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鲁门曾调查孔家在美国的财产,结果出来后忍不住大骂:都是强盗

二战时期,美国与中国之间曾有过一段十分“亲密”的关系,而当时的美援也是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然而罗斯福总统病逝,二战落幕,中国开始进入内战时,中美之间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新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对中国国民政府已经非常失望。

他无法理解美国付出如此之多的援助资源,到最后国民政府竟然还是如此的颓败,经济建设方面混乱不堪,战场上节节败退。

杜鲁门总统下定决心调查一下蒋宋孔陈这四大统治家族资产时,才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当报告放到总统桌上时,他怒不可遏地吼道:

“他们(指孔宋)全都是贼,没有一个不是贼……他们从我们送给蒋介石的38亿美元中偷了7.5亿美元。他们偷了这些钱,把它投资在圣保罗的房地产中,有些就投资在纽约这里!”

那么,何以杜鲁门总统会如此说?这其中孔祥熙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

杜鲁门


我们不妨再回到那个时代,跟着孔祥熙的视角,重新去审视这段历史。

一、曾经的进步青年

1880年,山西太谷县一户商贾之家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做孔祥熙。

因家族与孔子有着极深的渊源,这个孩子的名字也与儒学息息相关。

表字庸之,或许是希望其能遵守中庸之道,发扬儒家精神。

号为子渊,则有标榜颜回之意,愿其能保持高尚品德,即便无什财富,也能安贫乐道。

从早年经历来看,似乎孔祥熙也在遵循这一要求。

孔祥熙


9岁那年,孔祥熙患上流行性腮腺炎,多方医治无效,最终在基督教的西医馆得以治愈。

自此,孔祥熙喜欢上了基都教会,并突破层层阻力,进入教会学校学习。

此后,在潞河书院学习中,孔祥熙受洗成为教徒,并结识了首任妻子韩玉梅。

1900年在山西巡抚毓贤的支持下,义和团运动在孔祥熙家乡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洋人教堂被焚烧,中外教民被屠杀,局势混乱不堪。

义和团运动


身为基督教徒的孔祥熙,利用自身家族在太谷县的力量,才得以生还。

当义和团被镇压后,青年孔祥熙开始崭露头角,他积极联络教会,协助教徒处理善后工作,并通过交涉避免了英美对山西的报复性屠戮。

正是其努力,让其获得清廷李鸿章、美国教会等各方的认可,孔祥熙得以获得美国留学的机会。

此时,立志实业救国的孔祥熙选择了理工科,最终获得耶鲁大学矿物学硕士学位。

美国留学期间,孔祥熙得以与孙中山先生相见,并接受三民主义思想,成为了一名怀揣革命理想的青年。

当孔祥熙结束学业回国之时,其母校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大学希望其能回国,在山西开办一所分校,费用由美方募捐而得。

铭贤学校


孔祥熙却不愿如此,在其坚持之下,美方放弃了原有分校的名称,允许中方自行定名,费用依然由美方负责,于是后来山西著名的铭贤学校得以建立。

事实上,此时的孔祥熙已经与革命党人联结,在铭贤学校期间,孔祥熙不断提升自身的地区声望。而其在学校内采用的军事化训练模式,也得到乡人的认可。

等到辛亥革命之时,孔祥熙顺理成章地被公推为山西中路民军总司令,带领学生及民众,守卫住了太谷县城,避免了乱军的洗劫。

此后,其更加积极投身参与革命,积极配合孙中山,成为革命党中十分重要的人员。

二、原来革命也要钱

辛亥革命后,孔祥熙卸任司令职务,继续学校工作,同时想尽办法获得资金。

很快,孔祥熙的经商头脑开始展现。

亚细亚壳牌火油


1912年,孔祥熙敏锐地察觉到煤油生意有利可图,于是与家族中具备一定威望的五叔孔繁杏一起,搞到一笔款项,购得了英国亚细亚壳牌火油公司的山西独家代理权。

并通过买煤油送煤油灯的方式,迅速打开市场,并以此成为当地首富。

或许正是这次的经营,让孔祥熙意识到了垄断经营带来的巨大利益,而正是这样超量的利益开始让他的人生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然而,正当事业开始全面发展的时候,孔祥熙的发妻韩玉梅突发重病过世。

于是,孔祥熙有了更多的时间投身革命,二次革命时,孔祥熙应邀去了日本,并在此担任中华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为孙中山筹备革命资金。

