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缠数年的“中泰红牛”之争

纠缠数年的“中泰红牛”之争,再度迎来转折点。


就在上个月,这场系列诉讼案中的关键证据——“50年协议”被司法鉴定为真,该结果若被司法机构采信,局面或将迎来大逆转。


而这场“红牛”与“红牛”间的战争源头,还始于二十多年前中国红牛的诞生。


红牛的前半生


现在打开电商平台,搜索红牛,你至少能看到以下3种红牛饮料: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红牛安奈吉饮料、蓝罐红牛饮料。



哪个是假的?


不,他们都是真的。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是中国红牛公司生产的红牛,红牛安奈吉饮料是泰国红牛(泰国天丝)在中国生产的红牛,蓝罐红牛则是来自奥地利的进口红牛。


红牛的“爸爸”太多了,也正因如此,才导致了如今红牛“生父”与“养父”间的诉讼大战。


红牛最初的诞生契机很简单。


1966年,泰国华人许书标发现他的工人在上夜班时总是无精打采,因此便让他的制药厂研制了一款“提神饮料”,于是,含有水、糖、咖啡因、牛磺酸等成分的“红牛”诞生了。


由于它可以迅速缓解疲劳,再加上许书标的推广,因此在短短两年时间内,红牛便打败了当时的同类型产品“力保健”,成为泰国最热门的功能性饮料。


后来,许书标还依靠红牛成为了泰国首富。



80年代,一位奥地利商人来到泰国出差,发现了红牛的巨大市场,于是与许书标一拍即合,共同在奥地利成立了公司Red bull,把红牛饮料引入了欧洲市场。


在当时,除了欧洲、泰国外,整个东南亚几乎都被红牛覆盖,许书标自然也看到了庞大的中国市场。但由于各项审批不能到位,红牛在中国的推进陷入泥潭。


1995年,许书标遇到了另一外泰国华人严彬,这便是后来的“中国红牛之父”。


在得知许书标困境后,严彬自告奋勇,前往开拓中国市场。并通过对配方进行调整,降低咖啡因含量等,成功让红牛成为中国市场首个功能性饮料。


在当时,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一片空白,严彬通过效仿奥地利红牛的营销手段,免费派送红牛给出租车司机,冠名、赞助各种极限运动、体育赛事成功打出了名气。再加上那句通俗易懂的“累了困了喝红牛”,中国红牛最终取得巨大成功。


截至2015年,中国红牛一年能卖出55亿罐,销售额超230亿元,占据了整个市场的80%份额。


毫无疑问,在功能饮料市场,红牛就是唯一的王者,不过没想到的是,这样的顶峰,便是红牛在中国最后的辉煌。


顶峰的转折


红牛的顶峰转折,在2015年,中国红牛诞生20周年的日子。那一年,中国红牛公司的经营时间到期了。


事实上,按照中国红牛的说法,许书标在给严彬授权红牛品牌时,授权期限是50年。这50年间,中国红牛公司拥有红牛在中国的独家经营权。


但在工商备案时出了问题,因为当时还没有“50年”的先例。



依据当时的中国法律,中外合资企业的合营期限一般为10至30年,50年协议则无法备案,为此,中国红牛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即先登记20年的经营期限,到期后再依据“50年协议”重新续约即可。


而这,却为20年后双方的商战埋下了伏笔。


因为在2012年,年长严彬32岁的许书标,于89岁高龄病逝,其偌大商业帝国留给了膝下11名子女。


三年后的2015年,中国红牛公司经营时间到期,许氏子女执掌下的泰国红牛公司不再承认所谓的“50年协议”,不仅不与中国红牛续约,还罢免了严彬的中国红牛公司董事长职务,要求其停止使用“红牛”商标。


财帛动人心,庞大的中国市场令泰国红牛觊觎,而严彬当然不肯。


于是,自2016年起,中国红牛与泰国红牛之间,围绕“品牌授权”打了一系列官司。严彬一方面坚守“50年授权”底线毫不让步,另一方面也将中国红牛的核心资产逐步转移至自己名下的华彬集团。


在这期间,中国红牛到底属于谁,成为了最大的罗生门。



纷争6年,互发诉讼20多起,至今仍未有定论。其中,中国红牛口中的“50年协议书”则成为双方纷争的核心证据。


2019年2月,中国红牛提起诉讼,请求依法确认其在中国享有独占生产销售红牛饮料的权利。泰国红牛则利用管辖权异议等手段不断阻挠本案开庭,并加快推动商标案权属审理。


本案拖延3年间,2020年,最高法以“50年协议”存疑为由,做出了红牛商标属于泰国红牛的终审判决。


尽管中国红牛声明认为判决有误,将继续维权,但已前路渺茫。


如今,“50年协议”的鉴定为真,或将成为中国红牛扭转战局的核心。


后红牛时代,功能饮料江湖纷争


中国红牛与泰国红牛间的官司还没打完,但江湖却早已乱了。


就在许书标去世的2012年,由许氏子女掌管的泰国红牛便开始另起灶炉,设立广州曜能量饮料有限公司,布局中国市场。


2019年,泰国红牛通过广州曜能量正式在中国市场推出了“红牛安奈吉饮料”,与中国红牛饮料相比,同样的金罐红牛,连包装几乎都一模一样,像极了曾经的王老吉和加多宝,让人傻傻分不清楚。


在“红牛”与“红牛”的自身对决中,中国红牛自顾不暇,也开始让其他品牌找到了机会。


图源:乐虎官方微博


2013年,达利集团推出了“乐虎”,同年,东鹏特饮则找了谢霆锋代言。无论包装还是广告语,二者都以红牛作为标杆。


在外观上,乐虎和东鹏都采用金色包装;广告语上,前者是“喝乐虎,提神抗疲劳”,后者是“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


2015年后,中国红牛失去经营权,一鹏一虎却开始加大营销投入,攻势最为凶猛。中国功能饮料江湖,开始陷入混战。


新玩家们来势汹汹,不仅价格上普遍比红牛便宜约1/3,营销上也模仿红牛,大力赞助各种体育赛事。


一番组合拳下,红牛被生生割肉。2019年,红牛市场份额已经从80%下滑至57%,东鹏和乐虎则分别以15%和10%的市占率成为功能饮料市场的第二和第三。


当然,除了一牛一鹏一虎外,还有一个较为特殊的玩家——战马。


战马之所以特殊,不在于其市占率多少,而是其与红牛之间的特殊关系。没错,战马正是严彬在面对泰国红牛威胁时,所创立的另一款功能性饮料,也可以认为战马正是中国红牛的“儿子”。


图源:战马广告截图


甚至于连“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这句红牛经典口号,战马也是拿过来就用,毫不客气。


如今的功能饮料市场,几乎已经成为这“四大神兽”的混战之地,同时,更多新玩家也在谋求突围。


时至今日,尽管中国红牛的“50年协议”原件找到,且鉴定为真,但这场红牛“生父”与“养父”间的诉讼大战还未至终局。


从曾经的红牛一家独大,到如今多品牌混战,“红牛”这个品牌本身才是资本之争的最大牺牲品。


而无论未来“中泰红牛”之争谁能获胜,那个功能饮料的旧江湖,回不去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书标   数年   奥地利   泰国   战马   中国市场   中国   饮料   协议   功能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