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西湖醉了-谨以此文献给“天下西湖聚西博”二十年

“西湖使者”游览修葺一新的西湖南线(前左为“湖北天门西湖使者”、本文作者)

天门西湖醉了

——谨以此文献给“天下西湖聚西博”二十年

向金祥

站在樱花大道的最高处鸟瞰天门西湖,一湖青碧,水光潋滟,撩人的美景尽收眼底。

她,时而大家闺秀,丰腴沉静;时而小家碧玉,微波荡漾。看着眼前的西湖,不由得想起我和西湖的一段难忘故事。

2002年国庆节前夕,杭州市举办第四届中国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杭州日报组织了一个活动叫做“天下西湖聚西博”,邀请各地的西湖派出使者相聚杭州。赵雅、叶童也在这里再聚首,为“西湖使者”燃情献唱经典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主题曲《千年等一回》。那年,我有幸当了一回“天门西湖使者”。

活动前,《杭州日报》派出记者根据史料记载寻访全国36座西湖,结果,只寻到30座。

全国有36座西湖,这个数字,绝不是空穴来风。北宋文豪苏东坡有一名句:“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是杭州。”我所在的城市湖北天门西湖忝列其中,也是有史料证实的。明《永乐大典》记载,全国名为“西湖”的湖泊有36处,其中就有“竟陵西湖”。那时天门就叫“竟陵”,改为“天门”是后来清雍正四年(1726年)的事。

天门西湖,因陆羽和《茶经》而令人难忘。陆羽是唐朝大学者,西湖是他的出身地。《陆文学自传》里写道:“(陆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

公元733年深秋的一个清晨,竟陵龙盖寺(今名西塔寺)的智积禅师路过西湖边一座小石桥,隐隐约约听到桥下传来雁的啼叫声。智积禅师惊诧不已,循声到桥下一探,原来一群鸿雁正用翅膀护卫着一个瑟瑟发抖的男婴,禅师怜悯地抱回寺中收养。这座石桥后来就被人们称为“古雁桥”,附近的街道改名“雁叫街”。

陆羽从小在庙里干活,条件十分艰苦,但很好学。他每天要放牛,常常骑在牛背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后来,他加入到一个唱戏的班子,一边演戏,一边继续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了一位学识渊博的人。

陆羽《茶经》发源于天门,完成于浙江湖州。因为安史之乱,陆羽随难民流落南迁,为撰写《茶经》,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采集茶叶资料。他曾在杭州西湖、余杭苕溪等产茶区考察,写了《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文章,记录西湖的山水形胜。

陆羽是识得西湖茶的第一人。《茶经》的“八之出”中,载有“钱塘灵隐、天竺二寺产茶”,“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这是杭州出产茶叶最早的文字记载。据专家考证,后来闻名的龙井茶起源于天竺寺、灵隐寺所产的佛茶。

西湖风景区的西南面,龙井村盛产西湖龙井,西湖龙井茶已是后来居上名满天下。我们走进青翠欲滴的龙井茶园,风景如画,茶香扑鼻。村民以茶叶为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茶园。

“天下西湖一家亲,天下西湖永相连”。当时的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接见“西湖使者”时,看到我的绶带上“天门西湖”亲切地说:“天门西湖,陆羽老家。”历史上,湖州归杭州管辖过,都是陆羽的第二故乡。

2002年9月29日10时30分,是西湖史上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全国27个城市的“西湖使者”,在一艘游船上举行场面壮观的融水仪式,虔诚地把各地的西湖水倒进了杭州西湖。

“我们融进的不只是一壶水,而是一种热爱大自然、珍爱大自然的理念。”融水仪式结束,我感慨万千写了一篇短文《融进的是一种理念》,第二天被《杭州日报》发表在《感受美丽特刊》头条。

杭州把80多公顷被占用的环湖面积“还湖于民”,被《人民日报》赞为“亲民工程”。西湖南线修葺一新的游览车专用道开通,电瓶车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带着我们“西湖使者”大开眼界。作为首批贵宾游览新西湖后,我意犹未尽写了篇散文《在西子湖畔感受美丽》,发表在2002年10月9日《天门日报》。

哺育茶圣陆羽成长的西塔寺

珍藏时间洗礼,浸润历史岁月。

不经意间20年过去,天门西湖越来越美的,“还湖于民”与杭州西湖有异曲同工之妙,“天下西湖永相连”在新时代大放异彩。

杭州西湖,一开始并不叫“西湖”。“西湖”之名,肇始于唐朝中期,兴于北宋,盛于南宋至清,渐渐取代历史上各种其他名称。 

天门西湖,汉末、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史书均有记载。晚唐诗人皮日休的《竟陵十景诗》中就有西湖。

