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力挽狂澜,中国芯片的两大功臣

“芯芯”之火,可以燎原。

张汝京:以一己之力拯救中国芯片产业

“把海外所学的带到大陆,开工厂、建社区、办学校,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也做慈善事业。”

张汝京,中芯国际创始人,“中国半导体之父”。

是个地地道道的台湾人,在台湾长大、求学,但他却是凭借一己之力将中国大陆芯片产业拉升到与世界相差不大的水平。

图源网络 侵删

1977年,31岁的张汝京进入了德州仪器,彼时张忠谋已经是德州仪器的副总裁,德仪的三把手,张汝京很快便在德州仪器崭露头角,逐步成为核心骨干,更有“建厂高手”之称。可以说,张汝京为德州仪器奉献了整个青春。

1997年,张汝京提前从德州仪器退休,回到江苏无锡,成立了世大半导体,但是当时的大陆并不具备建厂的条件,也没有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于是,张汝京决定将工厂建在台湾,等积累了技术骨干后再回大陆建厂。这个计划一直为台当局所忌惮,也为后面的出走埋下伏笔。

而在台湾,张汝京再次遇上了已创办台积电的张忠谋。这一次,他们成为了对手。

世大半导体发展迅速,仅用两年的时间就直逼台积电,成为继台积电、联电之后的第三大晶圆代工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为了让对手消失,台积电对世大半导体发起了收购,一腔孤勇,不肯妥协张汝京出走世大。

2000年,带着一颗中国心和积累的骨干,回到上海的张汝京创立了中芯国际。三年时间,六座工厂,中芯国际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厂(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极大地提升了大陆芯片产业水平。

随之,台积电的杀招又来了。

2003年,台积电起诉中芯国际盗取台积电商业机密,之后又指控中芯国际最新0.13微米工艺使用台积电技术,2009年,中芯国际败诉,张汝京无奈离开中芯国际,签下三年内不再从事芯片相关工作的屈辱协议。

离开中芯国际的张汝京在2014年创办了新昇半导体,拉出了中国第一根300mm的单晶硅锭;2018年创建青岛芯恩;2022年,张汝京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有限公司。

强者,不会轻易被打败。

梁孟松:力挽狂澜,中芯崛起

“我来中国大陆本来就不是谋取高官厚禄,只是单纯地想为大陆的高端集成电路尽一份心力。”

有“天才”之称的梁孟松曾是台积电的技术骨干,可以说,台积电的每一代制程工艺梁孟松都有参与。张忠谋退休,蔡力行上位台积电CEO后逼走了梁孟松,后梁孟松远赴韩国加入了三星,当时的三星全球代工厂仅排名第八位,在梁孟松的加盟下,三星比台积电更早攻克14nm,这让台积电的股价暴跌。

梁孟松走上了同张汝京一样的道路。

图源网络 侵删

三星的奋起,是台积电不愿见到的。故技重施,台积电起诉梁孟松泄露其核心机密,梁孟松败诉,被迫离开了三星。2017年,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完成了从28nm、14nm、12nm的规模量产,并且完成了7nm的技术研发。梁孟松以一己之力将中芯国际14nm的产品良率提升到95%,要知道此前的良品率仅有3%,现今正进行对5nm工艺的研发。若是没有美国的制裁,技术攻克的时间或许会更短。

梁孟松是当之无愧的冲击先进制程的舵手。

梁孟松于中芯国际先进工艺的研发至关重要。如今的中芯国际已经走出阴霾,再次崛起,成为国产芯片替代的中坚力量。

从无到有,中国的芯片行业前赴后继涌现了众多人才,这条路并不平坦,但总有人怀着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坚定向前,勇敢追梦。

中国人不能输,也不会输!

谈起这两位芯片领域的传奇人物似乎都绕不开台积电,绕不开张忠谋。只想搞技术的台积电,如今也被时代所裹挟。

各位还有哪些熟悉的芯片行业的人物,可以在评论区分享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三星   中国   芯片   力挽狂澜   功臣   半导体   骨干   传奇人物   德州仪器   大陆   工艺   时间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