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跑上市首日破发是必然!新造车赛道再无“资本神话”「愉观车市」

看似正在一路高歌猛进的新势力造车,却受到资本市场的打击。

9月29日,零跑汽车在港交所正式敲钟,公开发行130819100股,每股定价48港元,募资60.57亿港元(折合人民币56亿元),IPO市值548.64亿港元(折合人民币503亿元)。

至此,零跑也成为继蔚小理三家之后,第四个成功上市的造车新势力。

不过,与头部三家新势力造车首次IPO相比,零跑上市首日开盘即破发,报41港元/股,开盘十分钟股价已跌到36.7港元/股,市值蒸发近130亿港元,跌去23.5%。

因为零跑是内资公司 小非股东要锁定1年 才能卖,所以零跑破发,对小非股东眼前的利益影响并不大。但显然,生不逢时的零跑汽车,在资本市场割韭菜悬了。而零跑同时预示着在二线新势力造车上,羊毛出在猪身上, 狗买单的击鼓传花的游戏玩不转了。特斯拉、比亚迪那样的资本神话也难以再有。

零跑破发并非偶然

“资本市场对新势力造车的冷淡,并不是从零跑才开始的,在蔚来最高点的时候,我就开始抛售了。”某私募基金负责人对愉观车市表示。

从新势力造车第一家上市的蔚来汽车走势也可以看出,近年来新势力造车虽然在市场上销量增幅较大,但是资本市场一路坎坷。

蔚来汽车刚上市的初期也曾破发过,李斌最惨的时候,股票跌到1美元都快退市了。虽然蔚来汽车最终走出困境,但资本市场对新势力造车依然不乐观。

零跑冲击IPO的消息,自去年7月份获得45亿元战略融资之后就一直在坊间流传,此后便在今年3月17日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从提交招股书算起,到今年8月19日零跑IPO在证监会过会,再到通过港交所聆讯预备敲钟,半年时间一蹴而就,虽然对比隔壁冲击科创版不成旋即转战港股的威马,以及辗转寻求上市的爱驰汽车,零跑冲击港股似乎是一路坦途。但是,从认购倍数和最终的发售价来看,市场对于零跑的态度,显得比较理性和冷淡。

按照发售价来算,零跑此次IPO募集的资金,较原计划最高募集金额,出现了较大程度的缩水。

资本市场对零跑汽车相对冷淡的原因是: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新势力造车都受到制约,特别是二线新势力造车,受到的制约更加显著。

宏观上制约所有造车新势力的是:第一,越来越多资本加入,会导致主机厂的红海竞争;第二,美联储加息,全球流动性收紧,制约高科技行业估值和投资。

而在微观领域,投资人看二线新势力主要看两方面:第一,有没有拿的出手,市场喜闻乐见畅销的车型产品(销量市场份额数据说话,不然投资人也不会买单);第二,有没有强有力的股东背景,有国资和上游锂电等零部件背景的会受到市场青睐。

低定价高成本成桎梏

在投资人眼里,同样是二线新势力,相对来说,哪吒和埃安销量和股东背景都会比零跑强一些,但是这两个品牌也同样处于定价偏低,成本过高,溢价能力弱等问题,导致看不到盈利。

零跑虽然与蔚小理一样,属于2015年前后成立的第一波造车新势力,但在成长速度和扩张步调上,都慢了一个身位。

虽然零跑今年前8个月,已经累计交付76563辆,较去年全年交付量增加超过7成。今年第一季度,营收规模达到19.92亿元,超过上一年全年营收的一半以上。但值得注意的是,零跑一直处于长期亏损中。2019-2021年间,零跑毛利率分别为-95.7%、-50.6%和-44.4%,到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为-25.21%,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负值。

而蔚小理三家,毛利率早在2020年第三季度之前,全部实现正值,理想甚至还在当年第四季度短暂盈利。

零跑迟迟不盈利,事出有因,最主要的问题是定位中低端,近年来随着原材料成本上涨,严重影响到盈利。从零跑官方披露的销售成本结构上看,零跑芹菜原材料成本分到每辆车上,单车原材料成本从2020年的92000元上升的2021年的94000元,再到2022年第一季度,增加至105000元。但零跑同期的单车平均价格,分别是76499元、69910元和92235元,单车亏损高达1.3万元。

虽然零跑已经正式发布零跑C01。这辆起售价19.38万元的C级轿车,作为零跑至今售价最贵的旗舰车型,集成了这家新势力成立以来的几乎所有自研技术,但能否成功尚存不确定性。

