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毛主席像会挂到何时?早在1980年时,邓小平就给出了答案

1980年8月人民大会堂之上,小平同志接受了来自意大利的记者法拉奇的采访。

在采访中的过程中,法拉奇开门见山便抛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我看改革开放之后不少毛主席像都被撤掉了,那一直挂在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挂到什么时候呢?”

听到法拉奇这个犀利的问题,小平同志微微一笑给出了答案。

法拉奇为何会在采访中提出这个问题?而小平同志的回答又是什么呢?

第一女记者

在上个世纪全世界各大记者当中,奥莉娅娜·法兰奇算得上是相当特别的一位。

作为一个意大利人,法拉奇在儿时多次经历了战争的疾苦,甚至曾直面过盟军投下的导弹。

这一次特别的战争经历,让法兰奇成为了坚定的反法西斯分子,并对“战争”二次产生了很多的思考。

也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法兰奇在长大之后,逐渐成为了一位优秀的记者。在他采访的人当中,不乏基辛格、霍梅尼一类的名人。

尤其是在采访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时候,法兰奇所展现出的采访功力,让基辛格都不得不为之震颤,甚至因此回答了很多会造成巨大影响的问题。

在采访结束之后,基辛格在回忆录中留下了一句话:“当时我就不该同意接受她的采访!”

而基辛格回忆录中的这个“她”,毫无疑问便是法兰奇。

更为关键的是,在那个中国并不怎么愿意接受外媒采访的时代,她成功采访到了小平同志。

当时的中国之所以不喜欢接受外媒采访,并不是因为新中国闭关锁国,而是这些外媒只会无底线地抹黑新中国

从这一点来看,小平同志愿意接受法兰奇的采访,可见法兰奇相当受到信赖。

1980年8月17日,法兰奇乘坐飞机来到北京,开始四处打点准备采访小平同志。

一直到8月21日晚,法兰奇才终于获得了这一次采访的机会。

在见面之后没过多久,法兰奇先是简单地与小平同志寒暄了几句,紧接着便直入主题,询问了小平同志一个关键而尖锐的问题:“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还要挂多久?”

听到这个问题,在采访现场的一众工作人员都屏气凝神,不知小平同志会做出怎样的回答。

小平同志早有预料,他在微微一笑之后给出了回答:“会永远挂在天安门上。”

法兰奇为何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这背后究竟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

在如今的北京,无论何时我们来到天安门,都能看到那一副令人感叹的毛主席像。

但是这样的毛主席像,在1949年以前却是看不到的。

毕竟当时的北京还被反动派掌握,一直到1949年2月北平解放之后,在举办庆祝大会的时候才将毛主席的画像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当时除了正中央悬挂的毛主席像之外,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叶剑英以及其他党的领导人都位列其中,一共有就幅图像挂在天安门上。

不过在这些画像当中,还是要数毛主席的那一幅画像最令人印象深刻。

这一方面是因为毛主席是党的最高级领导人,另一方面则是毛主席的这一副画像实在太过于传神。

以至于在同年10月1日举办开国大典之前,周总理思来想去都不知道该把画像换成什么。

当然不是说周总理要换下毛主席的画像,而是要换一副毛主席的画像。毕竟新中国都成立了,还继续沿用过去的画像不合常理。

于是周总理便每天愁眉苦脸地看着画像,不知道该找谁来作画。

最开始周总理找来国内有名的记者,为毛主席拍摄了一副肖像照片。

不过毛主席看了这张肖像照片之后,却并不太满意:“这照片拍得是真好,但感觉有点太过一本正经。咱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这样的照片显得咱们脱离了人群,所以最好能照一张自然一点的照片。”

听到主席的话,周总理顿时茅塞顿开,一下子便有了主意。

他赶忙找到负责画像的工作人员,和自己一起去毛主席在延安的故居,寻找留在这里的照片。

而当周总理发现了一张毛主席与朱瑞同志在河边散步的照片时,顿时眼前一亮,当即将这张照片发给毛主席。

在这张照片中毛主席头戴八角帽,一身呢子外套,与朱瑞同志聊天的时候,脸上满是和蔼可亲的笑容。

毛主席也一眼相中了这张照片,当即拍板决定将他挂到天安门上。

第一版毛主席画像

当然也不能直接就把照片挂上去,还得找专门的画家进行临摹和修改。而这项工作,便被周总理交到了画家周令钊的手上。

周令钊虽然年轻,但却是北京小有名气的肖像画家,前几年国共谈判时的毛主席像也是他的手笔。

所以这一次毛主席像的任务交给周令钊,周总理也可高枕无忧。

在确定接受任务之后,周令钊带着自己即是自己夫人,又是自己驻守的陈若菊来到了天安门城楼的脚下,准备开始对照片进行临摹。

同时为了防止刮风下雨对绘画造成影响,周令钊还找人搭了一个巨大的棚子,在棚子里开始正式的工作。

由于这项任务交给周令钊的时候已经到了九月份,所以周令钊经常不眠不休地作画,有时候从早到晚连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

靠着这样的精神毅力,在九月二十二号的时候,他的画像终于颇具雏形,也邀请来了聂荣臻元帅进行检查。

聂荣臻元帅对周令钊的画赞不绝口,但同时他也提出了一点建设性的意见,那就是毛主席的领扣问题。

虽然毛主席希望画像能够自然一点,但毕竟是开国大典,还是要以大局为重。毛主席的领扣如果不扣,那必然会显得有些不够庄重。

无奈之下,周令钊等人只能赶忙更换临摹的照片,将照片换成了毛主席的一张生活照。

这张照片中的毛主席和前一张照片看起来差不多,不过衣服倒是整齐了不少,看着更加庄严肃穆。

于是周令钊又开始更加废寝忘食,这才终于在开国大典之前,将画像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包括北平刚解放时挂的毛主席像,以及七七事变时的毛主席像,周令钊的作品已经是天安门上的第三版毛主席像了。

