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 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访问台湾 主席听说后指示:让小平替我去

“主席,蒋介石想邀请你去台湾访问,商谈统一的事情,咱们怎么回复呢?”

1975年的一天,毛主席的秘书拿着一份加急电文走进了主席的办公室。这份电报是由身在台湾的国民党负责人陈立夫发来的。电报里的内容更是“石破天惊”:蒋介石想请毛泽东在合适的时候访问台湾省。

“上次跟蒋某人见面还是在重庆谈判的时候啊。”毛主席的双目微微闭起,仿佛陷入了往日的回忆当中。

秘书见状走上前去请示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回复他们呢?”

毛主席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无奈地说道:“我老了,眼睛看不见了。可以让小平同志代替我去嘛。”

那么,蒋介石为什么会突然邀请毛主席访问台湾呢?这次访问邀约为何最终没有成为现实,海峡两岸的国共两党彼此之间又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呢?

一 蒋介石的“乡愁”

自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以后,国民党政府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便一天不如一天。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的杜鲁门政府居然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公开分裂中国。

作为一个具有民族意识的政治人物,蒋介石当然不能容忍美国人的行为。在他的安排之下国民党官员曾多次与杜鲁门政府交涉,但是最终都失败了。

于是,无计可施的蒋介石开始将自己的目光投向海峡对岸的北京。1950年6月,蒋介石政权的“外长”叶公超发表公开声明:“台湾省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对台湾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

身在北京的毛泽东看到了叶公超的声明后,笑着对周围的人表示:“我看现在台湾还是让蒋某人继续当总统好一些啊!”

另外,毛主席知道蒋介石多年以来的“心病”。于是,他当即给浙江省委的同志们下了指示要求他们一定要保护好蒋家的祖屋与祠堂。

叶公超

大陆政府此举相当于对蒋介石释放出了极大的善意。作为一个宗族观念十分浓重的人,因此他对蒋家的祖屋、祖坟均看得很重。此时,就算蒋介石内心对共产党人有成见,也不得不感谢毛主席。

而此时美国人见蒋介石不愿意配合自己“分裂中国”的图谋,便开始在台湾岛内炒作所谓的“民主选举”,他们私底下准备将蒋介石手下的陈诚推上“总统宝座”。一场蒋介石与美国人的博弈就这样悄然开始了。

陈诚

二 两岸合力 粉碎阴谋

1956年,经过蒋氏父子的精挑细选之后,香港记者曹聚仁作为“两岸特使”登上了历史舞台。根据蒋介石的要求,曹聚仁先是去北京面见了毛泽东与周恩来。而后又去浙江溪口替蒋介石拍摄了几张老家的照片。

曹聚仁在前往大陆以前就得到过蒋经国的叮嘱:“你这次前去,一定要问清楚毛泽东他们的态度。”

见到毛主席后,曹聚仁委婉地表示:“如果蒋先生能够促成统一,润公会如何处置此事呢?”

曹聚仁

这时候一旁的周恩来接过话茬说道:“如果是这样的话,蒋介石父子完全可以来北京嘛,我们可以给他们安排职务。”

“那过往的事情呢?”曹聚仁还是有些不放心,再三向周恩来确认道。

周恩来回答道:“我们完全可以既往不咎,只要蒋先生能够促成统一的事业,那他也是国家的功臣。”

得到了答复之后,曹聚仁回到香港将此事写信告知了身在台湾地区的蒋氏父子。然而,正在一切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时美国人又来“瞎指挥”了。

原来,美国人早就看出了蒋介石的“不臣之心”,打算用民主选举的办法扶持国民党内的重要人物陈诚上台接班。于是,蒋介石开始在台湾岛内大肆打压“亲美派”,并将陈诚调离重要的岗位。

而在大陆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们也在时刻关注着局势的发展。1958年8月,毛主席下令开展“金门炮战”,一时之间万炮齐鸣打得对岸的国民党军不敢露头。

其实,“炮击金门”是国共两党的一种默契。这样既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也给了蒋介石继续“守岛”的理由。这样,美国人想要彻底割裂大陆与台湾都计划便破产了。

根据蒋介石的贴身侍卫翁元回忆,蒋介石在得知了大陆方面炮击金门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诧与不满,相反则是轻松了许多。或许,解放军的这一招也将蒋介石从漩涡当中拉了出来。

三 “老朋友”的邀请

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大陆。在尼克松面对毛主席时,他有意提起了台海问题和对岸的蒋介石,然而,毛泽东的回应却令大家都颇感意外。

