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心大萝卜乾隆皇帝,对富察皇后的爱,究竟是真的,还是感动自己


富察皇后,乾隆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痴男怨女的故事不计其数!可帝王家历来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能够得到帝王眷顾的女子少得可怜!“最是无情帝王家”

唐明皇杨贵妃俩人挺恩爱,可是后人看得明白,“江山情重美人轻”!说到乾隆,电视剧上也没少看见他老爷子,又是说他风流成性,又是说他动不动下江南勾搭民女,花心大萝卜,没少编排他。

其实历史上的乾隆,算是帝王家为数不多的痴情种子了。

乾隆

今天的故事,得从乾隆爷五十六岁那一年开始聊。

这一天,乾隆爷正在木兰围场狩猎,宫中的侍卫快马疾驰来报:“启禀皇上,皇后娘娘她,她……薨了。”

薨,本义是指一大帮昆虫一块儿飞的声音。古代的诸侯、有爵位的大官、皇帝的高等级妃嫔、皇子公主或是封王的贵族,这些身份尊贵的人去世了,都可以用“薨”这个字来表达。好比说《红楼梦》里头,贾母一去世,丫鬟就各处去报:“老太太薨了。”

按理说,皇后薨了,皇上应该伤心吧?但乾隆特别淡定,扭头告诉十二阿哥:“永璂,你回去为你额娘治丧吧,朕就不回去了。”

十二阿哥正要转身告退,乾隆又补了一句:“按皇贵妃的规制办就好了,不用像先前操办孝贤皇后丧礼那样办。”

明明是皇后,为什么要用皇贵妃的礼遇治丧呢?这是因为在乾隆的心里,这辈子就只认可一个皇后——已去世多年的孝贤皇后。

说到乾隆的情史,就得从他的初恋,也就是孝贤皇后富察氏说起。

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曾祖父是顺治年间的太子太保,祖父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七年的户部尚书,掌管国家的财政大权,两位伯父在雍正年间官居一品,父亲李荣保官至察哈尔总管,家世显赫。

富察氏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娴于礼法,深明大义,加上天生端庄文静,是标准的名门淑女、大家闺秀。

据富察氏后人玄海的回忆录记载:有一天,当时还是雍亲王的康熙帝突然来访。李荣保的妻子、儿女回避不及,赶紧下跪请安。雍亲王环视书房,见满桌都是手抄的经文,信手拿起一张,只觉得笔力刚劲,有欧阳询之骨,柳公权之风。雍亲王就问:“这是出自谁的手笔?”

李荣保指着女儿说:“是拙女习字。”

雍亲王不由得笑容满面,问小格格最近读了什么书,格格对答如流,谈吐大方。雍亲王十分喜爱小格格,命她当面写字。李荣保赶紧说:“雍亲王乃是书法大家,连皇上都对您的楷书赞不绝口,小孩子信笔涂鸦,怎么敢在亲王面前献丑呢?”

但小格格并不怕生,提起笔来略加思索,写了康熙的一首五言绝句《古北口》:“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雍亲王站在旁边见格格挥笔娴熟,结构严整,连声称赞,还问小格格知不知道圣祖皇帝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思。格格说:“师傅说了,‘在德不在险’一句出自《史记》。长城虽然工程宏大,地势险要,也不足为恃。没有德政,没有明政,再厉害的工程也挡不住我满族巴图鲁勇士。只有事理洞明,修仁、修德、修明,才能治理天下。”

听得雍亲王连连点头,不住口地夸赞格格聪明。

雍亲王回府后,嫡福晋乌拉那拉氏过来与他说话,三阿哥弘时、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都过来请安。雍亲王便把刚才小格格的字幅拿出来让阿哥看,对他们说:“此字乃是一位九岁的格格所写,你们如不用心上进,可连女童都不如了。”

那个时候,弘历还不知道,这个小格格不但会成为他的妻子,还是他此生挚爱。

雍正五年(1727)七月,清宫选秀,雍正为弘历精心挑选了富察氏做嫡福晋。当时,弘历已经被内定为雍正的继承人,所以雍正为弘历指了富察氏,不仅是挑选出一个中意的儿媳,还是为大清定下未来的皇后弘历娶妻时虚岁十七,富察氏虚岁十六。两人年貌相当,一个英姿勃发,一个丽质天成,婚后感情极好,琴瑟相谐,举案齐眉,小日子过得很美满。

乾隆即位后,立富察氏为皇后。虽然贵为皇后,又独得皇上恩宠,富察氏身上却没有一点儿骄纵之气,她虽姿容窈窕却性格恭俭,平日里不在妆容上铺排,打扮得素雅清淡,头饰也很简洁,日常生活中只佩戴通草绒花,“不御珠翠”