我从小在沉湖之滨长大。从天门到汉川,沉湖浩渺无垠,土肥水美,总面积十几万亩。人们的日常生活,出门就和木船、湖水打交道,去湖里捕鱼、挖藕、割草、喂牛,去湖地里耕种、收获。村子里关于湖的地名就有好几处,都是由湖变成的庄稼地。对于湖的记忆,是无边无际的野趣,难以忘怀的自然风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刚进城工作时,看到的西湖是浅水薄滩、草荒景衰,仅剩下几方小鱼塘,由从前无边无际沦为城中的“锅底湖”。我惊诧“这还是西湖吗?!”

从西湖边来来去去,心中总有一个不解的悬念:过去的西湖究竟有多大?为此,曾访问过一些上了年纪的人。

年逾古稀的李先生说,他的祖辈曾告诉他,过去的西湖,东边从皮防所直抵西边的汉北河,南边从天门河直抵北边的江河、孙湾、西龙村,甚至可能更远。祖辈们从天门去30公里外的古镇皂市,是从西湖划船去的。从前的西湖,至少有4到5平方公里。

明清时,湖中心长堤南达三门,堤断处建有石质拱桥一座,上覆以亭,旧名“茶醉”,清初改名为“浮香阁”,由知县钱永亲笔题额,并撰联:“荷香随坐卧 湖色映晨昏。”历来为文人骚客吟咏之地。

乡愁,是人们对故土山水人文的悠长眷恋。西湖,留给天门人的记忆是与生俱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比那些史料上的记载更生动。“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如何把记忆留住、乡愁留下,今天的人们绕不开,子孙后代会追问。

岁月更替,光阴荏苒。天门历代地理变化最大的是湖泊。一部明嘉靖年间编纂的史志载,天门“田少泽多,自汉道湮塞,芦获渐辟”。清末至民国初,天门有湖泊100余个,全境湖水面积1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自清道光元年以来,天门消失湖泊49个,面积163.9平方公里。这些“消失的湖泊”都变为了农田。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天门人差点就失去了西湖。记得雷圣祥先生担任天门市市长时,曾感叹地对我说,西湖和东湖是天门最明亮的双眼,要是西湖还是原来那么大,我们这个城市该有多美啊!唉,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有,就是不可以有“如果 ”。天门能留住西湖,也算是幸运。

2000年,市政府投资1500万元,改建扩建陆羽公园;2008年,市政府采纳市民建议,决定投资2.5亿元对西湖公园重新进行整体改造,并改名“陆羽故园”,到2015年2月,陆羽故园总投资累计3亿元。对西湖整体改造后呈现的“陆羽故园”,园区总面积为0.5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0.34平方公里。2013年10月1日,陆羽故园与刚刚落成的天门东湖公园同日开园;2016年1月1日,茶经楼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改名“陆羽故园”后天门西湖,由“一带”(沿湖绿化带)、“三湖”(龙井湖、普洱湖、茉莉湖)、“三岛”(湖心岛、碧螺岛、观春岛)组成。园内有茶经楼、陆羽纪念馆、伶艺长廊和雁叫关等有关陆羽生活轨迹的20余处景点。

美景中蕴藏着许多关于茶圣陆羽的动人传说和优美的诗句。茶文化擦亮西湖的眼睛,历史上的“竟陵十景”精彩重现。

肥瘦宜人西子湖,风光四季赏怡娱。

烹茶煮酒波心水,陆羽杜康共一壶。

农历庚子那年,一段人类难忘的至暗时刻,天门春节封城战疫,终于取得阶段性胜利。解封不久的三月初二,友人彭太山心心念念写了这首《竟陵西湖颂》。

陆羽品茶真迹“三眼井”,又称“文学泉”。

天门西湖,是哺育世界茶学鼻祖陆羽的“摇篮”。陆羽对梦想的追求,对茶文化的探索,成为天门西湖的灵魂。我们在游园中,潜移默化地领悟陆羽“精行俭德”的茶道精髓和自强不息的陆羽精神。

陆羽博学多闻,不但是茶学专家,也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史学家、传记作家、地理学家。欧阳修在《集古录》中感慨,陆羽一生“著作颇多”,“岂止《茶经》而已哉,然其他书皆不传”。费衮《梁谿漫志》也感叹陆羽为《茶经》所累,以致其他著作传世太少。

