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邓小平去世后,大他五岁的继母得知消息,最后说了句什么?


1997年2月19日,伟大的共产党领导人邓小平与世长辞。祭奠仪式上,前来悼念的人数不胜数,所有人都眼含热泪,看着鲜花围绕的照片,默默无语。

但是在人群中,有一位本应到场的人,却没有来参加这场送别仪式,那就是邓公的继母—夏伯根。

夏伯根在得知邓公逝世的消息后,只说了一句话,却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那么,夏伯根和邓公之间又有什么故事呢?她在得知消息后又说了一句什么话?

陌生的亲人

邓小平同志的父亲邓绍昌也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可以说邓公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才做出这样的一番成就。

邓绍昌一生疾恶如仇,他的思想十分先进。早年前还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目睹了清政府的腐败与黑暗。

他甚至在那个时候便感叹过:“我恐怕无法看见,人民能否过上和平的生活了。”那个昏暗的世道让他丧失了信心。

所以,邓绍昌对长子的期望很大,并且做出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在1920年的时候,送邓公去法国留学。

也因为这个决定,改变了邓公的一生,也从而影响了新中国的未来。

邓绍昌的第二任妻子淡氏,也就是邓公的亲生母亲,在邓公离开以后,于1926年病逝了。

因此,邓绍昌最后又娶了夏伯根,而当时的邓公还并不知情。

邓绍昌

夏伯根是一个很命苦的女人,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很早就被许配了人家并生儿育女。

她的第一任丈夫并不是邓绍昌,她曾经嫁给了另一个穷苦人家的男人,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儿,好在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勉强能够度日。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她的丈夫因病骤然离世。这种事情不仅仅对于夏伯根,在那个时代,任何一个女性遇见这种事,都会如同天塌了一般。

夏伯根也是一样,孤儿寡母的他们,甚至无法吃饱饭。因为夏伯根勤劳善良,还十分能干,同村的好心人便有意在帮他找一个人家。

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便和邓绍昌走到了一起。在那个时代下,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在嫁,并不是光彩的事。

但邓绍昌丝毫没有嫌弃过他,那个时候他也刚刚丧偶,家里还带着一大堆的孩子,夏伯根也没有半点怨言,两人便携手地生活了下去。

这个时候,邓公对于突然多出一位陌生的亲人还一无所知,因为他正生活水深火热之中。

1920年在法国留学的邓公,表现得十分优秀,他在法国学到了很多学术知识。

那个时候的法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十分富裕,邓公在法国的生活也并不容易。

在法国生活的几年里,邓公去过法国的一家钢铁工厂做工,干了几个月又进入了香布朗工厂当一名工人。

他在这个地方干了半个月,就被莫名其妙地开除了。随后,邓公与1922年2月,在一家橡胶厂继续工作。由此可见,邓公在早年间也是一位工人阶级。

在橡胶厂工作的期间,他接触到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拥有工人经验的他,对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十分感兴趣。

1923年的一个夏天,邓公正式参加了旅游共青团的工作,开始各革命家的人生旅程。

次年7月,他正式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并且多次参加华人举行的革命活动。

在法国参加了几年革命工作,邓公于1926年1月17日,来到了俄罗斯这个地方,开始了新的革命学习路程。

也是在这一年,他的亲生母亲病逝了,但是他并不知情。等到邓公回国,他才在邓绍昌派人告知后,得知了这个消息。

邓公的生活并不轻松,刚嫁过来没多久的夏伯根也是一样,她甚至都不清楚还有一个在外国留学的继子。

嫁到邓绍昌家中的夏伯根,很快地进入了贤妻良母的角色,她对所有的孩子都一视同仁,勤俭持家,生活过得也算像模像样。

时间渐渐地过去了,邓公也在共产党中有了名气,被国民党的一些人惦记起来。因为干革命的原因,邓公也不敢贸然回家,但邓绍昌一家人还是受到了一些波及。

夏伯根并没有因此埋怨过什么,反而还惦念起她的这位继子,她也时常教育身边的孩子说:

“要向哥哥学习,他做的是大事,是好事,是为了人民办事。”

虽然生活艰辛了一些,好在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也有一些干劲。但是在1936年的一天,邓绍昌突然身患重病,不幸逝世了。

