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宋庆龄收到邓小平紧急面谈的邀请,当即决定:推掉所有事情

1977年8月24日,对宋庆龄而言,这是与平常无异的一天。

她收拾妥当,准备去赴与廖梦醒的约会,突然她收到邓小平临时见面的邀请。她立刻敏锐地捕捉到,邓小平此番找她,一定是有很重要的事,是耽误不得的。

宋庆龄即刻推掉所有的见面,专门在家等待着与邓小平见面。相识相知几十年,宋庆龄实在了解这位老友......

图|邓小平与宋庆龄

邓小平与宋庆龄:革命中初见

众所周知,宋庆龄与共产党领袖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都是相交多年的知己。实际上,她与邓小平也相识多年,有着真挚、深刻的革命情谊。

邓小平比宋庆龄小11岁,虽有年龄之差,但二人都生在那个山河动荡、烽火连天的岁月,并且都以自己的方式投身革命,努力实现挽救民族危亡的志向。

宋庆龄毅然嫁给“国父”孙中山,并在婚后积极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参与到革命活动中来,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继承其遗志,继续投身革命,而且在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信弃义、公然叛变革命后,宋庆龄严厉谴责他们,即使蒋介石是她的妹夫,她也以家国为重,与国民党反动派决然割裂。

在之后的抗日战争中,宋庆龄又默默支持抗日事业,想发设法帮助共产党,在当时的危险形势下,很多共产党人能顺利转移至延安,宋庆龄都出了很多力。

解放战争时期亦如是,宋庆龄积极领导中国福利基金会,全力支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为解放区捐助了大批物资,在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的战斗中,身在上海的宋庆龄就做了很多工作。

图|孙中山宋庆龄夫妇

而邓小平就与刘伯承、陈毅等人一同指挥渡江战役,参与解放南京、上海等地的战斗。在之前的战斗岁月中,邓小平虽未与宋庆龄见面,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前进方向,为了革命事业奋战。

邓小平出生时,国人正身处民族危难中,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进行着艰苦顽强的抗争,邓小平的远大志向也生于此时。他去国外勤工俭学,回国后,又积极参与斗争,在很多战役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要知道,邓小平本来不叫邓小平,他本名叫邓希贤,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形势突变,很多共产党人的生命安全都受到威胁,邓小平就是在那段时间改了自己的名字,在武汉的中央机关担任秘书,以掩护身份。

图|邓小平(右一)

在那风声鹤唳的时期,宋庆龄公开发表声明,谴责蒋介石的恶劣行径:

“余决不担任任何党务,余非叛徒,亦非骑墙,且与南京政府关系也。”

面对蒋介石、汪精卫的拉拢,宋庆龄严词拒绝,她不屑于这种背信弃义的人为伍。宋庆龄的正义行为,让广大共产党无比敬佩,当然,也让邓小平敬佩。

只是那时二人并未有相见机会,直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当时正好发生一件事,将二人联结起来。

图|宋庆龄

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的一个营进驻上海林森中路,一位连长指着武康大楼对面的宽敞房子,让刚进城的解放军战士们夜宿在此,众人打算敲门进去,却得到门房的拒绝:“这里不能住。”

带兵的排长就问:“连长命令我们住在这里,为什么不能住?”说罢,那位排长就表示要这里的住户尽快把房子腾空,门房不同意,双方就起了冲突。

就在大家争执不下时,一位夫人走下楼梯,淡然自若地说道:“我是宋庆龄,这里是我的公馆,你们部队不能住。要住,请陈司令打电话给我。”

这位排长这才意识到犯了大错,事后,陈毅、邓小平一同前往宋庆龄的住处,向宋庆龄亲自道歉,并派士兵在宋庆龄的住宅周边警卫,保护她的安全。

此后,共产党人还给宋庆龄送了一批生活物资,保障她的生活,这也让宋庆龄感受到邓小平、陈毅等人的诚意。而这件“小事”,也促成了邓小平与宋庆龄的初次见面。

建国后,宋庆龄当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将精力投入到祖国事业中;而邓小平也先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等职务。

