童雕像与之相配。

走出凡尔赛宫,到了宫外的大广场。

这是广场上的路易十四骑马雕像。

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兰西王国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使法语成为整整两个世纪里整个欧洲外交和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使自己成为法国史上最伟大、也是世界史上执政最长久的君主之一,时人尊称“太阳王”。

我的凡尔赛宫之旅结束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玛丽   法国   王后   路易斯   阿波罗   路易   御花园   林荫道   巴黎   喷泉   国王   沙龙   游记   花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