富察氏识大体,重细节,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乾隆在朝堂上遇到了棘手的事,回到后宫中,富察氏总能第一个发现他的心事,感受到他的难处,并且细心安抚,帮丈夫稳定情绪,所以乾隆的前半生,婚姻生活是相当幸福的。

在清朝的服饰中,有一类是各代皆有,但是满人另外赋予特殊含意的饰物,这就是荷包。满人来自关外,“马背上得天下”都有佩戴火镰荷包的习惯,因为行军在外须带火种。打火石和火镰放哪儿合适呢?弄个荷包挂腰上,比较方便。因此,满人入关后,皇帝还常赏赐臣子火镰盒或荷包,也含有不忘初心的意思。

在一次木兰围猎时,乾隆随口跟皇后提起,说自己在文鉴中读到记载祖辈在关外的创业史,那时候八旗子弟使用的荷包非常简单,都是布做的,用鹿尾绒毛做个边儿就算是很精致、很奢侈了。可是现在八旗子弟都崇尚精美华丽,不但用锦缎来制作荷包,还用金丝、银线、象牙装饰,不像父辈那般简朴。

皇上就这么随口一说,皇后就记在了心里,回宫之后,富察氏特意用关东传统技艺“以鹿羔绒制为荷包”,然后亲手绣上简单的花饰,送给了乾隆,“示不忘本”

乾隆一生将这个荷包视作珍宝,富察氏去世后,他还时常跟人提起这件礼物的来龙去脉,“何事顿悲成旧物,音尘满眼泪潸然”,一代君王睹物思人,也不免泪眼婆娑。

乾隆一生最重视的女性有三个: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生母崇庆皇太后和最小的闺女十公主。

乾隆的生母本是一个干粗活儿的宫女,出身低微,即使当了太后,还是保留了底层百姓的本色,日常说笑都是声高气粗,举止有些鲁莽。

而富察氏出身贵族,行不动裙,笑不露齿,极重礼节,和婆婆可谓一天一地,但她对婆婆极为恭敬孝顺,礼数周到倒在其次,而且发自真心把崇庆皇太后当母亲一样孝敬。她细心照料太后日常起居,无论太后用膳、养病,富察氏都亲自侍奉,老太后特别喜欢这个儿媳妇,简直一天都离不开她。

乾隆是个大孝子,也很爱面子,妻子爱他的母亲,成全了他的仁孝,他很感动“朕心甚慰”。乾隆说,孝贤皇后“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肃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这就是把自己治国的功劳都算到皇后那里去了,到这里,可以看出,乾隆与富察氏两个人确实是相亲相爱,鹣鲽情深。

但是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即便贵为天子,也一样逃不脱这条魔咒。

结婚一年零三个月,富察氏顺利地生下了大女儿,但是女儿不到两岁便夭折了,让小夫妻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万幸,富察氏很快又怀孕了,期盼冲淡了悲伤,乾隆开始一心一意期待嫡长子的降临。

雍正八年(1730)六月二十六日,富察氏产下一子,这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喜事,雍正亲自给孙子起名“永琏”。琏,是祭祀宗庙用的贵重礼器,在敏感的弘历看来,这显然是暗示这个孩子有机会继承大统。

永琏很聪明,据说三岁便能认字,五岁便能背诗,乾隆喜不自胜,称其“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乾隆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秘立永琏为皇太子,将“传位于永琏”的密旨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之后。

要知道乾隆本人此时也不过二十六岁,这样早就建储,显然是因为太钟爱永琏了。

谁想到造化弄人!乾隆三年(1738)十月十二日,九岁的永琏不慎染上风寒,因病去世。富察皇后因此大病一场,瘦得皮包骨头。乾隆心疼,天天过来看她,他觉得对妻子最好的慰藉,就是让她再怀上一个孩子。

直到乾隆十一年(1746),富察氏才再次怀孕。乾隆当时已经有了六个儿子,但对乾隆来说,皇后怀孕是天下最重要的一件事。这一年的正月,乾隆破例不去圆明园过上元节看烟火,而是留在宫里陪着皇后。两人形影不离,一起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

孩子一出生,久旱未雨的北京竟下起了大雨。可把乾隆高兴坏了!清朝宗室历来有皇子适龄后才命名的传统,有的皇子都好几岁了才取名,而皇七子还不满周岁,乾隆就迫不及待地给他取名为永琮,并把他立为太子,好让皇后高兴。

“琮”是祭祀时用的玉杯,且宗字有秉承宗业的意思,和永琏一样,所寓含的继位之意也是很显然的。为皇七子命名永琮后不久,乾隆发现宗室中还有永字辈的子弟名叫永琮,便立即下令让人家改名,连改的名字都给想好了,命令那个孩子叫永瑺。

这样如珠如宝的嫡子,还是没能保住,第二年的大年三十除夕夜,永琮染上了天花,不到两岁就夭折了。

乾隆悲恸欲绝,哭着责备自己:“先朝未有以元后正嫡绍承大统者,朕乃欲行先人所未行之事,邀先人不能获之福,此乃朕过焉!”