如果说,以前他们是在不同战场上共同战斗,如今他们就是在同样的时代舞台上并肩作战。

邓小平、宋庆龄相互关心,相互支持,邓小平还会带着自己的家人前往宋庆龄在北京的住处做客,每次都相谈甚欢,革命情谊也随着时光更迭变得愈发深厚。

图|邓小平

宋庆龄:推掉所有事情,专门等候邓小平

1977年8月24日,这对宋庆龄来说,是与平常无异的一天,她约老友廖梦醒见面。出发之前,宋庆龄突然收到邓小平的邀请,邓小平提出紧急面谈。

宋庆龄立刻捕捉到,这不仅是一场平常的会面,邓小平如此紧急地要求见她,定然是有十分重要的事情。考虑到此,宋庆龄即刻推掉与廖梦醒的约定,不仅如此,她要求不再安排任何事,只专心等候着与邓小平相见。

这是全新的历史时期,已经73岁的邓小平肉眼可见地消瘦了许多,不过身板依旧硬朗,眼神诉说着他刚毅坚定的意志,不论何时何地,他将始终保持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真挚之心。

幽静的后海北洞46号是宋庆龄的家,她热情欢迎邓小平的到来,老友相见,自是感慨良多。简单的许久过后,这两位惦记着祖国和人民的革命老人很快将话题转到一个关键的事情上:当下的局势,未来的发展。

图|宋庆龄

邓小平认为:中国未来要想有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紧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他向宋庆龄说明自己的想法,在建设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紧迫性上,邓小平与宋庆龄意见达成一致。

要知道,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是一个创造性的想法,至少此前未有人提出这一设想,而一个新的想法在诞生之初总是不可避免地被质疑、被保留,很多人对这一想法并没有明确的态度,因为无人知道它最后会带来怎样的结果,而宋庆龄的态度是:坚决支持邓小平。

祖国统一大业无疑是重中之重,邓小平特意强调:要把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宋庆龄对此极为赞同。

宋庆龄的身份比较特殊,她不仅是共产党人的老朋友,还是“国父”孙中山的妻子,而且与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还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情链接,她的影响力毋庸置疑。

邓小平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宋庆龄不遗余力地给予他支持,利用自己在台湾省、以及美国的影响力,呼吁许多国民党老人、爱国志士,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

图|邓小平

1979年的国庆节,宋庆龄公开发表纪念文章,发出呼吁:

“在举国欢庆祖国伟大节日的时刻,我不能不想念台湾的骨肉同胞......我们热切希望台湾同胞能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共同发展四个现代化的建国大业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她不仅积极支持邓小平作出的正确政策,而且会就祖国统一大业提出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她的贡献毋庸置疑。

图|宋庆龄

在宋庆龄的朋友圈子里,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宋庆龄在家中招待客人时,总是会做一道菜,是用鸡血和豆腐制作而成的酸辣汤,美味可口,深受客人们的喜爱。

她总是笑着对来家中的客人介绍:“这碗汤里,鸡血是红的,豆腐是白的,这是国共合作汤。”如果是外国客人,她就用英文介绍,大家总是会被宋庆龄幽默的话语给逗笑,同时记住的还有她的玩笑话里的真挚心愿。

在宋庆龄的奔走呼吁、和尽全力的呼唤之下,很快聚集一支促进国共第三次合作、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力量。

或许,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擂台,邓小平与宋庆龄是共同并肩作战的战友,当宋庆龄为祖国统一事业而努力时,邓小平也在为此殚精极虑。

图|宋庆龄

蒋经国是邓小平在莫斯科中山大学读书时的同学,二人有过同窗之谊。那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邓小平、蒋经国都是意气风发的热血少年,他们共同的志向就是救国救民。

邓小平赴莫斯科读书前,有过在法国勤工俭学的经历,蒋经国对此很有兴趣,就时常和邓小平聊天,听他的故事,在莫斯科期间,二人交往密切,莫斯科河畔见证了他们的同学情谊。只是多年后,二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

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积极联系这位老同学蒋经国,1980年邓小平会见日本国策研究会代表常任理事矢次一夫一行,就拜托他给蒋经国带话:“请你对蒋经国先生讲,我们都是过七十岁的人了。他刚过七十,比我小几岁。在我们这一代解决这个问题,历史会给我们讲些好话,为后代做点好事。”

