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不传位于朱棣,却传孙子朱允炆?前朝有案例吗?

懿文太子朱标病死后,明太祖朱元璋没有选择传位于朱棣,也没有从自己的儿子中另选他人,而是直接传位于孙子朱允炆,导致了后面靖难之役的爆发,北方大地重新陷入战乱当中,最终以朱棣胜出而结束,而明朝的诸多政策也随之改变。

那么朱元璋为何不直接传位于朱棣或者其他儿子,却传孙子朱允炆?

其实,历代帝王在面临“长孙或者次子”的择储困境时的选择不尽相同,宗法制度并非是唯一的决策考量。朱元璋选择朱允炆而非朱棣继位,主要是朱元璋个人意志的体现。

太子死了,怎么办?

在中国古代,皇太子作为皇帝的储君,在皇帝死后继承大统。那么,皇帝在位时,太子却死了,怎么办?

这其实要看太子有没有儿子。

如果太子没有儿子,那很简单,皇帝再立一个儿子就好。这样的事的历朝历代都很多,例如,前秦有前秦明帝苻健的太子苻苌,唐朝有唐高宗的太子李弘、唐宪宗太子李宁、唐文宗太子李永,明朝有明宪宗太子朱祐极、明世宗太子朱载壡,清朝有清高宗的秘密储君永琏等等。

如果太子有儿子,事情就复杂了。到底是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还是立皇帝的其他儿子为新任皇太子呢?古代的宗法制度要求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由此,这一问题能够被简化为“嫡长孙”与“嫡次子”之争。

中国历史上“在任太子先于皇帝死亡”的例子第一次出现在三国孙吴。

吴大帝孙权的第一任太子是孙登,而孙登英年早逝,被立21年后病亡。

(孙登)立凡二十一年,年三十三卒。

之后,孙权立另一子孙和为皇太子,但孙登是有儿子的。

子璠、希,皆早卒,次子英,封吴侯。五凤元年,英以大将军孙峻擅权,谋诛峻,事觉自杀,国除。

那么,孙权为什么不立太子孙登的儿子孙英为太孙,而另立孙和为太子呢?

这是否说明嫡次子的继承权先于嫡长子的儿子?并不是。

原因很简单:在当时,孙和是孙权的嫡子,而孙登不是嫡子。

初,登所生庶贱,徐夫人少有母养之恩,后徐氏以妒废处吴,而步夫人最宠。

孙登的生母地位卑贱,由正室徐夫人抚养,而其后徐夫人也遭贬黜,无论从生还是养的角度,孙登都沾不上嫡子的边。

而孙和被孙权立为太子的同时,其母也被孙权立为皇后,如此一来,孙和成为事实上的嫡子。因此,嫡子相对于庶孙有继承优先权实属正常。

步氏薨后,和立为太子,权将立夫人为后。

同样,孙和之后被废黜,孙权如法炮制,立孙亮为太子,并立其母为皇后。

赤乌十三年,亮立为太子,请出嫁夫人之姊,权听许之。明年,立夫人为皇后。

因此,孙权不立前太子孙登之子孙英为皇太孙,而别立孙和为皇太子,这正是以嫡庶为考量的宗法制度运作的结果。

“皇太孙”的出现

那么,在朱允炆之前,有没有“皇太孙”呢?

有,而且有不少。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太孙是谁?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孙司马臧。

中国历史上第二位皇太孙是谁?是晋惠帝司马衷的另一个皇孙司马尚。

怎么回事?这与司马衷的太子司马遹有关。

提到司马衷,或许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白痴皇帝”“何不食肉糜”,还有他蛮横的皇后贾南风。的确,司马衷在位后,贾南风操纵朝政,正是在贾南风的操纵下,司马遹被废黜太子之位,随即被害。

贾南风被扳倒后,司马遹的太子地位被恢复,太子已死,他的儿子司马臧被立为皇太孙,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太孙。

甲午,伦矫诏大赦,自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如宣文辅魏故事,追复故皇太子位。

五月己巳,立皇孙臧为皇太孙,尚为襄阳王。

但由于一系列变乱,这位皇太孙未及继位就去世了。于是司马遹的另一个儿子又被立为皇太孙。

五月,立襄阳王尚为皇太孙。

当然,这位皇太孙也没活到继位就去世了,西晋的帝系转至司马衷的弟弟,这是后话。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位“皇太孙”能不能确证一点,嫡长孙的继承权优先于嫡次子?

