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荒山发现抗日老兵墓,81年无人祭拜,调查发现这家人非同寻常

“爸爸,我们终于找到了爷爷了,现在把他移来葬在你身边,你们终于可以父子团聚了。”2022年4月5日,在昆明金陵陵园的中国远征军园内,梅燕将从贵州凯里找到的爷爷梅乐三的遗骸,安葬在父亲梅迪文旁边。

完成了父亲遗愿的梅燕,有些泣不成声。尽管她从未见过爷爷,但她从小就听父亲讲,“我们是湖北黄梅县蔡山镇人,爷爷梅乐三年轻时参加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辗转多地,最终在1941年牺牲。15岁的父亲梅迪文接过爷爷的遗志,继续参加抗日战争,并随军出征缅甸。

梅乐三移葬昆明


梅乐三去世时,儿子梅迪文并不在身边,所以一直不知道父亲的具体安葬地点,只知道父亲被战友埋在了贵州凯里地区。

那么,梅乐三的坟茔是如何被发现的呢?为何他的遗骸不落叶归根,归葬黄梅县,而是选择了移葬昆明呢?这一切,还得从今年3月的一场网络接力“寻找梅乐三亲人”的热搜说起。

荒山发现抗战老兵墓

2022年3月13日,贵州凯里地区的雷女士到大风洞镇一个山头给母亲的墓前上坟,发现在母亲的墓不远处也有一座坟墓,荒草和灌木杂生。雷女士回想了下,这几年来这座坟墓一直无人来祭拜和打理,问了有些年纪的亲友,也不知道这是谁的墓。

雷女士觉得,能埋在这里的,肯定是他们村里谁家的先人,可能还跟她家沾亲带故。于是雷女士拿起镰刀,将这座未知的墓前的杂草和灌木丛清理了一下。在割开了杂草后,墓碑露了出来,雷女士上前一看,依稀只看得到最上边写着“湖北省黄梅县”几个字。

梅乐三墓碑


这几个字让雷女士有些吃惊,一是因为字是繁体字,说明年份有些久远了。二是这墓主人应该不是村里人。抹掉碑上的青苔,墓碑上刻的字迹也全部显示出来,“陆军第五军二十二师工兵营上尉军需梅乐三之墓,殁于民国三十年……”

雷女士的父亲也是一位抗战老兵,她也于8年前加入了关注黔籍抗战老兵慰问团,成为一名志愿者。看着眼前墓碑上的信息,雷女士有些难过,因为她对国军第五军有点了解。这支部队于1939年12月在与日军的昆仑关战役中十分惨烈,虽然战胜了日军,但牺牲也非常大。该部于1940年在贵州贵阳、安顺等地整训,两年后远征缅甸,伤亡惨重。

这位叫梅乐三的军需官,于民国三十年去世,也就是1941年,他肯定经历了昆仑关战役的惨胜,只是没想到会在贵州整训时去世。如今,已经81年过去了,这位叫梅乐三的国军军官,一直孤零零地在这里。他还有没有后人?他们这些年有没有在寻找他?

一想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经历的生离死别,以及战后母亲寻找儿子,妻子寻找丈夫,儿女寻找父亲等等让人心痛的故事,雷女士觉得,应该将梅乐三的墓在凯里大风洞的消息传递出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他的家人或后代。雷女士和同事胡女士,想到了“老兵回家”公益项目的发起人孙春龙,希望能借助孙春龙和其平台,找到梅乐三的家人。


与此同时,雷女士也将自己去上坟的这一发现,报告给了当地政府。

孙春龙在收到这一消息后,十分重视。第五军他再熟悉不过了,在远征缅甸时,他们有近半官兵是在撤退时因为疾病、饥饿死在了野人山,牺牲的将士中就包括第200师师长戴安澜。

孙春龙多年来,一直和这支部队的老兵打交道,寻回了很多抗战先烈的遗骸。对于帮助梅乐三寻找亲人一事,他格外上心。在全网发布了消息后,他也利用多年建立起来的关爱老兵志愿者网络,在黄梅县开展线索收集。而凯里、黄梅两地的退役军人事务局,也高度重视此事,官方和民间的力量,都在帮助梅乐三寻找亲人。

梅乐三没有后人了?

