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土李建成墓,墓志仅55字,却揭开李世民对待兄弟的真实心态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附近发动政变,他亲手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于两个月后登基为帝,开启了23年的“贞观之治”。

虽然夺得了大唐的政权,又开创了盛世,但李世民却对曾经的骨肉相残耿耿于怀,毕竟弑兄夺位这样的名声实在是难听。

更别说在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只将其草草安葬,连追封都暗藏着贬低的意思,这些举动如果被记录下来,哪一条都可能遭到后世的唾骂。

因此极其看重历史评价的李世民做了不少前后矛盾的决定,这一点甚至在李建成的墓碑上都有所体现,也正是靠着这短短的55字墓志文,后人才得以看出李世民对待兄弟的真实心态。

那么,李世民到底和兄弟间发生了什么?这墓志上又藏着什么心思呢?

玄武门之变:弑兄夺位

“如今皇兄和皇弟打算杀死儿臣,我马上要含冤而死,永远地离开父皇啊!”

公元626年7月1日,李世民来到宫里,抱着父亲李渊的腿痛哭,指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对自己的长期的谋害和排挤,这些话让李渊大吃一惊,随即决定第二天就审问此事。

但李渊并没有意识到,这个二儿子已经不再对他的态度抱有期望,长期以来,他都更偏爱长子李建成,配合太子集团削弱李世民的势力,这让野心勃勃的李世民无法接受。

在唐朝建立初期时,秦王李世民忙于击退突厥,没有机会在朝堂上发展势力,虽然私下招贤纳士,但对比被册封为太子的李建成来说,实在是处于劣势。

而且李建成也并不是后世影视中的“草包”形象,他之所以被选为皇室继承人培养,除了长子的优势,文治武功都很突出,而且性情敦厚、重情重义,所以手下的拥护者非常多。

在皇兄的压制下,李世民觉得自己越来越压抑,如果再不反抗,未来就真的没了立足之地,于是开始在民间建立威望,在朝堂上拉拢朝臣,逐渐形成了“秦王集团”。

李建成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弟弟壮大,于是两党之间便开启了不见血的政治斗争,而随着局势的白热化,曾经的兄弟情谊也所剩无几,两人都动了杀心。

作为父亲的李渊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尤其是看着李建成和李世民,这两个孩子一母所出,也都如此优秀,怎么能手足相残呢?

所以他不断在中间转圜,但人心终究是有偏向的,他还是更看好李建成即位,很多时候便选择让李世民退让。

这些事件一次次累积,李世民对父亲和兄长彻底失望,决定主动出击,为自己杀出一条通天之路。

公园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在玄武门设下埋伏,李建成、李元吉不知道宫中卫队的亲信已经倒戈,毫无所觉的踏入了埋伏。

等到两人发现不对,一切已经来不及了,李世民亲手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想要逃进武德殿找父皇求救,但却来不及了,最终也死在了尉迟恭手中。

两人的死讯传到东宫和齐王府,所有人都明白大势已去,李世民成为新太子的不二人选,但他的目标不止是这样,两个月后,李渊将皇位禅让给了李世民。

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正式登基,是为唐太宗,第二年改元贞观,开启了后世称颂的“贞观之治”。

但玄武门之变的后遗症却没有随之消散,只拿李世民来说,他的余生都在尝试洗去“弑兄夺位”的骂名。

重视后世评价,恩威并重

很多人不理解,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既然李世民已经成功了,干嘛那么在意身后名?

也许在李世民看来,他的确成功了,也让大唐走向了辉煌,既然生前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自然想要万世流芳,而不是有着洗不去的污点。

而且事实的确无法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心中是否会悔恨手上沾满了兄弟的鲜血?在封建时代,李世民弑兄夺位可以说是挑战了世人的道德底线。

他想来也清楚这一点,如果不是自己心怀愧疚,怎么会如此在意世人的评价呢?

为了成为一代明君,李世民的确是做到了许多帝王做不到的事情,在他登基后大赦天下,表示只有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有罪,其他人都不追究。

而且对于曾经的太子、齐王旧部,他也依然愿意重用,就拿世人多知的魏徵,也就是魏征来说,他就曾经在李建成手下做事,还多次劝说太子除掉秦王。

但李世民却没有迁怒他,而是十分欣赏他的才学和胆识,任命他为谏议大夫,之后大家都知道,魏征辅佐唐太宗,成为“一代名相”,成为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除此之外,在玄武门之变中,率领东宫兵马反扑秦王府,直到看见李建成首级才逃走的薛万彻也没有被问罪。

李世民反而十分欣赏这个忠勇之士,将他从山中请了回来重新封将,之后薛万彻在平突厥、征高句丽战役中屡立奇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可以说,李世民用人唯贤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不过重用太子旧部,自然也有安抚人心,为自己打造好名声的用意。

为了这个好名声,李世民可不是一味地好说话,尤其是历史记载,他格外的在意,甚至不惜让人重修玄武门之变的篇章。

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在意玄武门之变呢?一方面是他的行为的确惹人非议,但更重要的是,后人对玄武门之变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对他一生“是忠是奸”的定义。

当时唐朝对于皇帝的言行记录是很严谨的,可以说一言一行,鸡毛蒜皮的事情也会留有记录,来供后世取证。

李世民自然十分好奇这些起居注里面会写什么,根据相关记载,贞观13年,他特意找到褚遂良小心询问:

“起居注中都写了什么?君主可以看吗?我想看一看,这样就能提醒自己注意言行。”

但褚遂良却是个硬脾气,直接拒绝了这个要求,还表示只要帝王不做坏事,没必要看这些记录。

褚遂良

这话一出,李世民就没话说了,可他心里更担心了,听这意思,那肯定自己干的“坏事”都被写下来了,会不会写得很过分呢?