清朝的前四任皇帝都不是嫡子,乾隆认为,先人都未曾享有让皇后所生的嫡子继承大统的福气,而自己却想要做先祖没有做成的事,享受这种先人没有享受到的福气,是他太贪婪了,是他想得到的太多,他害了他的儿子,这都是他的过错。

富察皇后看到他如此自责,只能忍住泪水劝慰夫君,可是丧子之痛哪里是按捺得住的呢?她一边温言细语,一边泪湿衣襟。

三个孩子先后去世,这是多么大的打击,皇后没能劝慰皇帝,自己先一病不起。这时距乾隆之前发布的巡视山东的日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皇后能否随行东巡?乾隆一时间难以决断。

正在这时,钦天监奏陈:“客星见离宫,占属中宫有眚(shěng)。”什么意思呢?“离宫”,是天上名为离宫的六颗星。“眚”有三个意思,第一个意思眼睛长白翳;第二个意思是“过错”;此处当用它的第三个意思:“灾难”。钦天监的意思就是说:此时天象异常,一颗忽明忽暗、时隐时现的客星出现在离宫六星之中,预示中宫皇后将有祸殃临头。

乾隆帝听了钦天监官员的汇报,心中十分恐惧,但转念一想,皇后已经丧子,这不就是“中宫有眚”吗?而且客星十几天后就完全消失了,皇后的病在御医们的悉心调理之下,也日见起色。这样,皇帝便把“客星见离宫”一说置之脑后了。

为了不让皇上担心,富察皇后强打精神,坚持随行东巡,她用来说服皇帝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太后离不开自己的服侍;其次,自己生病时曾梦到碧霞元君前来召唤,皇后便许愿说,病好后一定去泰山还愿。在皇后的坚持下,乾隆继续东巡。出游似乎真的让皇后的病有所好转,她还牵着皇帝,共同登上了泰山山顶。

但在回程中,皇后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农历三月初四,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将皇家队伍强行留在济南,皇后感染了风寒,不得不卧床休息。乾隆担心皇后身体吃不消,想陪她在济南养好病再走。

皇后知道圣驾在此,地方上的负担肯定很大,就说还是回宫调养更好,催着乾隆上路。乾隆于是按原计划在济南举行了祭祀仪式。一周后,皇家队伍在德州改乘船返京,这已经是回京的最后一段行程,然而就在这一天夜里,皇后的病情突然恶化。几百名地方官员齐齐下跪,祈求上天保佑皇后平安。

但毫无用处,当天夜里,富察皇后就香消玉殒了。

乾隆痛哭不已,在这一刻,他是全天下最伤心的人。

后来他在悼念富察皇后的诗中写道:“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梦熊”,语出《诗经》:“大人占之:维熊,维罴(pí),男子之祥。”

古人以梦中见熊罴为生男的征兆。乾隆这句诗就是感慨:“早知道母亲会因为失去孩子而亡故,当初又何必要盼着生儿子呢。”

一个帝王,能将伴侣的生命,看得比皇位继承人更重要,这是极其难得的。

从那时起,乾隆性情大变。官僚集团贪腐、民间治安恶化、边地兵患等问题,已困扰乾隆很久。富察皇后在世时,美满的情感生活,一定程度上抚慰了乾隆时刻想要爆发的情绪。如今富察皇后一走,他的愤怒被彻底引爆了。

在备办孝贤皇后丧礼中,因备办丧礼“失职”,十六名官员被革职问罪,六十九人受处分。有些官员被降级的理由,仅仅是因为皇后的册书和宝玺制造得不够精良,行礼仪的桌子不够干净。

大学士张廷玉,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侍奉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元老,从政四十七年来第一回遭受处分,就是因为在给皇后写祭文时用了“泉台”两个字,乾隆认为这两字不够“尊贵”,以“全不留心检点,草率塞责,殊失敬谨之义”的罪名,罚俸一年。

皇长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丧礼上表现得不够悲痛,乾隆因此大发雷霆。这两个皇子,就这样丧失了竞争皇位的机会。

现在回头看,假如富察皇后没有英年早逝,乾隆一朝可能会变个样子。

八十岁的时候,乾隆最后一次来到妻子坟前。他跟孝贤皇后说:“老婆子,我有三年没来给你上坟了,真是内疚。我现在八十了,他们都说我能再活二十年,但我不想活那么久,我太想你了,真想和你早点儿见面啊!”

是什么能让一个皇帝,连长生不老的机会都不想要了呢?也许,这就是爱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雍正   皇后   乾隆   客星   阿哥   亲王   荷包   皇上   帝王   花心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