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邵华带毛新宇纪念毛主席,毛新宇:这里是我们沟通的窗口

1976年9月9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毛主席的后人,有很多都在病榻前陪伴了他最后一程,其中包括他的次子毛岸青夫妇、孙子毛新宇等。

其中,当时的毛新宇只有6岁,对于爷爷的印象还并不深刻,只有一些碎片般的记忆留存。

一直到转年,也就是1977年的时候,母亲邵华带着7岁的毛新宇前往刚刚落成的毛主席纪念堂纪念爷爷,毛新宇才第一次对毛主席的伟大有了直观上的感受,这也成为了他日后致力于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初步积累。

当然,在毛新宇看来,对爷爷的感情并不是自己单方面的思念,而是他们之间进行心灵沟通的窗口......

毛新宇

出生后成为掌上明珠,爷爷去世面临巨大悲痛

毛新宇出生于1970年1月,是毛主席次子毛岸青与妻子邵华的孩子。

由于毛主席长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三子毛岸龙早年间在上海失踪(另一说为夭折),所以毛岸青就成了毛主席唯一的儿子。

毛新宇也就是毛主席的唯一一位嫡孙。当时毛主席已经77岁高龄,早在8年前女儿李敏的儿子孔继宁出生时,喜出望外的毛主席就自称“官升一级”,也就是当上了姥爷。

此次又当上了爷爷,毛主席更加喜不自胜,看着可爱的孙子在母亲怀中啼哭,毛主席干脆大手一挥,亲自给孩子取了名字:新宇。

毛岸英一家

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呢?这就与毛主席的革命生涯有关系了。他的一生致力于革命,目的就是为人民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宇”可以理解为宇宙,“新宇”就是新的宇宙,即“新的世界”。

那个时候,“砸烂旧世界、开创新世界”一直是毛主席的口头禅之一,但他当时已经老了,对于“新的世界”的期待,必须要交给自己的后代了。

毛主席希望,自己的孙子毛新宇,可以成为一个开辟新世界、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这个期待不可谓不高。

据毛新宇回忆,在他3岁到4岁期间,母亲邵华会定期找一些机会带他去中南海,跟爷爷待一段时间。

毛岸英一家

“但我不像普通的孙辈那样一直生活在爷爷身边,对他的印象并不是那么深。虽然我是他的孙子,但在我记忆深处,觉得爷爷还是很神圣的。”

只不过,还没有陪伴孙子过太多安享晚年的生活,毛主席的身体状况就每况愈下,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不久就因病去世。

而当时处在大地震的余波后不久,北京受到地震的影响也很大,毛岸青和邵华带着毛新宇住在了临时搭建的抗震房中。

当然,那个时候的毛新宇对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概念,只是知道母亲邵华一直在哭,晚上到了本该吃饭的时候,父亲和母亲却都坐在桌子旁默默流泪,不说一句话。

毛新宇与毛岸青

父母平时一直很开朗阳光,但这一天他们回来后却一直坐着默默流泪。他想安慰一下爸妈,不知道因为什么而难过。当妈妈一开口,他才得知爷爷去世的噩耗。

年幼的毛新宇还不知道“去世”的含义,他问妈妈:“我们是不是再也见不到爷爷了?”

妈妈的回答是:“爷爷是很伟大的人,但是再伟大的人也会生老病死,去世了就是永远不在了,你要是难过的话就哭出来吧......”

就这样,毛新宇与爷爷毛泽东就再也没有了交集。他曾经以为,爷爷就像人们所说,是“金山上的红太阳”,会永远活下去。在这之后,每当看到爷爷的遗像,他就会说:“我最敬爱的爷爷永远离开了我!”

不过,毛新宇距离再次见到爷爷也并不遥远。

毛新宇在毛主席遗像前

前往毛主席纪念堂纪念爷爷,受到巨大触动

为了纪念伟大的领袖,在党中央的指示之下,毛主席纪念堂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前建成。

纪念堂坐落于原中华门旧址,1976年11月举行奠基仪式,1977年5月24日建成,并于当年9月9日毛主席周年忌日时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主体呈正方形,外面有黄色花岗石建造的明柱、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基座平台全部由四川大渡河旁的枣红色花岗石砌成。夜晚的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而最明亮的那一栋建筑,就是毛主席纪念堂。

