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权责利思维模型,让管理起到更好的效果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说:

权责利的思维模型什么时候安排一下?

下面分享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说实话,这篇文章的标题有点情绪化,但文章的内容我还是尽量做到客观理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

1. 为什么权责利思维模型很重要?

很多人在工作中经常会犯一些比较低级的错误,那就是——「找不对人,做不对事」。

比如,某件事明明是小 A 负责的,小 B 却偏偏喜欢去找小 C。小 C 本来没有权力去做这件事,却不懂得如何拒绝别人,就硬着头皮去做,结果事情没做好,导致三方利益都受损,你说这是谁的责任?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用到权责利思维模型

如果一个组织不懂得正确应用权责利思维模型,就很难发展壮大。如果一个人经常犯「找不对人,做不对事」的错误,也就很有可能没出息。

很多人对「权责利」存在误解,想要拥有更多的权力和利益,却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

2. 权责利思维模型到底是什么?

「权责利」是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简称,这是管理的三个要素,三者密不可分,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它们既是相关的,又是统一的,只有相互配合,才能让管理的过程变得更加顺畅。


权、责、利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等的,有权必有责,如果没有责任,权力就会落空,利益也会丢失。

当一个人有了某种权力之后,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获得相应的利益。权力是责任实现的工具,一般情况下,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利益也越大。

一个人最怕的就是有责任,却没有权力,也没有利益。比如,小 A 名义上是一个管理者,实际上可能只是一个「背锅侠」,出了问题的时候,大家第一个找到他,有了利益的时候,却没人想到他。

利益通常是责任的结果,是 KPI 牵引的方向,也是权力的实现。利益分为正利益和负利益,也就是奖励和处罚,有物质层面的,也有精神层面的。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就要学会合理分配权责利,根据责任的大小,懂得适当放权,并给予适当的利益进行激励。只有权责利对等的时候,才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起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如果你是一个执行者,也要学会权责利的匹配原则。但是,我个人建议不要太计较短期的利益得失,勇于承担相应的责任,努力创造远大于收益的价值,最终你的收益肯定也会上来的。

权力就像一根链条,拥有不同权力的人,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并拿到与之相匹配的利益,这就是管理学的「权责利匹配」原则。

权力是用来做决策的,而决策需要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当一个人掌握的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越多,就越有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3. 如何正确应用权责利思维模型?

回到前面提的那个问题,三方利益都受损,到底是谁的责任?

应用权责利思维模型,我的分析结论是:三方都有责任。

① 小 A 有责任把自己负责的事做好,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相关人员的需求,满足他人的需求,这样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② 小 B 做事有责任去找到对的人,这件事是谁负责的,就直接去找谁,不要拎不清。

③ 小 C 有责任选择做对的事情,并且把事情做对,因为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知道自己的职责,认清自身的能力,不要什么活都接,结果导致费力不讨好。

按照社会协作的底层逻辑,应用权责利思维模型,就是要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进行赋能。

同样一件事情,普通人观察到的可能只是表象,而对于拥有多元思维的人来说,却能够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普通人观察一次合作的结果,而拥有多元思维的人则会洞察合作背后权责利的连接关系。

比如,有些企业的费用报销需要经过层层审批,金额越大,审批的领导越多,似乎这样才安全。但是,钱花得合不合理,高层领导其实并不知道。怎么办?

北京十一学校的解决办法是:不让有权的人理财,不让理财的人有权。

比如,校长有审批各部门年度预算的权力,预算审批通过以后,各部门就可以在预算范围内花钱,只要各部门的负责人签批即可,不需要找校长。而且就算找校长也没用,因为按照规定,校长的签字在财务部不能报销,这样就实现了「不让有权的人理财」。

然后,财务总监负责审查各部门的实际开支情况,是否与年度预算相匹配?有没有把买大米的钱用来打酱油?但是,财务总监不能干预各部门预算内的开支。而且,学校每年还会聘请第三方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此时财务人员必须回避,这样就实现了「不让理财的人有权」。

从审批权,到签批权,再到审查权和审计权,每一个权力主体各司其职,承担与权力相匹配的责任,拿自己应得的利益,大家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实现动态平衡,从而提升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当你获得一份权力,就要负起一份责任,还能拿到一份利益的时候,你就被赋能了。

但现实的情况,权责利往往是不匹配的,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

比如,领导喜欢跟下属签「目标责任状」,责任写得清清楚楚,但权力和利益却含糊不清。最后,目标没完成,就怪下属缺乏责任心和自驱力,或者工作不够努力,等等。

那么,正确应用权责利思维模型的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应该是给权力,然后再赋予相应的利益,如果人用对了,那么责任自然就会产生。

如果组织能够真正做到权责利匹配,那么就能从责任的角度堵住借口,因为权力和利益都已经安排到位了,假如目标还是没能实现,那责任人就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了。

华为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专门研究过美国特种部队作战策略,总结出一条经验并应用到实践中:「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干活更有劲头,又可以解放领导的时间和精力,让企业发展不偏离正确的方向,大家相互配合,企业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假如一个企业不懂得权责利匹配原则,只有领导在操心和决策,就会导致领导又忙又累,而员工却缺乏工作积极性,还可能满腹怨言,就像老式的火车,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旦车头坏了,火车也就停了。

反过来,如果你懂得正确应用权责利匹配原则,让每个人都在自己信息最充分、能力最擅长的事情上做决策,就像现代的动车一样跑得更快,因为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

责权利梳理与流程体系建设 ¥55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权责   模型   思维   对等   车头   各部门   预算   校长   权力   利益   事情   正确   原则   效果   领导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