他在病重前十分想和长子见上一面,可惜邓绍昌并没有等到这一天。

因为此时的邓公,从1927年在俄罗斯回国以后,便一直参加着革命战争,根本没有时间返回家乡。

1936年的时候,邓公在红衣军团担任政治部主任,与国民党军正在艰难地周旋期间,而此时的日本也在中华的土地上进行着种种罪行。

迟来的相见

邓公在信中得知父亲已经去世,伤心不已。邓绍昌对他的影响和指导是很重要的,若是没有父亲送他去法国留学的这个决定,邓公也不会有现在的成就。

但是革命的局势十分艰难,他没有时间对家人进行探望,这个时候的邓公,也对家中的继母多了一份愧疚。

毕竟邓绍昌很多位子女,只能靠夏伯根一人维持。夏伯根在邓绍昌去世以后,便没有再次结婚,而是全心全意地照顾起这个几个孩子来。

凭着夏伯根的勤劳,硬生生地维持住了这份家业。

而此时的邓公,正在进行着抗日战争。1938年1月,邓公与刘伯承将军在开辟晋冀豫边区的抗日根据地。

并于1940年8月参加指挥了百团大战。1943年10月6日,邓公在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主持工作。

一直到了1945年8月,日本投降。战争结束后邓公便想要回家看看兄弟姐妹,但是邓他没有抽出时间。

当时的邓公已经是中央局书记,日本解决了,眼下还有国民党这个大患。

于是,邓公在1945年9月,再次参加了解放战争。在这段时间里,邓公先后参加了多场战争,还在1948年的时候指挥了著名的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

一直到了解放战争进入尾声的时候,邓公才回到了他的老家——四川。

那是1950年的一个春天,此时的邓公奉命驻守在重庆,并且在到了重庆以后,因为工作繁忙,他便给舅舅淡以兴写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抽空会回去看望。

淡以兴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十分高兴,自己的外甥当了大官,当舅舅的自然脸上有光。

他激动地在家中大喊大叫,并且立刻跑到了夏伯根的家里,非要带着夏伯根去找他当了大官的外甥。

在屋内,淡以兴苦口婆心地对夏伯根说:“诶呀,你就和我走吧,你放心,我了解这个外甥,他是十分忠孝的人,你和我去,保准没有问题。”

夏伯根为难地说道:“这不好吧,他说了会回来,我们这样贸然地去找他,合适么?”

淡以兴又耐着性子:“等他,等他来我都去见阎王了,二十几年了也不见他回来!谁知道过一段时间他会不会又离开了。”

淡以兴这句话还真说对了,邓公确实没待多久就离开了。

夏伯根见状,还是有些为难地说:“算了吧,我和他也没见过,现在他还是一名大官,我还是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了。”

夏伯根想得其实很有道理,她就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女子,老实本分,除了干活什么也不懂,对于这位陌生的“大官儿子”,他还是有些害怕的。

淡以兴见状,只能再次进行劝说。最后,夏伯根耐不住淡以兴的唠叨,便答应了和他前往重庆。

来到了重庆的两人便晕头转向了,他们四处打听西南军区的政府所在地。几经辗转,两人还是来到了把守森严的政府门前。

卫兵看着衣衫有些破旧的二人,站在门口一直往里面看,便张口问道:“老乡,你们在这里看什么呢?”

淡以兴开口说道:“我们想找邓政委,我是他的舅舅淡以兴,这个是他的娘夏伯根,他在这么?我们想见见他。”

卫兵顿时愣在了当场,他看着眼前的二人,总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想了想,他还是决定禀报一下,开口说道:“你们稍等,我去询问一下。”

邓公此时刚要开会,突然听到警卫员说,自己的舅舅和娘过来了。一时间,邓公没有反应过来,他想立刻去见一见亲人,又不能错过这样重要的会议。

一旁的工作人员看出来邓公的为难,开口说道:“要不会议延迟一下?”

邓公想了想说:“不用,会议正常进行,先让工作人员安排他们去休息室。”

于是淡以兴和夏伯根被接到了休息室进行等待。此时淡以兴的心情十分高兴,但是夏伯根却一点也平静不下来。

淡以兴在精致的沙发上左摸摸,右看看,对着一脸紧张地夏伯根说:“没事的,你放心,他一定会认你的。”

夏伯根只是笑了笑,没说什么话。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了,会议还没有开完,此时的天都快要黑了。

淡以兴的心情从高兴转变成了生气,他在屋里怨气十足地说着:

“好啊,这个外甥是当了大官,不要我们这些穷亲戚,我还不想见他了呢。回家,我要回家。”

夏伯根刚要劝淡以兴几句,就传来了一道开门的声音。原来邓公刚刚开完会,到了门口,就听到了舅舅熟悉的声音。

“哈哈哈,舅舅,是我错了,该打该打。”

门一开,邓公走了进来,跟着的还有他的妻子卓琳。这也是夏伯根与邓公的第一次见面。

无言的分别

夏伯根急忙站了起来,神情有些局促。

而淡以兴看见自己的外甥,先是高兴了一下,又拉起了一张脸,气冲冲地坐在了沙发上,扭过身子抱怨道:“我可不敢当你的舅舅。”

邓公看着有些生气的舅舅并没有不愉快,反而感觉内心十分的温暖。他坐到了舅舅的旁边,先是诚恳地道了歉,然后又说了一些小时候的事。

几句话,就把淡以兴逗得哈哈大笑。随后,淡以兴急忙站了起来,拉着自己外甥的手,像他介绍起夏伯根。

淡以兴说道:“这就是你的娘,你父亲走后,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她一个人在拉扯着你的弟弟妹妹。要是没有她,唉!”