当年8月的一天晚上,邵华带着7岁的小新宇来到天安门广场,指着前方一座很大的、四四方方的纪念堂说:“孩子,你之前不是问我今后还能不能见到爷爷吗?以后爷爷就长眠在这个地方了,我们只要想他了,就可以去那里见他。”

毛主席纪念堂

毛新宇回想起这一天的场景时,依然记忆犹新:“整个晚上妈妈都很激动,她牵着我在纪念堂外面一圈一圈地走,不知道在那走了多少圈。”

为什么在外面走呢?因为当时纪念堂尚未正式对外开放,人们还不能瞻仰毛主席的遗容。尽管他们走进了纪念堂,但并没有进去参观,也没有瞻仰毛主席遗容。

不过,这一次也给幼小的毛新宇种下了一颗种子:以后只要想爷爷了,就来这里看一看。

每年的9月9日和12月26日,也就是毛主席的忌日和生日,毛岸青邵华夫妇都会带着毛新宇前往纪念堂看望爷爷,风雨无阻。

后来,毛新宇自己有了家庭和孩子,在每年的这两个日子,也会带着家人去看望爷爷,从未间断。

毛新宇家人

每一次去看望爷爷,毛新宇也都会碰到一些同样来瞻仰毛主席遗容的故人。

这些人可能是自己的老朋友,或者是毛主席曾经的朋友,比如毛主席管家吴连登。

吴连登对毛主席感情很深,他曾作为管家为毛主席管理家政长达12年,毛新宇小的时候去中南海玩,吴连登还多次接待他们一家。毛新宇小的时候,父母为爷爷敬献花圈,吴连登和他们同来纪念毛主席。

而当自己长大成人有了孩子,吴连登也已经头发花白,他依然来为毛主席敬献花圈。光阴在流逝,但那份真挚的情感依然不变。与吴连登的相遇让毛新宇感慨良多。

毛主席纪念堂

“正是因为有了基因的遗传,我就更觉得我跟爷爷非常亲,祖孙两个就像是一个整体一样不可分割,我和爷爷是一脉相承的!”

每年来到毛主席纪念堂,毛新宇都会看到无数来到这里瞻仰毛主席遗容的人们,他们都和自己一样,对毛主席充满了敬仰。

而他自己对于每次来到这里纪念爷爷,都会有这样的自我暗示:

“纪念堂是我与爷爷心灵沟通的窗口,爷爷对我的期待和嘱托,我都能感受得到。”

毛主席纪念堂

从事毛泽东思想研究工作,传承家风致敬爷爷与父母

1992年,在自己22岁那年,毛新宇大学毕业,在父母的劝说下到中央党校读研究生,研究毛泽东的党建思想。

之所以说是在父母的劝说之下,是因为毛新宇本科研究的是明史,从封建社会到新中国成立,政治体制的变化所带来的,是跨专业的迷茫以及对于个人前途的选择,用专业的话来说,转变的不仅仅是研究领域,更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他本来想继续研究明清史,但母亲邵华跟他说,你喜欢哲学,这也是你爷爷最为擅长的,你可以从哲学角度去研究爷爷的党建思想。

是这番话让毛新宇找到了未来学术研究的方向。

毛新宇

他在中央党校的导师朱乔森也是一位哲学爱好者,带领毛新宇从哲学角度入手,研究毛主席的经典著作《论持久战》《矛盾论》《实践论》等作品,折让毛新宇收获颇丰。

对于自己的研究,毛新宇不无自豪地表示:“我最自豪的是我有三门热爱的功课和爷爷是一样的,那就是哲学、军事和历史。”

“跟别人相比,我的优势在于遗传了伟人的思想,以及伟人对于某一学科的认识和思考方法。”

《论持久战》这部毛主席完成于1938年的作品,是毛新宇最热衷于阅读的,他几乎能把这篇长文完整背诵。要知道那可是1938年,也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二年。

毛新宇

当时的形势对我们还十分不利,毛主席就已经通过哲学的角度来阐释中日双方的实力对比,并得出了“速胜论不可靠,亡国论也不可靠”的结论,指导全国人民用持久战的思想与日本帝国主义作斗争。

《论持久战》就是毛泽东思想在哲学方面运用的最巅峰之作。

经过多年的研究,毛新宇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毛泽东思想的核心灵魂是他的哲学思想,他的党建思想、军事思想以及军事战略思想,无不是建立在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1995年研究生毕业后,毛新宇在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了五年,主要工作就是整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主席的文献,而他后来进入军事科学院攻读毛泽东军事思想博士学位,其论文也获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毛主席