混战阶段不明朗,资本更看好零部件

在比亚迪,长城,吉利,蔚来,理想,小鹏,长安,广汽和上汽等汽车主机厂所在的这个赛道,由于特斯拉和蔚小理以及比亚迪曾经史诗级市值高涨的神话加持,这个赛道看起来很光鲜,不过,在更看重未来的投资人看来,这个赛道正在走向刀光剑影的厮杀。

大多数车企仍然徘徊在盈利与亏损的边缘,且未来有太多不确定性。

相比于国内智能手机厂商的崛起,主要原因是苹果采用了高价的策略,聚焦高端智能手机依靠手机赚钱,这就个国内智能手机公司留下了价格带上的空间。但是特斯拉的打法是高中低端一起布局,而且通过不断降价抢占市场份额,最后依靠驾驶系统和软件服务获取利润,在这种策略的高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能否顶住压力短期还看不清楚。

虽然比亚迪虽然在电池技术做的不错,但是在车载系统,自动驾驶等软件领域,和特斯拉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目前仍处于混战阶段,很难看清哪家公司是最后的剩者,目前国内造车新势力主要玩家,蔚来,理想,小鹏和比亚迪,当年国产手机也有四个玩家,号称中华酷联,对应的公司分别是华为,中兴,酷派和联想,目前只有华为依然称雄国内手机领域,其他几个公司基本都淘汰了。因此,这个领域的竞争格局是看不清楚的,短期虽然大家一起暴涨,但是长期很难看出哪家公司是最后的王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资金介入,不排除未来要通过一场类似当年的彩电大战、空调大战来淘汰一大批车企,胜者为王的车企才能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的稳定垄断利润。

同时,目前,由于全球处在美元紧缩周期,全球风险投资的热情骤减,之前新能源车企虽然不能盈利,但是可以通过画大饼、卖预期,玩羊毛出在猪身上狗买单的资本击鼓传花游戏恐怕也很难继续进行。因此,在基本面盈利渺茫,未来竞争越来越残酷,且资本运作和股价弹性套利空间压缩的情况下,主机厂整车这个细分赛道虽然不是好赛道,但也有个别高控盘品种可以维持一时昙花一现(比如:比亚迪)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个股会原形毕露,终究逃脱不了昙花一现的命运。

这也意味着,在接下来,这个赛道越来越难有资本神话。这对于现在还没有上市的二线新势力造车企业,是个考验。

而愉观车市了解到;在此背景下,资本市场反而会更看好零部件企业,认为从长期来看,可能零部件企业更容易产生细分行业龙头。

由于,汽车零部件整体认证周期都比较长,定制化属性都比较强,零部件一旦定制生产其生命周期相对比较稳定,零部件企业也基本是跟着整车主机厂一起布局产能,由于零部件企业的产能基本已被整车主机厂锁定,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供给过剩以及资本无序加持的情况。加之,在曾经外资和合资称霸的年代,原有的国内汽车自主零部件产业整体相对比较弱势,随着下游国产整车厂的发展,国内零部件企业在进口替代、国产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弯道超车的背景下,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所以,相比较而言,汽车零部件细分赛道未来的竞争格局好于上游材料和整车制造,相对投资人更看好这个赛道高控盘且有股价预期弹性的个股。

【曝】南北大众今起停产!“缺芯”将影响百万产能!【愉观车市】

【曝】昨晚,杨晓东“告别”上汽乘用车!吴冰接任【愉观车市】

别被华为挟制!余承东的鄙视链是“克星”不是“救星”!【愉观车市】

宁德时代“霸王条款”赢了500万!曾毓群却输了格局!【愉观车市】

高合“音响门”握手言和!车主车企相互成就的教科书【愉观车市】

敢问李瑞峰:魏牌为何卖不过技术落后的理想?【愉观车市】

别被蛊惑!理想煽动式洗脑救不了落后的增程式电动车!【愉观车市】

沪宾利店总经理当“上海团长”盈利起争执!【愉观车市】

灵魂拷问阿维塔:为谁而生?【愉观车市】

绿野仙踪阿尔山!开领克10天3500公里秘境探寻!【愉观车市】

【曝】创维造车资质“张冠李戴”涉违规!黄宏生“空手套白狼”资金链堪忧!

【独家视频】减配了!实测特斯Model 3底盘缺陷!Model S的钛铝合金涂层去哪了?【愉观车市】

14年功名尘与土:后“徐和谊时代”北汽何去何从?【愉观车市】

【调查】赛麟骗局风暴中的如皋:被新能源热挟持的地方政府样本!【愉观车市】

宝沃卖给陆正耀注定是悲剧!【愉观车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赛道   车市   特斯拉   华为   资本   港元   新能源   首日   资本市场   新势力   神话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