其实不能,因为除了司马遹外,晋惠帝司马衷没有别的儿子。

司马衷仅有司马遹一子,因而在司马遹被害后立其子为皇太孙是必然之事,因此并不能由此推出嫡长子儿子的继承权优先于嫡次子。

不过,不管怎么说,“皇太孙”于晋惠帝年间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并且也第二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次子或者长孙?——齐梁的相反选择

前面考察了孙登和司马遹这两位皇太子去世后的新任皇储,但很遗憾,这两位都不能算作次子或者长孙的完美情境。

何谓完美情境呢?

在前面当中,孙登是庶子,因而孙权立嫡子不立庶孙自然没有问题,司马遹倒是嫡子,不过他是司马衷唯一的儿子,因而他的两个儿子被立为皇太孙也不具说服力。

因此,只有“嫡长孙”对“嫡次子”,或是没有嫡子情况下的“庶长孙”对“庶次子”才是能够得到答案的情境。

先看南朝齐的齐武帝萧赜。

南齐武帝萧赜,有23个儿子,嫡长子萧长懋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齐武帝永明十年,萧长懋去世。

这时,最有皇位继承资格的,主要是两人:

萧长懋的长子、也就是齐武帝的嫡长孙萧昭业,以及齐武帝的嫡次子萧子良。

立储风波由此而起。

甲午,立皇太孙昭业、太孙妃何氏。

最终,经过一系列的博弈,齐武帝的嫡长孙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并最终继位。

再看南朝梁的梁武帝萧衍。

萧衍的情况是,他没有嫡子,因为他没有皇后,萧衍曾追封过一位皇后郗徽,但她没有儿子。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庶长子萧统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

甲子,立皇子统为皇太子,赐天下为父后者爵一级。

萧统名气很大,史称“昭明太子”,他主编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然而,这样一位颇有才华的太子却没能坐上皇位,中大通三年(531年),萧统英年早逝,时年三十一岁。

不用说,皇储的竞争者还是梁武帝的次子和长孙这两位:

萧统的长子、萧衍的皇孙萧欢,以及梁武帝萧衍的第三子萧纲。

为什么是第三子而不是第二子呢?梁武帝的第二子萧赞,出生不足月,被传是南齐萧宝卷的遗腹子,萧赞在成年后得知身世并流亡北魏,因此,萧赞显然不可能有皇位继承权,所以萧纲就是事实上的次子。

在萧欢和萧纲的博弈中胜出的是梁武帝的第三子萧纲。

秋七月乙亥,立晋安王纲为皇太子,大赦。

当然,萧衍也没有亏待昭明太子萧统一系,对萧统的子孙也多加封赏。

六月癸丑,立昭明太子子华容公欢为豫章郡王,枝江公誉为河东郡王,曲江公察为岳阳郡王。

也就是说,“太子死后,立次子还是立长孙”,这并非是完全没有任何争议。相反,这里面有不少可操作的空间。

南齐和南梁都遇到了“长孙或者次子”的立储难题,两位同为萧姓的皇帝却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

齐武帝弃子立孙,选择立太子的儿子为皇太孙;梁武帝弃孙立子,选择立次子萧纲为新任皇太子。

那么,后代帝王会在这两种不同的道路中,选择哪种呢?

