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北灭公孙瓒之战,公孙瓒坚守高楼数年不出,最终被袁绍灭亡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袁绍和公孙瓒接受朝廷调解各自罢兵,同年,公孙瓒率军撤回幽州,就杀害了名震天下的太傅、幽州牧刘虞。公孙瓒诛杀刘虞虽然独占了幽州,但引起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刘虞地位尊崇,德高望重,不仅是长安朝廷的依靠,又受到关东各势力的认可,还得到幽州军民、塞外鲜卑垣等少数民族的一致拥护。

首先,公孙瓒把自己推到了叛逆之列。在此之前,公孙瓒北抗鲜卑,南伐黄巾,可以说,得到了东汉朝廷的充分肯定,即便是后来与袁绍争夺冀州,也是事出有因,都容易被人理解。过去,孙坚也曾诛杀荆州刺史王叡、南阳太守张咨,但都是托名他们不配合反董行动,而且,二人的名望远在刘虞之下,从此之后,东汉朝廷已经将公孙瓒等同于袁术、杨奉、韩暹等人视为叛逆。

其次,公孙瓒失去了幽州军民之心。刘虞被杀后,刘虞的从事渔阳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曾与田畴一起前往长安)等人,率领州兵打算替刘虞报仇,以燕国阎柔素有恩信,遂共推阎柔为乌丸司马(应劭《汉官仪》称∶“护乌丸校尉有司马三人,秩六百石”)。阎柔招诱乌桓、鲜卑人聚集了数万人马,与公孙瓒为敌。阎柔,广阳(今北京市房山区)人,从小流落在乌桓部落中,深受乌桓人的信任。阎柔在被推举为乌丸司马后,又诛杀了护乌丸校尉邢举,取而代之。

再次,给袁绍一个绝佳的借口。曹操基于无暇北顾,极力避免与袁绍发生正面冲突,正想把袁绍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向,袁绍要想南下与曹操争夺天下,也必须安定自己的后方,而公孙瓒诛杀刘虞,不仅给了曹操将袁绍这股祸水引向幽州的口实,也给了一直觊觎幽州的袁绍一个很好的借口,可以堂而皇之地以朝廷之名讨伐公孙瓒。

过去,在幽州有童谣称∶“燕南垂,赵北际,中央不合大如砺,惟有此中可避世。”公孙瓒认为易县(今河北省易县)就是童谣中说的那个万全之地,遂镇守易县。他下令在易县城外构筑了十道壕沟,壕沟环绕之内又构筑了数千个巨大的土丘,全部高五六丈,在土丘上又修筑了高楼,其中,居中的土丘最高,高达十丈,在里面囤聚了三百万斛粮食,公孙瓒就居住其中。《英雄记》称∶“瓒诸将家家各作高楼,楼以千计。”公孙瓒在自己居住的高楼上安装了大铁门,楼内只允许妻妾们在内居住,凡是七岁以上的男子均不得入内。所有的公文全都用绳索吊上来,公孙瓒还命楼内的姬妾、妇女练习大声传话,能让数百步以外的人都能听清楚,以传达他的指示。

原本公孙瓒重视农业生产,大兴屯田,休养生息,静待时机,这一策略并不错,但任何事情都不能做过了头。乱世之中,自己不主动出击,天上不可能掉下馅饼,也不可能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来。而如今,公孙瓒仿佛被彻底打怕了,与曾经叱咤风云的他就像是换了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缩头乌龟,整日龟缩在自己的碉堡里,既不见宾客,也不亲近左右,他手下的谋士猛将看不到前途,逐渐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公孙瓒更是很少派军出战,这当然是在自取灭亡。

公孙瓒的部将被敌人包围,公孙瓒却不发兵相救,他有他自己的一套歪理∶ “我救他一人,以后,再出现这种情况,守将就不会誓死力战了;如今,我不去救援,以后的守将想到这就会作困兽之斗了。”因此,在袁绍发兵北上之时,公孙瓒在南部边境的守军自忖无力抵敌,又知道没有救兵,纷诛杀自己的上司投降,致使袁绍军队很快就进入幽州腹地。

公孙瓒构筑高楼,还有他自己的一番道理,他说∶“过去,我把叛乱的胡人驱赶到塞外,又在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扫荡了黄巾军,那个时候,我自以为天下之事能轻松搞定。今天看来,这都不是我所能搞定的,不如暂且休养生息,专心进行农业生产,大力储备粮食,以度过灾年。兵法上说∶ '百楼不攻。'如今,我有一千多座高楼,囤聚了三百万斛粮食,等到我们把这些粮食吃尽的时候,天下之事就见分晓了。”