邓小平一直在争取着,诚恳地希望老同学之间能相互合作,遗憾的是,蒋经国于1988年离世,这不免让邓小平惋惜,让像宋庆龄这样为祖国事业不断努力的人遗憾。

当然,这些都无法掩盖邓小平、宋庆龄为祖国、为人民所付出的努力,而他们,也一直在并肩同行,相互鼓励支持对方。

图|邓小平

1979年3月,邓小平、宋庆龄一起出席波士顿交响乐团在北京的演出,演出由大师小泽征尔指挥,邓小平宋庆龄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在休息间隙,邓小平、宋庆龄还一起会见乐团的各位工作人员,与他们亲切握手,同时祝贺他们演出成功。

在很多个活动中,乃至国际舞台上,人们都能看到邓小平、宋庆龄这对老友共同出现的身影,人们也为他们的革命情谊所感动。

进入到八十年代后,宋庆龄、邓小平渐生白发,岁月在他们身上也留下痕迹,1980年,邓小平76岁,宋庆龄已经87岁,两位老人都祖国几乎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这一年,邓小平提出新的想法:废除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换言之,领导人可以辞去要职,卸下重担,安度晚年。

图|邓小平(左一)、宋庆龄(右三)

邓小平这一提议提出没多久,宋庆龄就在给中共中央的建议信中,言辞恳切地要求辞去领导职务,为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改革做出示范。

她曾表示:“任何一个爱国的革命者,必须在关键性的历史使命中,充当促进派,只有这一条道路好走,毫无选择余地。”所以,她支持邓小平的正确决策,本质上也是爱国爱民。

邓小平也为这一制度改革充当示范,他带头退休,先后辞去自己身上的很多职务,到1989年11月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他辞去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卸下一身重担,从此将希望交予后人。

图|邓小平(右一)

邓小平:宋庆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1981年,由于身患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宋庆龄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邓小平亲自去看望她,关心她的身体情况,邓小平作出指示:宋庆龄享受国家元首待遇。

宋庆龄躺在病床上,身体日渐式微,此时她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加入共产党。早在1957年,宋庆龄就曾向国家领导人刘少奇提出这一请求,只不过当时大家看来,宋庆龄身份特殊,留在党外对革命的意义更为重要,宋庆龄本人也认可这一观点,因此便没有执意入党。

可这始终是她放在心上的一个愿望。当自知大限将至,宋庆龄的这一心愿便更加强烈。

作为多年好友的王光美来看她,问卧于病榻的宋庆龄:“不知您现在是否还有这一想法?”宋庆龄极力支撑着自己虚弱的身体,不断点头,表达自己强烈的入党遗愿。

王光美第一时间前往中南海,见到邓小平,向他告知宋庆龄的心愿。邓小平即刻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此事,会上众人一致决定,接受宋庆龄女士为正式党员。

图|宋庆龄

1981年5月16日,邓小平亲自来看望宋庆龄,祝贺她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宋庆龄得知此消息,强撑着病体,向邓小平点头微笑。

邓小平叮嘱她,要安心养病,国家一定会好好照料她,他说:“您如有不测,我们会妥善安排。”一句温暖的话语让宋庆龄放下心来。

不仅如此,经邓小平建议,1981年5月,宋庆来还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荣誉称号,这是对她一生卓越贡献的赞许。

老友们都无比期盼着她能走下病床,但遗憾的是,在邓小平探望宋庆龄不到半个月后,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因病逝世,从此离开了她热爱的、也热爱的她的亲朋好友们。

在她的追悼会上,多年好友邓小平致悼词:

“她跟随历史的脚步不断前进,从伟大的革命民主主义者成为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同志,很早以前就把她当做自己的亲密战友、同志和可敬的无产阶级先锋。”

(悼词节选)

图|邓小平为宋庆龄基金会成立题词

值得一提的是,邓小平一生确实担任过许多党和国家要职,他后来都一一辞去,退休在家。但他一直到最后都没有辞去的一个职务就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名誉主席。

1982年,为纪念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继承和发扬她的未竟事业,邓小平倡导成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这是一个兼具群众团体和公益慈善机构双重属性的组织机构,为公益慈善事业、儿童、妇女提供了很多帮助,是继承了宋庆龄的遗志。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第一届名誉主席就是邓小平,邓小平将自己的稿酬捐给基金会,至他离世时,邓小平都没有辞掉这个职务。

这也成为邓小平、宋庆龄多年情谊的一个见证!1987年4月,会见印度客人时,邓小平再度提起老友,他说:“宋庆龄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宋庆龄基金会   人民解放军   莫斯科   大业   情谊   蒋介石   老友   祖国   蒋经国   事情   紧急   事业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