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江南飞贼惊动陈毅,老公安出马破解谜案,抓获茅山道士

1966年2月,中国国家公安部长谢富治正在单位办公,他近来很是头疼,因为根据上报,浙江地区这段时间以来连续发生了多起特大盗窃案件。

经过办案调查员分析,认为疑犯竟然可能是同一人,并且将其形容为能够“飞檐走壁”,所以迟迟抓不住他。

谢富治正在仔细思索究竟该如何处理时,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这通电话是直拨他办公室的,来电的竟然是开国元帅之一、时任中国外交部长的陈毅。

而更令谢富治万万没想到的是,陈老总打来电话居然正是询问那个“江南飞贼”的问题,并叮嘱他一定要尽快处理,否则会非常麻烦。

区区一个盗窃犯,怎会引发公安部关注,甚至惊动陈毅?此人难不成真的会飞天遁地?而最终他又是如何落网的呢?

此事还要从一个多月之前,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的紫雪庵说起。

紫雪庵位于西湖岸边,前后共六间,因庵前种植紫楠、雪松而得名。紫雪庵前身是座尼姑庵,因此四周建有高高的围墙。虽然现在此庵已经不出名了,但在百年之前,也曾香火鼎盛过一段时间。

宋美龄、宋霭龄、陈璧君等人都曾来此上过香。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紫雪庵遭到破坏,尼姑们接连离开,紫雪庵也就此破败了。

直到60年代初期,紫雪庵再度被人发现,并重新进行了修缮。1962年,随着考古工作逐渐提上日程,以及“良渚文化”的正式命名,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就将收集到的民间文物,以及最新发掘的珍宝,暂时安放在紫雪庵中。

而选择这里的主要原因一是这里曾鼎盛一时,在当地颇有声威,旁人不敢随意靠近。二是四周围墙甚高,盗窃之人难以进入。

但是,就在紫雪庵被再度发现的几年后,意外还是发生了。

1966年1月20日,是那年的除夕。因为春节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所以紫雪庵的工作人员也放假4天,直到24号上班。

而到了24号早上,当工作人员进入庵中时,一下子傻眼了。

刚打开门,他们就震惊地发现屋里进贼了。四周都是一片凌乱不堪的迹象,惊疑不定之下,众人赶紧冲进门检查。他们直奔屋里的保险柜,那里面放着一些较为珍贵的文物,结果柜门的锁完好无损,东西也没有丢失。

正当大家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忽然有人大喊了一声,这时才发现屋里唯一丢失的那件文物——香筒。

香筒是古人净化房间空气的一种用具,古人将香料置于其中,香气从筒周围气孔散发,起到净化空气驱散蚊虫的效果。在古代能用得起这玩意的,那必定是富贵人家。而这次失窃的香筒则更不一般。

该香筒盖子被雕成皇宫楼阁,镶上黄金。中间是一整根象牙,夔纹镂空雕刻。底座是白玉荷花。从这材料和工艺上,就能知道这香筒的价值。而这个香筒能被发现,还源于一次巧合。

自从1957年3月,《浙江省考古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出台后,浙江考古发掘与研究正式启动。

1959年,曾经的良渚遗址被正式命名为“良渚文化”,考古队也有了新的发掘方向。

1962年初,当考古队正在浙江南部田间寻找良渚文化其他遗址时,其中一位队员突然在一位老农家里看到了一圆柱形物件。

该物件上的纹理,隐约就是古代夔纹雕刻技术,而如此贵重的物品显然与这家农民的身份不符。

凭借多年的经验,该名队员当即断定,这必是一件珍贵的文物。于是忍痛割爱,向考古队申请,花了八百块才将这个圆筒买了下来。要知道那可是60年代,800块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后来因为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和浙江省博物馆合署办公,紫雪庵被暂设为文物管理基地,这个圆筒就被放在了那里供专家们研究。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专家们确定了这是一件明代夔纹象牙香筒,而上面原本还有更值钱的黄金白玉,不知何时已经被人抠掉了。

而这件珍品最不得了的地方在于,它是当年明太祖皇帝朱元璋御赐给当时一位武当山道士的物品。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此象牙香筒就是朱元璋赐给张三丰的,当然这个说法的真实性存疑。

不管怎样,该文物是海内外仅有的一件孤品,再加上是朱元璋御赐的,可谓价值连城,是一件板上钉钉的国宝级文物。

这东西一丢,所有修复人员都慌作了一团,保卫部的人更是几乎晕厥,马上骑着自行车兵分几路,有人去报警,有人去通知领导。

杭州公安到达现场后,警方先是向工作人员了解了一番详情,得知其他文物全都没被动过,说明这个盗贼有着精确的目标——香筒,而这差不多也是这里最有价值的一件宝贝。

然后警方发现,放置香筒的柜子本来有锁,但这锁竟然不是被撬开的,锁的坏口处整整齐齐,是窃贼随手用当场一把出土于战国墓中的宝剑斩开的。可以证明,盗贼很可能对庵内的布置十分了解,还知道现场就有一柄宝剑,压根没带作案工具。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警方无法解答,那就是紫雪庵的外墙足足有三米多高,盗贼是怎么进来的?再加上他怎么就知道这里哪件物品最珍贵呢?