于是他再次暗示:“如果我做了不好的事,你一定要记录吗?”褚遂良还是一样的回答,一定会坚守本职记录下来。

旁边的大臣都有些紧张了,生怕李世民发怒,连忙劝解,称帝王在上,天下人都会看着君主,即便褚遂良不记录,其他人也看在眼里。

李世民听了也不好继续追究,但他的计划并没有改变,既然这个人不行,就换一个人问。

过了一段时间,他找到性格温和的房玄龄表示:“我不赞成君王不能看当代国史,正是看了才能及时修正错误啊,你誊写一部给我看吧。”

房玄龄一开始也是反复拒绝,但他终究拗不过君主,最终还是让李世民看到了《高宗实录》和《太宗实录》。

而结果也如所有人预料的一样,帝王阅读了史书,就会成为记载的障碍。

李世民拿到记录后,第一时间就看来玄武门之变的描写,在发现描写得很模糊时,大义凛然地提出:“我的所作所为,是安社稷、利万民的行动,为什么要避讳?直接写出历史真相!”

这话说得似乎没问题,但其实大家都明白,所谓的大胆写出真相,必然不是真的把残酷的一面记录下来,而是要往正义的方向引导,于是大家只好重新修改记录。

这件事也成为后世指责李世民的一个有力证据,也让更多人看到,李世民到底有多在意世人对玄武门之变和李建成的看法。

这也正常,毕竟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对手是大家心中的“圣人”,而且曾经的恩怨随着生死已经淡去,李世民对兄弟们的感情也不再只有仇恨。

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随着李建成墓志的曝光显露无疑......

墓志曝光,恩怨分明

2005年,陕西西安发现了李建成的墓葬,但因为年代太久远,加上曾经猖獗的盗墓贼,坟墓已经被破坏得七七八八。

其中唯一被追回的有价值的文物,就是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墓志,上面虽然只有55个字,却是李世民亲口赐下的。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王讳建成,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於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於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这短短55个字,乍一看没什么问题,其实细究起来却全是门道,首先就是字数和篇幅问题。

要知道,作为前太子,李建成不仅随李渊征战,在朝堂上也叱咤多年,相关的事件和记载非常多,而按照当时的惯例,墓志上除了名号和死亡时间,最重要的就是生平事迹和评价。

我们经常能看到,学者们会通过墓志上的生平来判定一个人的身份和经历,可李建成的墓志中却没有任何相关的文字,这足以看出,李世民不希望后人去过多的研究李建成。

但同样的,他也没有趁机在墓志中写批判性质的文字,让后人误解李建成,这空掉的一部分正反应了他对这位兄长复杂的感情。

而李建成的封号、谥号也很特殊,在李世民即位后,就追封他为息王,其实就是不承认他的皇太子身份,而是降为亲王级别,这与其说是恩典,不如说是嘲讽。

但等到了贞观十六年,李世民却恢复了李建成皇太子的封号,可以看出他对于这位亲生兄长的感情发生了变化,已经不再是纯粹的仇恨,而是多了几分敬重。

墓志上的谥号也证明了这种感情,李建成的谥号是隐,属于是中下等的谥号,算不上称赞,有着柔弱短寿、本性难改的意思,但比起齐王的下等谥号“剌”来说,也就算不上恶谥了。

而且根据墓志上的痕迹,很多学者都认为,李建成一开始的谥号定的是“灵”,这可是典型的恶谥。

就拿汉灵帝刘宏来说,就是因为太过荒诞,贪图享乐导致国家动乱才有了这个谥号,所以说,如果李世民真的想要抹黑李建成,完全刻意挑选恶谥,但他最终没有那么做。

而且从一开始的“王讳建成”也能看出,李世民心里是承认这个兄长的,并没有否认他的身份。

这种“不上不下”的拿捏,也再次反映出,与其说李世民对李建成是刻骨的恨,倒不如说是无可奈何。

他一开始也许并不希望和李建成不死不休,但在当时两虎相斗的局势下,他却只能这么做。

据史料记载,李建成被重新安葬的那一天,已经是一国君主的李世民不顾形象在宜秋门放声大哭,并且命令原东宫的幕僚和属官都去送葬。

哪怕有人猜疑,这不过是为了收拢人心,但想来,这十分的悲痛中,也有着几分真情吧。

结语

后人在评价李世民时,都避不开对玄武门之变的分析,这也正中他当年的判断,因为深知此事难以辩解,他便余生兢兢业业,开创了唐朝盛世。

因为他清楚,他的功绩越多,后人在评判自己时,才会用功劳“抵消”曾经的罪行,他也的确做到了,在世人眼中,他不失为一代明君。

随着历史长河滚滚东流,其实我们都明白,当年无论是站在哪个立场,都有各自的苦衷,追根究底,只不过是一山不容二虎的悲哀。

如果这对兄弟能够生在不同的时代,也许都能成为一位好君主,这恐怕也是李世民内心的期望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墓志   秦王   贞观   谥号   大唐   西安   兄长   君主   后世   太子   世人   心态   兄弟   真实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