汉献帝迁都许都以后这两三年里,袁绍与公孙瓒二人打打停停,缠斗不已,而公孙瓒就龟缩在易京的高楼群里,袁绍也一直无法攻克。利用这宝贵的两三年,曹操挟持汉献帝,三伐张绣,打残袁术,收降刘备,消灭吕布,夺占河内,实力逐渐壮大,还将手伸到了黄河以北。咄咄逼人的曹操让袁绍感到如鲠在喉,昔日的盟友已经成了他袁绍最大的威胁,于是,他决定与公孙瓒之间迅速有个了断,赶紧转过头来对付曹操。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年底,就在曹操消灭吕布前后,袁绍就给公孙瓒写了一封长信。袁绍在信的开头先是回顾了二人同心讨伐董卓的友谊,而后指责公孙瓒先挑起事端,再说自己无奈之间才发兵抗击,结果是犹如天助,打得公孙瓒大败而归,并指出这是你公孙瓒咎由自取,不是我袁绍的错。接着,袁绍又开始劝说,大意是∶“从此以后,双方的矛盾更深了,致使幽冀二州百姓死了很多,自己每每想到这里,未尝不叹息流泪。后来又接到你公孙瓒的书信,在信中你的言辞变得稍微和缓了一些,我想到我们之间过去的友谊,再加上考虑到无辜的百姓们,总是命令军队南下避战,可是,你的军队总是前来挑衅,一个将帅却出尔反尔,残害生灵,致使众叛亲离,令本州的鲜卑乌桓都愿意为我效命,这也不是我的能耐,而是你把他们驱赶到我的阵营里来了。开始,我还以为你会振作精神,与我决一死战,以报昔日之仇,结果,你却龟缩起来,寂寂无闻。如今,天子回到了旧京,天下逐渐太平,你为何要守着巴掌大的一块地盘,心甘情愿受到恶名你我不如冰释前嫌,重归于好吧。”

对于袁绍的一番劝说,公孙瓒充耳不闻,既不反对,也不响应,就是不回复,只是增修工事。他自信地对长史关靖说∶“当今各地纷争不已,没有人能在我城下坚持一个年头的,他袁本初又能拿我怎么样!”关靖,是太原人,本是一名酷吏,并无才略,但特别会谄媚,因此,公孙瓒对他非常信任。

得不到公孙瓒的答复,袁绍决定集中兵力一举消灭了他。公孙瓒派儿子公孙续向黑山贼求救,并打算亲自率领骑兵冲出重围,沿着西山(太行山)南下,借助黑山贼的部众侵扰冀州,切断袁绍军的后路。关靖劝谏说∶“如今将军的将士们无不怀有离散之心,之所以还能坚守在这里,是他们与自己的家眷在一起,又有将军替他们做主啊。将军一直坚守在这里,袁绍肯定会自行退去,等到袁绍退去之后,各地的部众又会集合起来了。如果将军舍弃他们而去,后方没有主将镇守,易京将非常危险。将军失去了根据地,在荒野中流浪,又能干成什么!”公孙瓒听了,遂没有离开。袁绍的军队一点点地蚕食公孙瓒的碉楼,公孙瓒日益困窘。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三月,黑山贼帅张燕与公孙续率领十万人马,兵分三路前来救援。张燕的援军尚未来到,公孙瓒派人携带书信通报公孙续说∶ “袁军的进攻仿佛有鬼神相助,鼓角在地下轰鸣,云梯在我碉楼上舞动,我已经感到日暮途穷了。你要在张燕面前磕破脑袋,一定求他速速派来骑兵,来到之后,在城北点起烽火,我就率军从城内杀出。不然,我死以后,天下虽大,也没有你容身之处了啊!”袁绍的侦察兵截获了这封书信,袁绍命陈琳又更改了其中的语句,再送交公孙续。袁绍提前设下伏兵,按照公孙瓒书信的要求在城北点燃烽火,城内的公孙瓒误以为援军已经到了,遂率军从城内杀出,结果被袁绍打得大败,再次逃入城内固守。

袁绍命令部队在公孙瓒构筑的高台下面开挖地道,地道一直通至城楼的下面,用木桩支撑,以防垮塌,然后,工兵撤出地道,用火焚烧木柱,木柱被烧毁后,地道遂自行崩塌,高台上面的碉楼也随之倾塌。袁军就是采用这种办法,以蚂蚁啃骨头的韧劲,逐一清除了公孙瓒的碉楼,逐渐接近处于最中心的公孙瓒居住的大碉楼。眼睁地看着自己苦心经营的碉楼群一个一个倒塌,原本以为万无一失的碉楼竟然让袁绍用这种方法瞬间化为灰烬,公孙瓒打击太大了,他自知必死,先勒死自己的姐妹、妻子,然后,引火自焚。袁绍下令士兵们冲上去,在火中把他拉出斩首。

公孙瓒死后,渔阳人田豫劝说渔阳太守鲜于辅说∶“曹操奉天子以令诸侯,最终肯定能平定天下,应该趁早投靠他。”鲜于辅遂向曹操效忠,曹操以汉献帝之名任命鲜于辅为建忠将军,都督幽州六郡。田豫,字国让,刘备追随公孙瓒时,田豫曾是刘备的部下,刘备当豫州刺史后,田豫因母亲年事已高请求北归,刘备洒泪而别,说∶“遗憾不能与你一同办成大事啊!”田豫北归后,担任公孙瓒的手下,公孙瓒虽然知道田豫足智多谋,却不能任用。后来,曹操将田豫征召为丞相军谋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公孙   易县   高楼   数年   乌桓   司马   碉楼   鲜卑   幽州   朝廷   将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