说到这,淡以兴叹了口气,不知道该如何表明这份感情。

邓公早就注意到了这位风尘仆仆的女子,虽然他在信中得知过,有一位只大他五岁的继母。

但亲眼看见以后,却发现夏伯根要苍老得多,面容有些憔悴,衣衫还打着补丁。

虽然看起来比较干净,恐怕这应该是她最好的一件衣服了。因为舅舅在闹脾气,邓公才没有第一时间和这位继母打声招呼。

夏伯根有些紧张地说道:“没什么事......我们就是......就是来看看你,晚些就回去了。”

邓公向前快走了两步,一把握住了夏伯根的手,眼眶微红地说道:

“夏妈妈,这些年辛苦您了,别走了,把弟弟妹妹都接来,就留在我们身边吧,以后,让我来给您养老。”

夏伯根被邓公这一握手,眼泪便忍不得流了下来,听着他说的那些话,一时间泣不成声。

二十几年的坚持,辛辛苦苦的生活,到了这一天,她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老天爷没有让她一直悲惨地生活着。

一旁的卓琳也急忙上前安慰道:“他也和我说过您,这么多年的付出,该是我们回报您的时候了。”

一时间,众人都忍不住眼眶发红,气氛顿时变得悲伤了起来。这个时候,淡以兴竟然放声大哭起来,说道:“好啊,好,我有一个好外甥,没让舅舅失望。好,有出息。”

看见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样子,一时间,几人又被逗得大笑起来。淡以兴见众人跟着笑,他也跟着笑了起来。


现场气氛也变得活泼了许多,就这样,夏伯根便彻底的留在了邓公的身边。期间,她也想回到老家,不给邓公添麻烦。

再被邓公好言相劝,严词拒绝了以后,夏伯根便安心地留了下来,一直陪在他们的身边。

没多久,邓公便被派去西藏进行了解放工作,1952年7月调回到中央政务院进行工作。

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邓公一直在为了国家的发展进行工作,夏伯根也过起了幸福安定的日子。

不过邓公并没有一直在中央机关担任要职,晚年的时候,他还一度去过基层主抓中国工厂建设生产的相关问题。

此时的邓公已经65岁的高龄,还要每天进行繁重的基层工作。由于邓公生活简朴,还时常救济困难的群众,夫妇二人的工资,也只能让一家人勉强度日。

享了很久福的夏伯根,再次发挥出自己的余热。她没有办法出去工作,便在家里操持家务,养鸡,种菜。

虽然夏伯根已经到了白发苍苍的年纪,但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含糊。

一个小家在老人的操持下,过得也是十分温馨,邓公夫妇二人也十分钦佩夏伯根。

在基础工作都步入正轨以后,邓公便回到了中央,继续为了国家和人民辛勤的工作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邓公的精力已经不如早年间强盛了。于是在1980年9月,他辞去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选择了退位让贤。

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国家事务的关心,又在中央政治局工作了十几年。一直到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公,于北京病逝,享年93岁。

而此时的夏伯根已经患有老年痴呆症,记不清任何的事情了,但他只有在见到邓公的时候,才会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

平常的时候,她依旧能正常地吃饭喝水,但是在那一天,她不吃不喝,什么也没有做。

直到后来,有人告诉他,邓公已经去世的消息。表情木讷的夏伯根,颤颤巍巍地站起身来,抬着手,看着门口的方向说:

“小平,走了啊…….”

话音一落,这一句话,让所有人红了眼眶,心酸不已。什么都忘记她,却依然记得自己的儿子—邓小平。

而那伸在半空中的手,仿佛是看见了邓公推开门,重新握着了她的手,叫了她一声:“夏妈妈”随后,转身离去。

她可能以为,邓公只是像平常一样去上班;或许她其实明白,邓公这一走,便再也无法归来;也或许,她每天都在等待着邓公回家。

直到2001年的一个春天,夏伯根安详辞世,享年101岁。

对于邓公和继母夏伯根的故事,您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继母   淮海战役   解放战争   大官   重庆   外甥   舅舅   消息   孩子   时间   工作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