在这种情况下,不用多说也有人开始怀疑,是否是内部人员监守自盗?

最大的嫌疑顿时落在了保卫干部王家伟身上,一则他拥有钥匙,二则各处的封条也是他贴的,三则他恰好在今天迟到了二十分钟。

但随后赶到的刑侦专家却很快发现了新的线索,从而否定了王家伟的嫌疑。

他们先是发现了旁边小道上有几个沾着泥的脚印,经过对在场工作人员的比对,发现这脚印和所有工作人员都对不上。

随后,警方对墙头进行勘察,果然在一面墙的墙头外侧青苔上,发现两个鲜明的手掌印迹。

而后警方又在这个掌印的墙外围进行勘察,希望找到盗窃者翻墙的剐蹭痕迹。可让警方大吃一惊的是,墙外面竟然一点痕迹都没留下。

就算近几日有小雨,但也根本不会将罪犯蹬在墙上的剐蹭痕迹冲刷的一干二净。

因此警方初步判断,此人应该是先用手勾到墙头,然后纯粹凭借臂力和腕力越过墙的。

所以此人应该不矮,因为墙高超过3米,而普通身高的人翻越消防员训练时的3米障碍板都不容易,更何况是这种上面着力点不稳的墙体呢。

但就算给个头不矮,可能一下抓稳3米多高的墙头,弹跳力也肯定不一般。而他逃脱时,显然是爬上了庵内的一棵树,然后沿着粗壮一点的树枝跳出墙的。

这一套下来行云流水,可见此人应该年纪不大,身手了得,而且还是一个惯犯。

虽然嫌犯留下了这么多痕迹,但警方仍然毫无头绪,只能暂时将目光转移到了香筒本身。不久后消息便从上海传来:有人在那里将香筒出手了。

搜查员团队紧急赶到上海的一家古玩铺子里,年轻的实习生老实交代:

昨天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瘦高个男人来店里,说要出手一个香筒,并称之为朱元璋御赐的宝贝,价值连城,双方约定第二天上午交货。

一听此人年纪不大,还身材瘦高,这与之前的猜测很吻合,警方立马来了精神。在与上海警方协调后,双方在附近紧密布控,就等第二天嫌犯赴约了。

翌日午时,那瘦高个真的来了,但是他这次却什么都没拿来。之后瘦高个到店里和年轻人交谈了两句,就神色慌张地离开了。

四周的搜查员拼命追赶,但那人跑得竟快得离谱,直到转进一条小胡同之后,人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仿佛真的“飞”走了一般。这也更加验证警方之前的猜想。

搜查员们相顾无言,只好进行大范围的拉网式搜索,虽然很快就找到了嫌犯的住处——普陀区一户人家,但他只是借住,而且也几乎没有留下了什么线索。

就在浙江“1.24专案组”向上级汇报的时候,那窃贼竟然又动手了——他闯入了位于苏州的中国第七机械工业部801研究所。

当晚研究所负责值班的两位保安和窃贼正面碰上了,他们在巡逻时听到了响动,前往查看时正好遇见对方在撬保险柜,于是挥舞着警棍冲了上去,那人眼看不妙直接跃出窗外,眨眼便消失在了夜色里。

但任谁也没想到的是,嫌犯竟然在失手的几个小时后,直接再次动手,闯入了苏州先锋机械厂,这间工厂距离研究所只有三百米,这次他成功了,拿走了财务室中1200多元现金以及部分粮票等。

经过分析,警方抓住了一个细微的线索:嫌犯之前在居民家中租住时,曾替房东的小儿子看过病,于是有人怀疑他可能正以医生的名义隐藏在苏州城内。

一番摸排之后,果然有一户姓黄的人家最近刚请了个年轻的赤脚医生,外貌特征也和嫌疑人如出一辙。

很快,五十多名刑警整当晚装待发直奔目的地而去,嫌犯当时正在屋内,几名警察破门而入后,他反应极快、身手极好,趁着黑夜一个照面就打翻了两名警察,然后直接从窗户翻上房顶,沿着屋脊狂奔而逃。

本来在黑夜里,警察是很难看到罪犯的,好在旁边施工现场吊塔上亮着两顶高压汞灯。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两顶高压汞灯反而刺眼到让警方难以瞄准,他们朝着飞奔的黑影放了两枪,却都没有打中。

就这样,窃贼竟然再一次从警方的手中溜走。

一般来说,闹出这样大的事,任谁也该避避风头,但这个窃贼似乎胆大包天,不仅依旧顶风作案,还在不久后于浙江嘉兴一夜之间犯下了三起盗窃案,分别在一家百货公司、轻工机械厂和旅馆内共击窃走了过万元的现金及财物!