西湖正门处,是陆羽纪念馆,一座以陆羽生平业绩为主题,具有古典园林特色的纪念馆,由原中宣部副部长、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馆名。

这里珍藏着考古发现的石刻陆羽像,流传到日本的《茶经》珍本,日本茶道、韩国等各国专家学者研究陆羽的书刊,云南茶人为纪念陆羽诞辰1270年特制的两块直径1米的普洱茶饼。

一介弃婴幸获鸿雁庇护,由著名禅师抚育成长,从口吃少年到茶学博士。一片绿叶品出大学问,一部《茶经》脱颖而出,跨越国界绵延千年。梦想靠精神引领,陆公的一生震古铄今。

漫步天门西湖,西塔寺、古雁桥、走马岭、东岗草堂、青塘别业、陆羽书院,洋溢着历史文化遗韵,令人流连忘返。更有那天下唯一茶经楼,远眺近观总相宜。

九层起垒的茶经楼,与手捧茶杯、身着长衫的陆羽雕像遥遥相望。这座楼仿唐代建筑风格,通高53.85米,占地面积948.9平方米,建筑面积5308平方米。

如果说,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但要在外观风貌上代表这个城市的形象品格,而且在内涵神采上也足以包容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那么位于西湖中心覆釜洲上的这座茶文化第一楼就兼具了这样的外貌与内蕴,是天门作为全国水乡园林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黄鹤楼,因传说中的仙人驾鹤经此而得名;滕王阁,因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千古;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著称于世;茶经楼,因陆羽《茶经》播誉天下。

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茶经楼前拜谒大典庄严肃穆。来自印度、俄罗斯、匈牙利、德国、意大利、坦桑尼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一带一路”沿线沿岸十二国的佳丽,把取自家乡的源头活水汇于一鼎,表达对茶圣陆羽的举世敬仰。

茶,神奇之叶,草木精灵,融入人类智慧后,形成了一个香韵的江湖。2022年3月25日,春暖花开,茶香竟陵。湖北(天门)第三届陆羽茶文化节暨第六届蒸菜美食文化节在陆羽广场隆重开幕。活动现场,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副部长、中共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为“国际陆羽茶文化联盟秘书处”授牌。“国际陆羽茶文化联盟秘书处”在天门成立,翻开了天门茶文化研究、茶产业发展向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茶圣陆羽雕像

—百多年前,梭罗曾说过:湖是所有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凝望它的人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

天门属于古云梦泽之余脉,自古就拥有江汉水乡的美誉,城区竟陵是中国唯一兼具东湖、西湖、南湖、北湖的城市。

湖,不仅仅是自然资源,还有文化教义。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若水。水文化,就是善文化。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一湖一人一经一楼,天门西湖是人类珍贵的财富。于西湖边赏浩然水景,睛时看湖色如黛,体味“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意境;雨后湖面水雾缭绕,给人以“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幻象。

当第一缕阳光落在烟笼雾绕的西湖时,这人间仙境美轮美奂,让人沉醉。比起白日的喧嚣,夜幕之下的竟陵古城慢慢沉淀。朦胧月色下,西湖水倒映着覆釜洲上的茶经楼和古老拱桥,西塔寺端坐一旁,如一位老者,向人们喃喃诉说这里曾发生的古老故事。

竟陵城自古建筑宏伟,市场繁荣。据史志记载,自唐代起,就有了城垣,明清时期,竟陵城又多次改建扩建。城内会馆林立,车水马龙,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城外稻浪滚滚,荷花盛开,可谓满城人间美景,一派江南秀色。

唐代诗人皮日休曾写下七律一首:“羡尔优游正少年,竟陵烟月似吴天。车鳌近岸无防取,舴艋随风不费牵。处处路旁千顷稻,家家门外一渠莲。殷勤莫笑襄阳住,为爱南塘缩项鳊。”

清代诗人张其英也在《咏本邑》一诗中赞叹道:“竟陵城下湖水清,十顷玻璃绕县城。城东城西种菱藕,人来人去镜中行。”

荷香西湖

有西湖就有覆釜洲,这在汉末两晋时就有记载。汉末两晋时,覆釜洲上建有“青云寺”,南北朝改建名叫“方乐寺”,隋唐重建名为“龙盖寺”,唐大中元年以后重建名“西塔寺”。《天门县志》里说,东汉中叶,西湖覆釜洲上就建有龙盖寺,到唐时更名为西塔寺,宋时谓之广教院,明清仍称西塔寺。