在此期间,孔祥熙与孙中山的秘书宋霭龄相识,宋欣赏孔做生意的才能,孔则被宋的练达所折服,两人很快发展成为夫妻。

孔祥熙与宋霭龄


而此时的革命事业却不顺利,由于内部各自为战,兵源粮草均存在严重不足,独立各省很快被北洋政府收回,孙中山、黄兴等领导人不得不继续流亡。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孔祥熙逐渐加深了一个认识,那就是革命不仅仅是空喊口号,也不是愿意流血牺牲就可以的,革命必须依靠强大的武力,而这需要足够的财力支持。

于是,革命失败后,孔祥熙再次回到山西,在继续做好教育工作的同时,重新操持起商业活动。

通过贩卖铁砂继续扩大经营,开商号、办银行,孔祥熙将自己的生意从山西做到了天津,并通过天津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当然,此时的孔祥熙依然还是心存革命的,他接受山西督军兼省长阎锡山聘任,出任参议,并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帮助山西度过了1919年大旱。

阎锡山


革命形势好转,孙中山与苏俄展开合作之时,孔祥熙再次受命赶往奉天,代表孙中山游说张作霖、冯玉祥等北洋旧将。

通过他的游说,冯玉祥临阵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将曹锟、吴佩孚逐出了中国的统治中心,并准备迎接孙中山入京,共商国是。

然而,此时的孙中山已经病重,到了北京不久便逝世了,孔祥熙因为前半生出色的革命工作,成为了总理遗嘱见证人之一。

到此为止,可以说孔祥熙是一个合格的革命党人,对革命忠心而执着,遇到困难出钱出力。

但是此后,其人生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三、以生意头脑做革命

在孙中山去世之后,国民革命领导权交接出现了短时间的混乱。

孙中山逝世


但是作为元老的孔祥熙却没有受到很大影响,其经商才能更是得到推崇。

1926年,孔祥熙出任国民政府广东省财政厅长,此时的广东可以说是国民党的大本营,此一职任需负起兼理后方财务的重担。

自此以后,孔祥熙长期在国民政府财政部门担任要旨,或者可以说长期充当国民政府财神爷的角色,而这也很快让他将生意人的“本色”展露出来。

正式从政之后,尽管孔祥熙还算吃得开,不论是南京国民政府还是武汉国民政府,对他都是十分看重,武汉国民政府首任实业部长正是孔祥熙。

但是,作为生意人孔祥熙知道自己需要一个“靠山”,在宋霭龄的建议下,他很快确定好了一个潜力股,那就是蒋介石。

蒋介石


在政局不稳的时候,孔祥熙始终站在蒋介石一方,为其四处游说,帮助其成功复位,成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为了保持关系稳固,孔祥熙与宋霭龄说服宋美龄嫁给早已追求她多年的蒋介石,通过姻亲关系,两人紧紧捆绑到了一起。

当蒋介石掌握军政大权之后,孔祥熙也变成了民国的工商部长、国府委员。

这样发展下来,孔祥熙的一切操作都更像是在做生意,而不是搞革命,一切的工作都要看回报,看收益。

此后,蒋介石短暂退位,孔祥熙也选择共进退。当1932年蒋介石再次上位之后,孔祥熙获得了出国考察的机会。

此次考察,实则是替国民政府向德、意等国寻求军事合作,采购军械、飞机,甚至是合作办厂,以增强军事力量。

孔祥熙访德


这样的生意本是孔祥熙所擅长的,可是,这次出访带回来的仅仅只是“空军建国”这样的荒唐理念以及20余架废旧的红霞轰炸机。

这些可都是国民税收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血汗钱,就这样被断送在了这些无谓的交易之中。

孔祥熙在其中获利几多不得而知,但是蒋介石认为此次采购有利于与德意的合作,对于未来军事力量提升也十分有利,这样的付出自然也无需苛责。

随着局势发展,日本步步紧逼,蒋介石却依然专注内战,军费开支日增,每月财政赤字就达1200万元。

宋子文这个财政部长已经难以满足其需要,而且他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也提出了抗议,于是宋子文被踢出了国家财政部门。

宋子文


1933年,蒋介石任命孔祥熙为中央银行总裁,随后接替宋子文成为财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其长达11年的财政部长生涯就此开始。

