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奶,“病”了?

最近“科技与狠活”可谓是刷遍了网络,简单来说就是滥用了的食品添加剂。

这类视频看多后,笔谈君留下了心里阴影,出去吃个饭,看啥都是“科技”。

不过让笔谈君没想到的是,“科技与狠活“的爆火,也鞭笞到了中国乳业。

对中国乳业的批判是接踵而来,应接不暇,其中让广大网友最不满的一点的是中国乳业的国标远低于欧盟。

而这国标,据说是蒙牛、伊利等中国乳业龙头企业联合制定的,于是乎,顺带着蒙牛和伊利一起被批判。

“再也不买蒙牛和伊利”,这是笔谈君最近经常在网上看到的评论。

但是,中国乳业真的如网上传闻那般不堪吗?

中国生乳国标的制定

中国的生乳国标是在2010年3月26日,由卫生部批准公布的《生乳》(GB19301-2010)里,菌落指标放宽到200万/克,蛋白质降低到每百克不低于2.8克。

这个标准,是不够高。

蛋白质不仅仅低于发达国家3克以上的规定,菌落总数也高于欧盟、美国标准(10万/克)。

而且离谱的是,这个2010年发布的生乳国标甚至低于1986年生乳国标的规定,在旧版的国标中,每百克蛋白质不低于2.95克,菌落总数每毫升不超过50万个。

2010年生乳国标也被誉为“史上最低”标准。

这也难怪网友们会不满。

而这个国标的制定,至今依旧是迷一样的存在。

在网络上,有种说法是中国生乳国标·的制定,是被蒙牛、伊利、光明等龙头企业把持着,这些企业为了一己之私,降低了中国生乳国标。

不过这个说法,其实没有太站得住脚。

任何国标的制定,在前期的流程中,一定会有龙头企业的参与,一般情况下,还会有外企的参与,询问他们的意见,但是从·最关键的审评阶段开始,所有的企业都不再允许有任何的参与。

只是新的国标,为什么会倒退?谁也不知道。

2012年,也有消费者要求卫生部公开,生乳新国标制定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编写的会议纪要,但最终卫生部答复,称其申请的信息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指应公开的政府信息。

总而言之,2010年的国标,就像是一个“谜”一般,有些莫名其妙。

中国牛奶,还能喝吗?

说到这,好像就在说一件事,看,中国牛奶果然不能喝。

其实大可不必恐慌。

这些年,修订生乳新国标的呼声越来越高。

2017年出台的《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就明确提出,修订提高生鲜乳、灭菌乳等国家标准。

2018年,就对外公布了新国标制定的讨论稿,不过之后似乎就没有了下文。

话虽如此,面对国标的低标准,很多乳企自己也是尽力补救。

最为典型的就是2015年,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成立,随后不久,就编制了《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

相比国标,在菌落总数和蛋白质含量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菌落总数降到了每毫升10万个,和欧盟标准一致,乳蛋白率由2.8%提高到3.0%,也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目前很多地方区域性的乳企,都在这个联盟中,像上海的光明、重庆的天友、黑龙江的完达山等。

只是有个问题,由于“联盟标准”并非国标,其实是没有具备强制性的,只能算是一个“指导标准”。

但是我们不必恐慌。

只要你仔细留意,在市面上的纯牛奶,蛋白质含量大多都在3.2克以上,少数是在3克左右,远高于国标2.8克的要求。

这是因为大多数企业,往往都会采用更高的行业标准要求自己,由于规模化养殖的提升以及饲养技术的提升,做到高于国标,并不难。

中国的乳业,真的没有大家想的那般糟糕,对于生乳的药残、抗生素和黄曲霉素都是零容忍的。

新的国标,该更新了

今天笔谈君说这些,也是因为最近看了太多的“科技与狠活”的视频,在评论区中,笔谈君看到了许多网友对中国乳业的不屑,甚至是有些魔怔了。

笔谈君印象深刻的是,有位网友是这么说的:

“常温奶能保存6个月,没有科技,这谁信?”

这样的评论,不乏点赞。

能够长时间保存,只是因为常温奶经过了高温灭菌,执行标准是GB25190,不过缺点是相较于巴氏奶,损失的营养更多,但也绝不像一些网友评论的那般,说常温奶不是牛奶,没有什么营养。

让笔谈君更加感慨的是,这其中不乏很多自媒体博主故意带节奏、博取流量。

以笔谈君看到的某个视频为例。

视频的标题是说,“女子发现纯牛奶的配料表大部分都是添加剂”,但是视频中展示的牛奶确实调制乳。

调制乳是允许添加添加剂的,但是纯牛奶是不允许有任何添加剂。

自媒体却以这样的标题误导大众,于是乎,视频之下,许多网友对国产牛奶又进行了大肆的抨击。

并且还有提问,什么牌子的纯牛奶没有添加剂?

在这里,笔谈君郑重其事地回答,任何品牌的纯牛奶都没有添加剂,一旦有添加剂,被抓到就是重罚。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无论怎么关心都不为过,只是不要让自己的“关心”成为了他人的流量密码。

更没必要谈到添加剂,就像魔怔了一般,只要合理范围内都是没问题的。

我们抨击的,不应该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那些过度使用添加剂的厂商,那些违规的食品。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中国的牛奶不被信任了,或许是三聚氰胺事件,或许是诸多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后。

虽然有时候,看到评论区一些被带节奏的评论,会让我有些上头,但我很能理解,我们都希望吃到安全的食品。

如今,中国牛奶备受质疑,在这争论之中,各大乳企都选择了更高的行业标准,但我依然迫切希望,生乳的新国标能够尽快实施,这是守护安全的底线。

不要让不合时宜的国标,成为大家心中的那根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1

标签:中国   牛奶   卫生部   菌落   笔谈   国标   蛋白质   添加剂   标准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