经过媒体和网络平台的报道,“寻找梅乐三亲人”成了各大平台的热门话题,网友们也纷纷行动起来。一天之内,孙春龙就收到了一条重要线索,在黄梅县蔡山镇黄泥村有一位70多岁的梅姓老人表示,他家族里有位排行老三的爷爷,年轻的时候出去当兵就音讯全无。根据黄梅当地人分析,梅乐三可能是梅老三的方言发音。

黄梅当地的关爱老兵志愿者,亲自走访了黄泥村这位老人。从老人口中得知,他也没有见过这位爷爷,只是从老一辈口中得知,当年梅老三跟随同族兄弟出去当兵,就一直没回来,所以梅老三这一脉算是没有后人了。

志愿者为梅乐三的墓碑描红


让志愿者有些确信梅乐三是黄泥村人的另一个线索是,大家通过资料查到梅乐三当年所属的工兵营营长叫梅作楫,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他,也是黄梅县人。

这跟梅姓老人说的梅乐三“跟同族兄弟出去当兵”就能对得上了。因为按照国军惯例,军需官一般都会找自己信得过的人,才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而且当时当了军官的人,身边也会带着一帮乡亲去打仗。

作为军需,梅乐三的职位可能不高,寻找起来有难度,志愿者们又尝试寻找工兵营长梅作楫,一通查找后发现梅作楫当年去了台湾,而且已经去世了。

中国远征军名录中有梅作楫的名字


不过,一两天之内能获得这些线索已经让志愿者很满意了。得知这些消息后,孙春龙已经准备好做接下来的验证流程,那就是将遗骸和梅姓老人做一个DNA鉴定,就可以检测到他们是否有亲属关系。孙春龙也将这个信息在网络上发布出来,公布的网友接力寻求的最新进展。

找到资料,一段特殊家史浮现

在志愿者不断发掘线索的同时,海峡对岸的台湾志愿者也在行动着。在台湾的黄梅人严圣航前往忠烈祠找到了梅乐三的牌位,还有他的资料。

根据国军当年的档案资料显示,梅乐三牺牲时36岁,伤亡年月日、部队隶属及职级,都和贵州大风洞荒山上的墓碑对得上号。而在这张保留了几十年的档案上,明确地写有梅乐三的儿女姓名。

梅乐三的资料


也就是说,之前黄泥村梅姓老人说的梅乐三没有后人的说法并不属实。由于档案上的字迹十分潦草,志愿者猜测梅乐三的儿子是叫梅迪文或者梅建文。

有了这个确切的档案资料,那寻找起来就容易得多。当孙春龙将到手的信息更新在网上后,他的一位同事联系到他,告诉他云南真的有一位抗战老兵叫梅迪文,当地建立的老兵资料显示,梅迪文也是第五军的军需,是在梅乐三牺牲的那一年入伍的。

这个时间线让孙春龙有些震撼,如果云南的梅迪文真的是梅乐三的儿子,那说明梅迪文是接过了父亲的衣钵,上阵杀敌,并跟随第五军远征缅甸,九死一生活了下来。

兴奋的孙春龙马上联系了在云南的志愿者周女士,周女士在听完后有些伤感地表示,梅迪文在2019年去世了。

梅迪文资料


不过周女士告诉孙春龙,梅迪文有个女儿叫梅燕,并给了他梅燕的电话。孙春龙紧接着拨通了梅燕的电话,当他提到“梅乐三”的名字后,对方马上说道:“梅乐三是我爷爷,我父亲从小就给我们讲爷爷的事,他在贵州凯里牺牲,被埋在那里,但当时父亲没有在身边,所以他一直不知道具体埋葬的地点。这么多年来,父亲也在打听爷爷的埋葬地点,但都没有消息。

梅燕还告诉孙春龙,爷爷梅乐三的确是黄梅县蔡山镇黄泥村人,所以之前提供线索的黄泥村梅姓老人,其实也没有说错,他只是不知道梅乐三早已经结婚生子,所以认为梅乐三没有后人了。

梅燕的讲述,再结合两岸的资料,梅乐三与梅迪文上阵父子兵的事迹,逐渐清晰起来。

上阵父子兵

1905年,梅乐三出生在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黄泥村,小时候家境还算可以,所以上了几年学。年轻时,跟随黄埔军校毕业的族兄梅作楫投奔了国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兄弟两人在第五军中,一个是工兵营长,一个是军需官。

梅迪文


他们经历了惨烈的昆仑关战役,只是没想到大战没死,梅乐三却在贵州整训时的小战斗中阵亡。梅作楫伤心之余,将兄弟埋在了大风洞的一座荒山上,并在墓碑上刻上了梅乐三的信息。