据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竟陵县志》载:“西湖广次东湖,中有洲曰覆釜,唐大师积公所居其后建积师塔于此,名西塔寺焉。寺后为陆公祠,其偏有茶亭,有新陆井……裣宪柯公(名乔)明嘉靖十七年(在本县)特建以寓古之意者也。湖中水荇牵风,诸莲裹雨,渔歌互答,鸥鸟迥翔,其胜与东湖相上下。”

清乾隆《天门县志・山川》绘有西湖图,覆釜洲四面临水,洲上建有西塔寺。四面湖水潆回,蒹葭丛生,洲上古木参天,修竹长青,奇花点缀,百鸟争鸣,是一个湖洲秀雅胜地。

天门西湖的风物,也是所有西湖中最具特色的。单是西湖藕,就足以写出一部书来。

在天门民间,“东湖鯽鱼西湖藕,南门包子北门酒”,“竟陵四宝”几乎无人不晓。

竟陵有个神话传说:有一次,南海观音到“天门”找玉帝会商大事,临近天门境内的“天门山”上空,刚要登上南天门时,她的莲座下掉下了一瓣莲籽,那瓣莲籽就飘落在竟陵西湖之中,后来长出特别的白雪莲藕。天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诗:“虽出污泥身自香,节节相连情谊长,纵使刀断情难断,西子湖上是故乡。”

唐代著名诗人裴迪游览竟陵时作诗:“竟陵西塔寺,踪迹尚空虚。不独支公住,曾经陆羽居。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一汲清泠水,高风味有余。”这首诗讲述了支遁、陆羽与茶、蒸菜的神交和渊源。

那时候,西塔寺前有“西湖舟十里,一半是荷花”的清雅之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智积禅师和陆羽都酷爱莲荷,常常在湖边散步赏荷。一天,他们用西湖莲藕烧制出了清新爽腻的藕蒸菜。后来,藕蒸菜从寺院传到民间,人们把莲藕与猪肉合蒸、混蒸,取名“竹篙子打老虎”,以竹蒿比喻莲藕,把猪比作老虎,形象、生动、诙谐。

西湖藕不仅仅是因为陆羽而享有盛名,其实也因它独具节长、皮薄、肉厚、汁丰,夏季嫩、脆、甜等特点。秋末老成后,用于蒸、煨,易于粉化,拌米粉蒸之乃为“压桌”之菜。

西湖边有个“菜蒸天下”的主题游园,有条以蒸菜为主打的天门美食街。蒸菜和藕蒸菜总是免不了的话题。

浮香阁

闲暇时在西湖边散散步,在树与风的环绕中放松,感受水的自由,湖的平静。流连此间,乐不思返,让人顿生不辞长作西湖人之念。

最难忘的是中秋节晚上,若晴天绝对是西湖最喧闹时刻。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本地的外地的城里的乡下的专业的业余的,不约而同涌到西湖,个个都是最敬业的拍客,走到哪儿都是最佳角度,拍照、视频、玩抖音、发布所见所闻。美丽的西湖之夜、茶经楼上的圆月“嗨翻”自媒体、刷爆朋友圈……

一里多长的樱花路沿湖延伸,每年樱花盛开,打卡的游人络绎不绝;石雕版《茶经》矗立湖边休闲广场,成为全民饮茶的教科书;林立的诗方上,铭刻着历代文人墨客们吟咏茶和《茶经》的诗,从二千多首诗中挑选出来的。最近十年,沿湖的茶文化风景中又增添了陆子茶道院等许多茶社、茶道讲习所,本土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季儿茶”“竟陵红”,在武汉茶博会获得金奖,被评为“我最喜爱的湖北好茶”。前不久,陆羽《茶经》器具复制、唐代饼茶复制两个项目通过省专家组鉴定,获得“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天门,是世界茶文化圣地。《茶经》和咏茶的诗文,从博物馆、从书斋走进西湖,走向大众,赋予西湖以生命,也延续了自己的生命。唐太宗《采芙蓉》诗曰:“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佛香、茶香、书香、荷香……天门西湖,正是自远古浮香而来。

碧波荡漾一抹香,茶不醉人人自醉。陆羽笔墨,流淌千年。茶圣故里,满湖清芬。

天门西湖醉了。她醉在新时代的清风里……

也许,《杭州日报》人没有想到,二十年前的“天下西湖聚西博”会带来另一个西湖的巨变。然而,这的确是存在的事实,不是奇迹胜似奇迹。

中秋月

茶经楼之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天门   西湖   龙井   竟陵   东湖   故园   天下   杭州   此文   使者   茶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