“算起来,我们跟他(蒋介石)的交情一点都不比你们少啊,他可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毛泽东哈哈一笑,便将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立刻化解了。

这次谈话过后,“毛泽东称呼蒋介石为老朋友”的消息便在香港、新加坡等地传了很久,并且最终传到了蒋介石本人的耳朵里。于是,自知时日无多的蒋介石产生了邀请毛泽东访台的念头。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但是,此前负责两岸沟通的“密使”曹聚仁已经去世了。思来想去之下,蒋介石决定找一找著名的民主人士章士钊先生。因为章士钊在两岸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或许他可以说服毛泽东等人来台访问。

然而,令大家都没有料到的是,1973年章士钊先生在香港因病辞世。本来已经初步建立起来反两岸沟通事宜又被搁置了下来。现在留给国共两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1975年,心急如焚的蒋介石要求国民党负责人陈立夫直接向大陆方面传递消息邀请毛泽东等人来台湾地区访问。但消息传到大陆之后,毛主席却没有立刻答应下来。

章士钊先生

经过再三思考,中央决定派出邓小平代替毛主席去台湾访问。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陈立夫欣喜若狂,当即提笔写下了一篇名为《假如我是毛泽东》的文章来欢迎中国大陆的代表团。

但是,正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台湾传来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1975年4月5日,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因病在台湾省台北市去世。

接到这则消息之后,秘书急匆匆地跑去报告毛主席。然而,毛主席却并没有表现出任何高兴地神色,指示淡淡地回复了一句:“知道了。”或许此刻,主席的内心充满了悲凉与无奈。

陈立夫

就在几个月后,邓小平同志被迫辞去职务,关于他访问台湾省的事情也不了了之了。一年之后,周总理、朱老总、毛主席三位老同志相继离世,全国上下陷入了一片悲痛之中。

1977年8月,当邓小平同志见到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塞勒斯时说了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中美之间应该更加妥善地解决好台湾问题。或许对待台湾问题,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都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吧。”

果然,在邓小平做出这番表态之后,针对金门地区的炮击马上停止了。随后,中央发布了专门的文件指出:对台湾都统一问题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好能够实现“和平统一”,到那时候台湾实行什么制度、保留什么习惯都是可以谈判的。

大陆方面关于“一国两制”的倡议传回了台湾省内部。蒋经国等国民党的一众官员都颇为动容。几个月后,蒋经国也收到了邓小平寄出的一封信。

“经国兄,你我早在莫斯科的时候就是老同学了。如今你我年事已高,如果能够趁着有生之年促成两岸和平统一的大业,也算是完成了我们这一代人对于中华民族的责任与使命,希望你能与大陆一道实现两岸的统一。”

接到这封信后,蒋经国确实非常认真地考虑过台湾与大陆之间的“统一问题”。但是,此时的蒋经国也饱受糖尿病的困扰,经常感到体力不支。因此,他也只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尽快培养接班人”上面。

晚年的蒋经国

1987年11月,由于两岸呼吁统一的声浪日益高涨,再加上蒋经国本人也有意放开部分管控。无数当年被国民党强行带到台湾地区的老兵们终于有了可以回家“探亲”的机会。他们来到阔别多年的中国大陆,深情地亲吻着家乡的土地,眼里充满了热泪……

晚年的邓小平依旧关注着两岸的统一事宜,他曾经多次就台湾都统一问题发表谈话。然而,他本人也没有能够见证台湾省的“统一大业”

在随后的几年里,两岸的经济都实现了飞速发展。两岸民众的往来也越来越密切。海峡两岸民众血浓于水,同根同宗,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事实。在老一辈革命家们留下的遗憾注定不会一代又一代地传递下去。因为强大的中国必定要迎来统一,也必然会走向统一!

正像某位西方学者所说的那样,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因为中国人已经觉醒了,未来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能够办成很多事情。这是西方的政客们不能理解也不能阻挡的。而中国的崛起也必然会是五十六个民族的崛起,是包括台湾省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的崛起。这既是历史的潮流,也是千千万万中国人内心最深切的信念与仰望!

参考文献:

《蒋介石密约毛泽东“访问台湾”》王淞民

《邓小平的“对台智慧”》金华国

《毛泽东的“台湾问题观”研究》王超

《从毛泽东的日常谈话解读“台湾问题”》唐正茫

《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台湾问题的思考与决策》熊华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台湾   杜鲁门   蒋介石   台湾省   金门   周恩来   美国人   国民党   两岸   指示   主席   大陆   毛泽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