可此人只是谋财,并不害命。

这一下整个嘉兴都震动了,而且在百姓们的众口相传之中,嫌疑人已经被说成了堪比“燕子李三”的飞天大盗,家家户户都变得胆战心惊。

浙江、江苏、上海三地的警方接连失利后,嫌犯还是肆意犯罪,这让警方感到前所未有的愤怒,案件的报告也呈递到了国家公安部。

时任部长的谢富治感到大为惊奇,但还没等他细细思索,外交部长陈毅的电话竟然打了过来。

原来非洲加纳共和国的总统、人民大会党领袖克瓦米·恩克鲁玛不期就要访华,还表示要到我党革命起源地——嘉兴南湖去看看。此事后来虽然因为总统访华期间,加纳共和国发生政变而搁浅了,但这毕竟是后话了。

近来那位“飞天大盗”在嘉兴闹得沸沸扬扬,而且他之前三次行窃都是在南湖附近,这让陈毅实在担心他可能影响到外国使团,那就是对国家脸面的打击了。

于是谢富治刚接到陈毅命令,便严辞表示:十日内必破此案。

此时中央又调来一位刑侦专家,名叫刘胜西,他是在“七七事变”之前就毕业于英国伦敦皇家警官学院的人才,而且在1963年还破获了内蒙160万斤粮票失窃案。

这个人很了不得,他在看完了所有资料后带着人直奔杭州,看完现场后让警员把杭州、嘉兴所有宾馆男性旅客的名单全部查清,一个一个清点,并与每个酒店的服务员对照,然后便发现了一个名字——秦廷舫。

谢富治

此人带着江苏省金坛县商业局的介绍信,但该单位却查无此人,后来发现那封介绍信是被偷走的,线索顿时出现。

但其他人还是不明白该怎样找到这个秦廷舫,可刘胜西却镇定自若,他说:“我看这人是个道士”。

虽然众人不解,他却没有解释,只是一路直奔茅山。茅山在中国早就家喻户晓,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中心之一,刘胜西带着警员隐秘山上,把所有道观全部筛了一遍,果然发现了一个极度疑似嫌犯的身影。

通过暗中潜入喷洒化学试剂,警方获得了那人的指纹,一经比对,果然是飞贼无疑!

1966年2月17日,大批人马赶到金坛县茅山脚下,因为早已了解嫌犯的身手异于常人,所以负责抓捕的小队阵容非常之豪华——由省里的副厅长亲自带领,外加多名身负经验的武警。

在一个照面后,几人同时出手,嫌犯顿时不能动弹分毫,正当他还想要挣扎的时候,一把手枪已经抵在他的脑门上......

1966年5月7日,秦廷舫被押送到杭州判决,因为情节严重而被处死刑立即枪决,香筒也根据他的供词,顺利在苏州拙政园中寻到。

不过刘胜西是怎么发现的?嫌犯又是什么来路?

刘胜西注意到,能知道这个香筒价值的,除了那几个博物馆工作人员外,还有一类人,那就是道士。

因为“夔纹象牙香筒”当初被赠予武当山后,一直都是保存在道馆里的,同时也只有道馆里会用这种香筒,民间、尤其是现在,几乎完全没有了,而宾馆的服务员曾透露过嫌犯有句容口音,而茅山正也处在句容境内,所以刘胜西作出了大胆但也合理的推测。

至于嫌犯本人秦廷舫,他六岁便被送上茅山道馆,法号灵谷子,从小修得了一身相当过硬的本事,在二十岁左右时,被山下一个寡妇给迷上了,他想要还俗娶了那寡妇,奈何对方提出了一堆要求——基本都是关于钱的。

秦廷舫既想要得到寡妇,又想要表现自己,于是恶向胆边生,一身过人的功夫竟然被他拿来行窃、袭警,只能说是罪有应得。

参考文献:

安康检察:《尘封档案系列——江南“飞贼”案》

《惊动陈毅的江南“飞贼”案》,警察文摘,2014(第5期).

魏肇权编著《建国后十大“飞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茅山   飞贼   嘉兴   窃贼   浙江省   江南   嫌犯   浙江   道士   文物   警方   公安   发现   陈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