而最为让毛新宇自豪的是,在博士入学的同一年,他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位军人。

“我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理解、掌握、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我是在实实在在地实践和推进毛泽东的军事思想,这让我非常骄傲。”

2007-08年,父亲毛岸青、母亲邵华相继因病去世,这一度给了毛新宇十分沉重的打击。“父母是我奠定人生道路的导师,是我学习毛泽东思想的领路人,他们是我人生的两面镜子。”

但是,父母也曾经对他说过,作为毛主席的后人,必须要密切联系群众,不搞特殊化,生活中严于律己,工作上清正廉洁,不要因为是毛主席的孙子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毛新宇

这一点,毛新宇从来都没有忘记。“我怀念爷爷和父母的最好方式,就是传承毛家的优良家风,这也是对他们的致敬。”除了每年要去毛主席纪念堂之外,毛家的“行万里路”教育更为独特。

毛新宇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带着他去曾经的革命老区,看看毛主席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而在他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之后,他也带着妻子儿女前去革命老区、各地的毛主席纪念馆参观学习。

当然,毛新宇也没有忘记爷爷思想中活的灵魂——“实事求是”,只有实地调研过才能有发言权,必须要扎根于人民生活的环境,了解人民的生活情况。

毛新宇

不仅仅是革命老区,毛新宇还去过很多乡镇的大型工厂与企业,还有边疆和农村,了解百姓的生活状态,与他们亲切沟通交流,询问他们的需求。这对于研究毛泽东思想在当代的运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

“爷爷走遍了整个中国,才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就。作为后人,我一定要把他的思想传承下去,像他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021年4月初,毛新宇带着妻子刘滨、儿子毛东东、女儿毛甜懿回到故乡湖南长沙开慧镇,祭扫自己的奶奶杨开慧——杨开慧烈士牺牲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这个镇的名字以她的名字命名。

其实每一年,毛新宇都会带着家人回乡扫墓,只不过前一年受疫情影响,他们未能回来。这一次,也满足了毛新宇一家人的心愿。

毛新宇一家

他们回去的时间正好是毛主席的弟弟毛泽民诞辰125周年,毛新宇作为侄孙向毛泽民烈士墓敬献花篮,回到爷爷毛泽东的家乡韶山,为毛主席铜像敬献花篮。

毛东东已经17岁了,是一个高大帅气的小伙子,马上就要进入大学深造。

就连毛甜懿也已经生得亭亭玉立,快长到妈妈的肩膀了。毛家后人的传承,令乡亲们欣喜不已。

毛新宇对长沙的变化兴奋不已,他说:“长沙的发展令人信息,乡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振兴的画卷已经展开!”

而每次回到湖南,毛新宇也会感到,爷爷的在天之灵在和自己进行着对话。就好像自己在1977年第一次去毛主席纪念堂,还有自己每一次纪念爷爷,与他进行沟通时候的状态一样。

毛新宇一家

“爷爷生前对于湖南的发展寄与了很高期待,他希望能够让这里的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让大家更舒心。我相信,家乡的一切,爷爷都能够看得到。”

虽然是伟人的后代,但毛新宇一家人没有任何架子,从不拒绝乡亲们的合影和签名请求,总是面带微笑与大家交谈,跟大家打成一片。

因为他知道,爷爷一生中做得最充分、最务实、最为人称道的事情,就是这十个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参考资料

[1]刘倩、赵娟.毛新宇做客人民网谈“怀念我的母亲邵华”[N].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07-10.

[2]曹辉.思念依然无尽——毛新宇深情追忆爷爷毛泽东[N].湖南日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6-09-09.

[3]张磊.毛新宇忆爷爷毛泽东:他就像灯塔镜子激励我成长[N].中国新闻网,2005-12-24.

[4]张禹.毛新宇携全家回开慧镇祭扫:“分别两年,长沙又有大变化”[N].长沙晚报,2021-04-05.

[5]张春莉.无愧人生 无愧使命:毛新宇伉俪追忆邵华将军[N].人民网,2008-07-0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天安门广场   遗容   孙子   都会   纪念堂   毛泽东思想   爷爷   父母   母亲   窗口   思想   邵华   毛新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