宋金元:各不相同的选择

南宋的宋孝宗时,“长孙或者次子”的皇储选择再次出现了,宋孝宗有四个儿子,最先被立为皇太子的当然是嫡长子赵愭。

乙酉,诏立子愭为皇太子。

乾道三年,赵愭(1167年)病逝。按照惯例,皇储将在下列两人中选出:

嫡长子赵愭的独子赵挺,以及宋孝宗的嫡次子赵恺。

然而都不是,宋孝宗跳过了嫡长孙和嫡次子,直接立嫡三子赵惇为皇太子,是为宋光宗。

二月癸丑,诏立子惇为皇太子,大赦。

这显然与宗法制度不符。

但史书说的很明白,宋孝宗立赵惇为太子,是因为赵惇“英武类己”,换而言之,这一次以立贤为考量的立储之举。

及庄文太子薨,孝宗以帝英武类己,欲立为太子,而以其非次,迟之。

也就是说,朱元璋如果要立朱棣为太子,并非完全没有可操作的空间。

与宋孝宗舍孙立子不同,金宣宗和元世祖选择了舍子立孙,即立嫡孙为皇储。

金宣宗没有嫡子,因而,庶长子完颜守忠被立为皇太子。

己卯,左谏议大夫张行信上疏请立皇太子。甲申,立子守忠为皇太子。

完颜守忠去世后,金宣宗没有立另外二子为太子,而是立完颜守忠的儿子完颜铿。

辛未,立皇孙铿为皇太孙。

但皇太孙完颜铿没坐上皇位也去世了,之后金宣宗按照“子以母贵”的原则立了皇后姐姐元妃的儿子完颜守绪为太子,这是后话。

而元世祖忽必烈同样是在作为嫡长子的太子真金去世后,舍子立孙。然而,忽必烈又越过了真金的嫡长子甘麻剌,立真金嫡三子铁穆耳为皇太孙,是为元成宗。可见忽必烈的立储也并未完全按照宗法制度。

另外辽金两朝还有其他传位皇孙的情况。辽道宗耶律洪基在太子耶律濬去世后,传位皇孙耶律延禧。金世宗在太子完颜允恭去世后,传位皇孙完颜璟。但是辽道宗仅有耶律濬一个儿子,而金世宗尽管有九个儿子,成年的嫡子也只有完颜允恭一人,其余的成年皇子都是庶子。因此,辽道宗、金世宗立嫡孙不立庶子,是宗法原则下无争议之举。

纵观朱元璋以前的帝王,面临立子还是立孙的问题时选择各不相同。齐武帝舍弃其他嫡子,传位嫡孙。梁武帝没有嫡子,在长子死后不立长孙,而按序立萧纲为新太子。宋孝宗在其太子死后,不立太子之子赵挺,而立嫡三子赵惇为太子。金宣宗在太子死后立太孙,在太孙死后再立其他儿子。元世祖同样在太子死后舍子立孙,却越过太子嫡长子而立嫡三子为皇太孙。

朱元璋的抉择:立子还是立孙

再看看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有五个嫡子,分别是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

朱标过世后,与此前所述的诸多帝王一样,朱元璋也需要面临“立子”还是“立孙”的抉择。

如果立子,按照宗法当立的当然是嫡次子秦王朱樉。

那么,秦王朱樉怎么样呢?不怎么样。

二十四年,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太子还,为之解。明年命归藩。

秦王朱樉多过失,得到朱标求情才得以免于治罪,朱元璋如果想立子,显然不能立朱樉为太子。

那么,朱元璋能不能越过秦王、晋王,直接将朱棣立为太子?

从宗法上当然说不通,但皇帝并非没有可操作空间。自古以来,宗法顺序都并非是皇帝立储的唯一考量。

宋孝宗不立赵恺和赵挺而立赵惇为太子,元世祖不立嫡长孙甘麻剌或其他儿子,而立铁穆耳为太孙,这都与宗法制度不尽相符。相信以朱元璋的手腕,如果是铁了心想立朱棣,不能说完全没有办法。

因此,朱元璋立朱允炆为皇太孙,除了宗法以外,朱元璋的个人意愿更是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而且朱允炆和朱允熥还有宗法顺序,朱允熥是朱标第一任正妻常氏之子,朱允炆是朱标继任正妻吕氏之子,因此从宗法来说朱允熥相比朱允炆有着更优先的继承权。

但这并不重要,如前所述,朱允炆的继位本就不是朱元璋一味迁就宗法的结果,而是朱元璋本人意志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长孙   秦王   司马   孙子   宗法   前朝   次子   皇太子   长子   太子   皇帝   儿子   案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