当时梅迪文15岁,之前曾经在湖南上了四年学,随后跟随父亲辗转广西、贵州等地。在梅乐三去世前,梅迪文刚入伍成为第五军的士兵。只是当时梅迪文的部队没有在凯里,所以他并不知道埋葬父亲的确切地点。

在梅乐三去世后,梅迪文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了军需官。而妻子胡氏,则带着女儿梅占先回到了湖北黄梅老家,只是没过几年,女儿梅占先病亡,胡氏也联系不上远征缅甸的儿子梅迪文,认为儿子已经牺牲,加上女儿夭折的刺激,胡氏选择了跳河自尽。

梅乐三资料显示其为作战阵亡


而梅迪文这边,随着第五军来到云南,随后出征缅甸。在缅甸经历了重重困难,活着回到了云南。

之后,梅迪文在军政部嵩明种马场任职,1944至1946年在第四期军建指挥所工作。1950年,梅迪文的部队被解放军收编,他也先后在昆明的几家工厂工作,直到1983年退休。

多年来,梅迪文一直在寻找父亲的墓,想去给父亲上柱香。但他当年只从战友口中得知了个大概地区,叔叔梅作楫跟随国民党去了台湾,客死他乡。当年工兵营的将士,活下来的本就不多,再加上两岸分离,梅迪文也无从下手寻找。

2019年,梅迪文带着遗憾去世了。梅燕说,在父亲去世前,曾让她有机会去寻找爷爷的墓。可梅燕也无从下手,这么大的凯里,到哪里去找爷爷的墓呢。

直到2022年3月16日,接到孙春龙的电话,得知爷爷的墓在贵州被发现,梅燕喜极而泣:“我很激动,真的很感谢你们帮我找到了爷爷的墓碑,完成了父亲的夙愿。”

梅迪文的愿望,在一群素不相识的热心人的接力下,完成了。

时隔81年父子团聚

3月16日上午,就在网络上接力为梅乐三寻找亲人的时候,贵州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带着香烛、水果、献花等来到梅乐三的墓前祭拜,对墓周围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将墓碑进行描红,有志愿者在墓旁边拉起一个条幅,上边写着:黄梅儿郎殁征途,黔山有幸埋忠骨!


这一幕让人动容,当时贵州的志愿者还不知道梅乐三的孙女已经找到,纷纷表示:“上尉梅乐三如果没有后人,那我们就都是他的亲人。”

就在当天下午,孙春龙就联系上了梅乐三的孙女梅燕。

得知爷爷的墓地位置后,梅燕起初的想法是,等疫情结束后,将爷爷梅乐三的遗骨带回昆明,跟父亲安葬在一起,让他们父子团聚。

孙春龙等志愿者得知了梅燕的想法后,表示愿意帮助梅燕一起完成梅乐三的移葬工作。双方经过商议,并与当地退役军人事务局协商后,决定在4月5日清明节这天,将梅乐三移葬昆明金陵陵园,与梅迪文葬在一起。

年轻时的梅迪文与妻子

4月5日,贵州的志愿者凌晨两点就出发,护送梅乐三遗骸到达胜境关,在早上9点与云南志愿者完成交接。梅家后人,以及两地志愿者40多人排起整齐的队伍,迎接抗日老兵梅乐三的遗骸进入金陵陵园中国远征军园内。

虽然出生在湖北,牺牲在贵州,一生都未到过云南,但躺在儿子梅迪文身边的梅乐三,应该不会再感觉到孤单了。

经历了81年的等待,梅家父子终于团聚。他们的身边,还有中国远征军的同僚。他们活着时曾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杀敌立功,死后在一个陵园里,可以互相作伴,这算是对他们最好的安排了!


“寻找梅乐三亲人”这个特殊的热搜,在诸多热心人的帮助下,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

梅燕的爷爷因为墓碑上的信息被找到了,但还有无数人的爷爷,在奋起抗争日本侵略,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牺牲,却没有留下任何信息,他们的妻儿,一生都在等着他们回家。


参考资料:

《抗战老兵梅乐三清明节移葬昆明金陵陵园 与儿子同葬中国远征军园》——春城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黄梅县   贵州   凯里   缅甸   黄泥   非同寻常   荒山   墓碑   志愿者   爷爷   女士   父亲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