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年,李鸿章把22岁的女儿嫁给老大臣,两人后代,如今家喻户晓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王安石《桂枝香》

无论古时今日,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恐怕就是知己了。

若得一知己,此生无憾。

然而,再完美的知己与爱情的碰撞,也难逃朝代更迭、政局灭亡后的重重影响。1888年,李鸿章把22岁的女儿,嫁给一位老大臣,不料两人后代如今家喻户晓。

李鸿章之女

李鸿章的一生,不但功绩突出,而且家庭美满。

他虽儿女无数,但其中最疼爱的,莫属于小女儿李经璹(shu 二声)

李鸿章一生有过三名妻妾,周氏、赵氏、莫氏。

李菊耦的母亲,就是赵氏。

赵氏赵小莲出身可不普通。

她娘家一门四代进士,可谓是书香门第。

对李鸿章来说,也可谓如虎添翼。

她为李鸿章诞下一子一女,女儿便是李经璹,字菊藕。

李鸿章老来得女,李菊耦出生时,他已经四十三岁了,所以对于这个女儿,他十分的宠爱。

清末才女

都说曾国藩重视子女教育,其实李鸿章也是如此,他一有空,便会亲自教导孩子们的功课。

而李菊耦从小也是乖巧懂事,不仅不恃宠而骄,而且还潜心求学。

闲暇时间,自学琴棋书画,才华出众,还对文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凭借自己的努力,李菊耦成为晚清时期,家喻户晓、数一数二的才女。

有人评价说,李菊藕才同班左。

班是班昭,左是左芬。可见才同班左这个评价,有多么的高。

李鸿章爱女心切,一直留李菊耦在自己身边,直至她二十多岁。

他不想让女儿随便找个人嫁了,一心为她寻摸一门好亲事。李鸿章不但爱护子女,还爱才。

李鸿章再三斟酌下,选中了张佩纶。

这段婚姻,在当时受了很大的诟病。

要知道,当时的李菊耦不过22岁,正值花样年华,而张佩纶已经四十岁了。

如此悬殊的年龄差距,让世人有些不解。

李鸿章慈父的形象在当时已经人尽皆知,但为什么这样一个慈父,要将如此优秀又懂事的女儿,嫁给一个叔叔辈儿的人呢?

所有的意料之外,皆是有迹可循

我们都说,李鸿章是个慈父,那他就一定不会把女儿推进火坑。

在那个年代,李鸿章的思想一直超前一步,他没有让女儿裹足,没有重男轻女的不让女子进学堂,更没有给女儿传输过男尊女卑的思想。

他不顺应时代,不随波逐流,不为人言所屈服。

然而张佩纶本身也不差。他自幼好学、出口成章,二十三岁中进士,三十四岁位居正三品。

用才华出众、年少成名评价他,一点儿也不为过。

然而,这两个成语,还远不够评价他所有优点。

进入官场后的张佩纶依然潜心学习,在学术上不断突破,成就一再创下新高。

他也并非是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马江海战时,张佩纶就曾率队出征。

这场战役,虽最终因清政府统治者的腐朽而以失败告终,但也证明了张佩纶能文能武的过人之处。

慈禧太后十分倚重这个才华出众又性格稳重的老臣,而李鸿章也恰恰看重了张佩纶既有才华,又不张扬这一点。

认为他的未来,即使不会光芒万丈,但也不至于一无所有。

这也恰恰合了李鸿章另一个小心愿,那就是不想让女儿卷入政局。

然而,即使李鸿章考虑得再周到、目光再长远,也难挡滚滚向前的历史的车轮。

三观吻合、爱好相同

李菊耦也早就听闻过张佩纶的大名,倾慕他的才华已久。

在赵夫人因这门亲事大发雷霆的时候,李菊耦亲自去到母亲膝前请求。

赵夫人也只好万般无奈地同意了。

婚后的二人常一起品茗谈诗,相敬如宾,十分幸福美满。看着女儿幸福的赵夫人,也就逐渐默许了这个比她还大九岁的女婿。

1896年,也就是张佩纶夫妇成婚8年后,长子张志沂出生。

张志沂出生后七八年,张佩纶就因病撒手人寰了。

因其在世时,是出了名的清心寡欲、不贪图物质,所以一生也没积攒下什么积蓄。

张佩纶一走,李菊耦母子三人,就没了生活支柱。母子三人靠着李菊耦的嫁妆,过一天算一天。

一个大家族就这样走在了分崩离析的悬崖边上。

家境衰落、时局动荡,张志沂从小就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一身反骨,也因此开始逐渐生长、蔓延。

张志沂很讨厌被管束,从小母亲让干什么,他偏不干什么,还因此染上一身的腐朽恶习。

李菊耦望子成龙心切,每天督促一双儿女读书,不听话就打骂、罚跪。

这让张志沂骨子里的叛逆与日俱增。

家对他来说,成了囚笼,无时无刻不想逃离。

清朝覆灭

李菊耦病故的那一年,正赶上清帝退位。

中国历史由封建帝制,步入了民主制,社会风气焕然一新。

被前朝腐朽社会风气浸染已久的张志沂一时难以改变。

母亲一去世,他便开始自我放纵,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没成想,他的后代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张志沂依着曾经家里给他订下的亲事,娶了前朝官宦人家庶出的千金黄素琼,婚后生了一双儿女。

女儿便是后来名扬天下的张爱玲。

张志沂和黄素琼是两个家庭背景相似,但性格、思想天差地别的人。

张志沂腐朽,黄素琼与时俱进。

这样的性格差异,让他二人没多久就离了婚。

一双儿女跟着父亲生活。

母爱缺失、父亲昏昏度日的家庭环境,让张爱玲的内心十分缺爱和安全感。

然而,更令她心寒的,是张志沂娶了新老婆后,生分了她和弟弟,经常无缘无故对弟弟进行打骂。

和他的新老婆发生冲突时,张志沂也站在妻子这边,不分青红皂白地教育他们。

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塑造出了又一个张志沂。

但张爱玲没有张志沂叛逆的胆量,有的只是对这个家的失望,和无时无刻不想逃离的殷切。

张爱玲的生母有次回国探亲,张爱玲知道后,便到生母处住了一段时间,然而换来的,却是张志沂的一顿毒打,和半年的监禁。

自此,张爱玲便下定了离家的决心,趁张志沂不防,她跑到生母家,从此跟着生母生活,和张志沂彻底断绝了关系。

这些童年时期种种不公的遭遇,让张爱玲受尽了委屈,也为她后来的写作风格,奠定了基础。

张爱玲的作品里,满满都是对黑暗现实的诉说,大多都是悲剧,美好、甜蜜的故事,在她的作品中几乎不见。

尾声

若非朝代的更迭,或许李鸿章的远见,可以被实现,也或许,张爱玲的童年不至于如此悲惨。

张志沂一生,可谓是成也李鸿章外孙的身份,败也李鸿章外孙的身份。

成,让他享尽了“名臣后代”这个称号所带来的荣华。

败,让他到死也没习惯,从名臣后代到普通人的转变。

他身上前朝的腐朽之气,直接导致了张爱玲童年的不幸。

成就了她凄美又低沉的写作风格,同时,也成就了一代民国才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后代   女儿   亲事   慈父   前朝   生母   家喻户晓   才女   大臣   儿女   才华   母亲   李鸿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