而孔祥熙成为强盗,恐怕也要从此算起,当然他的强盗行为并不只是杜鲁门口中的窃取美援,还包括了对国人的明抢。

四、强取豪夺

当孔祥熙接任财政部长之时,也可以算作是“临危受命”。

蒋介石忙于内战,资金缺口极大,而前任宋子文正是因为满足不了蒋的“胃口”才被撤职的。

生意人孔祥熙需要更多的手段来生财。

依靠印刷钞票不能解决当前的困境,孔祥熙把视线放到了国内民众身上。

一开始,发行的国家公债还有关税作为担保,但是这1亿元并没有解决蒋介石的问题。

孔祥熙只得继续透支,不顾农村经济萧条、民族工业发展困难额事实,以高于市场2倍以上的超高收益率大量吸纳资金。

可这样的方式与抢劫无异,虽然让蒋介石有了内战的经费,银行家们也都赚得盆满钵满,可是中国的工农业生产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美国经济危机


而在此时,西方国家经济危机也日趋严重,美国开始储蓄白银作财政准备,于是银价暴涨,中国白银大量流入美国。

孔祥熙作为财政部长,开始对白银出口征收出口税,以控制白银外流,可他控制下的中央银行却可以免税出口,同样的在黄金市场,中央银行也得以大赚一笔。

在1934年,资产仅占中国银行界11%的中央银行,盈利却占到了37.4%。

为了更好地控制银行业,孔祥熙出台了《储蓄银行法》,强制银行购买公债,并逐步将国家财政伸入私人银行领域。

孔祥熙通过拉拢那些无法得到贷款的资本家,引导他们一起挤兑那些私人银行,通过成为中国工商业救济协会,向银行施压,迫使其提供500万的救急款。

此后,孔祥熙更是直接强行要求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资由政府控制半数以上股份,两个中国银行业巨头就这样被强行收归国有。

中国银行张嘉璈


孔祥熙特别善于利用其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这些都只不过其强取豪夺手段中的一部分。

如孔祥熙所说,理财无非就那么几下子,借债、增税、发钞、募捐……而这些都是其任财政部长期间十分惯用的手段。

五、私心深重

如果说这些强取豪夺的手段还是孔祥熙在“为国出力”,那么以下债券舞弊案则是纯纯的为了谋取私利。

在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初,美、英国开始正视中国在抗日方面的突出贡献。

因为,在远东地区,日本人步步紧逼,而美、英军队却在节节败退,缅甸、菲律宾甚至新加坡都相继被日本占领,美国不得不依靠中国来拖住日本军队的进攻。

中国银行张嘉璈


而当时的中国领导人也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强硬的向美国要来了5亿美元无条件、无利息的贷款援助。

这些贷款被应用到了战时急需的领域,而其中2亿美元用来做担保,发放美元公债。

这一安排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资金,也是为了维持法币的价值,从而保持国家财政的运转。

因为,此时中国已经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法币与美元的官方汇率为20:1,可是黑市上的汇率却已经远超这个数。

美元作为当时国际使用较为普遍的货币,其价值有足够的保障,对于民众来说,信任程度更高。

国民政府希望通过美元国债,收回大量的法币,以此稳定法币的币值,从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心。

当时的国债共发行两种,一种是一到三年时间不等利率有别的短期债券,一种则是10年期限利率也更高的“同盟胜利美金公债”。

为了提升本次公债的作用,美国政府禁止美军或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购买这一债券,这为其作用发挥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然而,在经历了常年的战争以及孔祥熙滥发公债而不得兑现的时期之后,美元公债也失去了其吸引力。

推出8个月的时间,也未能销售十分之一,直到蒋介石强行摊派,以及谣传公债马上停售之时,认购金额才有所提升。

然而,直到停售之前,经过了1年半的时间,这些公债也不过认购5600万美元,长期公债更是鲜有问津。

可以说,此次美元公债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出来,法币的汇率也大幅贬值,这一阶段汇率已经到了250:1还要高。

国统区民众


在国家面临巨大困难之时,财政部长孔祥熙看到的却是商机,因为,此时的公债依然是20法币购买1美元。

孔祥熙利用职务之便,停止了此一公债的发售,并将各地未售完的解送中央。

同时指示下属采用空转的方式,买卖公债,仅第一笔孔祥熙自己独吞的债券就达350余万美元。

此时的中国却面临着严重的通货膨胀,法币购买力严重下降,民众所持有的法币根本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而孔祥熙却在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为自己赚取大量的美金,这样的行为实在是强盗行径!

这样不顾民众死活,只管自己牟利的政府官员,怎么可能管理好国家!

杜鲁门总统虽然也斥责其为强盗,但是其所关注的点也只在贪污腐化上。

这些国家的蛀虫不仅擅长贪污,还热衷于对民众强取豪夺,这才是其强盗本质的完整体现。

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只要这样才能理解我们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与美好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杜鲁门   中央银行   法币   公债   国民政府   山西   美国   强盗   蒋介石   中国   财产   美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