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诸葛亮北伐成功再兴汉室,刘禅会不会成为千古明君?

有人问,如果诸葛亮北伐成功了,汉室复兴了,刘禅会成为千古明君吗?

呃,这种假设有点突兀。但从刘禅的资质来看,成为“千古名君”不可能,成为相对“昏君”而言的“明君”,是可能的。

刘禅不可能成为汉高祖、汉武帝,甚至不可能成为汉文帝那样有作为的君主,但成为汉景帝、唐高宗这种中规中矩、不好不坏的“守成”皇帝,是可能的。

理由如下:

第一,他经历过战乱,知道民间疾苦,知道生活不易,这让他有了“不成昏君”的基础。

昏君之所以成为昏君,很大程度上,是与世隔绝、不知民间疾苦导致的。西晋晋惠帝有句名言:“何不食肉糜?”——老百姓既然没有米饭吃,为什么不吃肉呢?

被人操控,与世隔绝,花天酒地,酒池肉林,是造就昏君的温床。

刘禅成了曹魏的俘虏之后,貌似也花天酒地,但这主要是为了麻痹曹丕。寄人篱下,他敢奋发吗?不敢。

在诸葛亮治下,他也不敢施展拳脚,一方面是诸葛亮威信太高,一方面也是怕得罪诸葛亮,丧失自己的地位。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可以取而代之”,说的是反话,在敲打诸葛亮。

刘备很清楚,一个人会不会篡位,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群臣会起很大的作用。就好比赵匡胤黄袍加身,并不全是他本人的意思,至少有一半的推动力量,在于群臣。

刘备对此看得清楚,所以敲打诸葛亮;刘禅想必也看得清楚,他想有所作为,不仅要看诸葛亮的脸色,还要看朝廷其他大臣的脸色;得罪诸葛亮不要紧,得罪了群臣,群臣几番呼吁之后,弄不好就会把丞相推上皇帝宝座。

第二,这个人能在权臣诸葛亮和权谋者曹丕等人的夹缝中存活下来,一定很有心机,不会真像史书记载得那么傻。

傻只是表象,只有傻一点、笨一点,才能幸存。尤其处于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西汉吕后之所以没杀刘邦的儿子刘恒(汉文帝),刘恒之所以幸存并成功继位,也是因为他装傻;汉宣帝之所以能在权臣霍光的权势下自保,并最终干出一番事业,是因为他表面看上去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甚至见到霍光都战战兢兢、满头大汗;雍正能够从九子夺嫡中胜出,是因为他“不争”。

不过,权谋时代,光凭装傻、谨慎、不争,未必能善始善终,运气必不可少。

刘禅也想等机会,但诸葛亮时代,他没有机会;人被曹魏俘虏之后,就更没有机会了。


另外,刘禅被魏军包围之后,弃城投降,也是一大污点,仅凭这一点,他成为明君的概率,就可以降低50%。


明君是需要魄力的,刘禅明显魄力不足。他最大的优势,大概就是装傻了。好听一点,叫大智若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雍正   权臣   汉室   昏君   权谋   花天酒地   群臣   疾苦   与世隔绝   魄力   俘虏   千古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