更迭

第三版毛主席像可以说是全国人民最熟悉的一版毛主席像,画像上毛主席那亲切和蔼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

不过当时间来到1950年五一劳动节前后的时候,毛主席像再一次迎来了改版。

第三版毛主席画像

这一版的毛主席像,改成了不戴帽子的毛主席,看起来虽然没有第三版那么亲切,不过却能更好地感受到伟人的光辉。

而在第四版毛主席像问世之后,中央决定每年国庆节前重新绘制毛主席像。

所以第五版毛主席像在1950年国庆节的时候便出现了,这一版毛主席是由陈石林大师根据毛主席和一位劳模的合影加工出来的,之后再由辛莽大师绘制。

在第五版出现之后,1952年出现的第六版一直用到了1963年,都是由画家张振仕所绘制的。

原本张振仕的作品得到了中央的一致好评,但是由于年龄一年年增大,绘制毛主席像这样的大工程张振仕也越来越难以承接。

无奈之下从1964年开始,毛主席像的绘制交到了王国栋的手上。

1964年5月1日,王国栋绘制了第七版毛主席像,而他最经典的作品则是在1967年国庆节前绘制的第八版毛主席像。

这一版毛主席像比起过去的毛主席像来说,画像中的毛主席看上去要苍老了不少,不过脸上透露出的笑意却是更加地温和亲切,给观赏这幅毛主席像的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而这一版经典的毛主席像,在1967年之后便成为了天安门上固定的客人,一直从六十年代沿用至今,也是大家最为熟知的一个版本。

其实之所中央会如此重视毛主席像的更迭,主要是这位伟大领袖实在是为他的祖国做出了太多的贡献。

人们总会有意无意地将毛主席画像或是雕塑留在家中,仿佛能够通过这些雕塑和画像再一次看到这位几十年前的伟人。

只不过在1966年之后,大家这样保留毛主席画像和雕塑的行为,因为政治形式的变化而逐渐走了歪路。

问题

在动荡的十年当中,家里保留毛主席画像和雕塑变成了政治正确,满大街的公园街头几乎都是毛主席画像和雕塑。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76年毛主席去世,在小平同志重新出山之后,才有所缓解。

也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情况,所以法拉奇才会向小平同志提出毛主席像会在天安门上挂多久。

小平同志当然听出了法拉奇这个问题的深意,所以他笑了笑回答道:“非要给一个时间的话,我想会是永远吧。”

小平同志这一句坦然的回答,正式告诉了法拉奇,在中国毛主席永远都会是毛主席。

只要中国还屹立在世界之林,毛主席的画像就会一直挂在天安门上。

小平同志的回答让法拉奇都感到惊奇,在此之前,她也多次向被采访人提出类似的尖锐问题,但那些被采访人大多都是含糊其辞,从没有人如此肯定地给出答案。

这让法兰奇对采访小平同志更加感兴趣,甚至继续追问道:“我看1975年以前,中国到处都挂着毛主席像,摆放着毛主席雕塑,为什么近年来这些全部都被取缔了?”

“以前人们太过于敬重毛主席,导致到处都挂满了毛主席的画像。这让这件事变得不那么严肃,也让对毛主席的敬重都轻了几分。当然对我们中国来说,毛主席无论何时都是那位伟大领袖,所以为了表示对他的敬重,我们尽可能将毛主席画像挂在庄严肃穆的地方,而不是随处都有。”

法兰奇的犀利问题,被小平同志用充满智慧的回答所击破。

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当中,法兰奇不断抛出一个比一个更犀利的问题,而小平同志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双方一攻一守,让法兰奇无比享受这一次采访之旅,甚至在采访结束之后向小平同志提出请求,希望能有再一次采访邓小平同志的机会。

小平同志也同样十分欣赏这位敢说敢做的女强人,于是便给法拉奇安排好了午饭,约定下一次在采访中。

第二次采访是在1980年8月23日,两人如之前一般一见面就进入了一问一答的模式。

法兰奇用了几天的时间,准备出了更多直击人心的问题。

“邓小平先生您认为政策会顺利吗?”

“您认为您对于中国来说有多重要?”

类似失礼的问题层出不穷,这都是法兰奇为了让小平同志发怒而设下的陷阱

只不过这些此前法兰奇百试不爽的手段,面对礼仪大邦中国的领导人小平同志来说,却是毫无作用。

这一次采访持续了四个小时,在采访结束之后,法兰奇握住小平同志的手,敬佩地说道;“我为我采访中的表现感到抱歉,不过您的回答实在精彩得令人激动。”

对于法兰奇来说,这一次采访也许不是她最精彩的一次采访,却是令她最为愉悦、最为兴奋的一次采访。

面对外国记者的犀利提问,小平同志屡次展现智慧,用精彩的回答折服了法兰奇。

而在这次采访结束四十二年后的时间里,毛主席画像正如小平同志所说一般,依然屹立在天安门城楼之上。

每当我们看到如今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总能让我们想起毛主席以及曾经的一众中央领导人。

他们在最艰苦的岁月中,为国为民耗尽毕生之力的努力。革命的星星之火能够最终成为燎原大火,毫无疑问是这些人的功劳。

让我们向毛主席致敬,向一众革命前辈致敬,感谢他们曾经的付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天安门城楼   基辛格   法拉   天安门   天安   年时   法兰   画像   门上   采访   同志   答案   照片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